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前言

人對某種事物的迷戀,自然會傳給下一代。我從小就喜歡收集地球儀、地圖和其他各種地理物件。因此,即便是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還抽空與自己的女兒一起拼一副1000片的世界地圖拼圖。這幅拼圖是用墨卡托投影法繪制的,是16世紀荷蘭地理學家墨卡托的杰作,他當時希望為航海繪制出更加精確的地圖,但圖中南北極高緯度地區嚴重變形。因此我的女兒在看了地圖之后不由驚呼:“格陵蘭島怎么那么大!”(同時也對用橘色標注格陵蘭島感到不解。)非洲是最容易拼的:一共有54個國家,每張拼圖上都可找到線索,例如不同國家的顏色以及城市名稱。地球海洋部分是最難拼的,因此留到了最后,組成大海的各小塊拼圖基本沒有任何線索,只是藍色深淺有細微差別。為此我就和女兒討論,海洋最深的地方在哪里,哪里有最大的海底山脈,以及在偏遠島嶼上人類是如何生存的。

當完成拼圖時,我們小心翼翼地用很寬的透明帶將其包起來,掛在女兒房間的墻上。從稍遠處打量這幅地圖,我可以清楚看到,現在地球表面分離的各個大洲,在遙遠的盤古大陸時代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我也可以想象,或許再經過5000萬到1億年的時間,現在分離的大洲會重新連成一片(圍繞著北冰洋),變成科學家所稱的阿美西亞大陸。

但假如說,我們今天就已經將各大洲連接在一起了呢?如果說我們能通過交通、能源和通信基礎設施將世界上所有人類和資源連接在一起,世界上的每一處都被連接起來,那么我們的地球會是什么樣的呢?或許這個世界應該被稱為“互聯互通”世界。

本書就是要講述互聯互通對人類生活各個方面所造成的影響。這也是未來世界秩序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第二世界》(The Second World),該書描述了全球各大國在重要地區的地緣政治爭斗過程,這些爭斗如何造成了動蕩與分裂,并最終形成新的地緣政治環境。我提出“殖民地是被征服的,而國家是被收買的”。聰明的國家會小心翼翼地與各大國都保持友好關系,在不結盟的條件下來獲得最大的好處。第二部是《運轉世界》(How to Run the World),該書分析了日漸清晰的“新傳統”全球政治版圖,其中政府、企業、社團和其他力量為了應對全球挑戰,紛紛競爭主導權,又通過合作的方式構建起“大外交”的格局。該書最后呼吁要“通過超速擴張和自愿連接來實現普遍解放”,以此實現全球復興。《超級版圖》(Connectography)則具體闡述了實際與理念層面的復興路徑。

本書的脈絡由如下幾個相互聯系的關鍵論述組成。首先,互聯互通已經取代區隔成為全球組織新的范式。人類社會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功能性基礎設施,而不是國界,將主導世界的運轉。因此客觀反映世界的地圖不應僅僅強調國家,也應該反映超級都市、高速公路、鐵路線、油氣管道、通信光纜以及其他象征著全球網絡文明的標志。

其次,權力下放是我們所處時代最強大的政治力量。在全球各地,傳統帝國都在分解,權威正從國家首都向追求金融和對外交往獨立的省市分化。但權力下放的過程也會伴隨另一面:聚合。政治實體的規模越小,就越是需要組成大的聯盟來共享資源以求生存。這種趨勢在東非、東南亞都有所體現,這些地區的國家正以共同的基礎設施和機構為依托形成新型地區國家聯盟。北美也在慢慢朝著統一超級大陸的方向發展。

最后,地緣政治的較量正從領土之爭轉向互聯互通之爭,主要表現為全球供應鏈、能源市場、工業生產以及金融、技術、知識和人才流動的拔河博弈。拔河博弈意味著從體系內之爭(資本主義對共產主義)過渡到了供應鏈體系內的較量。盡管軍事戰爭依然是常規威脅,但拔河博弈卻會永遠存在——各國需要用經濟策略而不是軍事教條去爭取勝利。在全球范圍內,各國興建了數以萬計的城市和經濟特區,希望借此參與全球拔河博弈。

這種競爭互聯的另一實現途徑是基礎設施聯盟:跨越國境線和海洋去構筑更加緊密的供應鏈伙伴關系。中國就在不遺余力地推行這樣的策略,也因此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幾乎可與美國提供的“公共品”全球安全比肩。互聯世界的地緣政治更多會體現在實體和數字基礎設施矩陣中,而不是關于領土征服的政治風險分析圖中。

互聯互通是推動世界朝著更加復雜的全球體系演變的重要力量。各國經濟會更加融合,全球人口流動性將更大,網絡世界與現實結合更加緊密,全球氣候變化也將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現象交互產生的各種重大和突發影響現在還難以預測。但盡管互聯互通讓世界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預測,它也是增強世界韌性的必然途徑。

正是在充滿變局的世界中,人們渴望知道未來將發生什么。但我們所能做的,也僅僅是設想不同的情景。在“冷戰”時期,人們經常假設不同情景,由此來判斷穩定何時會打破,何時會升級為對抗,和平會如何被戰爭所取代。如今我們則通過不同的假設來推測未來世界的圖景,例如全球能源實現充分供給或是全球能源競爭加劇;全球移民不斷增長或是移民壁壘增加;金融資本大量流入新興市場或是資本因政治導向從新興市場急速撤退;全球不平等造成普遍政治動蕩或是各國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來保障就業和福利。無論是何種預測,幾乎都可找到許多證據。

因此好的情景設置不關乎預測,而是關乎推理過程:視角越是多元,情景設置就越是豐富。現在有人高呼“全球化已死”,也有人信心滿滿地歡呼“超級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因此,精準構建未來的圖景不應是簡單的“悲觀或樂觀”二元選擇,而是要綜合各種視角。如今我們的世界不再是簡單的大國紛爭的世界、各國相互依賴的世界或是私人網絡興起的世界,而是這些世界的疊加。

在本書中,我綜合了上千種這樣的情景設置,也結合了我過去二十年間在全球各地旅行的經歷以及對全球事件的分析。由于數據可視化技術的發展,許多研究成果能用形象的地圖和圖像表達出來,具體可在互聯互通地圖網站(https://atlas.developmentseed.org/)上查看。不管未來世界如何演變,地圖將依然不可替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县市| 加查县| 日土县| 双牌县| 常熟市| 延津县| 金山区| 库伦旗| 富顺县| 宁晋县| 清镇市| 杨浦区| 宽甸| 南通市| 绥芬河市| 启东市| 大洼县| 黄陵县| 岱山县| 大关县| 绥中县| 资溪县| 大余县| 康保县| 台前县| 文安县| 辽宁省| 青海省| 孝感市| 伊金霍洛旗| 天津市| 鹤峰县| 沙坪坝区| 开鲁县| 栖霞市| 阳东县| 井陉县| 淮滨县| 文化| 诏安县|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