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
- (英)雅基·馬森
- 1292字
- 2019-01-03 20:46:50
“死板的個人規則”
蘇西(Susie)有4個孩子,最小的5歲,最大的13歲。蘇西的父親在她8歲時就去世了。之后,她母親獨自一人養大了6個孩子,身兼三份工作,不分晝夜地賺錢養家。所以,孩子們根本無法從母親那里得到足夠的照顧,所以他們很早就不得不想辦法自給自足。蘇西欽佩母親的辛勤、堅定及自我犧牲精神,但她希望能夠給自己的孩子足夠的照顧和關愛,以彌補自己幼年的缺失。于是,她選擇了做一名全職媽媽。當然,這項工作有其自身對辛勤工作、堅定及自我犧牲的要求,盡管鮮有人這樣認為。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蘇西的一天。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在很多方面也很典型。
蘇西早晨6點起床去遛狗,然后做早飯,打包午餐便當,接著送孩子們去學校,再急匆匆地趕去參加學校籌款委員會的會議。正當她要離開會場時,手機響了。電話是房地產經紀人打來的,提醒她新租戶將于三天后搬進她母親的公寓中,問她是否能買幾個新衣柜。她有些慚愧,覺得被人指出了過錯,于是,她抓起外套和車鑰匙立刻去了宜家。在那里,她買了幾套可拆裝式衣柜,裝了一推車,然后加入了收銀臺前排起的長隊。她一邊排隊一邊琢磨該如何裝載這些沉重的貨物,以及她究竟什么時候才有時間去組裝它們。正在這時,她的手機又響了。這次是兩個關系很好的老朋友打來的,她們約好了吃午飯。時間是幾個月前就約好的,朋友們住在城外,大家都很忙,這是唯一一個大家都有空的時間。
“我沒忘,因為我前一天還查看了記事本,想著自己有多期盼與她們的見面。但在接到房地產經紀人的電話后,我一時慌亂,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后。”她在后來的治療過程中這樣告訴我。
這一天中,恐慌的感覺越來越強烈,蘇西試圖一手包辦所有的事情,并讓每個人都高興。雖然晚了一個多小時,但她還是匆匆趕去赴約。她想在擁擠的停車場擠進一個車位,卻在倒車時撞上了旁邊的一輛出租車。這太糟糕了!滿滿當當的一天還得繼續,還有更多狂亂的東奔西跑——接送孩子,還要監督孩子們做作業。直到她開始發抖并覺得惡心,以及遲發的震驚和疲憊感,她才不得不去床上躺一躺。“都是我的錯。”她說。過了一會兒,她可憐地笑了笑,又說道:“我應該說‘不’。”
“你覺得是‘死板的個人規則’支配了你嗎?”我同情地問道,因為我認識的很多女性都會這么做。如果她們對自己的要求太過苛刻,那一定有更深層次的自虐因素。
蘇西認為,對自己而言,一條關鍵規則是:“我必須永遠按照那些權威人物的交代去做事。”她知道,這條規則源自童年時代,過度嚴格的母親對整個家庭實施的是一種近似于軍事化的管理,質疑她的權威的人無疑會大難臨頭。此外,蘇西還提出了另一條經典的“可愛”法則:“我應該常常幫助別人,自己卻不能請求別人的幫助。”
我經常對自己及來找我的咨詢者這樣說:“想想某個你喜歡并欽佩的人,在相同的情況下,他/她會怎么做?”
蘇西有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朋友,名叫凱特,為人非常直率,堅定而自信。“凱特會怎么做?”我問她。她笑了,然后回答道:“她會告訴那些代理別再煩她,她會在自己方便的時候做出安排,然后和朋友去聚餐。她還可能會問問其他人能否幫她接一下孩子,那樣她就可以跟朋友們待得久一點兒,不用匆匆忙忙的。她甚至還會享受一杯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