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問越聰明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魯中石
- 14字
- 2019-01-04 04:17:07
第一篇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體嗎
一、人體機器的神秘構造
我們的眼睛是如何看見物體的?
光在物體表面發生反射傳播到眼睛時,首先進入角膜。角膜是眼睛前部透明的保護性結構,其主要作用是聚焦光線。光穿過角膜后,穿過瞳孔進入位于角膜后面的虹膜。
虹膜中央的黑點就是瞳孔。在黑暗的環境下,瞳孔會擴張,讓更多的光線進入眼睛;相反,明亮的環境下,瞳孔會縮小,進入眼睛的光線就減少。瞳孔的擴張和縮小都是由虹膜里的肌肉控制的。
穿過瞳孔的光線又進入了位于虹膜后面的晶狀體。晶狀體是一個有彈性的水囊,眼球里的肌肉可以改變晶狀體的形狀,將光線再次聚焦,主要是抵消角膜的過度聚焦。這樣,我們就可以看清楚遠近不同的物體。
之后,光線繼續穿過眼球內部的暗室,就像電影院里光線穿過漆黑的放映廳打在幕布上一樣。眼球里的幕布叫做視網膜,視網膜上分布了1.3億個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中,至少有95%是視桿細胞,這種細長的細胞可以讓我們在昏暗中看見周圍的物體。其余的細胞叫做視錐細胞,這些細胞的主要工作是在明亮的環境下分辨顏色。
接收到光刺激之后,視網膜上的神經細胞就會發出信號,信號沿著視神經傳向大腦,最后,大腦再將兩只眼睛傳來的圖像進行整合,形成一幅立體的圖像。
什么是腦電波?
你的大腦一直在體驗著腦電波,但那并不代表總是充滿了好主意。電波在神經元間不斷地傳播,其中的一些比其他的有著更高的頻率,而這個頻率就決定著腦電波執行的任務。一般認為有4種腦電波:α, β, θ和δ。
如果你忙碌時、努力地思考時、試圖解決某些事或在壓力下回答問題時,你正在釋放每秒20~40轉的β腦電波。假如你在參加測驗,那你的頭腦里會充滿了β腦電波。一旦你松弛下來,那些腦電波就會減弱到每秒鐘10~14轉,并且將由β腦電波轉變成α腦電波。如果你正在做一些你發現相當困難的事情,坐下來并做一個深呼吸來把它想透,現在你的頭腦里正在發出α腦電波——它們是放松情緒的產物。
如果你滑落到了一個更低迷的精神狀態,你的腦電波會下降到大約每秒鐘5轉,而當你開始做白日夢時,θ腦電波會接管你的大腦。如果人們對你說,“你看起來心不在焉啊”,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里充滿了θ腦電波。處于θ腦電波的狀態里會非常放松,這就是為什么人們總是聲稱他們的好主意都是在浴缸里想出來的。
一旦腦電波下降到每秒2或3轉,你會進入δ腦電波的狀態。出現這種情況的機會是你處于深沉、無夢并爽快的睡眠之中,而且睡眠越深頻率越低。但不要讓腦波頻率降到0——那是腦死亡的專屬狀態。
我們的大腦分為兩個嗎?
如果你非要這樣去認為,那我們確實有兩個分別叫做右腦和左腦的大腦,雖然科學家們會指出它們實際上就是一個大腦,只是中間有道深溝,而且每邊都和對方以一條很粗的神經纖維相連。大腦的兩邊負責不同的工作。左腦負責閱讀、書寫和計算,也控制著語言。任何必須以合理的行為或思考方式去做的事都是左腦的工作。而右腦控制著你怎樣去觀察并且感受事物,直覺就存在于這里,這也是右腦被看做是創造性半腦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的左腦比右腦發達,處于支配地位,那你趨向于成為一名科學家、法官、銀行家或圖書管理員,因為你喜歡一種有條理、有規律的思考方式。右腦支配者更擅長于運動和藝術,熱愛幻想,愛寫小說,而且他們也往往很喜歡貓(由于某種原因)。有一些研究指出,大部分男性有一個更發達的右腦,而大部分女性是左腦占優勢。你可以以此比對你自身的情況。
人體最強韌的肌肉是哪部分?
舌頭!這也是人體唯一一塊僅有一端與人體相連的肌肉。
至于其他部位的肌肉,最長的是從臀部到膝蓋的縫匠肌,表面積最大的是覆蓋背部的寬闊的背闊肌。
人體內水分最多的部位是哪里?
除了儲存尿液的膀胱之外,人體內水分最多的部位其實是大腦,它有85%是水。大腦是人類最重要的器官,它幾乎是整個浸在水里面運作的。
乳房的大小和乳汁的分泌量有關系嗎?
兩者之間沒有關系。女性的乳房主要由乳腺和脂肪組織等組成,乳腺被大量的脂肪組織分隔為15~20個乳腺葉,而脂肪組織其實與乳汁分泌的多少無關。實際上,乳汁的分泌是受體內激素控制的,因為孕期和產后體內分泌的激素會對乳腺有刺激作用。所以,影響乳汁分泌量的關鍵在于撫養嬰兒期間的生理需求。
在孕婦懷孕期間,胎盤分泌的雌激素和黃體酮促使乳腺發育增大,同時抑制催乳激素的分泌——催乳激素的作用是刺激乳汁分泌。在分娩前后,腦垂體前葉大量分泌催乳激素,乳腺開始分泌初乳。初乳是一種水狀的液體,其中含有蛋白質和能保護嬰兒免受疾病侵害的各種抗體。大約3天之后,初乳逐漸為普通的母乳所取代。
嬰兒吮吸乳頭的行為會刺激其母親神經產生沖動,神經沖動傳到腦垂體前葉,腦下垂體前葉進而分泌催乳激素,并經由血液輸送回乳房以維持乳汁分泌。在最初階段乳汁可能會分泌過量,但經過一定時間后,分泌量會漸漸趨于平衡。
為什么女性的嗓音比男性的高?
這只是因為女性和兒童的聲帶較短。音調的高低依賴于聲帶的振動頻率,而那些頻率又取決于聲帶的張力和長度。因此,聲帶越短就意味著音調越高。
聲音也會變老?
當今的皮膚美容和整形手術,讓人看起來變年輕并不難,卻掩蓋不了“聲音聽起來老”的事實。在更年期前,女性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音調比男性高,到了更年期后,男女的聲帶都因老化而變薄,男性的聲音會變高些,女性則因少了激素,聲音反而較為低沉。年輕女性的聲音較為清脆,音頻高于年長女性。
那么,有幫助聲音保持年輕的方法嗎?除了輕聲細語、多喝開水、正確的發音方式之外,聲音沙啞低沉的人也可以接受手術或非手術的治療方案使聲音變得年輕。
一個血紅細胞在體內循環一次要多久?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基本信息。我們假設一個人體重為70千克。由于體重的7%是血液,所以我們體內就有大約4.9升的血液。如果放松時的心跳速度是每分鐘67次,每一次心跳會泵出0.1升血。因此1分鐘內心跳會泵出6.7升血。這就意味著4.9升血循環一次需要44秒,即平均一個血紅細胞要用這么長時間來循環一圈。所以答案就是44秒。
為什么我們的手指長度不一樣?
人在胎兒時期,手指最初形成時都是一樣長的,不過每一根手指都有一個特殊的“遺傳碼”或特征。這時,每根手指大約都是一毫米長,并由已做好生長計劃的軟骨細胞構成。由于每根手指有它自己的特性,個體發育時手指通過使用一種特殊的“信號傳輸分子”獨自成長。
每根手指都會接受到一個不同的信號,從而使得手指的長短不一。拇指是受信號傳輸分子的影響最小的手指,所以比較短。
這就是手指長得長短不一的原因,然而對于為什么會這樣就很難回答了?;蛟S這是為了讓我們的手指可以盡可能地握緊,或許是為了當大多數人把手握起來時,指尖能達到了同一個位置——你可以試試看。

說了那么多,但其實和其他一些生物相比,人的手指還是相當均勻的。蝙蝠的指頭比起其他動物的長很多;翼龍最引人注意的是它有一根巨大的大指頭和3根小指頭。
指紋被破壞后還會長出同樣的指紋嗎?
指紋由幫助我們抓緊物體的“摩擦嵴”產生。如果這些嵴因為傷口而被破壞了,那么傷口的深度決定了你的指紋是否可以恢復完整。傷口太深可能會產生傷疤,這使得指紋看上去和原來的指紋不一樣了。但是如果傷口淺的話,嵴和指紋就會長回原型。
雙胞胎的指紋相同嗎?
不,即使是同卵雙生的雙胞胎(一個受精卵里生出的雙胞胎)的指紋也有些不同。
指紋在出生前就形成了,并且它們的形狀被認為受到營養及懷孕的13個星期中手指生長的影響。一旦手指成型,一塊皮膚就會覆蓋在最終成嵴的手指上。血壓較高的胎兒手指墊是腫的,所以形成的形狀更像螺紋。雖然生活中手指可能會留下疤痕或被損傷,但它們本身的形狀不會改變。指紋永遠是獨一無二的,不光是手指,腳趾也同樣如此。某些相配的形狀經常存在于雙胞胎中,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完全一樣的。
為什么有些人的頭發天生就是卷曲的?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是科學上仍沒有真正的答案。
我們知道是什么影響著頭發的直或卷:基因、新陳代謝(身體反應)、種族遺傳、飲食、疾病,也有可能是壓力或打擊。同樣,在胚胎里發生的事也可以起到作用。
我們認為頭發的卷曲與毛囊的形狀有關——直發來自直的毛囊,卷發來自卷的毛囊。但這并不能解釋個別人的頭發怎么能從卷的變直,反之亦然。
頭發的生長取決于毛囊基部乳頭的細胞分裂。把生長的頭發想象成一個鐘面,如果細胞以平均速度分裂,頭發就會直著生長。如果頭發在某個時段內比其他時段長得快的話,那頭發就會彎曲,這樣就會得到彎曲的頭發了。
當頭發細胞在一個“繞著鐘”的循環里分裂得更快時,就形成了緊密的卷發。如果某個卷發的人毛囊里的細胞突然開始以勻速分裂,頭發又將開始直著生長。
禿頭的人會有頭皮屑嗎?
當然會有。因為頭皮屑是由頭皮上的細菌、酵母菌和真菌類形成的,不管頭皮那兒有沒有頭發。然而,頭皮屑更多見于長頭發的人頭上,因為濃密的頭發有助于保持溫度和水分,從而為細菌和諸如此類的東西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條件。
為什么人的嘴唇顏色有深有淺呢?
嘴唇的表皮比臉上的皮膚更透明,因為它的角蛋白(一種質地堅硬的蛋白質)含量較少,而角蛋白是皮膚、指甲和頭發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使得嘴唇下的毛細血管變得更明顯,這就是嘴唇是紅色或粉色的原因。嘴唇顏色的亮度取決于個人的皮膚厚度及在嘴唇下流動的血管的數量。血管越多、皮膚越薄,嘴唇就越紅。
嘴唇的顏色同樣受黑色素的影響,而黑色素是賦予皮膚顏色的色素。雖然我們嘴唇中的黑色素數量要比其他部位的皮膚少得多,但黑色素越多,就越容易使嘴唇呈現出從紫色到棕色的顏色。我們皮膚中黑色素的數量是有遺傳性的,因此基因在決定嘴唇的顏色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你必須記住,還有很多因素影響著皮膚的顏色和厚度,所以你不要期望僅僅通過看一個孩子父母的嘴唇就能知道這個孩子的嘴唇顏色。
耳屎的作用是什么?
看看別人的耳朵你會看見外耳道像彎曲的管子一樣從耳膜通向大腦外部。外耳道中包含一些毛發和制造耳屎的腺體。毛發和耳屎一起幫助你抵擋進入耳朵的塵埃和污垢。
通常腺體制造出來的耳屎剛好夠用,所以你的耳朵不需要清理。事實上清理會促使腺體分泌更多的耳屎。只有當耳朵有些不正?!缡芨腥玖恕a生了過多的耳屎,才有必要請醫生來清潔耳朵。注意:千萬不要清除耳道里面的耳屎,只需用棉棒清潔耳朵外面的部分就可以了。

耳屎本身是脫落的角質化細胞的混合物,另外也被認為是干燥的皮膚和毛發與外耳孔的耵聹腺和皮脂腺所分泌的分泌物組成的混合物。耳屎的主要組成成分是飽和的和不飽和的長鏈脂肪酸、酒精、鯊烯(魚肝油中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以及膽固醇。
為什么耳屎味道那么難聞呢?耳屎中所含的長鏈脂肪酸的成分是黃油和人造黃油,當這些脂肪酸暴露在空氣中接觸到氧氣后,就被氧化了,使黃油和人造黃油變得有腐臭味,因此耳屎也同樣有腐臭味!
為什么手掌中沒有斑點?
斑點是當我們的皮膚暴露在陽光下時,富含黑色素的表皮細胞聚集形成的。我們走路的時候習慣于把手握起來,擋住了太陽光,從而減少了手掌中斑點形成的機會。
為什么人類有不同的膚色?
世界上有“黑人”或者“白人”,但這并不足以概括人類的多種膚色。人的膚色取決于他們的祖先居住在什么地方??茖W家們曾經提出過許多種理論,試圖解釋人類不同的膚色是如何形成的,但沒有任何一種能讓人完全信服。
皮膚的顏色取決于一種叫做黑色素的化學物質。皮膚里的黑色素越多,膚色就越深。膚色淺的人在陽光下待久了,皮膚里會產生大量的黑色素,換句話說就是這個人被曬傷了。白化病患者的皮膚里沒有黑色素,他們的皮膚通常是粉紅色的,這其實是血液透過無色的皮膚呈現出的顏色。通常,白化病人的毛發也是白色的。所以患有白化病的人,從小就是一頭白發。
黑色素是皮膚的保護傘。陽光中的紫外線會曬傷皮膚,甚至導致皮膚癌,而黑色素像防曬霜一樣,可以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皮膚免受進一步的傷害。皮膚中的黑色素越多,膚色就越深,吸收紫外線的能力也就越強。
紫外線對皮膚的作用為科學家們探究人類膚色的演變過程提供了有力的線索。
我們來自非洲的類人猿祖先曾經身上長滿軟毛,這些毛起到了隔離紫外線的作用,但在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我們的體毛逐漸消失了。雖然沒有人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不過我們光潔的皮膚的確暴露在了強烈的日光下。
由于黑色素可以保護皮膚免遭紫外線的傷害,膚色深的人就比膚色淺的人生存能力更強。于是,更深的膚色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生活在非洲的人類祖先就演變成為今天的黑人。
然而,隨著人類的分布范圍逐漸向北擴展,他們發現這里的天氣比非洲冷得多。比如說歐洲,這里的光照比非洲弱得多——特別是冬天的時候。這種氣候給他們的生存帶來了新的威脅。適量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身體制造出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人體的必需元素之一,對于骨骼的健康生長至關重要。歐洲地區的光照強度低,陽光中紫外線的含量也少,第一批到達歐洲的人類由于皮膚中的黑色素含量過高,又妨礙了適量的紫外線的吸收,因此有些兒童可能患上佝僂病。佝僂病的癥狀是骨質軟,易變形,而且容易折斷。
所以在歐洲,淺膚色人群的存活率比較高。同樣地,淺色的皮膚被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冬天,淺色的皮膚可以讓紫外線有效地透過皮膚被身體吸收。但是在陽光強烈的夏天,陽光會促使皮膚產生較多的黑色素,從而防止皮膚被曬傷。
今天,人類遍布于世界的各個角落,他們的膚色也反映了世界各地的氣候狀況:在光照不足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居民的膚色最淺;陽光較充足地區的居民,皮膚呈現出金色或淡棕色;而居住在非洲和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則擁有最黝黑的皮膚。近年來,隨著交通工具的飛速發展,人們可以自由地往來于世界各地,結果便出現了幾種不同膚色的混合膚色。
為什么人類有不同的血型?
人與人之間血型的差異就好比每個人頭發顏色的差異。你的血型一般屬于四大基本血型之一:A型,B型,AB型,或者O型。你的血型取決于紅細胞和血漿(大部分是水,是血細胞的生存環境)里的蛋白質類型。
血細胞里的蛋白質叫做凝集原,血漿中的蛋白質叫做凝集素。凝集原分為兩種,分別為A和B;凝集素也可以分為兩種,叫做a和b。
比如,艾米麗是A型血,也就是說她的紅細胞里有A凝集原,血漿里有b凝集素。莉莉是B型血——B凝集原和a凝集素。杰夫是AB型血,他的紅細胞里既有A凝集原又有B凝集原,但血清里沒有凝集素。胡安是O型血,紅細胞里沒有凝集原,但是血清里含有a、b兩種凝集素。
你的身體會把含有不同凝集原的血液當作外來入侵者。如果A型血的艾米麗被輸入了B型血,她血漿里的b凝集素會使入侵的血細胞凝集在一起,血細胞因此而不能在血管里自由地移動,無法把氧氣運送給組織,比如大腦,從而危及生命。B型血也同樣排斥A型血。對于O型血來說,A型血和B型血都是入侵者。為了避免醫療事故,病人在接受輸血前都要進行血型測試。
然而,沒有一種血型的血會排斥O型血,因為O型血的紅細胞里沒有凝集原來抵御其他血型的血。所以O型血的人又被叫做“萬能供血者”,因為他們可以為任何血型的人供血。
由于AB型血中既含有A凝集原又含有B凝集原,它與其他任何血型的血混合在一起都不會發生凝結,所以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因此,跟杰夫同血型的人又被叫做“萬能受血者”。
與頭發顏色相同的是,你的血型直接取決于你父母的血型。而且,不同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與種群的發源地有關。
因為世界各地的人都在接受這樣或那樣的血液化驗,所以科學家們發現了血型在不同地區的分布規律。在美國,41%的高加索人是A型血;源自非洲的美洲人中,有27%是A型血。在秘魯,幾乎所有的印第安人都是O型血。在亞洲中部,B型血最為常見。
人類的血型為什么會有差異,科學家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人們卻已經發現了血型與某些疾病之間有趣的聯系。比如,O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更容易患潰瘍癥;A型血人群中,胃癌的發病率明顯較高。
更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血液組蛋白與一些細菌和病毒表面的蛋白極其相似。如果入侵的病毒剛好具有與人類血型蛋白相似的表面蛋白,那么你身體里的免疫系統就很可能會將入侵的病毒當作自身的細胞,器官和組織也會向它們敞開大門。例如,導致淋巴腺鼠疫的細菌,表面覆蓋著與O型血細胞的表面蛋白很相似的蛋白。因此,O型血的人最容易得上這種疾病。淋巴腺鼠疫起源于東南亞,后來逐漸向西蔓延。14世紀,淋巴腺鼠疫席卷歐洲,奪去了歐洲1/4的人的生命,被稱為黑死病。亞洲中部是淋巴腺鼠疫蔓延最慢的地區,這里又同時是O型血人群密度最低的地區之一。這表明,O型血對于生活在淋巴腺鼠疫泛濫地區的人們來說,是一個不利條件。相比之下,A型、B型和AB型血的人則獲得了生存優勢??茖W家堅信,血型與疾病之間的聯系,必將成為揭開人類血型起源之謎的有力工具。
為什么人們的眼睛長得各不相同?
世界上沒有兩個長相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雙胞胎之間也存在細微的差別。當然,人群之間也存在一些共有的特征。例如,在美國,祖先來自中國和祖先來自非洲的人通常長得很不相像。科學家們猜測,這種民族間的相貌差異來自于其祖先在不同氣侯環境下的生存需要。
無論是非洲人、歐洲人,還是亞洲人,他們眼球的形狀都大體相同。但大多數亞洲人眼角處覆蓋了一層皮膚褶皺,叫做內眥贅皮。而且,亞洲人的眼瞼皮膚中的脂肪含量也高于大多數歐洲人和非洲人。無論是內眥贅皮還是厚眼瞼,都意味著更大面積的眼球表面被皮膚包裹了起來。以上特征,再加上高顴骨和低鼻梁,都屬于面部特征的范疇,這些特征都有利于人類在寒冷環境下的生存,因為扁平的鼻子增大了冷空氣經過的皮膚面積,不但有利于提高空氣溫度,而且可以更有效地過濾空氣中的灰塵。
這種猜測是有事實依據的:生活在亞洲最寒冷地區的土著居民如蒙古人和西伯利亞人都擁有最厚的內眥贅皮和最扁平的鼻子。
許多生活在美洲熱帶雨林里的印第安人也擁有內眥贅皮和高顴骨的面部特征??茖W家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最早也來自寒冷地區。幾千年前,由于當時白令海峽的部分水域表面有冰封,亞洲人可以徒步橫渡白令海峽,最終到達了阿拉斯加。
登上北美大陸之后,人類的足跡逐漸向南擴展,最終到達了南美洲的最南端。有些來自亞洲的民族定居在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上,這里是真正的熱帶地區。這就是我們今天可以在美洲見到具有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秘魯印第安人和斐濟人的面部特征的人群的原因。
為什么男性長有突出的喉結?
和身體的其他部分一樣,喉部在發育過程中也會受到激素的控制。喉部由軟骨支撐包圍而成,它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下生長發育,軟骨凸起就形成了喉結。
男性的喉結越大,聲帶越長,聲帶振動時的共鳴腔越大,三者相互結合所發出的聲音也越低沉。這也是男性的嗓音與女性的嗓音截然不同的原因之一。
青春期的激素分泌促使男性喉結增大,因此喉結也和胡須一樣,被當作男性的第二性征之一。
眼睛會發育長大嗎?
是的,眼睛會發育長大,但是眼睛大部分發育過程是在生命初期完成的。
到兩歲時,視網膜基本發育完成;到六歲時,眼球也已經基本發育完成。所以按照推測,到了青春期時眼睛就根本不會再發育了。
近視患者的眼球就像是被拉長了一樣,呈橢球形。人患近視的時間相對較晚,此時眼球發育應當已經結束,但是眼球仍然有可塑性,能改變自身的形狀。
為什么眼球的相對尺寸還會發生變化?人們尚未完全掌握其中的奧秘。似乎眼球對生長因子(刺激肌體生長的化學信號)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能促使眼球發育的生長因子很多,真正起作用的是哪種因子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骨頭有多硬?
一些對骨頭實際承受力量的研究表明,它們可以承受高于混凝土40多倍的壓力。手和腳比單純的骨頭可耐受的壓力更大,是因為這兩個部位的皮膚、肌肉、韌帶、肌腱和軟骨都可以吸收大量的沖擊力。因此,一只健全的腳可以忍受的壓力是混凝土破裂前所承受的壓力的2000倍。
人類只開發出大腦的10%的區域嗎?
先讓我們想想在我們的頭骨之下擁有的是一件多么非凡的工具吧!如果你是從這本書的開頭開始讀起的,你就已經讓你的大腦經歷了相當大的練習了。通過對問題和答案付出那么多的思考,你已經獲取了極大的信息量,而所有這些都發生在你的頭骨內部那僅僅1千克重的一個構造里。請注意,它可是一個1千克重的饑渴的家伙。
平均一個人的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元,這幾乎是地球人口數的20倍。這些神經元細胞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它們接受微電流并在需要時傳輸微電流。它們是整個神經系統的基礎。例如,如果你戳自己的手指頭,將會有一股信息流通過神經從你的手指傳向大腦再返回,最終告知你手指受傷了。
對于人體所有的神經元來說,大腦是一個主要的能量消耗者。所有那些神經元就像是小電池,而當它們傳遞完它們的電荷后,就必須被替換掉。所有能量必須來自于某些地方,而已經計算出人體總能量的20%~30%是被大腦消耗掉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你餐盤里超過1/5的東西都被用來維持大腦的運轉。
說大部分的大腦無用,是一個謬論。想一想:人類的身體已經完美地進化到可將它自身縮小到最高效工作狀態的機械的一部分,那為什么作為一個運轉著的東西會有空閑的大腦這種情況,卻沒有一個好的理由呢?這就是進化論者所爭論的問題。
但確實不是全部的大腦都在一直運轉。一小部分大腦在你不使用它們的時候會進入一個停頓的狀態,比如當你閉著眼睛睡覺或聽音樂時,在這個時候,你僅利用了腦力的一小部分,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電話響了,你跳起來去接電話時,所有的那些神經元會突然進入活動狀態,而不會再有多少還將保持著深度睡眠狀態。
愛因斯坦的大腦比常人的大嗎?
智力和大腦的大小無關,而愛因斯坦也證明了這一點。愛因斯坦是一個小額頭的人,而不是大額頭的人,因此,相對地,他有一個較小的大腦——事實上,他的大腦甚至比人類大腦的平均尺寸還要小。使愛因斯坦特別聰明,并使很多人要比其他人聰明的關鍵是他們大腦里神經元連通的能力。你能連接的越多,你就越聰明,而和你大腦的自然尺寸沒有什么關系。要知道,有著超過地球上人數20多倍的神經元在你的大腦里,而你使得那么大數量的神經元互相接觸得越多,你就會越聰明。順便說一下,神經元可是我們身體里最長壽的一些細胞了,其中一些甚至會伴你一生。教你一個了解你大腦中神經元數量的方法:如果把一張紙當成你的每一個神經元,然后把每張紙疊加起來,最終你將會得到一個8850千米高的紙塔,是珠穆朗瑪峰的1000倍。
活躍的大腦要消耗多少能量?
這個問題是可以算得出來的。大腦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休息時機體所耗能量的20%。因此,如果一個65千克重的男人在休息時身體能量消耗為5.23千焦/分鐘,而一個55千克重的女人休息時的能量消耗為3.77千焦/分鐘,那么這個男人的大腦消耗的能量大約為1.05千焦/分鐘,女人的大約是0.75千焦/分鐘。如果你想通過消耗更多能量來減肥的話,沒有必要考慮這個方法。

為什么會有腦子要炸開的感覺?
在我們頭痛時,有時會覺得腦子要炸開了,你一定覺得這是大腦痛苦的表現,實際上,你的大腦根本不會感覺到任何痛苦。事實上,腦科手術有時是在病人有意識的狀態下完成的,通過問問題(例如“你能聽清楚嗎?”“看得清楚嗎?”)外科醫生可以判定他在處理的大腦的精確范圍。我們的大腦生來就被頭骨很好地保護著,因此它不會像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感覺到壓力和疼痛。因此在你頭痛時,并不代表你的大腦受傷了。
相反,可以把頭痛當成一個要告訴你一些東西的預警標志。它可能在提示你,你的身體某個部位的情況不太對勁。可能是饑餓、醉酒、疲勞或是肌肉的情況,所有這些都可以擔當一個發送警示信息到你大腦里的觸發器。這些信號的影響通常是造成腦血管的膨脹,這些血管膨脹也會發送疼痛信息給大腦,從而使你有一種頭痛的癥狀,也使得你頭骨里有一種被壓迫的感覺。
腦細胞死亡后會再生嗎?
完整的神經系統是在你還待在媽媽子宮里的時候就已經形成的,而這個神經系統也會伴你度過一生。在你出生前的第九個月,你將以每分鐘250萬個這種驚人的速度生長出神經細胞,而這些神經細胞將維持你的一生。當然,隨著你的成長,你的大腦也會變大,但這不是因為你在生長出更多的神經細胞的緣故,而只是由于細胞自身在增大。就像你的肌肉細胞經受的鍛煉越多,它們就會變得越大,腦細胞也是如此。
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阻止腦細胞的損失。當你長到十幾歲之后,它們就開始慢慢凋亡,其消失速率也是驚人的,每天5萬個。當你80歲時,你已經損失了10%的腦細胞。不過你可以做一些補救,因為神經元會對訓練做出回應,并且在受到激勵的情況下與其他神經元形成特別的鏈接。把你的大腦當成肌肉一樣鍛煉,來保持它的健康吧。
人類的思想活動過程會消耗能量嗎?
大腦的活動當然要消耗能量,燃燒能量物質——雖然消耗的量非常少。大腦的活動不會如人們想象的那樣燃燒體內脂肪,助你甩掉一身贅肉;恰恰相反,思想活動對脂肪的消耗其實很少。

科學家們對人類大腦的功能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并且用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檢測技術對不同程度的大腦活動中不同大腦區域的能量消耗水平進行測繪。研究結果表明,在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神經信號傳遞過程中也同樣包含著能量的消耗過程,但是相應產生的熱量卻是少之又少。
雖說如此,如果當一個人決定節食減肥或是運動減肥的時候,大腦在能量消耗方面倒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倒不是說大腦的思想運動消耗了多少能量,而是因為產生減肥的動機和堅定減肥的決心等等思想活動都是離不開大腦的。
為什么勤用腦對大腦有益?
“生命在于運動”是生物界的一條亙古不變的規律。對于人的身體來說,勤于運動就會健康,勤于用腦的人也肯定聰明。因為這些勤于用腦的人,腦血管常處于放松的狀態,這將有效保養腦神經細胞,從而使大腦更加發達,從而大大延緩大腦的衰老。相反,懶于用腦思考的人,由于大腦受到信息的刺激較少,甚至沒有,大腦很可能就會早衰。這跟一架機器相類似,如果長久擱置不用就會生銹,而經常運轉就會很靈活。勤于用腦對老年人來說尤其重要,“多用腦,可防老”很有科學道理。大腦可比作人體的司令部,如果大腦衰退了,身體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會出現問題。因此,經常鍛煉大腦就會促使身體其他器官保持活力。
人類大腦的運轉方式與計算機一樣嗎?
要將人類的大腦和計算機做對比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們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運轉的。計算機以線性方式工作,用它的處理器在一個時間執行一個職能。它的速度部分來自于它運用巨大存儲器的能力。而大腦包含了大量——以10億計——的相當于處理器的人類形態的神經元。它們相互連接著,共同完成大腦的職能,雖然也是非???,但卻和計算機那種系統、有序的工作方式不同。這就是為什么大腦在處理某些事情例如識別目標、顏色和聲音上要快得多,而一個簡單的計算器卻在處理加減乘除上遠比人類的大腦要快。大腦和計算機是完全不同的工具。

腦半球的分工
我們的邏輯思考和創造性活動分別由不同的腦半球控制。腦的左半球控制我們對數字、語言和技術的理解;腦的右半球控制我們對形狀、運動和藝術的理解。
大腦的存儲量比電腦大嗎?
這是一個無法解答的問題,因為根本無從比較。計算機里的信息存儲在分離的扇區,而大腦需要通過在神經元間創造網絡來完成它的各種職能。因此,對于計算機來說,能很容易測量出它的存儲量,因為你可以計算出分離扇區并以字節數來衡量它們。但大腦則需要隨著外界施加給它的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大腦內部的工作方式。換句話說,沒有辦法來計算它,因此也不能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值。
人類的大腦是地球上最大的嗎?
嚴格來說人類的大腦確實不是地球上最大的,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有著最重的大腦,它有一個6000克的大腦來支配它那相當于25只大象重量的龐大的身軀。這樣比較起來我們的大腦就很微不足道了,但人類大腦與自身體重的比值卻要大于地球上的任何一種生物,這也許就是為什么藍鯨沒有統治世界的原因。
大腦在低氧情況下能存活多久?
根本不會有多長時間的。當然,確切的時間要依賴于許多因素來確定,但在10分鐘后,人的神經細胞估計會受到相當大的損傷。那就是為什么醫生總是那么急切的要確定突發病人是否還在呼吸,并且在他們考慮其他任何因素之前先要提供一個適當的氧氣供給方式,這是必須要做的。
事實上,大腦就是一個嗜氧者,它消耗了我們所吸進的全部氧氣的20%。
為什么人們討論大腦會涉及“灰質體”?
大腦的一部分是灰質,大概占大腦的40%,剩下的60%為白質,不過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樣的。一般女人的大腦要更小一些,但腦中的灰質含量要比男人高?;屹|體是履行大腦的處理功能的,而白質體擔當了信息傳輸的指揮者。雖然不能將大腦和計算機做類比,但你可以認為灰質體擔當的就是微芯片的工作,而白質體就是將它們連接在一起的印制電路。
男人和女人腦內灰質體和白質體的比率不同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女人通常是更好的交流者,而男人會有更強的空間意識。這可能是為什么需要一個男人來分析地圖,而一個女人則在說明她們為什么會在第一個地方迷路。最新研究指出,我們大腦中白質體的數量也會影響我們說謊和欺騙的能力。因為要花費更細致的思考來說一個成功的謊言,科學家們相信大腦中的白質為說謊者能更快速地思考提供了工具。因為白質體越多,在灰質體內處理器間的連接被制成的速度就越快。具有自我表現和不說謊的本能也在灰質體中被發現,而慣于說謊者趨向于擁有更少的灰質體,這使得他們的問題變得更糟?;屹|體還是一個貪婪的家伙——大腦需要的氧氣有94%都供給它。
心臟怎樣為你“努力工作”?
心臟的作用是使血液在人體內流動,維持生命。全身的血液約每分鐘循環一次。血液在循環的過程中將營養物質和氧氣運到全身各處的組織和器官,同時將廢物排出體外。心臟從不停止跳動,它平均每年跳動4000萬次,在人的一生中約跳動3億次。
心臟位于兩肺之間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像一個握緊的拳頭那么大。構成心臟的心肌是一種特殊的不隨意肌,心肌可以有節奏地持續收縮(跳動),從不停歇。因為人體內的組織和器官都需要新鮮血液不間斷地供應營養,所以心肌的作用至關重要。舉例來說,如果大腦缺氧的狀況持續幾分鐘,腦細胞就會開始死亡,而大腦就會遭到嚴重損害。
心臟內部有四個腔,它們形成左右相鄰的兩個泵,這兩個泵之間有一層叫做隔的肌肉壁,將左右兩邊分開。
這層隔可以防止心臟左邊的血液和右邊的血液相混合。位于心臟上方的兩個腔叫做心房,位于心臟下方的兩個腔叫做心室,心室比心房大,也更有力。
房室之間的血液流動由纖維組織構成的房室瓣控制。在血壓的作用下,房室瓣會形成一個封口,防止血液回流,在心室和動脈之間也有這樣的瓣膜,叫做動脈瓣。
因為心臟需要大量的氧氣供應,所以它有自己的血液供應系統——冠狀動脈系統。冠狀動脈系統位于心臟外圍,這個系統的血液不和流經心臟的血液混合。
心臟的肌肉壁收縮時,心臟的房室變小,血液從心房流向心室,然后從心室流向全身的動脈。右心室將血液運送到肺部,從而吸收新鮮氧氣,與此同時,左心室將動脈血運往全身。
心臟跳動的頻率是由腦干控制的,腦干所發出的神經信號可以使心率加快或減慢,在我們恐懼或情緒激動時,荷爾蒙進入血液,使心跳加快。心臟內有一組特殊的心肌細胞——起搏器,起搏器控制著每次心跳的速度。
體內物質是怎樣運輸的?
循環系統包括人體內的大血管和微血管,這是一個復雜的運輸系統,它的總長度約為10萬千米。通過心臟的收縮作用,循環系統將血液運往全身,從而維持生命。
血液的有效運輸對于維持身體健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血液運送著氧氣和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并且將細胞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血液還維持著人體內的水分比重和化學平衡,并保持體溫恒定。
一個成年女子體內的血液總量是4~5升,一個成年男子體內的血液總量是5~6升。血液中將近一半是血漿(血漿中含有水、蛋白質和鹽分),其他成分是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紅細胞又稱紅血球,呈無細胞核的扁平結構。人體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約有500萬個紅細胞。骨髓是紅細胞的誕生地,每秒鐘可以生成約200萬個紅細胞。血液中運送氧氣的血紅蛋白中含有鐵,因此紅細胞呈現紅色。
白細胞,又稱白血球,比紅細胞略大一些,有細胞核。人體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大約有5000個白細胞。有些白細胞(巨噬細胞)可以包圍并吞噬進入體內的異物,例如微生物,還有一些白細胞能夠抵抗各種病菌的感染,產生各種抗體。
血小板這種細胞較小。當血管壁受到損傷時,血液在血小板作用下凝固成塊,起到止血的作用。
人體內的血管所組成的網狀系統遍布全身各處,其分支可達全身各處細胞。最有力的血管是動脈,因為動脈壁必須承受從心臟流出血液所產生的高壓。動脈分支為小動脈,小動脈又分支為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將血液運往全身各個組織。食物和氧氣經過毛細血管的薄壁進入細胞,同時二氧化碳等廢物被運出細胞。毛細血管里的血液再次匯合到小靜脈,小靜脈里的血液又到靜脈,最后將血液運回心臟。
我們是怎樣呼吸的?
我們將空氣吸入肺部,使人體獲得氧氣。氧氣起著驅動呼吸的作用,并為人體細胞提供能量。因為人體不能儲存氧氣,所以我們必須不間斷地呼吸,然后呼出二氧化碳等廢物。雖然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呼吸的快慢,但呼吸仍然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
呼吸系統包括鼻子、咽喉、氣管、肺和一些胸部肌肉。在這些器官的協調工作下,通過呼吸作用使人體獲得氧氣,同時把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呼吸的頻率隨機體所承擔的功能而變化。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每分鐘呼吸約10次,而在劇烈運動或受到驚嚇時,呼吸頻率可能增加到每分鐘約80次。通常呼吸運動是自發進行的,不過我們在清醒的狀態下也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頻率。
首先,鼻腔或嘴吸入空氣,并對其進行加溫。
然后,空氣進入咽喉和其他身體器官。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過濾并吸附灰塵顆粒,阻擋它們進入肺部。氣管下端分為左右支氣管,分別和兩肺相連。兩肺位于胸腔,分布在心臟的兩側,圍著它們的是一層叫做胸膜的組織,橫膈膜位于肺部下方。
支氣管進入肺后多次分支,形成小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相連接。肺部約有3億個肺泡,如果平鋪開來,肺泡的面積有網球場那么大。
影響呼吸運動的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不是氧氣含量。腦干細胞會對體內氣體濃度的微小變化迅速作出反應,調節肺部呼吸。
肺動脈將靜脈血運送到肺部,肺靜脈將動脈血運回心臟,肺動脈和肺靜脈的分支形成的毛細血管包圍著肺泡。肺部的氧氣通過薄薄的肺泡壁進入毛細血管,加速血液流動。血液運輸的氧氣通過心臟到達全身的各個組織和器官,與此同時,二氧化碳等廢物進入肺泡,隨呼氣排出體外。
食物是怎樣被消化的?
食物持續提供的養分是維持生命功能所必需的。人體缺少了養分,細胞就不能進行新陳代謝,不能提供肌肉運動所需的能量,也不能進行其他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活動。消化系統的功能正是將餐桌上的食物轉變為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質。
人體的消化系統主要分為兩部分。從口腔到肛門的消化道是一條很長的中空管道,它的內壁上大部分有皺襞,最窄的部位是食管,最寬的部位是胃;消化器官、消化腺和其他組織構成消化系統的第二部分,它們在消化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具體而言,消化系統的第二部分就是口腔、肝臟、胰臟和膽囊所分泌的消化液。
消化過程開始于口腔,牙齒將食物分割成小塊,增大消化液的接觸面積,唾液開始對食物進行化學分解,同時舌頭將食物卷成便于吞咽的球狀。
食物通過食管進入胃,它將在胃里停留約3個小時,其間會經過胃部肌肉的攪拌,和胃壁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在這些消化液中,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質,脂肪酶分解脂肪,鹽酸則用于增強胃蛋白酶的作用,并殺死細菌。然后食物進入小腸的第一部分——十二指腸。
在十二指腸中,小腸壁和胰腺分泌更多的酶(加快食物分解的化學物質)來消化食物。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分解成一種糖——麥芽糖,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將蛋白質分解為更小的分子。十二指腸只吸收一部分食物,小腸后部的回腸吸收大部分的食物。在回腸中,糖分轉化為更小的形式,蛋白質被分解為氨基酸。小腸的褶襞以及小腸上的微小突起——絨毛具有增加食物吸收的作用,其上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已消化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經過小腸壁進入血液。
經過小腸的消化后,食物中的大部分有用物質已經被人體吸收。含有黏液和消化液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大腸的結腸部位會重新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剩余的廢物形成糞便,移動到消化道的終端——直腸,糞便在直腸內短暫停留后經肛門排出體外。
腎臟是怎樣制造尿液的?
泌尿系統控制著人體內的水分含量和液態化學組分,它確保細胞和組織內的化學反應維持恒定的密度,從而保證人體功能的正常運作,蛋白質等廢物通過泌尿系統的排泄作用被排出體外。腎臟在這些功能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腎臟位于后腹上方的脊柱兩旁,左右各一。低處的肋骨覆蓋了部分腎臟,起到保護作用。每個腎重約140克,呈紅褐色,形狀如菜豆。腎動脈是主動脈的分支之一,為腎臟提供所需的血液,腎臟過濾后的血液再經腎靜脈回到腔靜脈,流入心臟。
腎臟的表層叫做皮質層。皮質層由腎小球組成,腎小球是一種毛細血管球,包圍腎小球的組織叫做腎球囊,腎球囊向下延伸出一條長長的彎曲管道,這就是腎小管。腎小球、腎球囊和腎小管統稱一個腎單位。每個腎臟內約有100萬個腎單位。
腎小管從皮質層伸入到腎臟的第二層——髓質層,最終進入腎盂,腎盂形狀像個漏斗,里面聚集著腎臟產生的尿液。
腎臟是一個起過濾作用的器官,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將人體內的可溶性廢物通過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同時,腎臟協調著人體內的水分以及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維持體內酸堿平衡。
血液經腎動脈到達腎臟,再進入腎小球內的毛細血管中。血液經腎小球過濾。在這個過程中,水分、葡萄糖、鉀、鈉、氨基酸、尿素(蛋白質分解消化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和尿酸被過濾出來,而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仍然留在血液中。過濾后的液體經腎小管到達輸尿管,在腎小管運輸的過程中,水分、葡萄糖和氨基酸會再經受一個重吸收的過程而回到血液中去。
進入輸尿管的液體就是尿液。尿液中的水分占95%左右,尿素約占2%,氯化鈉約占1%,剩余2%是尿酸、鈣、鉀和氨等。
人體每天排出約1升尿液。尿液流經輸尿管后在膀胱中聚集,充滿尿液的膀胱會伸長,然后通過尿道將尿液排出體外。人體的排尿量和出汗流失的水量也有關系。
什么是內分泌系統?
內分泌腺分泌的化學物質輔助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有的腺體直接將分泌物通過導管輸送到體表,另一些腺體則分泌激素,直接進入血液。
人體內有兩類腺體,我們可以根據分泌物輸送路徑的不同而區分這兩類腺體。
外分泌腺通過微小的導管釋放它們的分泌物。如汗腺(分泌汗液降低體表溫度)、唾液腺(分泌口腔中的唾液)和淚腺(起到清洗眼睛的作用)都是外分泌腺。胃壁和腸壁上都分布有此類腺體,這些腺體分泌的酶進入消化道,加強消化功能。
人體內的另一種腺體是內分泌腺。內分泌腺沒有導管,這些腺體的細胞所合成的化學物質——激素,直接進入血液。有時被稱為化學信使的激素會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體內其他腺體和器官。
激素用于控制人體內各種功能的活動,每種激素控制一項具體的活動或過程。比如說,松果體控制人的情緒和睡眠。
垂體控制著許多其他腺體的活動,因此常常被視為最重要的腺體,它的活動處于丘腦的控制之下。垂體分泌的激素控制腎臟的功能、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性腺的活動。其中性腺指的是男性的睪丸和女性的卵巢。在青春期,性腺分泌性激素,促進男女性成熟,為人類繁衍后代做好準備。垂體還控制著人體的膚色,隨著陽光強度的變化,垂體激活人體內的黑素細胞,從而產生黑色素。甲狀腺同樣受到垂體的控制,它所分泌的甲狀腺素控制著細胞對能量的利用,如甲狀旁腺素控制著體內鈣的代謝,維持骨骼的力量。
垂體還影響腎上腺的功能。腎上腺分泌兩種激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兩種激素控制精神緊張時人體的反應,并為人體的緊急行動做好準備,腎上腺還起著協調人體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的作用。
人們為何能記憶往事?
人們能夠生動地回憶童年時發生的一件小事,盡管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人們也能回憶起某個夢境,哪怕他在現實生活中從未有過類似的經歷。然而,人們又往往會忘記幾個小時前撥打的那個電話號碼或某個人的名字。這些只不過是展示人類記憶的神奇以及記憶工作方式的幾個常見的例子。
人腦能夠儲存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件,在之后回憶起這些事件,并且運用這些信息完成具體的任務,這種能力稱為記憶。記憶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儲存系統,常常需要許多活動的參與和協作。
記憶主要分為3種類型。第一種為感官性記憶,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例如,我們對聲音的辨認便屬于感官性記憶,我們通過傾聽他人的發音來理解言語。由感官性記憶得來的印象被傳遞到記憶系統的其他兩個部分,即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當我們進行數字運算這樣簡單的任務時,所運用的記憶便是短期記憶。要完成這個運算任務,我們必須回憶起足夠長的數字。研究表明,短期記憶分為3個階段:語音環路(儲存語言信息以備計算之用)、視覺空間緩沖器(幫助我們處理視覺形象)和中央執行器(控制其他功能)。
長期記憶是對信息進行長時間甚至是永久性的儲存。它包括兩部分,其中語義記憶針對常識性的事實,例如“狗”一詞的含義;情境記憶則用來保存你剛才所做事情的經驗。
腦的不同部位對不同的感官體驗做出解釋。例如,腦的某一部分負責辨認面容,而另一部分則負責辨認物體。腦中處理某個意象的場所很可能也是相關記憶儲存的場所。也就是說,腦中并沒有專門儲存記憶的部位。
當腦儲存某些記憶時,負責處理信息的神經元發生相應變化。如果這個事件儲存在短期記憶中,神經元所發生的變化是暫時性的生化變化。如果這個事件儲存在長期記憶中,那么相關神經元的蛋白質組成會發生較為持久的變化。事件被儲存在長期記憶中的這一過程稱為鞏固過程。事件要通過某種方式被強化,例如重復,或是在其他重要事件之間產生聯想,才能儲存在長期記憶中。
你睡得好嗎?
在我們的一生中1/3左右的時間是用來睡眠的,正常的睡眠是人類24小時活動周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睡眠能使身體得到休息,并且使大腦恢復精力。在睡眠中,人體防御系統有效地進行著細胞和組織的修復,并抵抗疾病。此外,在睡眠中,我們的潛意識十分活躍,大腦活動隨之發生相應變化。
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都有兩種睡眠。一種是快速眼動睡眠(夜間做夢時眼球快速而細微地移動,又稱眼球速動期),雙眼在閉合的眼瞼后快速運動,在這段期間人們會做夢,大腦活動最為頻繁。另一種睡眠中沒有快速眼動,人們夜間的睡眠大部分是這一種,其間也規律性地穿插著短期快速眼動睡眠。在睡眠的不同階段,腦電波的模式不同,人體內生理過程和肌肉活動也發生相應變化。
目前,我們尚未完全了解睡眠的原因,不過人們普遍認為,睡眠期間活動較少,人體可以得到休息,恢復精力。嬰兒和青少年睡眠時間較長,因為這都是身體發育最快的時期。病人的睡眠時間也比較長,人體的修復系統在此期間與疾病作斗爭,從而使身體恢復到健康狀態。
人們還認為,快速眼動睡眠在大腦學習過程和記憶模式形成過程中起著一定作用。
我們每天的睡眠時間平均為8小時。不同年齡段的人的睡眠時間顯著不同;即使年齡相同的人,睡眠時間也有細微差別。新生兒的睡眠時間通常是每天16個小時,甚至更長。1歲左右的孩子睡眠時間是13~14個小時。在5歲到15歲,青少年睡眠時間減少為9~10個小時。老年人的睡眠時間通常不超過6個小時。長期缺乏睡眠會使人遲鈍,能力降低,還會影響正常情緒和行為。
壓力過大、疾病和不規律的生活都會導致失眠癥,失眠癥患者不能正常入睡。嗜睡癥也是睡眠方面的主要問題,這種患者常常睡眠過度。
視錯覺是怎樣產生的?
眼球傳遞給大腦的信息可能會誤導我們。有時我們以為看到了某個物體,其實它并不在那里;有些令人費解的信息還會使大腦迷惑。此外,當大腦沒有收到關于某個物體或某個圖片的足夠信息時,也會做出錯誤的判斷。這些情形統稱為視錯覺。
有些圖片會導致視錯覺,這種圖片很有趣,也很有挑戰性。視錯覺的產生和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方式有關,它是有規律可循的。這些圖片種類多樣,會以不同的方式為大腦設置視力陷阱。有趣的是,每個人受視錯覺影響的程度不同。
大腦在過去判斷的經驗中形成定勢。例如,我們能從簡單的幾筆中看出人形,因為大腦中儲存有豐富的相關線索會自動填充空白。但是,有時大腦會對視覺信息做出錯誤的解釋。在有些情況下,大腦沒有接收到足夠的信息,或者受到了其他信息的迷惑和誤導,就會產生視錯覺。
有些視錯覺的產生是由于大腦沒有將圖像和背景分離開來。另外一些視錯覺的產生是因為大腦將若干圖像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某個不存在的物體的圖像。還有一種情況是圖片的某一部分對大腦影響很深,以至于大腦對該圖片的其他部分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或解釋。

螺旋陷阱
觀察這個螺旋,你會發現你找不到它的中心。事實上,圖中并沒有螺旋,只有一系列的圓,但是大腦受到背景圖案的誤導,錯誤地將這些圓疊加在一起。
你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是聽覺器官,空氣振動形成聲波,然后聲波對耳朵中的接收器產生刺激。接收器將神經沖動傳遞到大腦,形成聽覺。耳朵的其他部位起著維持人體平衡的作用。我們的聽力在10歲左右達到最高點,隨后開始逐漸減弱。
耳朵是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之一,它和其他感覺器官一同為大腦提供我們周邊環境的信息。聲音到達雙耳的時間不同,這個細微的時間差可以使我們準確地判斷聲音的來源。耳朵在人際交流過程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我們必須通過耳朵才能聽到他人的言語。
耳廓位于耳朵的外圍,負責收集聲波,聲波經由外耳道傳入中耳。鼓膜位于外耳道的最內端,是一層組織壁。聲波傳到鼓膜后,鼓膜開始振動,并將振動傳遞到中耳。中耳內有3塊小聽骨,分別叫做錘骨、砧骨和鐙骨,它們可將振動擴大約20倍。錘骨的一段和鼓膜相連,另一端和砧骨相連。
砧骨末段和鐙骨相連;鐙骨末段是一層叫做卵圓窗的薄膜。
鼓膜的振動引起中耳小聽骨的振動,從而將聲波傳入內耳。耳蝸位于內耳中,充滿著淋巴液。耳蝸上分布著對聲波敏感的毛細胞,毛細胞在受到刺激時會將聲波轉變為神經沖動,聽神經將神經沖動傳導到大腦,產生聽覺。
人耳能聽到的聲波范圍極廣,從每秒振動20次到每秒振動2萬次。相對比較,狗的聽力范圍更為廣泛,它們能聽到的聲波范圍是每秒振動15~5萬次。
內耳中還有一種器官,叫做半規管。半規管有3根,它們互相垂直。人體和頭部的轉動會引起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振動,形成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傳遞到大腦后,大腦做出反應,通過四肢運動來維持平衡。
如何塑造優美體形?
食物為我們提供生存所需的能量,使人體器官得以維持正常功能;食物還為人體組織提供營養物質,促進生長發育和傷口修復。但是飲食過量則會使人發胖,導致高血壓和心臟病。
人體需要攝入多種食物才能維持健康。均衡的飲食應該包括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充分的蛋白質。其中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蛋白質為細胞生長和修復提供了原料。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物質,其中纖維素起著強化消化系統功能的作用,但是大多數飲食都包含過量的脂肪,導致體重超標。由于每個人年齡和日?;顒拥牟煌?,人們所需食物量也有顯著差別。譬如說一個年輕的運動員所需食物量會超過一個活動量很少的老人。
食物中的能量是以焦[耳](量詞,法定熱量單位,簡稱“焦”。1卡=4.1868焦?!翱ā笔恰翱防铩钡暮喎Q)衡量的。成人平均每天需要攝入6280焦(1500卡路里)的能量。10歲以上的兒童和青少年正在迅速地生長發育,他們每天需要攝入8373~10467焦(2000~2500卡路里)的能量,這些能量主要包含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生素中。
然而,青少年往往不喜歡規律飲食,而喜歡快餐和速食,這些食品含有大量的糖分、添加劑和脂肪,而蛋白質含量卻很低。食用這類食品很容易導致攝入能量超標,如果食用者缺乏規律的鍛煉,過多的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
在日常生活中健康的早餐是非常重要的,諸如果汁、谷類食品和烤面包。如果你喜歡吃零食,那么你最好以水果和堅果代替糖果等高脂肪食品。
超重會對人的健康構成潛在的威脅。超重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成年后會遇到許多健康問題,而這些問題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肥胖人群患背部疾病、關節炎、心臟病、循環不暢和呼吸困難的概率較大。
人們為了減輕體重設計了上百種飲食方案,但是大部分并不奏效。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減少攝入2093~4186焦(500~1000卡路里)能量,在這個額度下你還可以偶爾享受一些零食。
我們都在電視屏幕上看到過饑餓兒童的悲慘照片。當人體不能從食物中攝取能量時首先分解脂肪,然后從肌肉中分離出蛋白質。蛋白質缺乏會導致液體潴留,因此營養不良的兒童腹部會出現腫脹。最終心肌衰弱,無力將血液運往全身,導致死亡。
許多人因為受到流行風尚等因素的影響而節食,然而過度節食則可能導致神經性食欲缺乏。這種患者誤以為自己超重,拒絕進食。這既是一種生理疾病,又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治療才能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