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武則天正傳(紀(jì)念典藏版)作者名: 林語堂本章字?jǐn)?shù): 1458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09:28:48
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議
武氏現(xiàn)在遇到了死敵。三師、三公、侍中、中書令,似乎完全團結(jié)起來,一致反對廢王皇后、立武氏(宸妃)為后。朝廷的上層分為三部分:(一)門下省,與皇帝最接近,處理臣下的奏折、皇帝的批示與詔令。(二)中書省,以中書令為首,另有中書侍郎二人,輔佐皇帝,進忠言,決國策。(三)尚書省,綜管諸臣。并無首相之設(shè)以為諸臣之首。名義上尚書令即系首相之職,但自高祖武德年間太宗皇帝親任此職之后,尚書令一官遂闕而不置,以示對太宗尊崇之意。尚書省之中遂以左仆射及右仆射為首,位與門下省之侍中相同。大權(quán)集于皇帝之手,下有大臣數(shù)人,襄佐皇帝,參與機要,決定大計。
侍中與中書令通常皆為高級官員。門下省之日常公務(wù)是閱讀圣旨,抄寫一份,送與尚書省執(zhí)行。實則其任務(wù)尚不止此,侍中與門下省侍郎有權(quán)將皇帝的圣旨送回復(fù)議,甚至可以將圣旨駁回,雖是權(quán)力,也是職責(zé)。在當(dāng)年太宗皇帝的清平之世,因為門下省將太宗的圣旨都完全通過,似乎漫不經(jīng)心,曾受太宗嚴(yán)厲的申斥。太宗說:“你們職司何事?我若只是要你們通過我的旨意,我只用幾個低級員司就可以,不必用賢能之才了。”三師與三公的權(quán)力因人而異,或舉足輕重,或位同虛設(shè),他們或根本不過問朝政,或朝政無不過問,可自行決定。
現(xiàn)在朝中人才濟濟:右仆射褚遂良、太尉長孫無忌、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都擁護王皇后。只有司空李,身為開國大將,堪謂碩果僅存,為人雖好,卻較為慎重,遇有緩急,不太可靠。太宗駕崩不久以前,曾把李勣貶謫在外,可謂驚人之舉。太宗私下告訴太子說:“李勣為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是對我個人的效忠。你并無恩于他。現(xiàn)在把他遠謫,以試其忠心。他若抗命,即予誅殺。但是他已遵命而去,將來你把他召回,封以高官,他必然效忠以報。”
現(xiàn)在大臣聚于朝廷的旁殿,等待鐘響上朝。無忌把遂良拉到一旁,把皇帝幸臨他的府第和說的話告訴了他。別的大臣都站在四周,極其緊張,仿佛等待一場風(fēng)暴。自然要有人先說話,當(dāng)然是無忌。
褚遂良忠心耿耿,他向無忌說:“你不要,讓我吧。若弄到皇上非難舅父,那情形就太尷尬了。”
“那么讓司空李勣吧。”
“也不要。他的地位太高。如果皇上已經(jīng)拿定主意,看樣子好像是主意已經(jīng)打定了。據(jù)我看來,反對武氏計劃的人恐怕是難逃災(zāi)禍的。”

唐代三省六部制
“那么你自己呢?”
“我不在乎,我本來就出身微賤。這也本是我的職責(zé)。我親受先帝的遺詔,先帝曾將王皇后托付于我。我若有虧先帝付托之重,有何顏面見先帝于地下?”
鐘聲一響,群臣魚貫入朝。高宗皇帝坐在寶座之上,武氏隔一層紗,坐在皇帝背后,諦聽與她自己成敗攸關(guān)的這次朝議。
高宗皇帝先說皇后以魘魔法謀害自己,依法當(dāng)誅。如此敗行何以為賢妻良母的楷模?所以打算把她廢掉。
褚遂良邁步向前奏稱:“陛下,臣有職責(zé)諫止陛下行此廢立之事。王皇后為先帝選與陛下。先帝臨終之時,在病榻之上,握臣之手說:‘朕將好兒好婦,托卿輔佐。’陛下曾親耳聽見。皇后犯罪并無明證,不應(yīng)當(dāng)廢卻。”
高宗從容不迫,將小木頭人拿出來說:“你們看一看。”說著遞與群臣觀看。小木頭人心里釘著一根針,身上有皇上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褚遂良奏稱:“為什么不調(diào)查一下?一定是別人雕刻的。一定有共犯,有證人,一定有一個女巫或是男巫與宮女相識。陛下怎么知道不是別人栽贓謀害皇后呢?”
皇帝默然。
侍中韓瑗向前啟奏,支持褚遂良的意見。他說:“求陛下恕臣直言。輕易廢立皇后并非國家之福。朝野震動,其害非小。臣與褚遂良意見一樣。皇后系先帝為陛下所選,不應(yīng)當(dāng)廢卻。”
無忌剛要說話,高宗大聲怒斥道:“把他們轟出去!”
褚遂良與韓瑗退出之后,立刻就散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