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2013年2月(4)
- 資深心理咨詢師手記:巧玲的365天
- 馬修霞
- 4877字
- 2016-09-07 17:13:16
2013 02·22 周五:放下與臣服
我正在院子里看薔薇的新芽呢,就聽見黃狗報警,知道有人來了,出門迎時,是我的一個學生來了。學生是我的得意門生,初中時在班里一直是班長,一直為她的大度而感慨。可是她的婚姻卻出現了少有人經歷的變故——雙方父母先是不和,發展到雙方父母的矛盾白熱化,結果她的婆母對她的父母出言不遜。女兒是最懂得孝敬自己父母的小棉襖,結婚后的女兒是小棉襖移至別人家,本身適應就難,怎么還能忍受父母遭受奇恥大辱呢?結果性情剛烈的她一氣之下抱著自己剛剛滿月的女兒,什么也不計較地就和老公離了婚,回住到了娘家。她本與老公沒有什么深仇大恨,可是雙方的父母水火不能相容,兩家就出現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一個單身媽媽,帶著自己的女兒過活,無房也無款,心中千瘡百孔的她找我訴苦,我勸導她——人要有自己的生活,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對于自己的感情、對于自己的生活,都是必需的,寄身于父母之下的孩子,是永遠也長不大的。她一個冰清玉潔的心身,自然是懂得這些,可是她的父母卻放不下過去的怨恨。我跟她澄清這樣的理念:人在爭吵的時候,說的話很多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心。為人父母的,對孩子不會有私心的,我們不是也做父母了嗎。親家父母的一些沖突,都是溝通不好,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特別是對待孩子,總是付出最大的努力,而每一件事情的發生,也是好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把原因總歸結到別人身上。學生接受了,說是回去想辦法跟老公和公婆溝通。不久后我在她的QQ上看到了她的“說說”:“人生只是一張沒有回程的單程票,路過的見過的一切都是風景。”想必她已做了很好的調節。
2013 02·23 周六:小叔叔病了
白天感覺越發地長了起來,天也慢慢地轉暖,一年當中這個最為悠閑的時期,是逛街游玩最好的時機,老公拉我去看他的小叔叔。小叔跟我一樣大的年齡,年前的時候突發腦出血。進門來,小叔的兒子在家伺候著,小嬸上班去了。我跟老公坐在小叔的床邊,小叔躺著拿眼神看著我們,面無表情。過了一會兒,他竟然轉過身去,不再看我們,因為沒有語言的交流,就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但從他的表現來看,對于自己的現狀,他是不接受的,甚至于非常抵觸。跟小叔的兒子說了幾句話,我們就回來了。
往回走的時候我想,這樣躺在床上的病人,大多是放棄了西醫的治療,而一個人躺在床上,身體動不了,思維卻很活躍,對于這樣的病人,采用心理治療倒是不錯的選擇。
2013 02·24 周日:銀龍魚香消玉殞
一年一度的同學小聚安排在今天晚上。等進到同學的客廳時,大家已是七嘴八舌,我第一眼的眼光先落在他家碩大的玻璃魚缸上,結果我大吃一驚:那條讓我時常想起來的銀龍魚竟然不翼而飛!看著空蕩蕩的魚缸里,只有幾棵紅紅綠綠的塑料水草搖曳其間,還有幾只蚌橫躺在缸底,銀龍魚哪去了呢?
同學的這條銀龍魚,賺取了我多少的目光啊!每次到她家聚餐時,大家四仰八叉地亂扯,我的注意力卻多在這條銀龍魚上——這條魚有一尺多長,括號式的嘴巴一吸一吐中,展現的全是貴族儒雅的氣質,真是不凡的談吐啊!它在缸里悠閑地擺著尾巴,游動的時候好像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舒展,水銀一樣亮晶晶的魚鱗閃著炫目的光,給人的感覺是通體透明。
每當它游到魚缸的盡頭時,尾巴輕輕地一擺,就變更了游動的方向。魚缸就是它的世界,水里就是它的空間,它的優雅讓看它的每一個人都氣定神閑。
吃飯的間隙,我問同學魚哪里去了,她有些傷感地說那次家里的暖氣壞了,她忙糊涂了沒有給魚缸接上電源取暖,結果一晚上的時間魚就翻了肚皮浮在水上,是凍死了。看著這一缸的水仍在,這里面可曾還有銀龍魚的芳魂?“失去總比從沒得到要強百倍”,我又一次想到了這句話,是啊!
得到總會失去,但不管得到的長短,記憶中總存在那樣一個鮮活的影子,這就足矣!
2013 02·25 周一:通識的重要性
一則文章說,一名想學識玉的人找到了最有名的玩玉大師請教,大師見他心誠,于是收他為徒。開始授課了,大師總是讓他手握一塊玉,然后開始向他講解國學、講授中國的歷史。學玉者很奇怪,問大師為什么不教給玉的知識呢?大師笑著說——玉是在中國的文化中溫潤起來的,一個識玉者必須要了解國情、國史、國文化,這是識玉的通識啊!否則只會識玉的形體,把握不了玉的精魂,也就是解讀不了玉的靈性。讀了此文我的通感出來了,我立時想到,我的講座中力求讓家長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這不就是家庭教育的通識嗎?不教而教、大雪無痕、大愛無言,這些都能串起來,而這才是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
2013 02·26 周二:他愛上了自己的語文老師
半個月前做過一次咨詢的男孩子又來到了我的面前,他是一個高二的學生,無心學習,經咨詢得知他的整個關注點都是將來,他似乎就是一個為將來而活著的人。我讓他寫下自己的個人優勢,記得上次五分鐘過去了,他只寫出一條“我健康地活著。”而這次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逐一寫來:“我有一雙沒近視的眼睛。我有一副健全的肢體。我的身體是健康的。我可以堅持一種習慣。我有一顆正常的大腦。我可以很快地完成一件事情。”我表揚他對自己認識的提高,然后引導他來看他寫的,除去生理的前三條,除了一條對自己的智力有所評價,其他都是哪些方面?高中孩子的悟性啊!神!他看了一眼,想了想說:“習慣!”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然后問他:“自己是高中的孩子了,為什么在習慣上對自己孜孜以求呢?”他說:“自己下了無數的決心,比如幾點起床,可到時總是做不到,時間白白地過去了,然后又恨自己沒有堅持下來,又恨自己,就這樣反復無常,學習也沒有心思,做事也沒有感覺。”我笑著跟他說:“一個人精力的使用取決于克服阻力的多少,而不是精力本來就有多少。因為上帝很公平,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就你的情況而言,是什么形成了你無法克服的阻力呢?”我起身要打開電腦中的音樂,他卻站起來阻止我,臉倏地紅了,小聲地說:“老師,我可不可以跟你說我喜歡的那個人是誰?”我停了下來,知道突破點來了,我說:“當然可以啊!”他又開始支吾起來,我用笑給他勇氣,他低了頭:“我喜歡的人,是……是……是我的語文老師!”情況太意外了!我一下子按住了自己的額頭,我跟孩子說:“讓我自己靜靜,我也需要平靜一下。”稍停片刻,我問他:“喜歡老師的感覺,怎么樣?”“時好時壞。”“那就是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經常胡思亂想,精力無法集中起來。”我們重新坐下來,我在面前的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愛”字,我問他:“你懂得這個字的內涵嗎?”他不回答,我又問他:“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愛人’,有印象吧?那就是說,愛意味著付出。青春期的孩子正因為有了愛的萌動,所以才有成長的巨大的內驅力。就你目前的情形來看,你能給你所愛的人什么?”他一時英雄氣長,激動地說:“好多!好多!”“好的,空說無憑,寫下來,我看!”他立即在紙下寫下:“正確的愛的方式。體貼入微。通過努力達到能力的頂峰,給予物質的一切。永不消卻的感情。”看著他寫下的,我引導他:“看看你寫下的東西,是發生在什么人之間的關系?”他低下頭看,思索了好長一段時間,抬起頭來說:“是結了婚的人吧?”我看著他的眼睛,跟他說:“對呀!就你們目前的情形而言,她是你老師,而你是她學生,你能給她這些嗎?愛的方式是什么?你能說明白嗎?如何體貼入微?你能做到嗎?你連她如何吃飯就寢都不得而知,如何入微?物質的一切又是什么概念?永不消卻的感情,你又能掌控你和她多少?”說著的時候,孩子的淚下來了,他說:“是呀!我看到她輔導其他的男生學習,心就特別酸,也有一種沖動。因為看不到她具體的生活是什么,時常地就感到很茫然。”“如此,你的生活不就是空的嗎?你的關注點不就全是未來嗎?想想你現在的情形,是不是這才是原因呢?”他努力地想,我專注地看著他,過了一會兒,我問他:“通了沒有?”他點了點頭,但不是很堅決,我則步步緊逼,開始逼問他:“想清楚,你現在到底能擁有什么,你通過努力,能給她什么?想明白了,寫下來!”他的神情很凝重,他寫道:“擁有一流的學習成績。游刃有余的人際處理方式。幾個肝膽相照的朋友。要有錢。要有權力。要有健康的家人。”我引導他,他立時明白,把最后一條修訂為“要有健康的自己和家人”。真是通了,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從抽屜里拿出一張早就準備好的大紅的剪成心形的紙,足有拳頭那樣大,讓他把剛才寫的寫到這顆紅心里。他認真地寫著,不是用手,那感覺分明是用心。
今天的咨詢時間已到,我讓他明天繼續。
2013 02·27 周三:要跟孩子說的是恭喜
咨詢如約而至。我問他:“愿不愿意接受一種挑戰?有利于調整自己身心的?”征得他的同意后,我把他昨天寫好的“紅心”放到一個包里,然后引領他來到藤蘿架下,把包掛到架上,讓他看到有感受。我跟他說要蒙上他的眼睛,他會變成盲人來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是從咨詢室出來拿到,然后再回去。他立時緊張地回答:“我有恐高癥。”我笑了,說:“正因為有,所以才挑戰,而且完成這個后,你的恐懼啊、焦慮啊什么的,都會煙消云散的。”于是在同意的前提下“盲人之旅”開始。畢竟是高中學生,方向感的掌控能力特強,他并沒有費多少周折就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在下樓梯的時候,他的頭開始顫抖,我在后面拽著他的衣襟,輕輕地,力求讓他不能覺察。回到咨詢室,我讓他談感受,他開始說:“好緊張!好害怕!”我問他悟到了什么,他說:“盡心盡力走的話,該是自己的,還是自己的。”我給他修正,明確為“投入地去行動去嘗試,就能得到自己想擁有的”。他又說:“遇到障礙時,停留一會兒,不放棄,還是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給他修訂為“困難和挫折都是暫時的,只要不放棄,就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兩條足了,我又問他,開始時說自己恐高是因為什么呢?他笑了,這次的笑好燦爛,無遮無攔的,因為他的眼睛比較小,我就笑著說:“你啊,我發現你做完這個體驗后眼睛變大了呢。”他就咯咯地笑個不停,我當即告訴他:“有沒有想明白?任何借口其實都是想逃避,而逃避是一事無成的。”他信服了,我讓他看這三條,然后讓這三條在自己的心里有感覺。
咨詢結束了,我把他那顆寶貴的紅心放在我的書上面,把書送給他,跟他說:“這次的信心,可是滿滿的了。至于你愛上自己的老師,我要跟你說的是恭喜,因為這說明你是一個心氣很高的孩子,老師對于學生而言是需要仰視才見的人物,你愛上她,她給你的絕對是至善至美,她永遠不會跟你墮落。而你看到她的永遠是美好和光鮮的一面,你要做的是借力用力,以此作為成長的動力,那樣,你就鼓滿了帆,好風須借力啊!好好地成長吧!感謝你的開放和開悟,再想找借口的時候,就想想眼睛蒙上的時候,好嗎?”他很莊重地做了回答。
2013 02·28 周四:心不能病
有一個病人的家屬咨詢,他的愛人患子宮癌,做過手術之后,病情穩定下來,人卻變得極為敏感。家庭中因突發這樣的事端,生活就失去了往日的寧靜和幸福。妻子變得特別敏感,家人處處賠小心,丈夫連正常的應酬都不敢參加了,身心極為疲憊。一家人的生活焦點全在妻子的病上。我首先給予理念上的澄清:妻子病了,她只是家庭生活中的一個人吧?其他的家庭成員是健康的吧?生活還得繼續吧?妻子是一個器官病了,而且這個病灶已經切除,其他的器官還是健康的吧?為什么不把關注點放在健康的器官上,感念自己還有那么多健康的成分,而要把注意力放在一個切除的病灶上呢?家庭中營造歡樂的氣氛、其樂融融的感覺,總比那種沉悶的、死氣沉沉陷入無窮無盡的恐懼和沒完沒了的擔憂中強吧?
待他醒悟后,我跟他聊這樣的理念:人病了,心不能病,不病的心懂得體恤,懂得疼愛,更懂得因為自己的病對家人的連累。這樣的人懂得感恩,懂得寬恕。而寬恕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救贖,這會促使和引發人去改變。而只有改變,才能讓人獲得新生。相反,抱怨呢?乖戾呢?敏感呢?
本來就已負重的心會不堪重負吧?不堪重負的心會把自己的身體引向深淵。醫者能治的,只是身體。能救心靈的,僅且僅是自己。不是說嘛,自己是自己的上帝,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從這個層面上去理解,才是心靈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