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
- (英)雅基·馬森
- 806字
- 2019-01-03 20:46:49
有可能的改變
當然,并不是所有“可愛的人”都千篇一律的這副樣子。不同情況下,不同類型的人有不同的表現。但是,相似點是,我們通常都會覺得自己被淹沒在別人的期望中,而且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以其他方式生活。事實上,就連想到改變,比如拒絕某個請求,都會覺得害怕。我們習慣了滿足他人的期望,卻又在某一時刻感到自己被拖累了,而那些幫助我們滿足他人期望的能力就成了改變現狀的阻礙。
英迪拉(Indira,我們在第六章中還會提到她)說,她的家人把她當作了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服務商。大家總是希望她能放下手頭的一切事情,為出租房找水管工、預約牙醫、為家鄉來的親戚安排食宿,還要一臉成就感地笑臉相迎。作為家里唯一一個還沒有出嫁的女兒,她十分恐懼地預見,未來她還要照顧體弱多病的雙親,或者至少要照顧其中一位。想到這些,她覺得自己是個“不孝且忘恩負義的女兒”,但同時也感到恐慌,因為她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尋找一位能夠將她從這種未婚女兒的命運中解救出來的男士了。
這本書中提到的其他人的故事同樣顯示一個道理,改變不是件簡單的事兒,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我們的思維模式、情感模式及行為模式通常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固化,并且我們一直都覺得它們很好,直到它們最終失去原動力的某個時刻。而那一刻,它們從朋友變成了敵人。
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從邁開可控的一小步做起。每次只邁一小步,心里想著,我們是在勇敢地為自己做一次克服恐懼的努力。英迪拉嘗試的是一種引導式比喻法,即她不會再做一家全天候的便利店,而是可以在某些時間段關閉店門,就像7-11便利店那樣(這種最初的深夜便利店也只是在上午7點至晚間11點期間營業)。現在看起來,營業時間可能依然較長,但能嚴格執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限,無論是對英迪拉本人還是對她的家人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改變。
家庭治療專家及作家哈麗特·勒納(Harriet Lerner)說過,如果你的嘗試和改變速度過快,周圍的人就會大聲地要求你“變回來”,最終這種嘗試就會變成一個自暴自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