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蠻龍歸正
- 不見黃河心不死:黃河傳說故事
- 本社
- 1805字
- 2016-09-29 09:43:53
大禹治水先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它能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禹沿著應龍劃地的線路,領著千千萬萬的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背負息石和息壤的一只大烏龜——玄龜,它能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息石長石、息壤長土,不斷地生長起來,使地勢加高。說起來,有了這三寶,治洪水的進度也不算慢了,可大禹卻總想再快一點。后來大禹又得著了第四樣法寶——蠻龍。今天講段《蠻龍歸正》,那還是大禹打通黃河龍門前后的事。
這一天,有人來報,說上個月息石、息壤堵起來的大壩,昨夜坍掉了,洪水又淹了田地。大禹心想,息石、息壤筑的壩從沒有坍過啊!過了半晌,又有人來報,說昨夜看到電光閃閃中,有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里翻身打滾,興風作浪。后來,轟隆隆一聲,大壩坍了!
這時,應龍降落在大禹面前,匍匐著,說:“那是條惡龍,快讓我去消滅它!”
大禹說:“且慢,讓我想一想。”
伏在一旁的大烏龜,昂起墨綠色的頭,直朝大禹搖著搖著。
大禹問:“玄龜啊,你有什么話要講呢?”
玄龜甕聲甕氣地說:“那條烏龍有神力,別輕易喪了它的性命,倒不如去勸它棄邪歸正,幫助禹王治水。”
應龍卻說:“我聽說它是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
大禹說:“應龍,你還是去劃地引路吧,玄龜背我去走一趟。”
應龍四足一蹬,翅膀一展,便騰空而去了。
玄龜馱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大禹朝下一看,見一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花。
大禹就朝它大聲喊道:“噯,哪來的神龍?把我們的大壩搞坍了!”
那烏龍全不搭理,只是搖頭擺尾地戲水。
大禹說:“喂,你可不要殘害生靈呀!”
不料烏龍反而擺弄得越發厲害了。
玄龜憋不住了,揚起頭來說:“喂,神龍,是禹王在給你講話呢,你怎么老是不理不睬的?”
烏龍卻仍然沒一點顧忌。
玄龜輕聲對大禹說:“得稍稍給它點厲害嘗嘗!”
大禹袖子一抖,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玄龜的尾尖上,那息石便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玄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彩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的兩只龍角之間。
烏龍把頭一昂,哈哈大笑,說:“一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大禹說:“我只想讓你聽我講點理。”
烏龍說:“我叫蠻龍,就是蠻七蠻八不講理的。你有理,跟別個去講吧!”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還在生長,蠻龍感到腦門心里轟轟作響,眼睛也直冒火星。
蠻龍這才討饒說:“禹王呀,快把這塊倒霉的花石頭拿掉吧!”
大禹說:“你肯聽我講理嗎?”
蠻龍說:“聽就聽吧!”
大禹一示意,玄龜來個倒吸,天空又劃出一道彩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被吸歸原處,并恢復了原樣。大禹又把它藏進了袖內。
蠻龍伸了伸頭,擺了擺尾,怏怏地說:“講呀!”
大禹說:“洪水滔滔,天下百姓遭災。我奉舜王的囑托,疏導洪水入海。一旦治好洪水,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這就是理。”
蠻龍說:“哈,你這個理,我聽得懂。”
大禹又說:“幫助我治水的,除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前有應龍,后有玄龜;你若跟我治水,施展你的威力,使百川歸海,便是你的功德了。”
蠻龍說:“這個理,我也聽得懂。”
大禹說:“你懂了,就聽我的,跟我走!”
蠻龍樂滋滋地騰升天空,聽候大禹調遣了。
從此,大禹又添了一個得力助手,治水也就順當得多啦。
后來,大禹見一座山阻住了黃河河道,就對蠻龍說:“這回劈山開石門,要看你的本領了!”
蠻龍點點頭,飛騰天空,口吐烏云,眼冒閃電。忽一頭扎下來,用那對雪白耀眼的龍角,直劈山岡。只見火花四射,轟的一聲,石飛巖移,山被對中劈開。洪水嘩啦啦地沖出石門,轟轟轟地流瀉出去。
接著,蠻龍又潛入水中,龍角挑,龍爪扒,將阻礙洪水的巨石統統挑掉、砸碎。經它一番奮戰,山口開得寬寬的,兩邊山巖壁立對峙,像一道石門,屹立在大河兩岸。
大禹見蠻龍立了大功,心里十分高興,就將劈開的峽口取名叫龍門;所在的山,便叫龍門山。
大禹治平了天下的洪水以后,便命蠻龍把守龍門,還叫它做了龍門考官。原來,龍門以下的魚蝦龜鱉,每年洪汛期間,都要逆水而上,來龍門考試一次:凡能在龍門急流中跳到上游的,就準許變成仙魚神龍,登上天空,耕云播雨;凡是跳躍不上的,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仍舊各歸原路生活;如果誰要興風作浪,將受到蠻龍的懲罰。
現在流傳下來的,還有這樣四句詩:
劈破龍門山,
黃河流到海。
蠻龍歸了正,
龍門作考官。
虞金壽 講述
鐘偉今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