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希臘城邦制國家

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普遍推廣,希臘社會的經濟也加快了發展速度,農、工、商業均有突出發展。與此同時,希臘在同東方頻繁交往的過程中,大量汲取并利用了東方文明的豐碩成果,從而使希臘人站在較高的歷史起點上,建構了不同于東方的國家體制。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圍繞土地、債務等問題,貴族與平民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在斗爭中,原始公社制漸趨崩潰,代之而起的是階級壓迫的工具——國家。在希臘,國家的普遍形式便是城邦。希臘城邦的形成方式和途徑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在早期移民和后來大殖民運動中建立的城邦;一類是在氏族制度解體并征服其他居民的過程中建立的城邦;另一類是在自身氏族的制度解體和階級分化的基礎上通過“改革”產生的城邦。

◎古希臘奴隸

奴隸的社會地位最為低下,低于希洛人、受契約束縛的農奴和被有條件正式解放的奴隸以及自由民。

城邦形成初期,貴族政治得到普遍實行,一切權力集中于由軍事民主制時代的長老議事會轉化而來的貴族會議手中。稍后,由于經濟的發展,加之以平民為主的步兵逐漸取代了貴族騎兵,平民地位日益提高,他們向貴族政治提出挑戰,要求打破貴族在政治上一統天下的局面。在對立雙方勢均力敵的城邦,一度出現了僭主政治。但隨著對立雙方力量的消長,有的城邦經過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而建立了民主政治,雅典就是一個例子;有的因貴族力量強大,建立起貴族寡頭政治,如科林斯。長期維持貴族寡頭統治的城邦只有斯巴達。

希臘半島平原狹小,耕地較少,而且土地貧瘠,糧食產量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所需,愛琴海上的島嶼更是如此。倘若遇上自然災害,糧食更是短缺,一部分人在故土無以為生,被迫背井離鄉,去海外謀生,開拓殖民地。如公元前7世紀后期,鐵拉島上大旱,因而不得不采取抽簽的方法,從兩兄弟中選出一個外出殖民。由于土地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也促使無地或少地的平民成群結隊地前往遙遠的海外尋求土地,謀求生路。從而形成了一個希臘歷史上空前的大殖民運動浪潮,因之,古風時代又稱“大殖民時代”。

最初的殖民運動是自發進行的,除上述主因外,還有多種情況:有的城邦為了緩和國內矛盾,把異己的“危險分子”遣往海外。如公元前8世紀末,斯巴達無公民權的“處女之子”因為沒有分得土地,而與希洛人(國有奴隸)結盟,密謀起義,敗露后便被強令外出殖民。有一些在國內政治斗爭中失勢的個人或集團,為逃避迫害,往往也選擇離開故地,漂泊異域,建立新居。有的則因家鄉被外族占領,不甘于受奴役而遠走他鄉。也有人出于不愿甘居人下的念頭,而到新地方另立門戶。更有一些人為某地富庶美好的傳說所誘惑,出海尋找自己的樂土。這些人往往具有冒險和進取精神,富有追求自由、獨立、平等的理想。

公元前9世紀末

世界大事記:

古希臘城邦國家逐漸形成。

◎希臘犁車

古希臘人實行家庭制農業系統,各戶獨自種植糧食,經常采用的農具是這種人力牛犁車。隨著緩慢的農業發展與日益增長的人口之間的矛盾產生,向外擴展殖民地便成了一種途徑。

自發組成的殖民團體一般都不大,到新地方后即修筑城堡,聚居在一起,以防止土著居民攻擊或海盜劫掠,同時選出元老院掌理政務,這些同舟共濟的殖民者就成為新城邦的平等公民。公民享有分配的土地,并通過公民大會參與政事。公民中也有平民和貴族之分,那些最早的開拓者無疑便以其“立國”的功勛而享有更多的利益和榮耀。后來,隨著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許多城邦開始有計劃地組織公民外出殖民,以掠奪土地、奴隸、原料和市場。

當時,黑海沿岸地區尚處于原始社會階段。在小亞細亞,赫梯帝國已經崩潰,呂底亞尚未興起;在西方,除了腓尼基人的一些殖民地外,沒有什么強國。所以,希臘大殖民運動得以順利進行,范圍不斷擴大。在意大利半島南部、西西里的東部和南部、今法國的馬賽等地以及西班牙沿岸、小亞細亞沿岸、馬其頓和色雷斯沿岸、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黑海四周等廣大地域內,逾百個殖民地城邦先后建立起來。其中較著名的有科林斯人建立的敘拉古、斯巴達人建立的塔蘭托、邁加拉人建立的拜占庭、米利都人建立的奧爾比亞等。這些子邦往往采用母邦的政制、文字、歷法、宗教、習俗等,在城市內建有母邦所信奉的神祇的廟宇。也有些最初建立的殖民地后來再去建立殖民地,如阿哈伊亞人在意大利建立了錫巴里斯,錫巴里斯又建立了波塞多尼亞。

對于希臘人來說,殖民不啻一次地理大發現,它極大地拓展了希臘世界的范圍,開闊了希臘人的眼界。通過殖民,希臘本土與地中海、黑海地區成為一個有密切經濟文化聯系的整體,這既有利于希臘吸收東方文明成果,也推動了落后地區的文明進程。殖民運動促進了工商業和海上貿易的發展,使工商業奴隸主的政治經濟實力進一步壯大,也加強了平民陣營的力量,有助于平民反貴族的斗爭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殖民運動的進一步發展鞏固了希臘的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其始終未像東方國家一樣,建立統一的專制帝國。

·城邦·

城邦是早期國家的一種類型,以古希臘國家為代表。詞源可追溯至古希臘文“波利斯”,原有城堡、國家、公民集體、城市之意,中文意譯名“城邦”。希臘城邦約二三百個,形成時間、途徑和背景不同,但有如下幾個基本的共同特點:小國寡民;多數以一個設防城市為中心,結合周圍農區組成;均有一個小范圍的、極端封閉的公民集體;與公民集體的存在相適應,希臘城邦在政體中均包含民主制成分,共和政體居多;城邦軍事制度的主體是公民兵制;城邦無獨立的祭司階層,公職人員兼祭司職能。除古希臘外,意大利、腓尼基等地中海沿岸地區也曾出現過與古希臘城邦相同的早期國家形態,比如早期羅馬的公民公社。這類國家有時也被稱做城邦。

約公元前14世紀

中國大事記:

盤庚將商朝國都遷至殷,此時甲骨文已經成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金华市| 沾化县| 惠州市| 邳州市| 渑池县| 安康市| 瑞安市| 临江市| 昌图县| 专栏| 抚松县| 开鲁县| 青浦区| 思南县| 贵州省| 大埔县| 巴塘县| 台中市| 垦利县| 黄陵县| 微博| 土默特右旗| 白朗县| 宣武区| 昆明市| 泗水县| 无棣县| 桐庐县| 北京市| 洪江市| 深泽县| 旬阳县| 揭西县| 海盐县| 健康| 昂仁县| 肥西县| 汝阳县| 于田县|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