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徐霞客游記——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作者介紹

▲ 徐霞客像

徐霞客(1586~1641),名宏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自幼博覽群書,學問淵博。從小就有一個遠大理想,立志游遍祖國的錦繡河山,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應試失敗后,淡泊功名,不求仕進。他酷愛史籍輿地之學,對歷代地志的輾轉抄襲附會深感不滿,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他開始有計劃的遠游,直到五十五歲時為止。東游普陀,北游幽燕,南涉閩粵,西北抵太華之巔,西南達云貴邊陲。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甚至饑食草木之實,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于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河南、陜西、山東、山西、河北、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等十六個省區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可以說,幾乎大半個中國的土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地理考察事業。他所到之處,對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等科學問題,都作了深入而細致的考察,以科學的態度和驚人的毅力,以及敏銳的觀察和生動入微的文筆,逐日寫成考察記錄。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因疾病纏身,雙足不能行走,才由云南木知府用轎送回家鄉。回家后,臥病在床,已無能力整理自己的游記手稿。臨危前,委托外甥來實現這一心愿。后經季夢良、王忠紉共同努力將游記手稿編輯成書。后因累遭戰亂,多有散佚,幸有傳鈔諸本,歷經后人校刊,遲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才有初刻本問世,但已非全稿。20世紀20年代,其科學價值才被發現,1928年,丁文江主持編繪徐霞客旅行路線圖三十六幅,連同據嘉慶年間刊本標點的游記及自著的《徐霞客先生年譜》一起印行。

經典概述

《徐霞客游記》(包括《徐霞客西游記》)是徐霞客30多年旅行考察的真實記錄和結晶,它的內容十分廣泛、豐富,從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奇峰、異洞、瀑布、溫泉的探索;從動植物生態品種到手工業、礦產、農業、交通運輸、城市建置的記述;從各地風土人情到民族關系和邊陲防務等等,皆有記載。它為我國歷史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地理的研究都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開創了我國地理學上實地考察自然、系統描述自然的先河。

▲ 《徐霞客游記》書影

徐霞客的主要貢獻是詳細地考察和記述了中國西南地區廣大的石灰巖地區的峰林、洞穴、溶溝、石芽、石梁、圓洼地、落水洞、天生橋和地熱現象等地貌景觀的分布、類型、變化、特征和成因等,并作了詳細的記錄和分析研究,有比較科學的解釋,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巖溶地貌的珍貴文獻,在世界上開辟了巖溶地貌考察的新方向。

在水文方面,對很多河流的源流做了詳細考察,對諸水的源頭、走向進行過認真的探索,他勇于打破傳統的錯誤說法,并糾正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和地方志記載的錯誤。尤其是他的《江源考》,正確指出長江的正源是金沙江,不是岷江,大膽地否認了1000多年來陳陳相因的“岷山導江”的錯誤論斷,還將氣候、地形對植物的影響,作了詳細的描述。

《徐霞客游記》對一些奇特的自然地理現象都作了許多科學解釋,揭示了一定的自然規律。例如,它以福建寧洋溪(今九龍江)與建溪為例,說明二水發源的山嶺高度相等,但距海的遠近不同而決定了二者流速的快慢,即所謂“程愈迫,則流愈急”。

《徐霞客游記》亦有不少記載有關各地的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風土人情,動植物的種類、分布、特征以及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徐霞客游記》是一部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從《徐霞客游記》中,可以看到徐霞客愛憎分明,對當時政治腐敗不滿,尤其對宦官頭目魏忠賢一伙深惡痛絕,不入仕途,不與貪官污吏為伍,并同情被迫害的東林黨人,情愿和他們交朋友,他“身許之山水”。他關心老百姓的疾苦,“恤孤憐寡,拯弱救饑”。因此,凡是讀過游記的人,無不被徐霞客鮮明的政治態度,以及被他所描繪的秀美山川所鼓舞。

《徐霞客游記》還是一部享有盛名的文學佳篇,祖國的錦繡河山,自然界的萬千奇景,在徐霞客的筆下,如詩如畫,栩栩如生。寫動態,千變萬化;寫靜態,清新秀麗;寫山,或峻險幽奇,或巍峨雄壯,令人目不暇接;寫水,或碧波蕩漾,或水清石寒,令人心曠神怡;寫洞,或玲瓏剔透,或乳柱繽紛,令人眼花繚亂;寫險,或懸流而下,或猿掛蛇行,令人心驚膽戰。如此種種,美不勝言。它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感情真摯,表達深刻細致。洋洋60多萬字的大著作,人們讀起來,如身臨其境。

精華內容

【原文】

初六日天色甚朗。覓導者各攜筇上山,過慈光寺。從左上,石峰環夾,其中石級為積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見群峰盤結,天都獨巍然上挺。數里,級愈峻,雪愈深,其陰處凍雪成冰,堅滑不容著趾。余獨前,持杖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鑿一孔,以移后趾。從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岡,則蓮花、云門諸峰,爭奇競秀,若為天都擁衛者。由此而入,絕峰危崖,盡皆怪松懸結。高者不盈丈,低僅數寸,平頂短鬣,盤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間,冉冉僧一群從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覓糧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蓮花洞可行耳。”已而從天都峰側攀而上,透峰罅而下,東轉即蓮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頂、石筍矼之勝,遂循蓮花峰而北。上下數次,至天門。兩壁夾立,中闊摩肩,高數十丈,仰面而度,陰森悚骨。其內積雪更深,鑿冰上躋,過此得平頂,即所謂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獨聳者,為光明頂。由矼而下,即所謂后海也。蓋平天矼陽為前海,陰為后海,乃極高處,四面皆峻塢,此獨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蓮花二峰最峻,其陽屬徽之歙,其陰屬寧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頂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陽。主僧曰智空,見客色饑,先以粥餉。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因指一僧謂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頂而后中食,則今日猶可抵石筍矼,宿是師處矣。”余如言登頂,則天都、蓮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門環繞于后,下瞰絕壁峭岫,羅列塢中,即丞相原也。頂前一石,伏而復起,勢若中斷,獨懸塢中,上有怪松盤蓋。余側身攀踞其上,而潯陽踞大頂相對,各夸勝絕。

【譯文】

▲ 黃山迎客松

迎客松位于玉屏樓東,文殊洞頂。古松破石而出,枝干蒼勁,形態優美,壽逾千年。

初六日天色很晴朗。尋覓到一位向導,各自拿著竹杖上山,經過慈光寺。從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環繞相夾,其中的石級被積雪覆蓋得平平坦坦,一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稀疏的樹木披滿茸茸的雪花,在其中仰視黃山群峰盤根錯節,唯獨天都峰巍然挺立于群峰之上。往上走數里路,石級越來越險峻,積雪越來越深,那些背陰的地方雪已凍結成冰,堅硬而溜滑,不容腳踩穩。我獨自一人前進,拿著竹杖鑿冰,挖出一個孔放置前腳,再鑿一個孔,以移動后腳。跟從我的人都沿用這一方法得以通過。往上走到平岡,看見蓮花峰、云門峰等各座山峰爭奇競秀,就像是替天都峰作護衛。從這里進去,無論是極陡峭的山,或是高峻的石崖上,全都是怪異的松樹懸空盤結,高的不超過一丈,矮的僅有幾寸,平頂上的松樹松針很短,盤根錯節而枝干彎曲如虬,越是短粗的越是老松,越是矮小的越是怪異,不料這奇山中又有此種奇異的品種啊!在奇松怪石交相輝映之間,一群和尚仿佛從天而降,向我們慢慢走來,合起掌說:“被雪阻隔在山中已三個月,現在因為尋覓糧食勉強走到這里。諸公如何上得山來?”又說:“我們前海各庵的僧人,都已下山;后海的山路尚未通行,只有蓮花洞的路可以走了。”后來,我們就從天都峰側面攀援而上,穿過山峰縫隙下山,向東轉就是去蓮花洞的路了。我急切地想游覽光明頂、石筍矼的勝景,于是順著蓮花峰向北走,上上下下好幾次,到達天門。天門兩邊有刀削般陡直的石壁相夾,中間寬僅能摩肩而行,高則數十丈,仰面向上度量,陰森得令人毛骨悚然。天門里積雪更深,鑿出冰洞而向上攀登,走過這里就到平頂,就是人們所說的前海了。從這里再登上一峰,到達平天矼。平天矼上獨聳而突兀的地方,是光明頂。從平天矼向下走,就是所謂的后海了。大約平天矼的南面是前海,北面是后海,就是最高的地方,四面都是險峻的凹地,唯獨這里有如平地。前海的前面,天都、蓮花兩座山峰最高峻,它南面屬于徽州府的歙縣,它的北面屬于寧國府的太平縣。

▲ 蓮花峰(后方)和玉屏峰(前方)

蓮花峰位于黃山中部,玉屏峰西南,東對天都峰,為36大峰之一。它海拔1864米,是黃山最高峰,也是華東地區第三高峰。玉屏峰介于天都、蓮花峰間,為36小峰之一,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

我到平天矼時,很想朝光明頂攀登而上。山路已走了三十里,很是饑餓,于是走進平天矼后面的一座庵里。庵里的和尚都坐在石頭上面朝南方。主持和尚名叫智空,看見客人饑餓的神色,先用稀飯款待。并且說:“剛出來的太陽太明亮,恐怕不是長久晴天的天氣。”于是指著一位和尚對我說:“徐公如果有余力,可以先登覽光明頂而后再吃中飯,那今天還可以抵達石筍矼,晚上在這位禪師處歇宿。”我照他所說的登上光明頂,只見天都、蓮花兩峰在前方并肩而立,翠微、三海門在后面環繞,向下鳥瞰,極陡峭的山崖和山嶺羅列于大山塢中,那就是丞相原了。光明頂前的一巨石,低伏一段后又重新峙立,其勢就如中斷一樣,孤獨地懸空于山塢中,石上有怪異的松樹盤根錯節地覆蓋著。我側身攀登到巨石上坐著,潯陽叔翁則坐在光明大頂上與我相對,各自夸耀景致的極為優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泉县| 大方县| 东港市| 汝阳县| 桐庐县| 阿克苏市| 大港区| 柳林县| 德庆县| 南阳市| 安顺市| 开江县| 通榆县| 南康市| 泸定县| 长沙县| 长沙市| 延寿县| 浙江省| 大田县| 枣庄市| 德钦县| 蓬莱市| 普宁市| 富裕县| 青河县| 宁陕县| 察隅县| 荆门市| 宜丰县| 安义县| 江油市| 恩施市| 高雄县| 凌源市| 隆林| 潢川县| 武宁县| 象山县| 涿鹿县| 遂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