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疾病護理常規(1)

第一章 眼科疾病

第一節 瞼腺炎(針眼)

一、概述

(一)定義

西醫定義:瞼腺炎(blepharitis)是眼瞼腺體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又稱麥粒腫,是常見的眼瞼炎癥,多發生于兒童及青年人。按其感染的腺體不同,可分為內、外瞼腺炎。瞼板腺感染,稱內瞼腺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屬皮脂腺、汗腺感染,稱外瞼腺炎。

中醫定義:眼生偷針,俗稱“針眼”、“眼瘡”,是指在眼瞼邊緣生小癤而言。因其眼瞼內應脾胃,脾胃束土,故有“土疳”、“土瘍”,之稱。

(二)病因和病機

是由化膿性細菌侵入眼瞼引起的感染,大多為金黃葡萄球菌感染。本病屬胞瞼疾病,胞瞼內應脾胃,上胞屬脾,下胞屬胃。故本病的形成與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三)臨床表現

1.內麥粒腫

眼瞼皮膚潮紅、腫脹、疼痛,可于皮下瞼板部位觸及局限性硬結,突出明顯;相應瞼結膜面局限性充血,2~3日之后可形成黃色濃點,并可破潰。

2.外麥粒腫

炎癥反應主要集中在瞼緣部位睫毛根部。病變初期階段紅腫范圍較為彌漫,瞼緣處可觸及有明顯壓痛的硬結。患側耳前淋巴結腫大并有觸痛。如病變近外眥部,可引起顳側球結膜反應性水腫。

中醫稱本病為“針眼”,臨床可分為風熱外襲、熱毒上攻、脾胃伏熱或脾胃虛弱三個證型。

(1)風熱外襲型:病初起局部微有紅腫癢痛,并伴有頭痛、發熱、全身不適等癥,舌苔薄白,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

(2)熱毒上攻型:胞瞼局部紅腫,硬結較大,灼熱疼痛,伴有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舌苔黃,脈數等,治宜清熱瀉火解毒。

(3)脾胃伏熱或脾胃虛弱型:針眼反復發作,但諸癥不重。治宜清解脾胃伏熱或扶正祛邪。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

(1)早期眼瞼皮膚面局部可觸及硬結、紅腫、疼痛,嚴重者球結膜水腫、發熱,伴有頜下或耳前淋巴結腫大。

(2)發病后3~5天形成膿腫,潰破出膿。

(3)病灶位于睫毛根部皮脂腺者,俗稱外麥粒腫。

(4)病灶位于瞼結膜面瞼板腺者,俗稱內麥粒腫。

2.鑒別診斷

(1)眶周蜂窩組織炎:眼瞼潮紅腫脹、皮溫升高,常有眶周皮膚擦傷、裂傷或感染灶存在。患者可有發熱。

(2)瞼腺膿腫:本病常有麥粒腫發展而來,伴有劇烈的疼痛和瞼組織、球結膜明顯水腫,以及耳前或頜下淋巴結腫大,全身反應較重。在病變后期,炎癥浸潤逐漸局限化,并穿破皮膚,致皮膚的深部潰爛。

(五)常見并發癥

常見并發癥為蜂窩織炎、海綿竇血栓、敗血癥等。

(六)治療

1.西醫治療

(1)病史:瞼腺炎病變初期局部紅腫明顯時,可行局部冷敷。

(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液如妥布霉素滴眼液(膏)、左氧沙星滴眼液(膏)等。

(3)若有膿腫形成,如膿腫尚未破潰或雖破潰卻難以排出膿液時,行膿腫切開排放,并放置引流條進行引流。注意內麥粒腫應在瞼結膜面切開,切口與瞼板腺走行方向平行,即與瞼緣相垂直;外麥粒腫從皮膚面切開,切口應于瞼緣平行。

2.中醫治療

(1)中藥服法

1)防風通圣丸:每次服6g,1日2次。本方疏風解表,瀉熱通便,用治本病風熱壅盛,表里俱實證。

2)牛黃上清丸:1次服1~2丸,1日2次。本方瀉熱消腫,疏風止痛。主旨本病內蘊積熱,外感風邪證。

3)相砂六君子丸:每次服6g,每日2次。本方補中益氣,理氣和胃,適用于本病脾胃虛弱證。

4)散結靈片:口服1次4片,1日2次。功能散結消腫,活血止痛。適用于本病硬結久不潰膿亦不消散者。

(2)針灸法

1)針刺療法:常用穴:攢竹、睛明、絲竹空、童子、陽白、魚腰、四白、承位、合谷、列缺、外關等。眼部取穴應在紅腫區以外、手法宜用瀉法。亦可酌選用太陽、合谷、上行等穴點刺出血。

2)挑刺法:在肺俞或膏盲穴附近皮膚表面,找出紅點1個或數個,消毒后,用針挑破,擠出黏液或血水。

3)放血療法:耳尖穴位放血治療本病,收效多速。在病眼側耳尖穴位上,及耳廓最高點處用酒精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從內外2側捏住耳尖皮膚,以右手持針(毫針、三菱針均可)速刺,深達皮下,出血后放血1滴。

4)耳壓療法:主穴:眼。配穴:肝、神門。王不留行籽用膠布貼壓,拇、食指由輕到重按壓半分鐘,以局部有沉麻或明顯的疼痛灼熱為宜。輕者緊貼壓主穴,每日按壓4次,紅腫顯著者酌情選配穴。

二、護理

(一)護理評估

(1)健康史:了解病人有無糖尿病等慢性病;評估病人眼瞼腫痛時間、程度,有無體溫升高、寒戰,有無擠壓或針挑,以及用藥史;了解病人用眼衛生情況。

(2)身體狀況:瞼腺炎病人通常患側眼瞼表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癥狀,并可伴同側耳前淋巴結腫大。如并發蜂窩織炎或敗血癥,可出現發熱、寒戰、頭痛等全身中毒癥狀。

1)外瞼腺炎的炎癥反應集中于睫毛根部的瞼緣處,紅腫范圍較彌散。若感染靠近外眥部,可引起反應性球結膜水腫。膿點常潰破于皮膚面。

2)內瞼腺炎的炎癥浸潤常局限于瞼板腺內,腫脹較局限,有硬結,疼痛和壓痛均較外瞼腺炎劇烈,病程較長。膿點常潰破于瞼結膜面。

(3)心理-社會狀況

瞼腺炎起病較急,又疼痛不適,且影響外觀,病人較為著急,尤其在膿腫未潰破之前,病人易自行擠壓或針挑,護士應評估病人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4)中醫臨床辨證,舌象、脈象,情緒狀態。

(二)一般護理

(1)仔細觀察病人對疼痛的反映,耐心聽取病人疼痛的主訴,解釋疼痛的原因,給予支持與安慰,指導放松技巧。

(2)指導病人熱敷: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炎癥消散和疼痛減輕;早期熱敷有利于膿腫成熟。熱敷時應特別注意溫度,以防燙傷。常用方法如下。

1)氣熱敷法:將裝滿開水的保溫瓶瓶口覆蓋上一層消毒紗布,囑病人眼部靠近瓶口,并將干凈的雙手圍成筒狀,使熱氣集中于眼部。溫度以病人能接受為宜,每次15~20分鐘,每日3次。

2)干性熱敷法:用裝有2/3滿的熱水袋,外裹多層紗布,將它直接置于患眼。溫度一般在40攝氏度左右,每次15~20分鐘,每日3次。

3)濕性熱敷法:囑病人閉上眼睛,先在患眼部涂上凡士林,再將消毒的濕熱紗布擰干蓋上,溫度以病人能接受為宜。每5~10分鐘更換一次,每次2~4遍,每日2~3次。

(3)指導病人正確滴用抗生素眼藥水或涂用眼膏的方法。

(4)掌握膿腫切開引流的指征,及膿腫成熟后如未潰破或引流排膿不暢者,應切開引流。外瞼腺炎應在皮膚面切開,切口與瞼緣平行;內瞼腺炎則在結膜面切開,切口與瞼緣垂直。

(5)監測體溫、血常規,并采集膿液或血液標本送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

(6)局部炎癥明顯并有全身癥狀或反復發作者,可全身應用抗生素。

(7)合并糖尿者,應積極控制血糖,按糖尿病常規護理,對頑固復發、抵抗力低下者,給予支持治療,提高機體抵抗力。

(三)常見癥狀及證候施護

1.風熱外襲

(1)癥候:病初起,胞瞼微紅腫癢痛,可觸及小硬結。伴惡風發熱,周身不適,頭痛,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2)證候施護:①湯劑不宜久煎,煎后冷服。②室內應涼爽,空氣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風。③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膩葷腥食品。④夏季宜多飲清涼飲料,如桑菊薄竹飲(桑葉、菊花、薄荷、竹葉、白茅根)。

2.熱毒上攻

(1)癥候:胞瞼皮膚紅赤腫脹,瞼弦硬結較大,灼熱疼痛拒按,繼之膿成破潰,兼頭痛,發熱,口渴,便秘,溺黃,舌質紅苔黃,脈數。

(2)證候施護:①絕對臥床休息。②患者安居涼爽病室,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③進流質飲食。給予低脂、柔軟易消化及富于營養的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避免攝入生冷、煎炸、堅硬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適量補充蛋白質。

3.脾胃伏熱

(1)癥候:胞瞼硬結未消,紅赤未盡,而新癤又生,久而不愈,反復發作,全身可無明顯兼癥,舌苔黃,脈數或滑數。

(2)證候施護:①患者安居涼溫適宜病室,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②給予軟食,進平淡食物,多食水果,少食甜食、糖類。忌辛熱、酒及油膩之品。③中藥湯劑偏溫服。④做好情志調護,減輕患者思想負擔,囑病人聽音樂散步以調節情志,精神愉快、氣機暢達則濕濁易化。

(四)健康指導

(1)在膿腫未成熟前,切忌擠壓或用針挑刺,以免細菌經眼靜脈進入海綿竇,導致顱內、全身感染等嚴重并發癥。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用臟手或不潔手帕揉眼睛。

(3)告訴病人治療原發病的重要性,如有慢性結膜炎、瞼緣炎或屈光不正者,應及時治療或矯正。

(五)藥膳食療方法

1.花露

組成:金銀花適量

用法:金銀花用水浸泡后,煎煮蒸餾既得。每日飲50ml,分次服用。

功效:疏風清熱。

主治:麥粒腫,屬風熱外襲型,初起局部微有紅腫癢痛,伴頭痛發熱、全身不適。

2.米粥

組成:干菊花15g,北粳米50g。

用法:將干菊花去蒂擇凈,磨成菊花末待用,北粳米合冰糖少許,加水500ml,煮米湯未稠時,調入菊花末,改文火燒煮片刻,待粥稠時停火,蓋緊燜5分鐘待服。每日2次,稍溫服食。

功效:疏風清熱。

主治:麥粒腫,屬風熱外襲型,初起局部微有紅腫癢痛,并且右頭痛、發熱、全身不適應證。

3.油炒苦瓜

組成:苦瓜250g,豬油、蔥、姜、鹽各適量。

用法:苦瓜切絲,燒熱鍋,放豬油,燒制油九成熱時,將苦瓜倒入,加蔥、姜、鹽,爆炒至熟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麥粒腫,屬熱毒上攻型,胞瞼局部紅腫,硬結較大,灼熱疼痛。

4.蚌肉金針菜湯

組成:蚌肉200g,金針菜100g。

用法:蚌肉、金針菜同煮湯,加入調料,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麥粒腫,屬熱毒上攻型,胞瞼局部紅腫,硬結較大,灼熱疼痛,口渴喜飲,便秘溲赤。

5.山藥茯苓糕

組成:山藥200g(去皮),茯苓、大棗各100g,蜂蜜30g。

用法:將山藥蒸熟搗爛,大棗煮熟,去皮、核,留肉;茯苓研細粉,與山藥、棗肉拌勻,蒸成糕,熟后淋上蜂蜜即可。

功效:扶正祛邪。

主治:麥粒腫,屬脾胃虛弱型,針眼反復發作,諸癥不重。

第二節 瞼板腺囊腫(胞生痰核)

一、概述

(一)定義

西醫定義:瞼板腺囊腫(chalazion)通常稱為霰粒腫。因瞼板腺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特發性無菌性慢性肉芽腫性炎癥。瞼板腺囊腫是常見的眼瞼炎癥,常見于青少年及中壯年,并以上眼瞼居多,可能與瞼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關。

中醫定義:本病屬胞瞼疾病,胞瞼內應脾胃,故本病的形成與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凡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而成痰,上阻胞瞼脈絡;或恣食炙煿厚味,痰熱內生,阻滯胞絡,致氣血與痰熱混結于瞼內;或瞼內針眼日久不潰,硬結不消,氣血痰濕凝聚而發為本病。若素體脾虛、水濕不化,聚濕成痰,可致本病反復發作。

(二)病因和病機

由于瞼板腺排出口阻塞,腺體分泌物潴留在瞼板內,對周圍組織產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三)臨床表現

1.西醫

多發于上瞼,可單發亦可出現2~3個,并可雙眼同時發生。表現為眼瞼皮下界限清晰呈微隆起的硬結,與表皮不發生粘連,無觸痛,翻轉上瞼后可在相應瞼結膜面查及略呈紫紅色的病灶。

2.中醫

(1)痰濕壅阻胞絡:病初,腫核小,無壓痛。

(2)痰熱混結:皮膚微紅或瞼內紅赤明顯。

(3)復感風熱毒邪:痰核久患,突然紅赤化膿。

(4)虛中夾實:痰核多發或此消彼生者。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

(1)慢性炎癥擴展,偶在眼瞼皮下可觸及粒至黃豆大小結節,無觸痛。正對囊腫處之結膜面呈紫紅色或灰白色。

(2)囊腫可向結膜面自然潰破,排出膠樣內容物,形成肉芽組織,而有異物感。

(3)病理證實為巨細胞的肉芽腫性炎癥。

2.鑒別診斷

(1)瞼板腺癌:對于中老年患者,若出現復發性瞼板腺囊腫、上下瞼同時增厚、單側慢性瞼緣炎,或瞼板腺囊腫伴有睫毛脫失,病變表面形成潰瘍或呈菜花狀且色發黃時,應高度懷疑瞼板腺癌的可能。切除術中送冰凍切片檢查并行常規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確診。可將冰凍切片做脂肪染色,有助于進一步病理學診斷。

(2)眼瞼結核:初發時呈極小結節,類似瞼板腺囊腫。結節逐漸演變為淺性輪廓不清的疼痛性潰瘍,呈顆粒狀,并常有膿液覆蓋。病理組織有干酪樣壞死,是與瞼板腺囊腫的主要區別。

(五)常見并發癥

常見并發癥多為進行手術處理后出現并發癥,如皮下血腫的硬結,眼瞼皮膚瘢痕等。

(六)治療

1.西醫治療

(1)早期尤其小兒患者可在局部用1%白降汞或2%黃降汞眼膏涂抹,每日3~4次,并按摩熱敷,部分囊腫常可吸收消退。

(2)對部分霰粒腫可用地塞米松或強的松注入囊腔內,可縮小腫塊,促進吸收。

(3)較大的囊腫可行瞼板腺囊腫摘除手術。

2.中醫治療

本病多實證,或為痰熱,或為痰濕,縱有虛證,亦多虛實夾雜。故治當以化痰散結立法。視其不同癥情,分別合用清熱、燥濕、益氣等法。同時,可在局部配合應用外治法,以提高療效。

(1)初起局部按摩或濕熱敷,可促進消散。

(2)外涂療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吴江市| 广西| 道孚县| 丽水市| 东台市| 汉阴县| 吴忠市| 金阳县| 黄平县| 新营市| 东光县| 洛南县| 获嘉县| 漯河市| 故城县| 万宁市| 根河市| 灵武市| 商水县| 靖州| 鞍山市| 临汾市| 台南县| 庆安县| 大渡口区| 宽甸| 揭西县| 铜山县| 遵义市| 奉贤区| 墨竹工卡县| 新干县| 宁德市| 阜平县| 阳东县| 麦盖提县| 繁峙县| 阜平县| 兰西县| 五大连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