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文化名人
貝多芬耳聾和死亡之謎
1827年3月26日下午5時30分,一代音樂大師貝多芬最終被“病魔交響曲”所淹沒,在維也納“黑西班牙人”公寓與世長辭。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家去世了,他那飽受折磨的一生終于畫上了休止符號。
貝多芬一生與病痛為伴,特別是在他32歲時,他的耳聾更加厲害了,這對當時正步入創作成熟期的貝多芬來說,打擊特別沉重。他的性格開始變得更加暴躁、孤僻,極度的絕望讓他多次想要自殺。那么,導致貝多芬耳聾的病因是什么呢?世界上有關音樂大師耳聾病因的文章有很多,但都缺乏權威的說服力。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當時,維也納病理博物院喬·安華格納醫師被請來主持對貝多芬的尸體進行了病理解剖的工作,可惜的是,喬的解剖報告只提供了死后的耳疾情況。于是,有人便從他早年的疾病中去尋找線索。在1797年夏天,貝多芬曾經患了嚴重的下痢,時好時壞,前后拖了6年之久。現在推測起來,他可能是得了腸傷寒。傷寒是屬于熱病的一種,這也許是造成貝多芬年輕時產生重聽的病因。
在許多貝多芬的傳記中,都描寫著他的臉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小疤痕,或許他在孩童時代曾經得過天花,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耳聾的原因。有人指出,貝多芬在聽力衰退的22年里,曾經使用了各種工具來幫助聽力,有時還使用一支木質的鼓槌,一端咬在上下牙縫之間,另一端則附在鋼琴上,這樣,聲音的振動可以沿著鼓槌而到牙齒再經頭骨傳入耳朵里,可見貝多芬耳部負責傳導聲音功能的一些器官也有病變。
為確定貝多芬耳聾的病因,求得病理學上的印證,人們曾經在1863年和1888年兩次開棺檢驗貝多芬的頭顱骨,一共獲得9塊頭骨片,但偏偏找不到他的顳骨,這就無法使人研討出音樂家耳聾的真正病因了。顳骨到底在哪里呢?這又是個未解之謎。耳科學家波立茲是現代對顳骨研究的權威人物,曾經研究耳聾病理多年,但是對此事同樣沒有結果。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雕像
英國尤維爾區醫院風濕科顧問醫師、業余大提琴手帕爾福曼在清理和研究貝多芬私人信件、尸體解剖報告10年后,認為:“作曲家的胸腔感染、胃病、嚴重背痛和關節痛最后導致了貝多芬的耳聾。”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他說:這種耳聾的最嚴重病癥可以說是由肺結核引起的。當貝多芬16歲時,結核病奪去了他母親的生命。貝多芬20多歲時開始逐漸失去聽力,后來的20多年里他完全喪失了聽力,他一直忍受著腹瀉、水腫、痢疾和痛風等病痛。
關于貝多芬死亡的原因,人們曾經普遍認為:這位作曲家的死是由于嚴重酗酒而引起肝病導致的,他是在55歲的時候,發現得了置自己于死地的嚴重肝病,但帕爾福曼對這種看法提出了異議。他根據自己新的研究成果提出:折磨了這位作曲家20多年的許多病痛是由一種少見的風濕病引起的,這種風濕病慢慢侵襲身體,使身體的每個器官發炎。貝多芬的病痛非常劇烈,以至于他禁不住要自殺。最后,貝多芬被這種風濕病折磨死了。他同時指出,一種簡單的現代藥物本來可以治好使貝多芬耳聾的疾病,如果用現代的類固醇給他治療和給他做肝臟移植手術的話,可以使貝多芬多活很多年,讓他完成“丟失”的第十交響曲。
法國著名作家、貝多芬的同時代人阿爾方斯·卡爾在《在椴樹下》一書中,對貝多芬之死的原因和具體情況提供了新的線索,談了自己的觀點:

貝多芬塑像
貝多芬在臨死前不久的一天,他的侄子來信說,自己在維也納牽連進一樁麻煩的事件中不能擺脫,只有貝多芬出面才能幫他脫離困境。貝多芬接信后馬上動身,為了省錢,他徒步上路。當夜幕降臨時,他停在一家簡陋的小房子前,請求主人留宿。當天晚上,他非常疲憊。主人接待了他,并邀請他共進晚餐。之后,一家人彈起了貝多芬的樂曲。作曲家雖然不能聽見樂聲,但看著主人愉快的神情,便走上前去看譜,沒想到竟是自己的交響樂章。
貝多芬坐在舊鋼琴前,即興彈起了不少曲子,這是他最后的一次演奏。當夜晚到來的時候,貝多芬開始輾轉反側,很難入睡。他感到渾身發燒,覺得氣悶難忍,于是爬起身來,光著腳到田野里漫步。貝多芬在外面滯留了很長時間,夜的寒氣侵入了肌膚,回來時他已經冷得渾身發抖。他們(主人)從維也納請來一位醫生,經醫生診斷是肺積水。醫生說,即使精心護理貝多芬,他的生命也只能維持一二日,他已經危在旦夕了。
這時,知道貝多芬病重的波西米亞著名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胡梅爾來看他,但貝多芬已經不能和老友交談了,僅用飽含感激的目光凝視著他。胡梅爾彎身俯視著貝多芬,用聽音筒對他喊,表示他在這種情況下會見老友的悲傷之情。貝多芬從聽音筒依稀聽見幾句大聲的喊叫之后,頓時感覺到非常開心,他兩眼奕奕閃光,對老朋友說:“胡梅爾,我果真是個天才嗎?”說完這句最后的話,他兩眼直勾勾地凝望著,張大了嘴,猝然斷了氣。
有的研究專家還試圖從貝多芬的家庭關系上來揭開作曲家的死亡之謎。我國學者趙鑫珊在《貝多芬之魂》一書中認為:貝多芬過早地離開人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忘恩負義的侄兒卡爾造成的。
長期的煩擾,大大損害了他的健康,給他的精神帶來了莫大的痛苦。比如他的侄子卡爾居然在別人面前管貝多芬叫“老傻瓜”,只要人家看到他同貝多芬這個“老傻瓜”在一起,他就覺得丟臉。只要貝多芬對他嚴加管教,言語過重,這個無賴就會用自殺來威脅。但是盡管這樣,貝多芬對他慈父般的愛還是有增無減,并且一再遷就他。
1826年12月1日,卡爾不聽貝多芬的勸告,硬要去軍隊服役,貝多芬只好陪他上路。那天貝多芬衣著單薄,在旅途中得了嚴重風寒,從此一病不起。據當年44歲的醫學博士瓦魯特的報告說,那晚,貝多芬落腳在一個鄉村客店里過夜,房子因為年久失修而破舊不堪,既沒有爐子取暖,也沒有過冬的窗戶。

貝多芬奏鳴曲《月光》部分章節
第2天將近中午的時候,他開始發寒熱,渾身不住地發抖。12月2日,當他回到維也納時,完全是個死去活來的老人。可卡爾得到伯父臥床不起的消息,竟無動于衷,依然在咖啡館里打彈子。嚴重的肺炎過后,接著便是肝硬化,最后引起水腫。3月23日,貝多芬立下了僅一句話的遺囑:“無條件地將自己的一切留給我的侄子。”

音樂狂人——貝多芬
第二天早晨,人們為他舉行了最后一次洗禮儀式。有的學者更明確地說:貝多芬實際上是被侄兒氣死或逼死的,沒有他,作曲家還可以活上好多年。或許,探究貝多芬耳聾和死亡的原因已經顯得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他在病痛折磨和與聲音隔絕的狀態下,仍然創作出了一曲曲世界名曲的精神,令人無限的敬仰。他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句名言,不知激勵了多少后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