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
- (英)雅基·馬森
- 1000字
- 2019-01-03 20:46:51
“憤怒逃避者”與“認可追求者”
就像莫妮卡一樣,很多“可愛的人”屬于“憤怒逃避者”類型:他們不同程度地害怕沖突、別人的不喜歡及批評。他們通常(但不是一直)會避免下列這些情況:投訴餐館服務不好、去商店退貨、任何形式的抱怨(不管理由多正當)、與人辯論或爭辯、拒絕別人的請求、請別人停止(或開始)做某事。他們還會盡量避開那些在工作場所、社區里和學校操場上舉行的聚會活動。那些聚會者們總是試圖分享他們遭遇的不公平,并讓人們在他們的請愿書上簽字。這樣的人光是出現在“憤怒逃避者”面前就足以令其感到不安了,即便他們沒有提出那些無法拒絕的請求。
與“憤怒逃避者”相反的是“認可追求者”。
就像逃避憤怒的情況一樣,追求認可也有很多方式。在我的個人清單上,居前幾位的是安慰、討好及表示同情,用這些方法應對正在生氣和咆哮的人,希望他們能夠喜歡我,并消消氣(并不是說他們一定是因為我而生氣,而是“可愛的人”的憤怒探測儀實在敏感,讓他們幾乎無法區別對待)。緊隨其后的是尋求贊揚、謝意及感激。其他還包括:追求“滿分”(不管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對于下文中提到的薩曼莎,它意味著一塵不染的房子和熨得整整齊齊的嬰兒連腳褲);做好事;從不拒絕別人;努力確保每個人都喜歡你(或一定沒有人不喜歡你);做個隨和、樂于助人、體貼、和藹、有禮貌及不自私的人。你可能會從中找到部分相同點,或這些特點你身上都有,也許你還可以給這個清單加上很多內容。當然,這些行為本身沒有錯。盡管如此,我們都知道,它們對我們弊大于利,因為我們自認為別無選擇,也因此覺得自己陷入了它們編織的困境。其實,我們更想要的是:“做個可愛的人,但只在我們完全自愿的情況下。”
如果你能夠確定,你是在從那些實際對你有某種影響力的人(如你的老板)那里得到認可,或者,作為一個成人,你是在從那些你潛意識中選擇信從的人(如你的伴侶、朋友和父母)那里得到認可(這種情況可能性更大),那么,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沒問題。你立刻會覺得平靜而穩妥,自我感覺良好。這就是為什么“可愛的人”通常都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原因。以莫妮卡為例:如果她可以完美地完成母親交代的所有任務,她就會得到表揚、溫暖的注視或一個擁抱。但如果有一丁點兒事在她母親眼里顯得不盡完美,她就會被母親破口大罵、指責、懲罰或漠視。
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數遭受“可愛的詛咒”折磨的人都是“憤怒逃避者”與“認可追求者”的結合體,只是看哪一種表現更強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