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綠火
  • 張冠秀主編
  • 2300字
  • 2019-01-04 01:33:32

序3:環境教育,讓美麗中國“綠夢成真”

郇慶治

在當今世界,環境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或新鮮的話題。這倒不是由于人類社會已經找到破解之策,而是因為,環境問題已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在當代中國尤其如此。可以肯定地說,我們已經處于一個環境問題盤根錯節的時代,而且這種狀況在可預見的將來很難改變。因此,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真正面向未來的發展,都離不開對環境挑戰的認知與應對,而這首先是環境教育的任務與使命。

如同一般意義上的教育一樣,環境教育也可以劃分為“教什么”“如何教”“誰來教”這三個層面?!敖淌裁础敝饕侵附逃齼热?,比如,除了通常所指的環境自然科學、環境工程技術知識,還包括環境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如何教”主要是指教育方法,比如,是通過課本文獻閱讀講解的方式來傳授知識,還是通過實地觀察與親身參與的方式來實踐理解;“誰來教”主要是指教育主體,比如是由教師來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是師生共同參與其中、教學相長。

應該說,在上述三方面,我國的教育傳統中都有值得傳承與弘揚的經驗。我們經常說,要讓學生做到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句話用于環境教育就可以解讀為,不僅要使學生知道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如節約糧食、節約能源材料、不亂丟垃圾),還要使其明白為什么要保護生態環境(個體的倫理與公民責任)。如果說前者更多的是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層面上教育的任務,那么,后者則更多的是人文社會科學層面上教育的任務,二者缺一不可。我們還經常說,完整的學習不但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這句話用于環境教育就可以解讀為,環境書本知識的學習和自然生態系統的身臨其境同樣重要,甚至后者在某種程度上更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對大自然的觀察體驗,我們是很難真正理解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多樣性、復雜性的。這也就是對某一個自然保護區的短暫考察的收獲,往往要勝過長篇幅的閱讀的原因。

但作為現代教育的一部分,環境教育又有著自身的特點,比如在知識存量、教學手段、主體間關系等方面,哪怕是面對稚氣十足的孩子。就知識存量來說,雖然自然界對于人類社會來說依然有著無窮的待揭秘密,但信息時代的知識海量特征,已使得科技知識很難從整體上加以把握,文藝復興時代那樣的百科全書式學者已不可能再現;就教學手段來說,網絡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已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當初貴族教育的平民化,無論是先進的教學設備還是遙遠的科學考察,都已經成為現實的可能;而就主體間關系來說,教師與學生之間已遠遠超出“教學相長”的范疇,更加呈現為一種平等、互助的伙伴。

正是在上述意義上,筆者認為,環境教育不僅是一門新興的環境人文社科學科,還是一種嶄新的教育類型或形態,有著巨大的創新與探索空間。


實話說,直到2012年10月對山東省壽光世紀學校的考察之前,筆者并不確信,我們目前的中小學能夠成為環境教育的創新試驗場。那次短暫的訪談與互動,顛覆性地改變了我對中小學環境教育的印象:一位普通的中學地理老師,不僅可以組織起一個全國知名的環保社團——2010年正式成立的“綠鴿”環保社團,短短數年內成功組織了一百多項大型環保公益活動,而且使之成為自己學校、省市的一張靚麗名片,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專家交流講學。筆者清楚記得,在那間專門的環境教育工作室中,整齊地擺放著各種活動的宣傳材料、展板、活動記錄以及小同學們精心制作的環保工藝制品。尤其令我難忘的,是小同學對于那些大問題的大膽提問:那些造紙廠為什么要把臟水排入城郊的河流(明知道會造成水污染)?那些蔬菜種植大戶為什么要使用嚴重超量的農藥和化肥(明知道對人身體有害)?筆者堅信,環境人文社會科學能夠對此給出更為科學的解答,但當時的寥寥數語恐怕很難讓她(他)們“知理解惑”。

而真正讓筆者感到驚訝的,不是正規化的環境教育課程,而是張老師所帶領的一個朝氣蓬勃的團隊。一群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在綠色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快樂成長。在那里,教學不再是靜態的或呆板的課程、課本、課堂,而是各種形式的趣味性活動;教育不再是知識傳輸或灌輸的所在,而是孩子們展示與完善自己的舞臺。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由于一個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地理老師——張冠秀。

在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4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已經遠離環保英雄主義時代,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單憑某一個或某一群人的超凡神力,可以驅除人類社會面臨著的生態環境危機。但是,環保英雄或杰出個體的投入、執著與獻身精神,將永遠是環保事業不斷推進的強勁動力,甚或是靈魂。在筆者的印象中,張老師正是這么一個人——總在不停地構思與追逐著自己的綠色夢想。而在她的數千個小伙伴當中,張老師更是一個能夠敢于呼風喚雨的“綠色天使”。


正因為如此,當張老師興奮地告知我說,他們幾經周折的努力終于結晶為《綠火》這本兒童環境文學著作時,我并不感到奇怪。“一本青少年作者獨立創作的環保童話集,一部開啟大人、孩子環保理念的憂思錄,一份提高地理學習興趣的純美讀物,一段草根老師和孩子們的綠色成長歷程?!倍潭趟木湓?,既是對本書內容與主題的精準概括,也是對環境教育意涵的深入淺出的闡釋。

環境文學并不是我的專業,因而我沒有資格對小作家們的作品“評頭論足”,但粗略讀來,他們對于人類社會面臨的諸多環境難題的文學闡釋與想象,視野開闊,發人深思。筆者相信,美麗中國的綠夢成真,首先需要的是人們的夢想的心靈、綠色的心靈、火熱的心靈——一句話,需要孩童般的天然的心靈!

環境教育的實質是人類文明的未來,我們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因此,我很愿意接受張老師的約請,撰寫上述簡短的鼓勵性文字,并鄭重推薦這部盡管有些文辭稚嫩,但卻充滿著環境文學與政治想象的“綠火”。是為序。

2014年4月10日于北大燕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南县| 万州区| 郸城县| 宁陕县| 大埔县| 青州市| 区。| 轮台县| 鄂州市| 呼和浩特市| 苏尼特左旗| 溆浦县| 青川县| 繁昌县| 松原市| 平邑县| 津南区| 扶余县| 绩溪县| 珠海市| 洱源县| 吴堡县| 政和县| 马鞍山市| 龙海市| 平乡县| 高尔夫| 北海市| 宁南县| 缙云县| 思茅市| 霍林郭勒市| 乌什县| 筠连县| 阿勒泰市| 奇台县| 丹阳市| 广灵县| 黔西| 宁南县| 公主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