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常用中藥(6)

  • 常用中藥速查手冊(cè)
  • 劉小平 林如文 黃正德主編
  • 4870字
  • 2016-12-20 09:39:09

【用法用量】鎊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時(shí)以上。水牛角濃縮粉沖服,每次1.5~3g,每日2次。

【注意事項(xiàng)】脾胃虛寒者忌用。

【貯藏】置干燥處,防霉。

(五)清虛熱藥

本類藥物藥性寒涼,以清虛熱、退骨蒸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肝腎陰虛,虛火內(nèi)擾所致的骨蒸潮熱、午后發(fā)熱、手足心熱、虛煩不寐、盜汗遺精、舌紅少苔、脈細(xì)而數(shù)以及溫?zé)岵『笃冢盁嵛幢M,傷陰劫液,而致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質(zhì)紅絳、脈象細(xì)數(shù)等虛熱證。

青蒿 Qinghao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花將開時(shí)采割,除去老莖。鮮用或陰干,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寒。歸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虛熱,除骨蒸,解暑熱,截瘧,退黃。用于溫邪傷陰,夜熱早涼,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暑邪發(fā)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疽。

【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鮮用絞汁服。

【注意事項(xiàng)】脾胃虛弱,腸滑泄瀉者忌服。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備注】同屬植物牡蒿A.japonica Thunb在我國(guó)部分地區(qū)也作青蒿用,與黃花蒿某些功效相似,但無截瘧作用,應(yīng)予鑒別。

白薇 Baiwei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蘿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洗凈,干燥。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咸,寒。歸胃、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用于溫邪傷營(yíng)發(fā)熱,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熱淋,血淋,痛疽腫毒。

【用法用量】煎服,4.5~9g。

【注意事項(xiàng)】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地骨皮 Digupi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qū)幭蔫坭絃.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初春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凈,剝?nèi)「ぃ瑫窀桑卸稳胨帯?

【性味歸經(jīng)】甘,寒。歸肺、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內(nèi)熱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項(xiàng)】外感風(fēng)寒發(fā)熱及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貯藏】置干燥處。

銀柴胡 Yinchaihu

《本草綱目拾遺》

為石竹科植物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春、夏間植株萌發(fā)或秋后莖葉枯萎時(shí)采挖;栽培品于種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沙,曬干。切片,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微寒。歸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虛熱,除疳熱。用于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小兒疳熱。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項(xiàng)】外感風(fēng)寒,血虛無熱者忌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備注】銀柴胡與柴胡,名稱相似且均有退熱之功。然銀柴胡能清虛熱,除疳熱,尤善治療陰虛發(fā)熱、小兒疳熱;而柴胡能發(fā)表退熱,善治外感發(fā)熱、邪在少陽(yáng)之往來寒熱。

胡黃連 Huhuanglian

《新修本草》

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Picrorhiza se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切薄片或用時(shí)搗碎。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用于骨蒸潮熱,小兒疳熱,濕熱瀉痢,黃疸尿赤,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項(xiàng)】脾胃虛寒者慎用。

【貯藏】置干燥處。

【備注】胡黃連與黃連,名稱相似且均為苦寒清熱燥濕之品,善除胃腸濕熱,同為治濕熱瀉痢之良藥。然胡黃連善退虛熱、除疳熱;而黃連則善清心火、瀉胃火,為解毒要藥。

三、瀉下藥

凡能引起腹瀉,或潤(rùn)滑大腸,促進(jìn)排便的藥物,稱為瀉下藥。

瀉下藥主要適用于大便秘結(jié),胃腸積滯,實(shí)熱內(nèi)結(jié)及水腫停飲等里實(shí)證。部分藥還可用于瘡癰腫毒及瘀血證。

使用瀉下藥中的攻下藥、峻下逐水藥時(shí),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傷正氣及脾胃,故年老體虛、脾胃虛弱者當(dāng)慎用;婦女胎前產(chǎn)后及月經(jīng)期應(yīng)當(dāng)忌用。應(yīng)用作用較強(qiáng)的瀉下藥時(shí),當(dāng)奏效即止,切勿過劑,以免損傷胃氣。應(yīng)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瀉下藥時(shí),一定要嚴(yán)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現(xiàn)象發(fā)生,確保用藥安全。

(一)攻下藥

本類藥既有較強(qiáng)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熱瀉火之效。主要適用于大便秘結(jié),燥屎堅(jiān)結(jié)及實(shí)熱積滯之證。應(yīng)用時(shí)常輔以行氣藥,以加強(qiáng)瀉下及消除脹滿作用。若治冷積便秘者,須配用溫里藥。

大黃 Dahuang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藥用大黃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莖。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藥材稱“北大黃”,藥用大黃藥材稱“南大黃”。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fā)芽前采挖。除去須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jīng)。

【功能主治】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利濕退黃。用于實(shí)熱積滯便秘,血熱吐衄,目赤咽腫,癰腫疔瘡,腸癰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跌打損傷,濕熱痢疾,黃疸尿赤,淋證,水腫;外治燒燙傷。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入湯劑應(yīng)后下,或用開水泡服。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xiàng)】本品為峻烈攻下之品,易傷正氣,如非實(shí)證,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婦女懷孕、月經(jīng)期、哺乳期應(yīng)忌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備注】生大黃瀉下力強(qiáng),久煎則瀉下力減弱。酒制大黃瀉下力較弱,活血作用較好,宜用于瘀血證。大黃炭則多用于出血證。

芒硝 Mangxiao

《名醫(yī)別錄》

為含硫酸鈉的天然礦物經(jīng)精制而成的結(jié)晶體。主含含水硫酸鈉(Na?SO?·10H?O)。將天然產(chǎn)品用熱水溶解,濾過,放冷析出結(jié)晶,通稱“皮硝”。再取蘿卜洗凈切片,置鍋內(nèi)加水與皮硝共煮,取上層液,放冷析出結(jié)晶,即芒硝。以青白色、透明塊狀結(jié)晶、清潔無雜質(zhì)者為佳。芒硝經(jīng)風(fēng)化失去結(jié)晶水而成白色粉末稱玄明粉(元明粉)。

【性味歸經(jīng)】咸、苦,寒。歸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瀉下通便,潤(rùn)燥軟堅(jiān),清火消腫。用于實(shí)熱積滯,腹?jié)M脹痛,大便燥結(jié),腸癰腫痛;外治乳癰,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6~12g,一般不入煎劑,待湯劑煎得后,沖入藥汁內(nèi)或開水溶化后服。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xiàng)】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忌用或慎用;不宜與硫黃、三棱同用。

【貯藏】密閉,在30℃以下保存,防風(fēng)化。

【備注】芒硝、大黃均為瀉下藥,常相須用治腸燥便秘。然大黃味苦瀉下力強(qiáng),有蕩滌腸胃之功,為治熱結(jié)便秘之主藥;芒硝味咸,可軟堅(jiān)瀉下,善除燥屎堅(jiān)結(jié)。

番瀉葉 Fanxieye

《飲片新參》

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Cassia angustifolia Vah、或尖葉番瀉C.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葉。通常于9月采收。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苦,寒。歸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瀉熱行滯,通便,利水。用于熱結(jié)積滯,便秘腹痛,水腫脹滿。

【用法用量】溫開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注意事項(xiàng)】婦女哺乳期、月經(jīng)期及孕婦忌用。

【貯藏】避光,置通風(fēng)干燥處。

蘆薈 Luhui

《藥性論》

為百合科植物庫(kù)拉索蘆薈Aloe barbadensis Miller.及好望角蘆薈A.ferox Miller.的液汁經(jīng)濃縮的干燥物。前者藥材稱“老蘆薈”,質(zhì)量較好。后者藥材稱“新蘆薈”。全年可采,割取植物的葉片,收集流出的液質(zhì),置鍋內(nèi)熬成稠膏,傾入容器,冷卻凝固,即得。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瀉下通便,清肝瀉火,殺蟲療疳。用于熱結(jié)便秘,驚癇抽搐,小兒疳積;外治癬瘡。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2~5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注意事項(xiàng)】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及孕婦忌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二)潤(rùn)下藥

本類藥物多為植物種子和種仁,富含油脂,味甘質(zhì)潤(rùn),多入脾、大腸經(jīng),能潤(rùn)滑大腸,促使排便而不致峻瀉。適用于年老津枯、產(chǎn)后血虛、熱病傷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腸燥津枯便秘。

火麻仁 Huomaren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生用,用時(shí)打碎。

【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脾、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潤(rùn)腸通便。用于血虛津虧,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熱,防蛀。

郁李仁 Yuliren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薔薇科植物歐李Prunus humilis Bge.、郁李P.japonica Thunb.或長(zhǎng)柄扁桃P.pedunculata Maxim.的干燥成熟種子。前二種習(xí)稱“小李仁”,后一種習(xí)稱“大李仁”。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實(shí),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干燥。生用,去皮搗碎用。

【性味歸經(jīng)】辛、苦、甘,平。歸脾、大腸、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潤(rùn)腸通便,下氣利水。用于津枯腸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6~10g。

【注意事項(xiàng)】孕婦慎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松子仁 Songziren

《開寶本草》

為松科植物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等的種仁。于果實(shí)成熟后采收,曬干,去硬殼取出種子。

【性味歸經(jīng)】甘,溫。歸肺、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潤(rùn)腸通便,潤(rùn)肺止咳。

【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膏、丸。

【注意事項(xiàng)】脾虛便溏,濕痰者禁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二)峻下逐水藥

本類藥攻伐力強(qiáng),副作用大,易傷正氣,臨床應(yīng)用當(dāng)“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時(shí)常配伍補(bǔ)益藥以保護(hù)正氣。體虛者慎用,孕婦忌用。還要注意本類藥物的炮制、劑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甘遂 Gansui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干燥塊根。春季開花前或秋末莖葉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曬干。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瀉水逐飲,消腫散結(jié)。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咳喘,二便不利,風(fēng)痰癲癇,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5g。外用適量,生用。內(nèi)服醋制用,以減低毒性。

【注意事項(xiàng)】虛弱者及孕婦忌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京大戟 Jingdaji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凈,曬干。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有毒。歸肺、脾、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瀉水逐飲,消腫散結(jié)。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咳喘,二便不利,癰腫瘡毒,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適量,生用。內(nèi)服醋制用,以減低毒性。

【注意事項(xiàng)】虛弱者及孕婦忌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附藥:紅芽大戟

為茜草科植物紅大戟Knoxia vaierianoides Thotel et Pitard的根。又名紅大戟、廣大戟。性味苦寒。功用與京大戟略同。但京大戟瀉下逐水力強(qiáng),紅芽大戟消腫散結(jié)力勝。煎湯服,1.5~5g;研末服1g。外用適量。醋制用或生用。虛弱者及孕婦忌用。反甘草。

芫花 Yuanhua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開放前采摘,除去雜質(zhì),曬干。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歸經(jīng)】苦、辛,溫。有毒。歸肺、脾、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瀉水逐飲;外用殺蟲療瘡。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咳喘,二便不利;外治疥癬禿瘡,癰腫,凍瘡。

【用法用量】煎服,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入丸、散服,每次0.6~0.9g,一日1次。外用適量。內(nèi)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注意事項(xiàng)】虛弱者及孕婦忌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霉,防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康县| 兴文县| 建宁县| 铁岭市| 临武县| 泸州市| 屏东县| 甘德县| 石河子市| 方山县| 涡阳县| 吉安市| 靖江市| 甘谷县| 韩城市| 陆良县| 新龙县| 麻城市| 上饶县| 彭阳县| 临高县| 海原县| 广南县| 湟源县| 普格县| 白朗县| 达日县| 永顺县| 莱西市| 镶黄旗| 遂溪县| 新竹县| 即墨市| 三台县| 富川| 新乡县| 和田县| 平塘县| 文安县| 九寨沟县|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