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013年1月(2)
- 資深心理咨詢師手記:巧玲的365天
- 馬修霞
- 4976字
- 2016-09-07 17:13:16
2013 01·06 周日:狗屎先生與笑靨如花
QQ上有一個人跟我打招呼,他的昵稱是“狗屎先生”。誰呢?不太喜歡這名字啊,于是就沒搭理,結果他說:“老師,還記得笑靨如花嗎?”我一下子就知道了他是誰。
他是一個又高又帥氣的男學生,語文成績很好。我做班主任工作時,季節合適的時候一般會在講臺邊放一盆鮮艷的菊花,菊花在傲然開放,那種生命的質感就一下子活躍在班級里了。記得有一次讓學生寫菊花,我也寫:“今天是大雪日,富有詩意的是,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面對一盆金絲菊,在抒寫著冬日的情懷。
“我向來喜歡菊花,也許是受母親的影響吧。小時候家境貧寒,可以用來裝點生活的飾品幾近于零,但愛美成性的母親每年都要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栽下一叢叢的菊花。西風乍起、黃葉紛飛的時候,她會小心翼翼地用鐵鏟把菊花連根帶土一起移栽到小木桶里。冬天,室外大雪紛飛、滴水成冰,室內卻溫暖如春、生機盎然,菊花如盛裝的美人,開在我家的后窗上。這盛開的菊花就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色彩。最讓母親驕傲的是一株名字叫作‘凌風喚彩’的黃色菊花,碩大的花朵足有一個成年人的巴掌那樣大,純金色的花瓣一層一層地鋪綻開來,如同美女的秀發飄飄,名字也起得富有詩意,‘凌風’本身就給人一種召喚的感覺,召喚而來的色彩就充滿了飄逸,飄逸的光與彩有一種靈動之美啊!生活的美感就在這光與彩中渲染著。漫長寂寞的冬天,我們就在菊花黃金色的輝映中,在熱乎乎的大土炕上玩耍嬉戲。很多時候父親打理完一天的生活,就面對著一小碟花生米,陶醉般地淺飲小酌,母親云鬢高聳端坐在父親身邊,安詳地納著鞋底,不時地把針在頭皮上蹭幾下。那樣的時候,我發現母親的眼里全是菊花的色澤。
“如今,我已成家多年。也許是受母親的熏陶和感染吧,總喜歡在院墻外栽下一叢叢的菊花,或黃或紅,或白或粉,像晶亮的眼睛一樣點綴在那里。每當放學時帶著一身的疲憊回家,拐過胡同口的墻角,菊花就會擦亮我的眼眸。陽光融融之中,秋風徐徐而來,菊花點頭召喚我,我微笑著同每一朵花行過注目禮,微笑著開門,把一臉陽光般的微笑也帶進家門。平日總覺得菊花是帶了幾分骨氣生存于世間的,不去擠春的嬌艷,不去搶夏的綠澤,卻擁有深秋的金黃色——黃金,富貴的象征;秋陽,溫暖的佐證,這些,菊花都有。
“現在,面對著一盆金絲菊,我和我的五十名學生都在揮動著如椽的巨筆,和菊花進行著心靈的對話,抒寫著自己的夢想,成就著大的中國夢想。看這菊花墨綠色的枝葉,細細的圓筒形的花瓣,如一張富足的臉,綻開在教室里。因自己所愛,幾乎我教過的學生,都會和我一同賞菊、寫菊。今年也是這樣,只不過從時令來說晚了一些,因已到了大雪日,菊花大多從室外移到了室內。本學期教兩個班的語文,整日忙得腳不沾地,好不容易今天上午后兩節沒課,又恰逢安丘集,忙不迭地驅車來到花市。花市里人頭攢動,透過人的縫隙看到的是開得正艷的仙客來,火紅火紅的,讓人會暫時忘卻冬日的寒冷。菊花已不多,正當我以為自己會掃興而歸時,一盆開得正艷的金絲菊出現在我的視野里,金黃的色澤濃得似乎流瀉下來。太好了!就它了!攜花而歸,如同得了一個寶貝般歡欣鼓舞。
“從今天起,這盆菊花就會置于冬日的教室,我跟學生說這是我送給他們的禮物,他們可以從一盆菊花中吸收成長的力量。今年的這一級初一新生,對求知的熱忱,課堂上表現出的悟性,常常令我大加贊賞。我想這一班聰靈的他們,在菊花面前,美好的潛質當早日養成。
“學生與花一樣美——我總這樣認為。
……”
而今看到這學生的QQ簽名,禁不住笑了,“狗屎先生與笑靨如花”是如此巧妙地合在了一起,真是大雅即大俗啊!這就是對立統一吧!生命竟會締造出如此的完美。
2013 01·07 周一:對幸福的詮釋
看到這樣一句話:“幸福就像一個玻璃球,這個玻璃球從天上掉下來,碎了。玻璃球的碎片散落到每一個人的身邊,于是,周圍的人就把碎片撿起來。有些人撿得多一些,有的人撿得少一些,但沒有人可以撿到全部的。所以,握緊那些撿在手里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對這段話我有我的理解:1.每個人手里所握住的玻璃球碎片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體驗幸福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人,美食一頓之后,也許就會美哉美哉,活神仙一般。而有的人呢,也許是一篇美文,會讓他獲得至美享受……
2.人以珍惜擁有為幸福。幸福不是縹緲的,它是人心靈的滿足程度,所以撿到手里的才會擁有幸福。幸福來自人感受生活的能力,而人感受生活的能力來自內心的能量,內心的能量滿滿的,滿則溢,所以自己感到幸福的人是一定會善待他人的,而這種善待又會形成一種正向能量的循環,讓好的人遇到好的事,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2013 01·08 周二:對“神童現象”的思考
近日讀到一段話,南宋葉夢得《避暑錄話》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北宋元豐年間,饒州有位神童叫朱天賜,因從小就能熟讀經書而做了官。于是,當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著家里的小“神童”熟讀五經。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記。父母們把這些神童一個個都放進竹籃,吊上樹梢,使其玩耍不成。不少家長還請來家教,孩子背完一經,先生就能得到若干銅鈿,作為酬勞和獎勵。結果這個地方的許多孩子,因為生性不具備神童的先天素質而被活活折磨死。
這段話引發了我深深的思索。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有一個健康而又聰明的孩子。而多數父母,對孩子學習成績的追求要遠遠大于健康。人生于世,既然為人父母了,就證明在社會上的打拼已不是一年半載,而且世人多有這樣一種觀念,就是做到父母了,人就已經定型了,生活上、事業上追求一種穩定。但人的生活總會有缺憾的,于是不知不覺當中,就會把自己的那些沒有實現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倒不去努力了。希望孩子比自己過得好,希望孩子的生活如己所愿。人是最善于對比的,同類中的孩子拔萃了,自然也會求自己的孩子出類。如饒州的民眾,從朱天賜的身上看到了無窮無盡的希望,如法炮制釀成了悲劇。這樣的悲劇在現實中有幾多呢?
我的觀點是,為人父母,是一種角色,而非一種職業。當父母把父母做成了一種職業的時候,孩子只會成為父母的產品,而不會成長為有靈性的一個人。
2013 01·09 周三:聽《琵琶語》
許久沒有這樣了,可以聽著《琵琶語》自己思量。與《琵琶語》這首曲子邂逅,是在暑期教育局組織的教師遠程培訓中。因對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欣賞有加,當看到課程中有《紫藤蘿瀑布》時,毫不猶豫地進入這樣一處令人眩迷的地方,仿佛進入了一個絕佳的勝景中,身心俱已癡迷。
美得令人有些窒息的畫面,藤蘿的花一串串地懸垂著,紫色的花本身就寫滿了神秘,何況是已成瀑布的紫,盛開的、將開的,在陽光的溫情中,潑灑出夢幻一樣的感覺。年輕的語文老師,在教室中款款地走動著,聲音幽幽地在教室中飄蕩:“紫藤花有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女孩想要一段情緣,于是她每天祈求天上的紅衣月老能成全。紅衣月老被女孩的虔誠感動了,托夢給女孩:‘春天到來的時候,在后山的小樹林里,你會遇到一個白衣男子,他就是你想要的情緣。’等到春暖花開的日子,女孩如約來到了后山小樹林,等待她美麗的情緣——白衣男子的到來。天黑了,那個白衣男子還是沒有出現,女孩在緊張失望之時,被草叢里的蛇咬傷了腳踝。女孩不能走路了,無法回家。她心里害怕極了。在女孩感到絕望無助的時刻,白衣男子出現了,女孩呼喊著救命,白衣男子上前用嘴幫她吸出了腳踝的毒血,女孩從此便深深地愛上了他。可是白衣男子家境貧寒,他們的婚事遭到了女方父母的反對。最終兩個相愛的人雙雙跳崖殉情。在他們殉情的懸崖邊上長出了一棵樹,那樹上居然纏著一棵藤,并開出串串紫藤花。紫藤花需纏樹而生,不會單獨活下去。有人說紫藤就是女孩的化身,白衣男子就是樹的化身,紫藤為情而生,為愛而亡。藤蘿那一身淡紫色的芬芳,那一顆顆飽滿的花艙中,蓄滿的都是情,都是意……”
深情解讀伴著琵琶聲聲,聲聲琵琶直至人的肺腑,是那么幽雅、從容。從此,這首曲子的旋律扎根于我的心中。
際遇的到來多是不經意間。某天中午,電視上在講解一首曲子,似曾相識的感覺,定睛一看是《琵琶語》。咦?好像有一種老朋友的感覺。
啊!想起來了,原來這曲子的名字叫《琵琶語》。
沒事的時候,就在《琵琶語》中釋放,釋放一份孤獨,也釋放一份忙碌,身心的閑暇中,總是重拾舊時的感覺與向往。
2013 01·10 周四:努力營造孩子成長的場效應
兒子今天回家了,年輕的兒子是那么陽光而又帥氣。我開門迎他回家時,他的一個遠房爺爺正站在街上,爺爺眼神不是很好,看到我時才認出來面前站著的是他的孫子。爺爺走過來拉住了兒子的手,眉眼里全是笑,慈愛的眼光始終掃描在兒子的臉上,再也挪不開。爺爺兩年前因為喉癌做了聲帶切除手術,再也無法跟人用語言交流。他拉著兒子的手,笑著,比畫著,眼神閃動著,把兒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我在一邊已經是淚眼迷蒙。兒子感慨又困惑地看著他的爺爺,他讀不懂爺爺的肢體語言。我把兒子的手放在爺爺的手里,跟兒子說:“你爺爺是說,自己的孫子好優秀,看到孫子這樣優秀他好高興,他說你是全家族的驕傲。是吧?叔叔?”其實我也不懂得爺爺說些什么,但是我想,這些語言對兒子是有教育作用的,所以就無師自通地跟著自己的感覺這樣解釋。
沒想到,兒子一下子受到了震撼,我從他的神情中分明看到了一種使命感,他用力地握著爺爺的手,莊重地跟爺爺說:“爺爺,你好好保重身體,孫子在外面一定會記得你的囑托。”年邁的爺爺用力地回應著,很動情地用另一只手向我蹺起了大拇指。
我由此想到,生命本是一種場的能量。對于孩子來說,人際關系就是孩子的一種場效應,而親子關系是場效應中能量最強的一種。一個孩子生活在周圍人的贊譽中,他會按照親人的期望往前走,既自尊又自信。而當孩子的所作所為得不到周圍人的認可時,這種場的力量就會起反作用,孩子正向生命的能量就不足。有的父母基于對孩子的一種不放心,當孩子有一些不合時宜的舉止時,就會跟周圍的人訴說不停,這樣的父母往往是定力不足,他們意識不到這些不良信息反饋到孩子那里時,對孩子的自尊心無疑是極大的破壞。自尊和自信緊密相連,自信和成功更是密不可分,所以我理解的“人前教子”是當眾指出孩子的優點,而不是歷數孩子的缺點讓他蒙羞。
2013 01·11 周五:標點符號沒背過呢
在老公考得證件后,我跟他說我們要為自己出征了,這需要我們具備相應的能力,老公拍拍胸脯說他的身體素質都有了,資格有了,就可以整裝待發。我說:“那只是你的從業資格啊,那么相應的能力呢?雖然你是五十歲的人,但是我們也應有年輕人具備的能力啊。”我們細細商榷,最需要學習的是溝通技巧,最需要練習的是電腦打字的速度。
今天我去濰坊參加生命教育培訓,回到家時老公正站在客廳里搖胳膊,見我進屋他說:“這幾天胳膊好疼啊!”我以為出什么問題了,他就如孩子向家長邀功一樣眨著眼睛說:“這幾天我練打字練的。”我為他的努力而欣喜:“哇!老公,你好棒呀!鍵盤上的字母和符號背過了沒有?”他說:“沒有全背過,但差不多了,標點符號沒有背過。”我連忙說:“你太厲害了,我都沒有背過標點符號呢。”
2013 01·12 周六:父愛在右
我醞釀了多日的家庭教育講座《父愛在右——談談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今天終于出爐了。昨天從濰坊回家時,我看到路邊高大的楊樹直插云霄,對它們而言支撐重于保護,我當時受到極大的啟發從而構思了這個講座的結尾:母親是大地,給孩子提供的是溫暖,對于孩子的身體健康有重要作用。父親是支撐,對于維護孩子的精神世界,構建孩子的心理世界,功不可沒。在這個世界上,母親象征著溫暖,如同土地一樣給孩子寬廣的懷抱。所以,母愛是包容、是承載、是呵護。父親象征堅強,父愛是高山,父親的愛對孩子來說是支撐、是構建、是養成。試想,當孩子長大的時候,他就會離開雙親獨自生活,親情的教育以分離為目的。看看那些匍匐在地上,離不開大地母親的植物,它們終其一生需要的都是依靠和依賴。
高大的植物都是扎根在土壤里,而枝干卻伸向無盡的空中去發展、成長、繁衍。
母愛是左手,父愛是右手,左手和右手只有配合默契,并且用力基本均勻的時候,才能夠平衡,才能夠和諧。左手和右手,在平衡的基礎之上,也不要忘了,多數時候,最先伸出去的往往是右手,需要決定的時候,也是通過右手來進行表決。在關鍵的時候,父愛教育是起決定作用的,如同力挽狂瀾一樣。母愛在左,父愛在右,在平衡和諧的基礎上,孩子健康發展,爸爸、媽媽幸福恩愛,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