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大學生戴帽節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提起哈維斯·阿曼達無人不知。她是矗立在市中心南碼頭廣場上圓形噴池中的一尊少女青銅塑像。她面向大海,一手托腮,靜靜地凝望著芬蘭灣,被人們譽為“大海女神”。據說,阿曼達是20世紀初芬蘭著名雕塑家維萊·瓦爾格倫在巴黎創作的。
阿曼達塑像前最熱鬧的日子莫過于每年4月30日的大學生戴帽節。這一天,阿曼達成了萬人矚目的中心。據說,20世紀初,一個五一節的前夕,一群大學生在阿曼達塑像附近的凱沃霍恩飯店里聚餐并徹夜狂歡。歡慶之余,他們突然想到佇立在寒夜中孤獨的阿曼達,學生們立即從飯店買來一塊臺布披在阿曼達身上。一位小伙子靈機一動,從頭上取下只有大學生才有資格戴的白色圓頂黑檐帽,戴在了阿曼達頭上。從此之后,每年五一前夕的深夜里,總有大學生給阿曼達戴白帽,久而久之,便成了每年一度的固定節日。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為了維持社會治安,在芬蘭警方的建議下,戴帽活動改在每年4月30日的下午進行。屆時,赫爾辛基市中心南碼頭廣場上,會聚集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幾乎都是大學生。人群中也有在不久的將來準備考大學的少年。一些風度翩翩的老者尤為引人注目,從他們隨身攜帶的那頂洗得發舊、發黃的大學生帽可以看出來,他們曾經也是大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的小樂隊分散在廣場的各個角落,吹奏著歡樂的樂曲,成串成串鮮艷奪目的彩色氣球高高地飄蕩在半空中,到處是人們的歡聲笑語,整個廣場和附近的街道熱鬧非凡,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

芬蘭大學生戴帽節
在這一天,會有一輛乳白色的大吊車已經伸出長長的吊臂,準備為給阿曼達戴帽的大學生“架橋鋪路”。以往大學生都是跳進噴水池中用水桶、長柄板刷為阿曼達洗身,然后再爬上塑像為阿曼達戴帽。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為了保護這尊“大海女神”的銅像,人們啟用了現代化的大型吊車來運載大學生為阿曼達凈身戴帽。下午6點整,會有8名身穿鮮艷運動裝的男女大學生圍成一個圓環被吊車徐徐吊起,緩緩移送到阿曼達塑像上方。他們每人手提一只帶長繩的小桶,從噴水池中打起一桶桶清水潑灑在阿曼達身上。
此時,廣場上的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掌聲和喝彩聲。當8名大學生剛剛離去的時候,會有一名手持白帽、神氣十足的小伙子被吊車送到阿曼達身邊。他不停地揮動著手中的白色大學生帽向人們致意,就在他莊重地把白帽戴在阿曼達頭上的一瞬間,廣場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時刻將手中的白帽戴在了頭上。頓時,廣場上會奇跡般地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與此同時,人群中爆發出長時間的熱烈歡呼聲。
這時候的人們異常興奮,他們會紛紛打開早已經準備好的香檳酒,開瓶聲猶如爆竹般響成一片,噴灑而出的醇香酒液好似陣陣雨點灑向人群。人們舉起酒杯互相祝愿,開懷暢飲,開始了每年一度的徹夜狂歡。
戴帽節的歡慶活動會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