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奇俗
- 馬云飛主編
- 1852字
- 2019-01-03 23:58:55
巴西狂歡節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有“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之稱。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舉行三天,在巴西的狂歡節上,每個人都不愿表現自我,而是想成全別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擁有女性的一些特征;而有的平時內向的女人,在那天會大跳狂熱的舞蹈,盡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動作。巴西狂歡節對女性化的狂熱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在巴西的狂歡節中,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會。

一年一度的巴西狂歡節在巴西各地拉開帷幕。
巴西狂歡節的起源
相傳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始于19世紀中葉。最初,狂歡節的規模不大,僅限于貴族舉行的一些室內化妝舞會,在那一天,人們會戴上從巴黎購買的面具,盡情地歡樂。1852年,葡萄牙人阿澤維多指揮的樂隊開始加入了狂歡節,走上了街頭。隨著節奏明快的樂曲,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也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了起來,整個城市歡騰起來了。阿澤維多的這一行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里約熱內盧狂歡節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狂歡節成了大眾的節日。
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最早并沒有固定的場所,巴伊亞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臺。由于狂歡節一般都是在盛夏的時候來臨,此時正值炎熱的天氣,游行活動全都在夜晚進行。從20世紀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學校建議在市內修建一座桑巴舞賽場,用于狂歡節活動。1983年,在著名工程師奧斯卡·涅梅耶爾親自設計和6萬名建設者的齊心協力下,人們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納數萬觀眾的桑巴舞賽場。從此,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就有了固定的場所。
巴西狂歡節的活動內容
巴西狂歡節每年都在2月中、下旬舉行,桑巴舞是狂歡節上的主旋律。最著名的要數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每年都吸引全世界將近10萬觀眾前往觀看。
在狂歡節上,人們全都放下往日的矜持,隨同狂歡隊伍熱舞。此外,“易裝癖”也是狂歡節上的一大特色,男人們穿著女人服裝跳著熱辣、激情的舞蹈,女人們則穿著男裝,學著男人的粗獷……人們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氣氛中,盡情釋放著自己。
場面盛大的桑巴舞大賽
桑巴舞大賽是里約熱內盧狂歡節的一項重大的活動。賽場占地8.5萬平方米,兩側是看臺,中間是桑巴舞隊伍行進的通道。每年狂歡節期間,人們要在這個賽場上舉行5場桑巴舞活動,其中以第三天和第四天的活動最為精彩。在這兩天中,全市名列前茅的14個桑巴舞學校要在這里一決雌雄,評出當年的名次,名列前五名的還要再進行一場表演。
每個桑巴舞學校上場參賽的人數為3800~4000人,分成32個方隊,方隊之間還設有8輛彩車。參賽內容和配唱歌曲都要有故事情節,全隊服飾都要根據表演情節設計。每年各校編排的故事情節內容極其豐富,有表現印第安人歷史的,有表現巴西足球的,有表現人們現實生活的。
亞馬孫叢林里的狂歡節
帕林廷斯是亞馬孫河邊一個人口只有9萬的巴西小城市,這里的狂歡節更具特色,因為這里具有濃烈亞馬孫風情的狂歡節——博伊蹦巴。
在當地的土語中,“博伊”是“牛”的意思,博伊蹦巴就是“牛之祭”的意思。博伊蹦巴最早是在馬瑙斯地區橡膠業繁榮的年代由西歐移民帶入巴西的,后來加入了原住民族文化因素,并結合了亞馬孫流域的諸多傳說,逐漸發展成為如今吸引著世界各國游客紛至沓來的狂歡節。狂歡時間一般是6月最后一個周末的3天。

亞馬孫叢林里的狂歡節
博伊蹦巴起源于一個完整的民間傳說:在17世紀的一個農場里,一頭人見人愛的牛被放牛的黑人奴隸弗朗西斯科大爹偷著殺了,因為他懷孕的妻子卡迪蕾娜想吃牛舌頭。莊園主把大爹抓來審問,大爹沒有辦法,只能坦白了事情的經過。
這個傳說也會在狂歡節上表演出來:只見莊園主暴跳如雷,放牛人洋相百出,觀眾惋惜而無奈,場面的氣氛十分緊張。正當觀眾為放牛人的命運擔心的時候,在巫師們的強力祈禱下,被殺的牛竟然死而復生,此時,場面的氣氛又一下子歡騰起來,人們全都皆大歡喜,載歌載舞。
類似于博伊蹦巴的狂歡節在巴西許多地方都存在,但以帕林廷斯的最為著名,一方面是因為它融入了許多印第安特色,另一方面也因為帕林廷斯的博伊蹦巴已經演變成了歌舞競技比賽。在3天時間里,所有參與者分成紅藍兩組,整個城鎮都被染成紅藍兩色,人們沉浸在一片瘋狂的興奮之中。
人們將額頭上帶著星星標志的黑牛叫做卡普里首索,代表藍隊;額頭上帶著心型標志的白牛叫做卡朗奇多,代表紅隊。兩隊的舞臺布景和演員服飾的制作都十分講究。每天晚上,紅藍兩隊會分成上下兩個半場,在帕林廷斯特意為博伊蹦巴修建的競技場斗舞。臺下都有雙方各自的支持者,他們分別占據競技場的一半看臺,在本隊表演的時候隨著樂隊敲出的節奏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