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六國·前涼

昭公張寔

昭公張寔像

前涼昭公檔案:

生卒年:公元271~320年

父母:父,武穆王張軌;母,不詳

后妃:賈皇后

年號:建興

在位時間:公元317~320年

謚號:昭公

廟號:高祖

陵寢:寧陵

性格:精明坦率,獨(dú)斷專行

點(diǎn)評:

學(xué)尚明察,敬賢愛士。

——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

前涼昭公名叫張寔,是前涼武穆王張軌的長子,前涼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創(chuàng)立了前涼政權(quán),并為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張寔,字安遜,生于公元271年,父親張軌是涼州刺史。西晉惠帝司馬衷在位期間,八王爭權(quán),天下大亂,張軌乘機(jī)割據(jù)河西,并封長子張寔為元公。公元314年五月,張軌病死,43歲的張寔就繼任為涼州刺史。

張寔任職時,涼州在名義上還隸屬于西晉朝廷,他的涼州刺史一職也是由西晉愍帝司馬鄴任命的。然而西晉王室衰微,根本無力顧及遠(yuǎn)離中原的涼州。所以張寔實(shí)際上已經(jīng)成了一地之主。公元316年十一月,晉愍帝司馬鄴被匈奴成漢王朝俘虜,西晉滅亡。張寔就于公元317年正式建立了前涼政權(quán),即前涼昭公,不過他仍然使用西晉愍帝司馬鄴的“建興”年號,表示對晉室的忠心。

張寔和大多數(shù)君王一樣,自恃尊貴,喜歡獨(dú)斷專行。不過難得的是,他為人坦率,很樂意別人指出自己的過失,并能努力改正,還對批評他的人予以獎勵。張寔曾仿效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典故,頒布了一條法令:“自今有面刺孤罪者,酬以束帛;翰墨陳孤過者,答以筐篚;謗言于市者,報以羊米。”張寔在位期間,前涼政治比較清明,百姓們遠(yuǎn)離了晉朝戰(zhàn)亂,生活也比較安定,加上許多從戰(zhàn)亂地區(qū)逃來的人口,前涼也逐漸興盛起來。

公元320年,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劉弘跟隨避難的民眾來到?jīng)鲋荨⒑胧莻€野心家,他在天梯第五山布道,用妖術(shù)迷惑百姓,入道的有1000多人,連張寔的近侍也有不少。其中張寔的部將閻沙和趙仰,是劉弘的同鄉(xiāng),與他關(guān)系密切。劉弘哄騙他們說:“上天命我來做涼州王。”閻、趙二人竟然相信了他的謊言,真打算擁立他做涼王。這年六月,閻、趙二人秘密聯(lián)絡(luò)了十幾個近侍,準(zhǔn)備刺殺張寔。不料消息泄露,劉弘被張寔派人捕殺了。閻沙和趙仰聞訊后,驚惶不安,就決定鋌而走險。一天夜里,這二人就潛入宮中,刺殺了張寔。

張寔在位3年,終年50歲。他死后,葬于寧陵。威公張祚即位后,追謚張寔為“昭公”,廟號“高祖”。

成公張茂

前涼成公檔案:

生卒年:公元277~324年

父母:父,武穆王張軌;母,不詳

后妃:賈皇后

年號:無

在位時間:公元320~324年

謚號:成公

廟號:太宗

陵寢:不明

性格:謙虛,精明,果斷

點(diǎn)評:

茂雅有志節(jié),能斷大事。

——唐·房玄齡《晉書》

前涼成公名叫張茂,是前涼武穆王張軌之子,前涼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繼兄長遺志,保住了前涼政權(quán),并將其發(fā)展壯大,實(shí)在是功不可沒。

張茂,字成遜,生于公元277年,是前涼昭公張寔的同母弟弟。西晉末年,張茂曾任平西將軍、秦州刺史。公元320年,昭公張寔被部將閻沙、趙仰刺死,他的兒子張駿年幼,于是大臣們就按照兄終弟及的傳統(tǒng),擁立了張茂為涼州牧,即前涼成公。建元永元,不過對外仍然采用晉室年號,以示忠于晉朝。

張茂即位后,先殺了閻、趙二人為兄報仇,然后就兢兢業(yè)業(yè)的打理國事。他本就虛心好學(xué),所以很善于納諫,加上為人精明果斷,前涼在他的治理下國勢越來越好。不過張茂是個淡泊名利的人,他對權(quán)勢并不熱衷,就一直想將政權(quán)傳給侄子張駿,然后歸隱。不過大臣們都很擁戴張茂,一再以太子年幼為由來勸阻,張茂只好暫時作罷。

張茂為人謙虛,卻又很講排場。他在位僅4年,就營建了兩項大工程:修建靈鈞臺和修筑國都姑臧城(今甘肅武威)。國都的規(guī)模自然不小,而靈鈞臺的規(guī)模也相當(dāng)大,僅臺基就高達(dá)九仞,有許多民工都累倒在工地上。前涼只是一個小政權(quán),做如此勞財傷民的事根本就是自毀根基,于是很多大臣都出來勸阻,不過張茂根本不聽。武陵人閻曾見直言進(jìn)諫沒有用,就于夜間裝成張茂死去的父親張軌,在府外大喊大叫,告誡張茂千萬不能做勞民傷財?shù)氖隆埫m然受到驚嚇,但也認(rèn)識到閻曾的確是好意,當(dāng)天就下令停工了。

公元322年,張茂派大將軍韓琰奪取了隴西、南安地區(qū),并在那里設(shè)置了秦州。前涼的疆域擴(kuò)大了,張茂又把心思轉(zhuǎn)到兩大工程上來。雖然擔(dān)心大臣百姓反對,但他還是下定決心完成心愿。公元323年,靈鈞臺和姑臧城的工地又熱鬧起來。很多人都站出來反對,但張茂根本不聽。這年年底,兩大工程終于在一片怨聲中竣工了,不過前涼的國力也削弱了不少。公元324年,前趙皇帝劉曜趁機(jī)率兵進(jìn)攻前涼,張茂根本無力招架,只好向前趙投降。劉曜封他為太師、涼王。

公元324年五月,張茂就病重不治身亡了,時年48歲。臨終前,他傳位給侄子張駿,并囑咐張駿要善理國政,切記以晉朝為正統(tǒng),要效忠晉室。張茂在位4年,經(jīng)歷的前涼政權(quán)的興衰更替。他死后,前趙的劉曜贈他“太宰”之名,并謚為“成烈王”。后來威公張祚即位,才追謚他為“成公”。

文公張駿

前涼文公檔案:

生卒年:公元307~346年

父母:父,昭公張;母,不詳

后妃:嚴(yán)皇后,王氏

年號:無

在位時間:公元324~346年

謚號:前涼文王

廟號:世祖

陵寢:大陵

性格:智略勤勉,老成持重

點(diǎn)評:

駿勤修庶政,總御文武,咸得其用,民富兵強(qiáng),遠(yuǎn)近稱為賢君。

——明·張大齡

前涼文公名叫張駿,是前涼昭公張寔之子,前涼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也是前涼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張駿,字公庭,生于公元307年,是張寔的長子。張駿自幼聰慧,文才出眾,年僅10歲就被封為霸城侯。公元320年,昭公張寔遇刺身亡,張駿年紀(jì)還小,于是大臣們擁立了張駿的叔叔張茂。張茂不是個貪圖權(quán)勢的人,就封張駿為撫軍將軍、武威太守、西平公,打算以后傳位給他。公元324年五月,成公張茂病故,張駿繼位,即前涼文公。

張駿雖然是一方之主,卻始終對晉朝很忠心。前涼政權(quán)從昭公張寔起,始終采用晉朝年號,仍然效忠晉室。成公張茂曾投降前趙劉曜,不過他臨終前仍交代侄子張駿,要“謹(jǐn)守人臣之節(jié),無或失墜”。張駿繼位后,就承襲父輩,繼續(xù)效忠晉室。不過涼州遠(yuǎn)離中土,而東晉王朝又偏安江南,相隔千山萬水,一時也聯(lián)系不上。此時,西晉愍帝時的特派大使史淑,代表晉朝廷封張駿為涼州牧、西平公。而前趙皇帝劉曜,也派人到姑臧城,封張駿為涼王。張駿就對兩方的封爵都接受,然后又派人與東晉王朝聯(lián)系。此時中原戰(zhàn)火紛飛,政權(quán)林立,東晉都城在建康,想要聯(lián)系上十分困難,而張駿始終不懈地想盡各種辦法。他考慮到從四川與東晉聯(lián)系比較便利,就主動討好蜀中的成漢國主李雄,希望能借道成漢,到達(dá)東晉。不料李雄根本不買賬,一口回絕了他的請求。公元333年底,張駿實(shí)在是等不下去了,只好屈尊向李雄稱臣,才得以借道前往東晉建康。經(jīng)過近10年的努力,張駿終于和東晉正式取得聯(lián)系。

張駿是個明君,他執(zhí)政勤勉,選賢任能。在他的努力下,河西百姓安居樂業(yè),兵強(qiáng)馬壯,在戰(zhàn)亂頻仍的北方地區(qū),前涼成了難得的樂土。于是,張駿得到了前涼上下的一致?lián)泶鳌堯E在政權(quán)穩(wěn)固之后,就打算向外擴(kuò)張,以宣揚(yáng)自己的威望。為此,張駿先后攻占了河南(甘肅地區(qū)黃河以南)地區(qū),獨(dú)霸隴西,在西界三郡設(shè)置沙州,東界六郡設(shè)置河州。接著,張駿又想奪取前趙的秦州諸郡。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巖、揚(yáng)烈將軍宋輯等奉命東會韓璞,兵合一處,共討前趙,結(jié)果卻吃了個大敗仗。于是,張駿將目標(biāo)轉(zhuǎn)向西域各國。公元335年,張駿先后擊敗龜茲、鄯善等國,兩國臣服,其他西域小國也紛紛望風(fēng)而降。由此,前涼稱雄西域,從隴西到西域的廣大地區(qū)都劃歸張駿治下,他將前涼全境分為23郡,其中包括在今吐魯番設(shè)置的高昌郡。這樣,前涼政權(quán)就步入了最鼎盛的時期。

公元345年,張駿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假涼王,并效仿東晉朝廷,設(shè)置了祭酒、郎中、大夫、舍人等官職。公元346年五月,張駿病逝于姑臧城正德前殿,時年40歲。他死后,葬于大陵(今地址不詳)。后來其子威公張祚即位后,追謚他為“文公”。張駿在位22年,將前涼發(fā)展到最強(qiáng)盛的時期。

桓公張重華

前涼桓公檔案:

生卒年:公元327~353年

父母:父,文公張駿;母,馬氏

后妃:裴王后,郭夫人

年號:建興

在位時間:公元346~353年

謚號:桓公

廟號:世宗

陵寢:顯陵

性格:寬仁,謹(jǐn)慎,放縱

點(diǎn)評:

張重華在位時,能夠體恤民情,減輕賦役,境內(nèi)也比較安定。

——詹子慶《中國古代史》

前涼桓公名叫張重華,是前涼文公張駿的次子,前涼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為人寬仁持重,不過成就不是很高。

張重華,字太林,生于公元327年,是文公張駿的兒子。公元346年五月,張駿病逝,張重華繼位,即前涼桓公。張重華即位后,仍然尊晉室為正統(tǒng),被東晉封為涼州牧,封西平公。不久,他又自稱持節(jié)大都督、太尉、護(hù)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假涼王,不過仍奉晉室年號。他尊文公張駿的正室夫人嚴(yán)氏為太王太后,生母馬氏為王太后。

張重華為人寬和持重,不善言辭,卻很會辦實(shí)事。他對百姓非常體恤,即位之后不僅減少御用園林等用度,還實(shí)行輕徭薄賦的政策,這對發(fā)展經(jīng)濟(jì)、緩和社會矛盾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為了穩(wěn)定周邊局勢,他重新與后趙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在他的努力下,前涼比文公時更加強(qiáng)盛。除了吐魯番地區(qū)的高昌郡繼續(xù)沿用外,張重華還置涼、沙、河三州,又設(shè)西域長史。前趙劉曜、后趙石虎曾多次入侵涼州,也被他擊退了。

張重華在軍事上取得了較大的勝利后,就開始驕縱了,他不再甘心臣服于晉朝。公元349年,他自稱涼王、丞相,領(lǐng)雍、秦、涼三州牧,正式與晉室脫離臣屬關(guān)系。張重華稱王后,就逐漸變得懈怠懶惰,不思進(jìn)取了。他不再勤于國事,而是整日與寵臣們下棋為樂,玩得高興了,就隨意賞賜錢帛。大臣索振曾多次勸諫,好在張重華還算明智,聽了索振的話后,就改掉陋習(xí),重新專注于政事,國家實(shí)力也因此逐漸增強(qiáng)了。

不過國力稍有提高,張重華的心就沉不住了。公元353年二月,他出兵討伐前秦。不想,這次出征,竟以慘敗告終。他的三位大將中,張弘、宋修被俘,王擢僥幸逃回了姑臧城(今甘肅武威),而12000名官兵,無一生還,上(今甘肅天水)也被前秦占領(lǐng)。這場戰(zhàn)爭,給了張重華沉重的打擊,他決心要好好報復(fù)前秦。這年五月,前涼大將王擢領(lǐng)兵2萬,襲擊上邽的前秦軍。在秦州一些郡縣的支持下,上邽終于被奪回了。

張重華報了仇,卻又被勝利沖昏了頭,認(rèn)為前秦不堪一擊。于是,他向晉穆帝司馬聃上書,希望聯(lián)合出兵滅掉前秦。不過司馬聃還沒答復(fù),張重華就突然病倒了。他臥病期間,宮中發(fā)生了一件丑事,他的庶兄張祚與他的生母馬氏私通。張重華得知后,非常惱怒,就打算殺了張祚,不過又擔(dān)心萬一事情不成會生禍端。幾經(jīng)猶豫,他的病情也加重了。這年十一月,張重華就病死了,時年27歲。臨終前,他立自己10歲的兒子張曜靈為世子。他死后,葬于顯陵,謚號“桓公”。張重華在位7年,本來也有一定的作為,但由于他反復(fù)無常,國力最終還是逐漸削弱了。

哀公張曜靈

前涼哀公檔案:

生卒年:公元344~355年

父母:父,桓公張重華;母,郭夫人

后妃:無

年號:建興

在位時間:公元353年

謚號:哀公

廟號:無

陵寢:無

性格:懦弱無能

點(diǎn)評:

這一時期(從曜靈被廢起)的前涼,政局極混亂,但都是宮廷政變,所以對社會的危害不是很大。

——沈起煒

前涼哀公名叫張曜靈,是前涼桓公張重華之子,前涼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上臺沒幾天,就被伯父張祚趕下來了。

張曜靈,字元舒,生于公元344年。公元353年十一月,桓公張重華病死,就由10歲的張曜靈繼位,即前涼哀公。張曜靈幼年即位,根本無法理政。他的伯父、張重華的庶兄張祚,就趁機(jī)奪取了大權(quán)。張祚一邊與張重華時期的寵臣趙長、尉緝等等人勾結(jié),密謀篡位;一邊與張重華的生母、張曜靈的祖母馬氏通奸,哄騙馬氏廢黜了張曜靈。

張曜靈在位僅1個月,就被廢為涼寧侯。第二年,張祚篡位成功,就將張曜靈幽禁起來。公元355年8月,張曜靈又被卷入了復(fù)辟政變,被張祚的部下楊秋胡殺害,并胡亂埋到一個沙坑里,他死時,年僅12歲,謚號“哀公”。

威公張祚

前涼威公檔案:

生卒年:? ~355年

父母:父,文公張駿;母,不詳

后妃:辛皇后

年號:和平

在位時間:公元354~355年

謚號:威公

廟號:無

陵寢:愍陵

性格:有城府,陰險狠毒

點(diǎn)評:

(張祚)博學(xué)雄武,有政事之才。

——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

前涼威公名叫張祚,是前涼文公張駿的庶長子,前涼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篡奪侄子之位自立,為人殘忍狠毒,很快就死于政變之亂。

張祚是文公張駿的長子,因是庶出,所以張駿死時,傳位給次子張重華,即前涼桓公,張祚對此一直心懷不滿。張重華為政期間,張祚一直與他的生母馬氏私通。公元353年十一月,張重華臥病在床時,得知了生母與庶兄的奸情,他又驚又怒,想除掉張祚,又怕不成事反而激起禍端。他猶豫不決,以致病情加重,不治身亡。臨終前,他傳位給自己10歲的兒子張曜靈。張祚得知王位又沒有自己的份,心里更加不滿,就有了篡位的野心。張祚是個很有城府的人,他對小侄子繼位表面上并不反對,暗中卻勾結(jié)張重華的幾個心腹大臣趙長、尉緝等,密謀奪權(quán)之事。通過偽造張重華的遺詔,張祚當(dāng)上了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接著,趙長等人又向馬氏建議,說:“如今時局不穩(wěn),曜靈年幼,無力擔(dān)當(dāng)大任,應(yīng)立張祚為涼王。”馬氏偏向自己的奸夫張祚,也有些心動。而張祚又適時地與她溫存一番,花言巧語地哄騙她。馬氏竟然當(dāng)天就廢掉了自己的孫子張曜靈,立張祚為涼州牧。公元354年正月,張祚自稱涼王,改元和平,采用皇帝禮樂。

張祚的王位,來得很不光彩,所以他非常心虛,既怕群臣不服,又擔(dān)心有人覬覦自己的位置。因此,他執(zhí)政的第一步,就是鏟除異己。駐守酒泉的謝艾,是張重華時期的重臣,張祚自然容不下他。謝艾死后,張祚又派兵襲擊河州刺史張灌。張掖人王鸞得知此事后,就找到張祚進(jìn)行勸阻,并指責(zé)他不僅私通張重華之母,還奸淫張重華之女,實(shí)在是淫虐無道。張祚見丑事被揭,惱羞成怒,就立即處死了王鸞。不過王鸞雖死,但張祚的淫棍之名卻傳得路人皆知。

張灌得知張祚要來討伐自己,就搶先起兵對抗張祚。張灌的弟弟張琚和兒子張嵩,就住在姑臧。他們就為張灌做內(nèi)應(yīng),發(fā)動了幾百名黨徒,在姑臧城內(nèi)大肆宣揚(yáng)張祚的亂倫丑事,同時還告誡眾人,說張灌的義軍已經(jīng)抵達(dá)城東,將擁立張曜靈為涼王,若有人還幫著張祚為惡,就會被誅滅三族。姑臧軍民聽了,大多保持中立,兩不相幫。而驍騎將軍宋混與弟宋澄,因大哥宋修與張祚有隙,就積極響應(yīng)張灌。他們帶領(lǐng)一萬多人,與張灌大軍一起攻打姑臧城。

張祚眾叛親離,就殺了張曜靈泄憤。這樣宋混等人的理由就更充分了,公元355年閏九月,他令全軍縞素,為張曜靈舉哀,浩浩蕩蕩地逼近都城。張琚叔侄帶領(lǐng)幾百人打開西城門,迎宋混大軍入城。張祚本想拼死抵抗,可左右竟無一人應(yīng)答。曾助他得位的趙長,甚至舉起長槊向他殺來,刺中了他的臉部。張祚忍痛逃到萬秋閣,卻被廚子徐黑當(dāng)頭一刀砍死了。

張祚在位1年,他篡位自立,后稱帝,前涼政權(quán)從他開始迅速衰落下去了。他死后,葬于愍陵,謚號“威公”。

沖公張玄靚

前涼沖公檔案:

生卒年:公元350~363年

父母:父,桓公張重華;母,郭夫人

后妃:無

年號:建興,開平

在位時間:公元355~363年

謚號:前涼沖公

廟號:無

陵寢:平陵

性格:善良懦弱

點(diǎn)評:

玄靚年既幼沖,性又仁弱。

——唐·房玄齡《晉書》

前涼沖公名叫張玄靚,是前涼桓公張重華的少子,前涼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復(fù)辟政變后,被亂軍擁立為王,做了幾年的傀儡皇帝,最后也被殺了。

張玄靚是桓公張重華的小兒子,哀公張曜靈的弟弟。從張重華病亡傳位給張曜靈,到張祚篡位后又被殺,短短兩三年,皇帝換了好幾個。公元355年底,張祚被河州刺史張灌等人殺死,年僅6歲的張玄靚就被張灌、宋混等人擁立為涼王。

張玄靚即位時,只是一個孩童,什么也不懂,大權(quán)自然就落到了誅殺張祚的大功臣張灌手里。張灌獨(dú)攬軍政大權(quán)后,野心也迅速膨脹,就對其他功臣宋混等人十分猜忌。公元359年九月,張灌決定取代張玄靚,自己做涼王,就對宋混兄弟動手了。不料宋混比他動作更快,結(jié)果張灌兵敗自殺。他的弟弟張琚、兒子張嵩聞訊也畏罪自殺了,后來宋混又滅了張灌全族。

經(jīng)過這場激烈的內(nèi)廷爭斗,已經(jīng)10歲的張玄靚也成熟了不少。他深知自己的處境,就主動命宋混執(zhí)掌朝政大權(quán),還聽從宋混的吩咐,去掉涼王封號,自稱涼州牧。公元361年四月,宋混病死,他的弟弟宋澄繼續(xù)掌權(quán)。不過宋澄的好日子不長,這年九月,右司馬張邕起兵殺掉宋澄,滅了宋氏全族,張玄靚就落到了他手中。張邕任中護(hù)軍,與張玄靚的叔叔張?zhí)戾a共掌大權(quán)。

張邕得勢后,就大肆殺戮異己,結(jié)黨營私,引起了朝野上下一片怨聲。張?zhí)戾a見狀,就趁機(jī)起兵殺掉張邕,獨(dú)攬了大權(quán),張玄靚又成了他的傀儡。張玄靚被幾個權(quán)臣爭來搶去,深感權(quán)力斗爭太過殘酷。為了保住性命,他主動提出讓位給張?zhí)戾a,不料卻被拒絕了。張?zhí)戾a是個陰險狠毒的小人,他不愿接受禪位,是想武力奪位。公元363年八月,張?zhí)戾a指使右將軍劉肅深夜帶兵入宮,將張玄靚殺死,然后對外假稱張玄靚暴病亡故,自己順利即位。張玄靚在位8年,一直沒有擺脫傀儡的命運(yùn),最后成了政權(quán)斗爭的犧牲品,死時年僅14歲。他死后,葬于平陵,謚號“沖公”。

悼公張?zhí)戾a

前涼悼公檔案:

生卒年:公元345~406年

父母:父,文公張駿;母,劉夫人

后妃:閻皇后、薛宮人等

年號:升平

在位時間:公元363~376年

謚號:悼公

廟號:無

陵寢:不詳

性格:昏庸無能

點(diǎn)評:

既驟得大位,遂荒於酒色,不親政事

——明·張大齡

前涼悼公名叫張?zhí)戾a,是前涼文公張駿之子,前涼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篡位自立,是個昏庸無能的酒色皇帝。

張?zhí)戾a,是文公張駿最小的兒子,沖公張玄靚的叔父。公元361年九月,右司馬張邕起兵殺掉了獨(dú)攬大權(quán)的宋澄后,17歲的張?zhí)戾a就當(dāng)上了中領(lǐng)軍,與張邕共同輔政12歲的小皇帝張玄靚。張玄靚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實(shí)際上由張邕獨(dú)攬大權(quán)。張?zhí)戾a很有野心,又年輕氣盛,自然對張邕非常不滿,就與手下密謀誅殺張邕奪權(quán)。公元361年十一月,張?zhí)戾a就起兵成功誅殺了張邕,然后獨(dú)攬了大權(quán)。公元363年八月,張?zhí)戾a又派右將軍劉肅殺掉侄子張玄靚,篡奪了前涼政權(quán)。

張?zhí)戾a19歲即位,志滿意得。他命心腹將軍劉肅、粱景等人打理朝政,自己就專心享受酒色了。劉肅等人將前涼朝政搞得亂七八糟,國勢也更加衰落了。不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張?zhí)戾a還是做了13年的安樂皇帝。公元376年七月,前秦苻堅率領(lǐng)13萬步騎兵討伐前涼。張?zhí)戾a的逍遙日子也就過到頭了,他驚慌失措,朝廷上下也亂成一團(tuán)。后來在多數(shù)大臣的支持下,張?zhí)戾a決定全力抗擊前秦軍。不過前涼軍隊不堪一擊,八月,前秦大軍攻陷了姑臧,張?zhí)戾a只好投降,前涼滅亡。

張?zhí)戾a投降后,被押送到前秦都城長安,苻堅對他還算寬厚,封他為北部尚書、歸義侯。公元383年,前秦苻堅起兵97萬討伐東晉,張?zhí)戾a以征南司馬的身份隨軍出征。不料前秦在淝水之戰(zhàn)中慘敗,張?zhí)戾a就跑到建康投奔了東晉,被晉朝封為金紫光祿大夫。不過他在東晉的日子也不好過,不僅經(jīng)濟(jì)上捉襟見肘,而且還時時被人嘲笑為亡國之君。后來桓玄篡奪東晉大權(quán),任張?zhí)戾a為護(hù)羌校尉,涼州刺史,他的生活才稍有好轉(zhuǎn)。公元406年,張?zhí)戾a病逝于健康,時年62歲,謚號“悼公”。他在位13年,是前涼的末代皇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夏| 万全县| 安塞县| 广河县| 庆安县| 新昌县| 海伦市| 沧州市| 宣威市| 蕲春县| 垦利县| 海安县| 扶余县| 塔河县| 新营市| 漠河县| 武宁县| 五常市| 盐池县| 天全县| 青岛市| 遵化市| 洛隆县| 武冈市| 双江| 嘉祥县| 桐庐县| 邯郸市| 平舆县| 芦溪县| 大关县| 吕梁市| 夏津县| 安康市| 全椒县| 全州县| 拉孜县| 宁海县| 当阳市| 宁南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