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 程志忠 田琳 汪洪主編
- 1172字
- 2019-01-03 23:43:29
第六節 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是小兒常見的疾病,大多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其病原體為多種病毒和細菌,多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年幼體弱、氣溫驟變、空氣污濁、免疫力低下是本病的誘因。
特異性能素質(支氣管黏膜易過敏)、營養不良、佝僂病、慢性鼻炎鼻竇炎、咽炎患兒易反復發作支氣管炎,此外,空氣污染、化學因素變為本病的發病因素。
(1)臨床表現。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癥狀,如發熱、打噴嚏、流涕、咽部不適、輕度咳嗽,2~3天后炎癥由上呼吸道向氣管、支氣管蔓延,繼發細菌感染,此時咳嗽逐漸加劇,而其他上感癥狀減輕,咳嗽初起時為干咳,以后轉為濕性咳嗽,有痰聲或咳出黃色膿痰,嬰幼兒不會咳痰,多咽入消化道,咳嗽嚴重時還易引發嘔吐,此外,嬰幼兒除咳嗽外,全身癥狀亦明顯:發熱、食欲下降、睡眠不安、周身不適、腹瀉等。年長兒可訴頭痛和胸痛。約5~10天后痰液變得稀薄,咳嗽逐漸減輕,有時遷延2~3周。如未經有效治療,可發展為肺炎。
(2)支氣管炎應與肺炎相鑒別。支氣管炎以咳嗽為主,一般無發熱或僅有低熱,體檢肺部可聞及干啰音或粗性濕啰音,隨體位而改變,X線胸片正常或僅有肺紋理增強,而肺炎病情較氣管支氣管炎重,患兒除咳嗽、咳痰外,往往還有發熱、氣促、呼吸困難,體檢肺部有固定的濕性啰音,X線胸片肺部有片狀陰影。嬰幼兒患支氣管炎時全身癥狀較重,也可出現呼吸困難,有時不易與肺炎區別,宜按肺炎治療。
嬰幼兒還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氣管炎,發作時有哮喘的表現,詳見“哮喘性支氣管炎”。
(3)治療。抗生素治療(即消炎藥),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青霉素類,先鋒類、大環內酯類(如紅霉素)等;一般情況下不用鎮咳藥,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影響痰液咳出,但早期刺激性干咳,影響睡眠時可于睡前口服異丙嗪(非那根)、氯丙嗪等鎮靜鎮咳劑,當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可使用祛痰藥或霧化吸入,目的是使痰液變稀薄,易于咳出,常用的祛痰劑有氯化銨、甘草合劑等。
(4)護理。適當休息,室內空氣流通,維持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供給易消化的飲食,多飲開水,經常變換體位,咳嗽發作時拍背使痰液易于排出。
附:哮喘性支氣管炎
哮喘性支氣管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支氣管炎,有哮喘的臨床表現,多見于3歲以下過敏性體質的小兒,患兒常有濕疹或其他過敏史,其親屬也往往有過敏性鼻炎、蕁麻疹、哮喘等過敏性疾病史。
臨床特點:多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起病后不久即出現咳嗽、喘息、呼氣性呼吸困難,類似哮喘的癥狀,病情大多不重,低熱或中度發熱,體檢兩肺滿布哮鳴音及少許粗濕啰音,叩診呈鼓音。經治療后約5~7天癥狀可明顯減輕。
治療:治療除按一般支氣管炎予以抗感染治療外,可以加用一些止喘藥物,如氨茶堿、特布他林等,喘息嚴重時可短期內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預后:有反復發作傾向,但一般隨年齡增長而發作漸少,轉為治愈,少數患兒于數年后可發展為支氣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