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疾病護理常規(guī)(4)

(三)常見癥狀和證候施護

1.常見癥狀

(1)先天性上瞼下垂,占所有分類的80%左右,是由于提上瞼肌發(fā)育異常而致其功能減弱,甚至喪失。

(2)后天性上瞼下垂,其原因有外傷性、神經(jīng)源性、肌原性及機械性,由于動眼神經(jīng)麻痹或重癥肌無力所致。

(3)假性上瞼下垂,外觀上瞼呈下垂狀態(tài),但客觀檢查提上瞼肌功能正常,上瞼真實位置也正常,常見于上瞼皮膚松弛,上瞼缺乏支撐,特發(fā)性瞼痙攣。

2.證候施護

(1)命門火衰,脾陽不足自幼雙目上胞下垂,無力抬舉,視物仰首舉額張口,或以手提瞼,伴有體乏無力,面色無華,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質暗苔白,脈沉細。

證候施護:①囑患者多休息,避免頭部用力,避免碰撞術眼。②患者可進普通飲食,忌辛辣刺激食物及煙酒。

(2)脾虛失運,中氣不足上胞下垂,晨起病輕,午后加重。癥重者眼球轉動失靈,視一為二,并有周身乏力,甚則吞咽困難,食欲缺乏,眩暈,脈虛無力。

證候施護:①囑患者多休息,避免頭部用力,避免碰撞術眼。②患者可進普通飲食,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煙酒,避免用力咀嚼。保持大便通暢。

(四)健康教育

1.術前健康教育

(1)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飲食,多飲水,保持病室空氣流通。

(2)全麻者術前禁食8小時,禁水4小時。局麻者術晨進食易消化食物,以免術中發(fā)生嘔吐。

2.術后健康教育

(1)術后術眼加壓包扎一天,局部冰敷,忌哭鬧,防止出血和血腫。

(2)按時點滴抗生素眼藥水、睡前眼膏涂眼,涂眼膏時避免將眼睫毛粘在角膜上,眼膏應覆蓋整個角膜。

(3)多做眼球的旋轉運動,保持角膜濕潤。

(4)術后應減少外出,必須外出者要戴保護眼鏡,以減少灰塵及異物對角膜的損傷。

(5)術后要保持傷口的清潔、干燥,忌玩耍時碰撞傷口,以免引起傷口血腫和傷口裂開。

3.出院健康教育

(1)出院后仍需按時點滴眼藥水和眼膏3個月。

(2)注意眼部衛(wèi)生,避免碰撞術眼,以防創(chuàng)口裂開,影響手術效果。

(3)若出現(xiàn)術眼分泌物增多、結膜充血、視力模糊、倒睫及結膜脫垂,應盡早來院檢查。

(4)定期門診隨訪。

(五)藥膳食療方

1.羊肉炒核桃

組成:核桃仁30g,羊肉100g。

用法:羊肉切片炒至發(fā)白,下核桃仁,放入調料,一同炒熟,佐餐食用。

功效:溫腎陽,益化源。

主治:上瞼下垂,屬命門火衰、脾陽不足型,自幼雙眼上胞下垂,無力抬舉。

2.蝦米飯

組成:蝦米100g,火腿50g,粳米250g,精鹽、味精適量。

用法:火腿洗凈,切成小丁,蝦米、粳米洗凈。一同入鍋,加水、鹽、味精拌勻后煮成飯食用。

功效:溫腎陽,益化源。

主治:上瞼下垂,屬命門火衰、脾陽不足型,自幼雙眼上瞼下垂,無力抬舉。

3.紅棗蓮子粥

組成:紅棗10枚,蓮子(去心)30g,粳米50g,紅糖25g。

用法:蓮子搗碎,與紅棗、粳米同煮成稀粥,放入紅糖即成,早晨服用。

功效:升陽益氣。

主治:上瞼下垂,屬脾虛失運、中氣不足型,上胞下垂,晨起病輕,午后加重,癥重者,眼珠轉動不靈,視一為二,周身乏力。

4.燉母雞

組成:母雞1只(約1000g)。

用法:母雞宰殺后洗凈,入湯鍋,加用調料清燉,佐餐食用。

功效:補陽益氣。

主治:上瞼下垂,屬脾虛失運、中氣不足型,上胞下垂,晨起病輕,午后加重者。

第五節(jié) 翼狀胬肉(胬肉攀睛)

一、概述

(一)定義

西醫(yī)定義: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結膜變性疾患。為瞼裂部球結膜與角膜上一種贅生組織,侵犯角膜后日漸增大,甚至可覆蓋至瞳孔區(qū)而嚴重影響視力。呈三角形,故名翼狀。多見于戶外勞動者,以漁民、農民發(fā)病最多,可能與風塵、日光、煙霧等長期的慢性刺激有關。

中醫(yī)定義:是瞼裂部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發(fā)生變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內發(fā)展,胬肉中醫(yī)稱“胬肉攀睛”,俗稱“魚肉”。

(二)病因和病機

1.病因

尚不十分明確,一般認為與結膜慢性炎癥、風沙、粉塵等長期刺激使結膜組織變性及增生有關;也可能與長期紫外線照射導致角膜緣干細胞損害有關,故多見于戶外工作者,如漁民、農民等。紫外線在翼狀胬肉發(fā)病機制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眾多學者的認同。干燥、風沙及粉塵等對其發(fā)病也有影響。

2.病機

(1)角膜緣干細胞的缺乏與翼狀胬肉角膜緣干細胞具有高增殖潛力,母干細胞產生的干細胞向心性沿角膜基底膜移行,并在那里分化為角膜基底細胞,這在角膜上皮缺損修復中,保證了角膜樣上皮細胞的特征。在正常生理條件下,角膜緣干細胞的高增殖壓力抑制了結膜上皮細胞的長入,并且防止角膜緣部源于結膜血管的長入。完整的角膜緣是阻止結膜向角膜生長的屏障,一旦此屏障破壞,角膜緣干細胞的缺失或功能低下可使角膜上皮細胞增殖能力喪失,增生活躍的結膜成纖維細胞易于向角膜方向生長,侵入角膜上皮下,并發(fā)炎癥,導致結膜上皮的長入和新生血管形成,從而導致胬肉形成。臨床實踐證實,翼狀胬肉切除術后聯(lián)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能明顯降低其術后的復發(fā)率。

(2)細胞的增生及凋亡與翼狀胬肉以往翼狀胬肉被認為是一種結膜組織的變性。近期的研究結果更傾向于認為是一種生長過程的紊亂。細胞穩(wěn)態(tài)的維持依賴于細胞增生和凋亡兩種過程。正常情況下這兩種過程處于協(xié)調的對立統(tǒng)一狀態(tài)。外界各種刺激或遺傳性因素所致基因本身或表達的改變引起細胞增生和凋亡的失衡,翼狀胬肉形成。

(三)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體征

(1)多無自覺癥狀或僅有輕度不適,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時,由于牽扯而產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長遮蔽瞳孔而造成視力障礙,非常嚴重的病例可以發(fā)生不同程度地影響眼球運動。

(2)單側胬肉多見于鼻側,雙側者則分別在角膜的鼻、顏兩側。初期時角膜緣發(fā)生灰色混濁,球結膜充血、肥厚,以后發(fā)展為三角形的血管性組織。它可分為頭、頸、體三部分,尖端為頭部,角膜緣處為頸部,球結膜部為體部。

(3)胬肉按其病變進行情況可分為進行期或靜止期。進行期胬肉的頭部隆起,附近的角膜混濁,在前彈力層及淺基質層有細胞浸潤。頸部寬大、體部肥厚、表面不平,有粗大而擴張的血管。靜止期的胬肉頭部平坦,角膜浸潤吸收,體部不充血或輕度充血,表面光滑,病變靜止。

2.中醫(yī)辨證常見證型

(1)術前中醫(yī)治療,內治辨證分型

1)心肺風熱型主證:胬肉初生且漸肥厚,赤脈集布,眼癢澀畏光流淚,舌苔薄黃。治法:祛風清熱通絡。

2)心火上炎型主證:胬肉頭尖紅赤高起,癢澀刺痛,每見心煩失眠,或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舌尖紅,脈數(shù)。

3)脾胃實熱型主證:胬肉頭尖高起,體厚紅赤,生長迅速;自覺眼癢澀不適,眵多黏結,口渴欲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洪數(shù)。

4)陰虛火旺型主證:胬肉淡紅菲薄,時輕時重,澀癢間作,心煩舌燥,舌紅少苔。治法:滋陰降火。

(2)術后辨證分型:患者手術也是一種外傷,術后易引起肝熱,及氣血瘀滯,其中手術患者術后以脾胃實熱型為多見,術后治療以除脾胃實熱,使用中成藥牛黃上清膠囊,有很好的療效。

1)脾胃實熱型主證:術眼灼痛,流淚畏光,檢查眵多黏結,口渴欲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洪數(shù)。

2)瘀熱互結型主證:術眼刺痛,出血較多,檢查白睛溢血,赤脈包睛,或見包膜下血瘀色暗,伴口渴不欲飲,便秘尿赤。或舌上有瘀斑,苔薄黃,脈弦。

3)氣虛血瘀型主證:眼痛隱隱,不能遠視,檢查白睛,赤脈包睛,或見包膜下血瘀色暗,伴情志不舒,口苦乏力,或舌上有瘀斑,苔薄黃,脈弦。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依據(jù):一般無自覺癥狀或稍有異物感。可有眼紅,如胬肉長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響視力;若侵及瞳孔區(qū),視力可有明顯減退。瞼裂部球結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頭部形成翼狀的纖維血管組織長入角膜。

(2)鑒別診斷:一般并不困難,但需與假性翼狀胬肉、瞼裂斑鑒別。

1)真性翼狀胬肉是屬于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的慢性炎癥并向角膜發(fā)展的結果。

2)假性翼狀胬肉一般是角膜邊緣區(qū)的急性損傷,其附近球結膜與角膜病變處發(fā)生粘連,形成一條結膜橋帶。

3)假性翼狀胬肉生長在角膜邊緣的任何一個部位,一般比較小,亦無發(fā)展趨勢,為球結膜與角膜上皮粘連所致。臨床上可見一索條或三角形結膜皺襞固定在角膜混濁部位,多發(fā)生于角膜潰瘍、灼傷或化學腐蝕傷后。由于結膜只在頭部與角膜粘連,故可用探針在其頸部下順利通過,而不像真性翼狀胬肉與周圍組織全面粘著。

4)瞼裂斑是一種陽光紫外線照射后引起的球結膜變性病變,位于瞼裂部球結膜,角膜緣內外側有黃白色無定形隆起斑,經(jīng)過一定時間可逐漸擴大,不侵入角膜,因而僅略影響美觀,故通常無須治療。

(五)常見并發(fā)癥

(1)術后翼狀胬肉復發(fā)。

(2)角膜變性。

(3)復視。

(4)術后傷口不愈合或延期愈合。

(六)治療

(1)刺激癥狀嚴重,或胬肉的發(fā)展危及視軸時,要考慮手術切除。

(2)手術方式可采用暴露鞏膜的單純切除術、球結膜轉位或移植術或羊膜移植術等方法。

(3)手術后復發(fā)幾率較高。術后β射線照射和絲裂霉素C的應用要減少復發(fā)。

(4)中醫(yī)中藥治療:翼狀胬肉辨證時,應將局部癥狀與全身證候相結合,胬肉頭尖、色赤、體厚、眵淚多者屬實;頭平、色白、體薄者為邪氣不盛,辨證有風熱、實熱與虛熱之分。治療上實火宜瀉,虛火宜清,同時配合外用八寶眼藥或紅眼藥粉涂在胬肉體部。如藥物無效,發(fā)展較速者,又當采用鉤割手法治療。在治療期間,應當禁食辣椒、大蔥等刺激性食物,并應禁煙酒。翼狀胬肉的發(fā)病,與環(huán)境因素有重要的關系。預防翼狀胬肉應注意避免眼睛受風沙、煙塵、有害氣體、過度陽光及寒冷等因素的刺激,注意眼部衛(wèi)生,患沙眼或慢性結膜炎應及時治療,同時應注意睡眠充足,生活規(guī)律,避免大便干燥等。

二、護理

(一)護理評估

(1)健康史:有無慢性結膜炎病史。

(2)身體狀況:三角形翼狀胬肉的尖端為頭部;其角膜緣為頸部;其球結膜處為體部。小的翼狀胬肉一般無癥狀,偶有異物感;若侵及瞳孔區(qū)則影響視力。進行性翼狀胬肉的頭部前端角膜灰色浸潤,其頸部、體部肥厚、充血;靜止性翼狀胬肉的頭部前方角膜透明,頸部及體部較薄而無充血。

(3)心理-社會狀況:較大胬肉會影響外觀,而且容易復發(fā),應注意評估病人的年齡、性別、性格特征、情緒狀態(tài)。評估病人的工作環(huán)境是否為長期戶外工作和職業(yè),如農民、漁民等。

(4)中醫(yī)臨床辨證,舌象、脈象,情緒狀態(tài)。

(二)一般護理

(1)病室保持安靜,室溫以適宜、舒適為宜。

(2)督促病人注意休息,指導并協(xié)助其安排好生活,做到起居有常。眼睛應充分休息,忌看電視,少閱書報,尤應避免在強光下閱讀。必要時外出佩戴有色眼鏡保護。

(3)飲食有節(jié),營養(yǎng)豐富,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忌食辛辣熱性食物。

(4)病情觀察:①密切觀察患眼的局部癥狀,加強對病人生命體征的觀察。②注意觀察病人眼部情況。注意敷料有無松動,移位和滲血情況,如有污染及松動給予更換。③密切觀察高齡、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人的全身情況,如有異常,即使通知醫(yī)生處理。

(5)傷口疼痛可酌情給予鎮(zhèn)靜、止痛劑保持心情舒暢。

(6)避免情緒過激,或抑郁,減少眼疾的發(fā)生。

(三)常見癥狀和證候施護

1.術前中醫(yī)治療,內治分型及癥候施護

(1)心肺風熱型

主證:胬肉初生且漸肥厚,赤脈集布,眼癢澀畏光流淚,舌苔薄黃。治法:祛風清熱通絡。

證候施護:①做好情志護理,消除煩躁宜怒情緒。②保持大便通暢,必要使給予潤腸劑。③用野菊花、蒲公英、黃芪各等分煎水熏蒸患眼,或濕熱敷,每日2~3次。

(2)心火上炎型

主證:胬肉頭尖紅赤高起,癢澀刺痛,每見心煩失眠,或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舌尖紅,脈數(shù)。

證候施護:①保持環(huán)境清靜舒適。②飲食宜清涼降火,保持大便通暢。③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緊張或急躁。④中藥湯劑宜涼服。

(3)脾胃實熱型

主證:胬肉頭尖高起,體厚紅赤,生長迅速;自覺眼癢澀不適,眵多黏結,口渴欲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洪數(shù)。治法:泄熱通腑,祛瘀涼血。

證候施護:①保持周圍環(huán)境安靜,控制探視人數(shù),減少外界干擾。飲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忌辛辣炙煿之品。保持大便通暢。②頭眼脹痛、惡心嘔吐劇烈時,可用三棱針刺太陽、絲竹空等穴血。③便秘結者可服緩瀉劑,必要時灌腸。

(4)陰虛火旺型主證:胬肉淡紅菲薄,時輕時重,澀癢間作,心煩舌燥,舌紅少苔。治法:滋陰降火。

證候施護:①病室宜安靜。②可食涼性水果,如西瓜等,忌辛辣,煎炸食物。

2.術后分型及證候施護

其中手術患者術后以脾胃實熱型為多見,術后治療以除脾胃實熱,使用中成藥牛黃上清膠囊,獲得了很好的療效。患者手術也是一種外傷,術后易引起肝熱,及氣血瘀滯。

(1)脾胃實熱型

主證:術眼灼痛,流淚畏光,檢查眵多黏結,口渴欲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洪數(sh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龙里县| 九龙城区| 裕民县| 镇宁| 南溪县| 贵港市| 泰和县| 九龙城区| 永福县| 宣恩县| 泰来县| 巴楚县| 桃江县| 大兴区| 富顺县| 石台县| 儋州市| 正定县| 深圳市| 环江| 柘荣县| 连南| 洛宁县| 罗山县| 额敏县| 万安县| 南乐县| 建昌县| 铜山县| 临潭县| 巩义市| 乃东县| 巴林右旗| 叙永县| 喀什市| 铜鼓县| 东兰县| 凤阳县| 镇安县|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