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通史(彩圖超值白金版)
- 宛華
- 2198字
- 2019-01-03 02:09:48
亞里士多德
在歷史上很少的人能夠對多個學術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亞里士多德就是這少數人的其中之一。他的研究涵蓋了所有當時已知的學科,在例如政治學、邏輯學、星象學、物理學以及神學等方面均有突出建樹。
亞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馬其頓的一個海港城市斯丹格里斯,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阿明他斯三世的御醫。亞里士多德在童年時代就父母雙亡,公元前367年,亞里士多德的監護人將他送至位于雅典的學術研究院學習,而該院的創辦人就是偉大哲學家柏拉圖(約公元前428~前348年)。柏拉圖死于公元前348年,正值當時雅典的反馬其頓思想盛行的時候,于是亞里士多德離開了這座城市。接下來的幾年他行游小亞細亞,并學習自然歷史。
·紀念死者·
從公元前6世紀起,古希臘人就開始制石碑來紀念死去的人們。最早的石碑表現死者的體貌特征,而后來的石碑則記錄了死者人生的重大事件。圖中是一個女子手捧兩只和平鴿,而鴿子象征希臘愛與生育女神阿芙羅狄忒。古希臘神像和石碑一般都會上油彩,所以最初應該是光彩奪目的。古希臘雕塑家使用金屬工具將大石塊雕刻成為所要的石碑,而石料一般采自當地,多為白大理石和軟石灰巖塊。大理石與石灰巖塊是用一根帶有鑿邊的長金屬棒錘擊巖石接面而切割下來的,而后,大塊的巖石被。

阿明他斯駕崩后,他的兒子腓力二世繼位。公元前342年,腓力二世聘請亞里士多德為太傅,指導他14歲的兒子亞歷山大的課業,而這個孩子就是之后赫赫有名的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之后亞歷山大就很少有時間上課了,而亞里士多德也就回到了雅典。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建立了一所學校,稱做學園——因為學校的建筑群靠近狼神阿波羅·里凱奧斯神廟。這所學校也稱做逍遙學派學校,因為亞里士多德喜好一邊在院子里閑逛,一邊布道講學。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駕崩,又引發了全民反馬其頓情緒,亞里士多德被迫逃亡到了希臘東部的埃維厄島上的卡爾西斯,即他母親的出生地。公元前322年,他在那里逝世。
亞里士多德興趣廣泛,在哲學、邏輯學、政治學、生物學、物理學、星象學和宇宙哲學方面留下了47部著作,而他的這些著作和講學筆記直到他去世之后很久才編輯出版。
在《推理法》一書中,亞里士多德擬定了正式的邏輯學規則,即從已知條件得到一個必要性結論的推理藝術。這一直是邏輯學的根基,直到19世紀時被數理邏輯(一種近似數學的學科)取代。現在的邏輯學學生在學習數理邏輯之前還得先學習亞里士多德的《推理法》。《形而下學》一書包含他對物理學和宇宙哲學的研究,其中包括一篇題為《星相學》的論文,文中亞里士多德試圖找到一種對天氣現象的自然解釋。也正是這部著作定義了我們今天常用的術語——氣象學。
約公元前540~前470年
世界大事記: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在世,提出自發辯證法思想。

◎ 《雅典學園》繪于1510年,是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家拉斐爾的作品。這是一幅描述亞里士多德以及其他古代哲學家參加一次學術探討會的壁畫。
但是亞里士多德《天堂》中關于星象學的想法就不那么成熟了,亞里士多德摒棄“無限”的概念,他堅信宇宙是由一系列以地球為球心的同心球組成的。如果最外層的球面是在無限遠處,那么其上的行星就不能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完成它的旋轉周期。他也同樣不接受“真空”的存在,因為他認為一個移動的物體在真空中將不會遇到任何阻礙,從而獲得無限大的速度。
當然,亞里士多德也接受主流理論,例如物質是由4種基本元素——土壤、空氣、水和火組成的。但他自己還加上了第5種元素——以太(一種構筑天界的物質)。他堅信地球與天界遵循著不同的運行規則,在地球上,任何東西都可以被侵蝕,并且會產生變化,而天界則是永恒不變、完美無瑕的。
亞里士多德證明地球是球形的,因為他在一次月食的觀測中發現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是有弧線邊緣的。他同時發現,當人們向南或向北走時,夜空中新的恒星會出現在一側的地平線之上,而其他的恒星則會消失在與之相反方向的地平線之下。這種現象不需要走很遠就能觀察到,這就證明了地球并不是很大。亞里士多德估算了地球的直徑,得出的結果與真實值相差不超過5%。
亞里士多德最成功的是作為一個生物學家。他辨認出了超過500種動物,而且認真將它們分門別類。他注意到海豚用胎盤為后代提供營養而后將活體產出,于是將海豚歸于獸類而不是海洋魚類(如非胎生的鯊魚)。他還認為動物是不可能同時擁有長牙和角的。他還描述了雞胚胎的形成過程以及母牛的“四室”胃。
他使用了若干套分類系統,最重要的是建立在“運動”與繁衍方式的基礎上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內熱”是一切運動的能源:熱是由心臟產生的,血液則將這種熱傳遍全身,然后在腦部冷卻。后來,他將動物分為有血動物和無血動物兩類,基本上與現在的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的分類吻合。
亞里士多德相信在繁殖過程中雄性提供形態或靈魂,而雌性則賜予物質和靈魂以生命。父母的“生機熱”越多,他們的后代就越類似于他們。胎生動物在所有動物分類中地位最高,隨后是產卵動物、體內孵卵的卵生動物、體外受精的卵生動物、出芽生殖動物,最后就是從黏質物或者化膿物質中自發生成的動物(也就是我們知道的微生物)。由這樣的排列,亞里士多德總結出了“自然的階梯”理論,這個理論一直作為動物分類學的基礎,直到18世紀才被顛覆,因為這個理論是與任何進化論觀點相矛盾的。
公元前551~前479年
中國大事記:
孔子在世,他創立儒家學派,提出完整的政治、倫理、道德思想,主持文化古籍的編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