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常用中藥(13)
- 常用中藥速查手冊
- 劉小平 林如文 黃正德主編
- 4976字
- 2016-12-20 09:39:09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開郁醒脾;外用祛濕消腫。用于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外用治牙痛,腳氣腫毒。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適量,泡湯漱口、煎湯洗腳或研末敷患處。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
九香蟲 Jiuxiangchong
《本草綱目》
為蝽科昆蟲九香蟲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干燥體。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適宜容器內,加酒少許將其悶死,取出陰干;或置沸水中燙死,取出干燥。生用,或用文火微炒用。
【性味歸經】咸,溫。歸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用于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劑服,1.5~3g。
【貯藏】置木箱內襯以油紙,防潮、防蛀。
刀豆 Daodou
《救荒本草》
為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cq.)DC.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實,剝取種子,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甘,溫。歸胃、腎經。
【功能主治】溫中,下氣,止呃。用于虛寒呃逆,嘔吐。
【用法用量】煎服,6~9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柿蒂 Shidi
《本草拾遺》
為柿樹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Thunb的干燥宿萼。秋、冬二季果實成熟時采摘,食用時收集,洗凈、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苦、澀,平。歸胃經。
【功能主治】降逆止呃。用于呃逆。
【用法用量】煎服,5~9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九、消食藥
凡以消化食積為主要作用,主治飲食積滯的藥物,稱為消食藥。
消食藥主治宿食停留,飲食不消所致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失常;以及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證。
山楂 Shanzha
《神農本草經集注》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切片,干燥。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用法用量】煎服,9~12g,大劑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瀉痢。
【注意事項】脾胃虛弱而無積滯者或胃酸分泌過多者均慎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神曲 Shenqu
《藥性論》
為面粉和其他藥物混合后經發酵而成的加工品。其制法是:取較大量面粉或麩皮、與杏仁泥、赤小豆粉、以及鮮青蒿、鮮蒼耳、鮮辣蓼切碎,混合拌勻,使干濕適宜,放入筐內,復以麻葉或楮葉,保溫發酵一周,長出黃菌絲時取出,切成小塊,曬干即成。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消食和胃。用于飲食積滯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消食宜炒焦用。
附藥:建神曲
神曲另有一個品種稱建神曲,該品始載于《藥性考》,又名泉州神曲、范志曲,簡稱建曲。為面粉、麩皮和紫蘇、荊芥、防風、厚樸、白術、木香、枳實、青皮等四十多種藥品,經混合發酵而成。主產于福建泉州。性味苦溫,功能消食化滯,理氣化濕,發散風寒,兼能健脾。常用于食滯不化或兼感風寒者。用量6~15g。
麥芽 Maiya
《藥性論》
為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將大麥洗凈、浸泡4~6小時后,撈出,保持適宜溫、濕度,待幼芽長至約5mm時,曬干或低溫干燥。生用、炒黃或炒焦用。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回乳消脹。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肝郁脅痛,肝胃氣痛。生麥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氣。用于脾虛食少,乳汁郁積。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于食積不消,婦女斷乳。焦麥芽消食化滯。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劑量30~120g。生麥芽功偏消食健胃;回乳消脹用炒麥芽60g。
【注意事項】授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稻芽 Daoya
《名醫別錄》
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將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待須根長至約1cm時,干燥。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于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饑食少。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饑食少。焦稻芽善化積滯。用于積滯不消。
【用法用量】煎服,9~15g。生用長于和中;炒用偏于消食。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備注】稻芽、麥芽均具消食和中,健胃之功,主治米面薯芋類食滯證及脾虛食少等。但麥芽消食健胃力較強;而稻芽力較弱,故稻芽更宜于輕證,或病后脾虛者。但二藥臨床常相須為用。
附藥:谷芽
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將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待須根長至約6mm時,曬干或低溫干燥。生用或炒用。谷芽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均與稻芽相似,但我國北方地區多習用。
萊菔子 Laifuzi
《日華子本草》
為十字花科植物蘿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干。生用或炒用,用時搗碎。
【性味歸經】辛、甘,平。歸肺、脾、胃經。
【功能主治】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5~12g。生用吐風痰,炒用消食下氣化痰。
【注意事項】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備注】萊菔子、山楂均有良好的消食化積之功,主治食積證。但山楂長于消積化滯,主治肉食積滯;而萊菔子尤善消食行氣消脹,主治食積氣滯證。
雞內金 Jineijin
《神農本草經》
為雉科動物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內壁。殺雞后,取出雞肫,趁熱剝取內壁,洗凈,干燥。生用、炒用或醋制入藥。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用于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脹脅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比煎劑好。
【注意事項】脾虛無積滯者慎用。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雞矢藤 Jishiteng
《生草藥性備要》
為茜草科植物雞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或毛雞矢藤P.scandens(Lour.)Merr.var.tomentosa(Bl.)H.-M.的地上部分及根。夏季采收地上部分,秋冬挖掘根部。洗凈,地上部分切段,根部切片,鮮用或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甘、苦,微寒。歸脾、胃、肝、肺經。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熱解毒,止痛。用于飲食積滯、小兒疳積,熱痰咳嗽,熱毒瀉痢、咽喉腫痛、癰瘡癤腫,燙火傷,胃腸疼痛,膽絞痛,腎絞痛,痛經,分娩疼痛,神經痛以及各種外傷、骨折、手術后疼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貯藏】置干燥處。
隔山消 Geshanxiao
《本草綱目》
為蘿藦科植物耳葉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ayle ex Wight的干燥塊根。冬季采挖,洗凈曬干,切片。生用。
【性味歸經】甘、苦,平。歸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理氣止痛,催乳。用于飲食積滯證,脘腹脹痛,乳汁不下或不暢。
【用法用量】煎服,9~15g;研末服,1~3g。研末吞服比煎服效果好。
【注意事項】過量服用易引起中毒。
【貯藏】置干燥處。
【備注】隔山消在江蘇作白首烏應用。
阿魏 Awei
《新修本草》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或阜康阿魏F.fukanensis K.M.Shen的樹脂。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莖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滲出的乳狀樹脂,陰干。本品為不規則的塊狀和脂膏狀。顏色深淺不一,表面蠟黃色至棕黃色,脂膏狀者粘稠,灰白色。具有強烈而持久的蒜樣臭氣。多以生品入丸劑用。
【性味歸經】苦、辛,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化癥散痞,消積,殺蟲。
【用法用量】內服,1~1.5g,多入丸、散,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多入膏藥。
【注意事項】脾胃虛弱及孕婦禁用。
【貯藏】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十、驅蟲藥
凡以驅除或殺滅人體內寄生蟲,治療蟲證為主的藥物,稱為驅蟲藥。
本類藥物中部分藥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對人體內的寄生蟲,特別是腸道寄生蟲蟲體有殺滅或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體外。故可用治蛔蟲病、蟯蟲病、絳蟲病、鉤蟲病、姜片蟲病等多種腸道寄生蟲病。
使君子 Shijunzi
《開寶本草》
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實。9~10月果皮變紫黑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去殼,取種仁生用或炒香用。
【性味歸經】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殺蟲消積。用于蛔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使君子9~12g,搗碎入煎劑;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或單用,作1~2次分服。小兒每歲1~1.5粒,炒香嚼服,1日總量不超過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連用3天。
【注意事項】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暈、嘔吐、腹瀉等反應。若與熱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瀉,故服用時當忌飲濃茶。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苦楝皮 Kulianpi
《名醫別錄》
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或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樹皮及根皮。四時可采,但以春、秋兩季為宜。剝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栓皮,洗凈。鮮用或切片生用。
【性味歸經】苦,寒。有毒。歸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殺蟲,療癬。用于蛔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外治疥癬瘙癢。
【用法用量】煎服,3~6g。鮮品15~30g。外用適量,研末,用豬脂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本品有毒,不宜過量或持續久服。有效成分難溶于水,需文火久煎。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檳榔 Binglang
《名醫別錄》
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種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曬干。浸透切片或搗碎用。
【性味歸經】苦,辛,溫。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用于絳蟲病,蛔蟲病,姜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水腫腳氣,瘧疾。
【用法用量】煎服,3~10g。驅絳蟲、姜片蟲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緩;鮮者優于陳久者。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或氣虛下陷者忌用;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南瓜子 Nanguazi
《現代實用中藥學》
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poiret的種子。夏、秋果實成熟時采收,取子,曬干。研粉生用,以新鮮者良。
【性味歸經】甘,平。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殺蟲。用于絳蟲病,血吸蟲病。
【用法用量】研粉,60~120g。冷開水調服。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雷丸 Leiwan
《神農本草經》
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秋季采挖,洗凈,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微苦,寒。有小毒。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殺蟲消積。用于絳蟲病,鉤蟲病,蛔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15~21g,不宜入煎劑,一般研粉入丸、散服。一次5~7g,飯后用溫開水調服,一日3次,連服3天。
【注意事項】不宜入煎劑。因本品含蛋白酶,加熱60℃左右即易于破壞而失效。有蟲積而脾胃虛寒者慎服。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鶴虱 Heshi
《新修本草》
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或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Daucus carota L.的干燥成熟果實。前者稱北鶴虱,為本草書籍所記載的正品;后者稱南鶴虱。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苦、辛、平。有小毒。歸脾、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