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司馬遷死因之謎

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生活在西漢武帝時代,曾經出任過太史令,因為李陵降匈奴事辯護而觸犯武帝忌諱,遭受宮刑。服刑后,他懷著極大的悲憤和憎恨的心情,堅持完成了50萬字的歷史巨著——《史記》,魯迅稱贊他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p>

《史記》展示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西漢武帝時代的3000年的歷史畫卷。《史記》問世以后,歷代都有專門研究《史記》和研究司馬遷的學者,國外也不斷涌現出研究《史記》的專家??墒菍τ谒抉R遷的卒年和死因的問題,由于史料的缺乏,始終未能得到今人滿意的結論。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后人尊稱為“史圣”。

正史中沒有記載司馬遷的卒死的年份,有人認為這是司馬遷善終的證明,也有人認為這恰恰說明司馬遷死得不明不白,疑點頗多?!妒酚洝ぜ狻芬龞|漢學者衛宏《漢舊儀注》云:“司馬遷作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過,武帝輕而去之。后坐舉李陵,李陵降匈奴,故下蠶室。有怨言,下獄死?!备鸷椤段骶╇s記》也有相類似的記載。有人據此認為司馬遷是因作《報任安書》而死的,且死在《報任安書》的當年(據王國維考證《報任安書》作于太初四年)。郭沫若認為司馬遷下獄的事,世上必有流傳,所以衛宏、葛洪的筆下均有記載。衛宏和葛洪都是當時頗有名望的大學問家,不會無中生有,歪曲事實。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寫道,“以遷之博物智聞而不能以知自”,悲其“既陷極刑”(指宮刑)之后,又不“能自保其身”,這說明司馬遷并不是自然之死?!稘h書》記載司馬遷被刑之后,又“尊寵任職”,為中書令(皇帝的御用秘書)可說是“載卿相之列”。郭沫若認為《鹽鐵論·周秦篇》中的既“下蠶室”而后又……“就刀鋸”,就是暗指司馬遷的再度下獄致死之事。

司馬遷雕像

對此,有的學者則提出異議。目前尚存有關衛宏提及太史令和司馬遷行事的記載,共有四條,經考證,至少有兩條不符合過去的史實,故衛宏說司馬遷“下獄死”一事,不可信,至少也是孤證。古人認為,身體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漢書》嘆司馬遷“既陷極刑”,不能“自保其身”,應當從古人的這種含義上來理解?!尔}鐵論·周秦篇》文學之言與司馬遷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下蠶室”之后又“就刀鋸”,原意只是指一種刑罰所造成的社會不良風氣,乃證明漢武帝嚴峻之法的無效,不能解釋為司馬遷兩次下獄。

也有人認為,司馬遷可能死在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獄”。巫蠱案發生在征和元年,身為巫蠱使者的江充與衛太子有怨,恐武帝駕崩后為太子所誅,遂大開殺戒以借機剪除太子。太子殺了,江充后又自殺,武帝窮治巫蠱之獄,轉而窮治太子死之獄,一直到征和四年,前后死者達十幾萬。司馬遷的好友任安,就是“巫蠱之獄”的殉難者之一。這場災難,牽扯到當時的許多文武官員,司馬遷恐怕也難以幸免。又據《史記》記事內容分析,太初四年至征和二年還有記事,征和一年后無記事,司馬遷很可能是《漢書》所寫的“巫蠱之禍,流及士大夫”的犧牲者。

還有人主張司馬遷死在武帝之后,《史記》各篇里有漢世宗的謚號“武帝”?!拔涞邸毕禎h世宗劉徹死后,后人所追封,如司馬遷死在武帝之前,怎么會知道這謚號呢?有人考證司馬遷《報任安書》作于征和二年十一月,距武帝駕崩僅有4年,從《報任安書》的內容來看,知道當時《史記》尚未全部完成,此后必有修整補輯,故涉及武帝的地方,改稱謚號,則不足為奇了。總之,司馬遷到底是“有怨言,下獄死”或者為“巫蠱之獄”所累及,還是平安地活到武帝之后,壽終正寢,目前尚無明文信史作依據,有待于今后新的發現和進一步研究。

司馬遷祠墓坐落在韓城市南10公里芝川鎮的韓奕坡懸崖上,始建于西晉永嘉4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息烽县| 合作市| 信宜市| 甘德县| 鹤壁市| 仲巴县| 永吉县| 永吉县| 诏安县| 蒙城县| 舒城县| 房山区| 台北县| 磐石市| 恩施市| 大埔县| 双桥区| 桐城市| 凉山| 彭州市| 蓝山县| 竹溪县| 揭西县| 潮安县| 同德县| 朝阳市| 合川市| 延长县| 宜君县| 鲜城| 青阳县| 正镶白旗| 舟曲县| 化隆| 香港 | 沈阳市| 长子县| 敦煌市| 尉犁县| 盱眙县|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