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倫尸骨今何在
凡是讀過希臘史的人,沒有人不知道梭倫這位歷史人物,他是公元前7世紀到6世紀生活在古雅典的政治改革家和詩人。
梭倫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和詩人,也是古希臘的七賢之一。梭倫在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執政官,制定法律,進行改革,歷史上叫做“梭倫改革”。他在詩歌方面也有許多成就,詩作主要是贊頌雅典城邦及法律的。他是古希臘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

梭倫改革

古希臘政治家、詩人梭倫的雕像
公元前594年,正當雅典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緊要關頭,梭倫以其出眾的才華受命為首席執政官,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頒布“解負令”,取消一切債務,解除了壓在下層平民肩上的沉重重擔,接著又一鼓作氣地打破氏族貴族依血統決定人們社會地位的慣例,采取按個人財產多少劃分公民為四個等級,并且改革國家的機構,創設400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同時他又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些促進工商業發展的改革措施,如改革幣制、鼓勵橄欖油輸出、禁止雅典糧食出口等;命令公民傳承技藝給子孫;以授予公民權的優厚條件,引進人才,讓有專長的外邦人定居雅典等,從而打擊了舊的氏族貴族制度,促進了奴隸制經濟的發展,為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恩格斯曾經把他的改革稱之為一次“政治革命”。
就是這樣,一位在古代知名度很高的政治改革家兼詩人,究竟死在何地,他的尸骨哪里去了,從古至今,都是一個不解之謎。
據說梭倫出身名門,原籍薩拉米斯。薩拉米斯是一個海島,瀕臨雅典西海岸,地扼要沖,是雅典的門戶。由于其父樂善好施,以致家道中落,梭倫一度外出經商,周游了希臘和小亞細亞很多地方,增長了不少見識。
早在青年時代,梭倫就非常關心國家大事,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當時雅典與鄰邦墨伽拉為了爭奪薩拉米斯曾經多次發生激烈交戰。雅典出師不利,屢遭敗績,人們厭戰情緒與日俱增,于是他們做出了反戰決議,對凡是再敢以書面或口頭方式再言戰者,全部處以死刑。不少有志青年非常害怕這個反戰法令,大多敢怒而不敢言。但只有梭倫,膽識過人,為激發雅典人的愛國熱情,竟然不顧個人安危,頭戴花冠、佯裝瘋癲,跑到市場中心,站在傳令石上,向聚集在周圍的人群朗誦他自己創作的充滿愛國激情的詩篇,號召人們到薩拉米斯去,“為這可愛的島嶼而戰斗”,洗雪那令人難堪的恥辱。
為了論證奪取薩拉米斯是一個正義的舉動,梭倫還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并實地考察,說明從歷史傳統和風俗習慣來看,薩拉米斯理應是雅典的領土。
正是在他的鼓動下,雅典當局終于廢除了那條有失民族尊嚴的反戰法令,與墨伽拉重啟戰端,并任命梭倫為前線指揮官。智勇雙全的梭倫不負眾望,親自率領雅典士兵,出奇制勝,一舉奪回了薩拉米斯島。步入而立之年的梭倫從此嶄露頭角,聲威大震,贏得了雅典平民的信任,被推舉為首席執政官,實現了他對雅典進行經濟和政治改革的夙愿。亞里士多德稱贊梭倫,說他以此曾經是最優良的立法,拯救了自己的國家。這些都說明他不愧是一個“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的愛國主義者。

雅典古城遺址

梭倫與克洛伊索斯
后來,迫于雅典內部的斗爭形勢,梭倫在任期屆滿后,晚年再次出游他鄉,歷訪埃及和塞浦路斯。有人講10年后,梭倫又返回到了雅典,歸隱在家,從事著述直至終老。
一般認為,梭倫享有高壽,活了七八十歲。有人則有不同的說法,說梭倫因為反對僭主政治的專制統治,一直游歷到了外邦,最終客死在他鄉。
到底哪里是梭倫的最后安眠之地,他的遺體是埋葬了還是化為灰燼撒掉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沒有得到明確結論的問題,有待學者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