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二堂課:不想成為別人的奴隸,就要成為自己的主人
- 西點軍校人生規劃課:培養精英男人的9堂課
- 牧誠
- 12558字
- 2016-11-21 15:25:58
紀律看守西點:遵守紀律是自律的第一步
紀律只有一種,這就是完善的紀律。如果你不執行和維護紀律,你就是潛在的殺人犯。
——西點軍校1909年畢業生,美國陸軍四星上將
喬治·巴頓
從塞耶出任西點軍校校長開始,西點軍校便有了嚴格的學校紀律。在西點人看來,紀律是勝利之母,是戰斗的根本保障。我們都知道,戰場是危險且殘酷的,而作戰更是不容出現絲毫錯誤,一個“釘子”的掉落可能導致整個房子的坍塌。所以,西點軍校認為,一個不執行、也不維護紀律的學員,就是潛在的殺人犯。所以,西點軍校對學員紀律的要求比其他學校,甚至軍隊更為嚴格。
西點軍校還有一句宣言:“我們要做的是讓紀律看守西點,而不是教官時刻監視學員。”事實上,從學員進入西點軍校的那一刻開始,每個學員就有多達幾十本的規定和條例必須學習和遵守。這些數不清的規章制度就像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可能刺向違規者,讓其叫苦不迭。比如,如果學員違反軍紀軍容,校方可能會懲罰他們身著軍裝,肩扛步槍,在校園的操場上正步圍繞,少則幾個小時,多則幾十個小時。影響嚴重者還可能會受到開除處理。
在塞耶任職西點校長期間,一次檢閱時,一個來自馬里蘭州有軍銜的學員因為不服從指揮,激怒了指揮官布利斯上尉。布利斯上尉立即把這個學員揪出列隊示眾。
這事發生后的第三天,有5名學員來到塞耶的住所,聲稱他們是學員選出來的代表來見布利斯上尉,反映學員對他的不滿,并要求撤換他。同時他們還給塞耶呈上了一份有眾多學員簽字的意見書。
了解5名學員的來意后,塞耶校長堅定地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說:“任何學員受到不公正待遇,均可以上訴。但你們所要求的是另一回事,你們的所作所為也不符合軍人的標準。因此對你們提出的要求,我不能予以考慮。先生們,你們可以走了。請注意,以后不要再發生類似事情。”
但學員并沒有就此善罷甘休,第二天又到塞耶處呈交了意見書。這份意見書對布利斯上尉進行了一系列的指控,罪狀4條。當再次看到意見書時,塞耶命令5名請愿者6小時內必須離開西點軍校。與此同時,塞耶向學員團發布命令,痛斥任何反對合法領導的聯合請愿。原因是,不論從軍人,還是平民的角度來看,聯合請愿都違反了第一號命令。
后來,塞耶派人監督被開除學員的離校情況,監察員回報說5名學員賴著不走。塞耶追下命令:他們必須1個小時內離開。最終,5人冒著大雨離開了西點軍校。
西點軍校為什么要建立如此嚴格的紀律?西點人的解釋是:只有在嚴格紀律的看守下,學員才能把遵守紀律潛移默化地內化到自己的行為中。而這種自律是一個合格的軍人必須做到的。正如西點雜志《集結號》中曾說過:“自覺遵守紀律是優良軍隊所具備的重要特點。在西點軍校,自律尤為重要。如果一個人想要成為一名領導者,這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品質之一。”西點軍校的“血膽將軍”巴頓更是認為,紀律是保持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并且警告學員:“我們不可能到最后再去鍛煉自己的紀律性,到那時候,一切都為時已晚。你必須做個聰明的人,自覺地遵守紀律。只有紀律才能使你所有的付出不會白費,才能讓你在戰斗中走向勝利。”
其實,不管是在戰爭中,還是在社會上,要想成為一名成功人士,必須要遵守法律法規。法律法規是社會的紀律。一個人即使能力再強,但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始終走在正確光明的道路上,即使他能取得一時的成功,但他的成功也不會延續太長。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一個脫離正軌的人遲早會受到制裁。任何人都不要抱以僥幸心理。人生路上,到處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稍有不慎,踏錯一步,就可能悔恨終身。所以,鍛煉自律能力是取得成功必須學會的第一課。而且,很多大有成就的人,往往有著極強的自律性。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冬日,一群小男孩在公園里玩士兵游戲,他們通過抽簽來決定每個人扮演的角色——將軍、上校、士兵。一個運氣不太好的小男孩抽到了士兵,按照游戲規矩,他要接受上級長官的命令,并且嚴格完成這項任務。
演上校的小男孩發話了:“現在,我命令你去那邊的土丘旁邊站崗,沒有我的命令不準離開。”“是,長官。”扮演士兵的小男孩有模有樣地回答道,仿佛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士兵。
“士兵”跑去山丘站崗后,“長官們”則假裝著有事商量,走開了。過了很久,“長官們”都沒有再出現。扮演士兵的小男孩在寒風中冷得瑟瑟發抖,雙腿也開始直哆嗦。路人見狀勸他說:“這只是個游戲。”但是他一本正經地回答道:“我是一名士兵,必須遵守長官的命令。”
時間一點點過去了,天色漸暗,公園馬上要關門了,小男孩依然堅定地在土丘旁站崗,但他也有些擔心,是否小伙伴們已經回家了,把解除任務的事情給忘記了。
這時,一位身著軍裝的軍官走了過來,他聽小男孩說清事情的原委后,認為這個小男孩從小就能有如此強大的自律能力,長大后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軍人。他脫去大衣,露出了自己的上校軍銜,鄭重地向小男孩下達命令,讓他結束任務,離崗回家。
許多年以后,軍官的話得到了驗證,這個小男孩從西點軍校畢業后,成為美國陸軍五星上將,他就是著名的布萊德雷將軍。
自律的人,往往能控制自己。在低谷的時候他們會控制自己積極向上;在困境面前,他們會控制自己不要退卻;在勝利面前,他們會控制自己不要輕狂;在榮耀面前,他們會控制自己不要大意。這種力量會讓他的人生直線上升,而不跑偏。而這樣的人,又豈能不取得成功呢?所以,不管今天你在什么崗位,都不要偷奸耍滑、不要自我放縱,要知道,自律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保持自律的習慣,會讓你在任何時候都從容不迫、信心滿滿。
在西點人眼里,紀律高于一切,堅決服從紀律,是新生入學的第一課,同樣也應該是我們人生中需要補習的最重要的一節課。西點人遵守紀律是自律的第一步,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遵守紀律開始培養自己的自律精神,這是獲得成功的基礎。
人生規劃箴言
無規矩不成方圓,社會的正常運行需要大家遵守紀律,企業、公司的正常運行都少不了紀律的規范。一個人想要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同樣需要克制自己,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要自由,先自制
一個能自制的思想,是自由的思想,而自由便是力量。有時候,為了獲得真正的自由,我們必須盡力地約束自己。
——西點軍校1915年畢業生,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小時候,我們都渴望自由,渴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父母總是會管我們;長大后,當我們能自立自強了,父母自然而然就放開對我們的管束,任我們自由翱翔。為什么小時候的我們需要父母管教?因為那時我們還不能自制。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自由永遠是相對的,就像玩游戲,你的充分發揮必須在游戲規則以內,否則你就會被控訴,甚至被踢出局。
一個小和尚剛入寺廟時,經常抱怨出家人的清規戒律太多,自己很不適應。師父聽了他的抱怨后,對他說:“為了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要盡力約束自己。”師父給他講了這樣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一棵小樹剛被移栽在地里,就被束縛在了木樁上。它非常不自在,氣憤地指責木樁:‘老東西,你為什么要約束我,剝奪我的自由?’”
“木樁耐心地說:‘你剛開始自立,弄不好會栽倒,我束縛你是為了幫助你扎穩根,扶持你茁壯正直地成長,讓你成為棟梁呀!’”
“小樹心里暗罵:‘我才不信你這些騙人的話呢,沒有你,我同樣能扎穩根;不用你扶持,我同樣能茁壯正直地成長!’”
“小樹還是想要過自由自在生活,所以它總是憑借風力,故意和木樁磨來磨去。直到有一天,繩索終于被它掙斷了。它感到非常得意,整日隨風東搖西擺地起舞。一天夜間,一陣急風驟雨中,它被連根拔了起來,原來,在它肆意舞動的日子里已經把根部的泥土晃松動了。”
“第二個故事是說有一個追求完全自由自在生活的人,他討厭生活中的任何束縛。因為討厭理發師對他頭發的擺弄,他任由發須自由地瘋長;因為討厭洗澡時受水的沖刷和毛巾的搓擦,他任由污垢滿身,虱子亂爬;因為討厭鞋子、襪子對他的約束,他從不穿鞋襪;因為討厭衣服對他的束縛,他脫掉了上衣,打著赤膊。現在,他只剩下皮帶和褲子的束縛了。他依然覺得不自由,為了絕對的自由,他對皮帶說:‘滾開吧!你總是這么緊緊約束著我!’”
“皮帶說:‘假如你失去我這唯一的約束,你就可能完全失去了你的人格。’”
“‘胡說!給我滾開!’他一剪刀把皮帶剪斷了。”
“皮帶斷后,褲子也跟著滑落了,他喜不自勝,因為他終于解脫了全身的任何約束。可沒有多久,人們就把他當作一個精神病人關進了病房,他被徹底地約束了。”
由此可知,自制是自由的前提,更好的自制是為了更多的自由。我們要想在這個世界上自由且有意義地活著,就需要控制自己的言行不去傷害到他人的自由。譬如,我們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在中國,在公路上行車必須要遵守靠右行,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如果人人都不遵守交通規則,那么交通就會癱瘓,這會造成更多的麻煩。
一份讓人擔憂的百萬人口調查問卷顯示,現代人自我品質認知中最缺乏的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如,很多學生明明處于好好學習知識、武裝自己的年齡,卻受到外在娛樂的誘惑,想要自由戀愛、自由打游戲;又比如很多官員,本應該自我控制,卻自由收受錢財;很多男人女人,本應該自我控制欲望,卻喊著自由的口號,任由欲望蔓延……其實,這些自由只是一時的,在放縱享受“自由”后獲得的是更加的不自由。
能夠自我克制的人,往往是素質較高的人,也是能干大事的人,他們會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而不僅僅憑著一時的直覺。他們不會允許自己踏上一條“美好”卻短暫的路,他們的自制是為了整個人生更加自由。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設限,這樣才能自由地掌控自己的人生。而西點軍校在這一方面頗有發言權。
“自制”是西點學員入校后首先要培養的素質。西點軍校制定了嚴格的紀律和制度,在這里,學員們必須控制自己,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保持符合紀律的狀態,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幫助學員杜絕懶惰、改掉拖延、克制情緒、抵制誘惑,讓學員變得冷靜自制,意志堅定。
一個經驗豐富的間諜被敵方抓住后,他開始裝聾作啞,什么也不說,任憑對方用什么樣的方法誘導他,他都沒有為之所動。最后,審問的人和氣地對他說:“好吧,看來我從你這里問不出任何東西,你可以走了。”
可能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會馬上轉身離開,因為他的自制力不夠,經驗不夠,在聽到對方放自己生路的時候會立刻高興地離開。但是,這個經驗豐富的間諜并沒有那么做,他依舊呆立著不動,仿佛他對于那個審問者的命令,完全不曾聽懂似的,而正是他強烈的自制能力,讓他贏得了真正的自由。
原來,審問者是想以釋放他來進行試探,在給予自由的狀態下驗明他聾啞的真實性。一個人在獲得自由的時候,常常會控制不住情緒從而做出反應。但那個間諜聽后依然毫無行動,仿佛審問還在進行,審問者不得不相信他確是個殘廢者了,只好說:“這個人如果不是聾啞的殘廢者,那一定是個瘋子了!放他出去吧!”就這樣,有經驗的間諜以他特有的自制力活了下來。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現在就必須克制自己,讓自己每天學習,每天不斷進步;如果你想要掙脫父母的管教,首先要成為一個能自我管理的人。
或許控制自己,不讓自己被誘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更要清楚地知道,過度放縱是一件多么危險且可怕的事情。為了更長久的自由,我們必須時刻自制。當自制成了一個人的習慣,其實也就不再那么難了。一個有度有節的人,不僅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也會讓別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人生規劃箴言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者,就像魚兒受控于水,鳥兒受控于天空。人生就像一輛奔馳在高速公路上的列車,只有控制自己不偏離軌道、遵守交通規則,才能享受輕松自在的旅途。
向自己的弱點開炮
軟弱就會一事無成,我們必須擁有強大的實力。
——西點軍校1915年畢業生,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西點人擁有一種精神——勇敢地向自己的弱點開炮。越是害怕的事物,越要去挑戰;越是薄弱的環節,越要去加強。通過補齊每一塊短板,他們逐漸成為真正的強者。
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里撞見了,寄居蟹看見龍蝦正在脫自己的硬殼,露出了嬌嫩的身軀。寄居蟹十分緊張地說:“龍蝦,你怎么能把唯一能夠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脫掉呢?難道你不怕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嬌嫩的身軀,就連急流也會把你沖到巖石上,到時你會受傷的。”
而龍蝦氣定神閑地回答說:“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你不了解,其實,我們龍蝦每一次成長,都必須要脫掉舊殼,褪掉舊殼才能長出更堅固的新殼。我現在暴露我的弱點,是為了更好的將來而做準備。”
聽了這番話,寄居蟹陷入了深思: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只活在別人的保護之下,難怪永遠都限制自己的發展。
俗話說:“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些缺點,但這些缺點很可能就是成功的阻礙。所以,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成功,我們應該像故事中的龍蝦一樣,勇敢地挑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雖然,這個過程是困難的,甚至是痛苦的,但今天的痛苦是為了明天的幸福。
可能有些人會說:“人無完人,我不可能那么完美!”可是,每一個缺點和弱點都會成為我們前進、成功的阻礙。每拔出一個弱點,你就更優秀一分,而成功就會離你更進一步。向自己的弱點開炮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增加人生的高度。我們必須有著這樣的主動性,自動自發地自我完善。且不可用一句“人無完人”來找借口,不改正自己的弱點,這相當于畫地自限。
那些最終取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是能主動向自身缺點發起挑戰的人。原一平的成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原一平是日本壽險業聲名顯赫的人物。日本有近百萬的壽險從業人員,但沒有一個人不認識原一平。原一平從一個無可救藥的小太保,最后成為日本保險業連續15年全國業績第一的“推銷之神”。
原一平之所以脫胎換骨,“原一平批評會”功不可沒。“原一平批評會”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原一平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造自己而策劃的。
而這個策劃的思路來源于原一平的一次推銷。當時原一平口若懸河地向對方介紹投保的好處,對方一言不發,很耐心地聽他把話講完,然后平淡地對他說:“聽了你的介紹,絲毫引不起我的投保興趣。年輕人,先去努力改造自己吧!”“改造自己?”原一平大吃一驚。“是的,你可以誠懇地請教你的投保戶,請他們幫助你改造自己。倘若你按照我的話去做,將來一定會做出一番成就的。”
此后,原一平策劃出了“原一平批評會”其目的就是完善自己。他為批評會立了三項原則:首先為使人人都能暢所欲言,人數不能過多,以五人為限;其次,為了得到更多人批評的機會,每次邀請的對象不能相同;最后,既然是主動邀請別人來批評自己,那別人就是貴賓,一定要熱誠地招待。
準備就緒后,原一平就去拜訪幾個關系較好的投保戶,誠懇地對他們說:“我才疏學淺,又沒有上過大學,因此連如何反省都不會,所以我決定召開‘原一平批評會’,懇請您抽空參加,對我的缺點加以指正。”這些人覺得這種集會很有意思,都痛快地答應了,并在會上暢所欲言,指出原一平的缺點。而原一平則會把這些逆耳忠言一一記下,并逐步改正。
原一平批評會每月舉行一次,他發覺自己就像一條蠶一樣正在不斷“蛻變”。每一次“批評會”,他都蛻變一次,經過一次又一次“批評會”后,他把身上的缺點一層層剝了下來,他逐漸進步、成長、成熟,推銷業績也隨之直線上升。
“原一平批評會”堅持了6年,在他聽取大家的意見,自我檢討、自我改進的過程里,他慢慢蛻變成了“推銷之神”。
人們都喜歡贊美,為什么原一平反而喜歡批評呢?原一平回答說:“贊美只能給我們短暫的歡悅而已,只有責罵與批評才會督促我們更上一層樓。”人人都喜歡贊美,人人都喜歡奉承,可贊美和奉承不能提升自己,所以,像原一平這樣敢于向自己的弱點開刀的精神更加難能可貴。
勇于找出自己的弱點,并進行批評與反思,也是西點軍校歷來倡導的優良傳統。西點教官艾倫斯中尉常對學員說:“不要抱怨你難以成功,那是因為你身上的弱點太多了。”在西點學員的訓練和學習中,學校也是這樣要求的,勇于向自己的弱點開炮,深刻剖析自己的弱點。當然,西點軍人清醒地知道,挑戰自己不是目的,“降服”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自勝者”,成為自己的主人才是最終的目的。
年輕人,要想成為原一平和西點軍人一樣具有強大的自身戰斗力,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成為凌人之上的佼佼者,我們就要向他們學習,學習那種敢于向自己的弱點開炮的精神,脫去身上一切阻礙發展的弱點,雖然每個人都不完美,但我們要盡力讓自己趨于完美。只有你比別人更加優秀,更加完美,你才能在競爭中獲勝。
人生規劃箴言
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缺點,而比不知道自己缺點更可怕的是知道后卻不加以改善,這和知錯犯錯同樣愚蠢,真正的強者都是不斷戰勝自我的人。
自省:蕩滌心靈的塵埃
寧可花費很大力氣而不肯動腦的人,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懶漢。
——西點軍校1972年畢業生,著名企業家
杰夫·錢彼恩
有一位太太多年來一直逢人就抱怨鄰居太懶,說:“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干凈,你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總是有斑點,她怎么連洗衣服都洗不干凈。”直到有一天,一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太太家拜訪時才發現,其實并不是對面鄰居衣服洗不干凈。這個細心的朋友拿出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擦了一遍,然后說:“看,這不就干凈了嗎?”原來,是這個太太自己家的窗戶臟了。
人們在對事情歸因時,總是習慣把積極的結果歸于自己,把消極的結果歸于他人,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很難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西點軍校每個人都要突破人生的這一缺點,學會自省。
自省就是要我們突破對自己積極的歸因,讓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看待自己。因為,只有懂得自省的人才能夠不斷進步。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能力毋庸置疑——1976年,21歲的喬布斯便在父母的車庫中組裝出了第一臺蘋果電腦。很快,蘋果就成為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喬布斯則成為資訊產業里的第一個科技新貴。在喬布斯的帶領下,蘋果公司陸續推出了Apple I、Apple II等家喻戶曉的電腦產品。
但在這個天才的身上,曾經也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點,當年的喬布斯剛愎自用,完全聽不進別人的勸諫。在蘋果公司有些名氣后,喬布斯獨攬大權,當時在公司里,除了他的一批密友外,其他人幾乎都難以容忍他那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態度。1985年,董事會實在忍無可忍,于是,集體決定將他打入冷宮。董事會宣布,喬布斯永遠不會再被蘋果公司委以決策者的重任。
那一年,喬布斯剛滿30歲,在大多數人看來,他的事業已經走到了終點。后來喬布斯回憶那段時光時說:“我那時是一個最知名的失敗者,我曾經考慮過從硅谷消失。”但喬布斯終究沒有選擇逃避,因為他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
從那一刻起,他開始冷靜地自我反省,他意識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問題,最典型的問題就是不喜歡聽別人的意見,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喜歡獨斷專行。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能改掉這些毛病,這些毛病就會成為阻擋在他未來道路上的阻礙,于是他下定決心改變自己。
在20年后的今天,改過自新的喬布斯重新崛起,他不但創立了著名的Pixar公司,而且重新坐上了蘋果公司領導崗位的座位,讓蘋果公司奇跡般地起死回生,并重新推出了iMac、iPod等深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在他的領導下,蘋果公司的股票翻了12倍。
對此,喬布斯說:“被蘋果公司放逐是痛苦的,但是良藥苦口,我這個病人正需要這劑良藥。”
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做到事事正確,即使喬布斯這樣的天才也會有犯錯的時候。所以,責備他人之前,我們要先拷問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錯了,或者做得不夠。要知道,喬布斯之所以能夠成功上演自己人生的“第二幕”,是因他在自省中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并加以改正。試想,如果面對眾人的指責,喬布斯依然特立獨行或者干脆一走了之,那他會取得今天的成績嗎?
可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尤其喜歡指責別人,當遇到問題時,總把責任推給對方,難道自己真的就做得盡善盡美,無可厚非嗎?既然別人能找出你的毛病,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只能說明你做得不夠好。
聰明人更懂得審視自己,例如英國著名小說家狄更斯就做得很好。狄更斯的作品因為相當出色而得到眾人的稱贊。但就算這樣,他也從不自滿。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規定:沒有認真檢查過的內容,絕不輕易讀給公眾聽。寫出一本作品后的6個月里,狄更斯每天都會把寫好的內容讀一遍,發現問題,然后不斷改正,直到6個月后讀給公眾聽。
無獨有偶,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也會在寫完小說后,花上很長一段時間不斷修改,直到最后定稿,這一過程往往需要花費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正是在這種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的引導下,才讓這兩位作家在眾多作者中脫穎而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美國著名軍事將領,他畢業于西點軍校,1944年授銜五星上將。20世紀30年代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是太平洋戰爭中盟軍主要指揮官之一。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同樣注重自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身在太平洋地區與日本軍隊作戰的他給家里唯一的兒子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兒子,使他堅強到能夠認識自己的軟弱,勇敢到能夠面對懼怕,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在勝利中,仍保持謙遜溫和。懇求你塑造我的兒子,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動,引導他認識你,同時又知道,認識自己乃是知識的基石。我祈禱,愿你引導他不求安逸、舒適……求你塑造我的兒子,心地純潔,目標遠大,使他在指揮別人之前,先懂得駕馭自己……”這封信其實也是麥克阿瑟將軍對兒子的禱告,囑咐其時刻保持自勉和自省。
在戰火連天的時候,麥克阿瑟最想叮囑兒子的就是自勉和自省。自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找到失敗的教訓,總結成功的經驗,找到更好的辦法彌補不足,使自己在反省中變得更加智慧。
自省也是一個心靈除塵的過程,如同打掃房間一樣,留下好的、可用的東西,丟棄沒用的垃圾。心靈也需要定期打掃,只有一顆干凈清明的心,才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看待社會上的是非。
總之,不反省就無法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和過失,不自省就無從改進。自省是提升自己的手段,不管多忙,我們每天都應該抽出一點時間和內心的自己來一次開誠布公的對話,這將促使我們變得更加卓越。
人生規劃箴言
指出別人的錯誤很容易,接受錯誤有些困難,自我反省就更難了。知道錯誤是改正錯誤的前提,一個人只有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完善自身。身邊有一個指出你錯誤的人是一件幸運的事,如果沒有,我們更需要調控自己,時常發現自己的不足,做自己的導師。
“獸營”磨煉出自控力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煉。
——西點軍校校訓
“獸營”是西點軍校新學員面臨的第一道關卡,相當于現在大學生入學前的軍訓,當然“獸營”的威脅度要比軍訓大得多。而新學員只有熬過去,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西點學員。“獸營”的淘汰率高達15%,有很學員都因為經受不住這種非人的磨煉而不得不放棄。
“獸營”訓練為期8周,地點在西點軍校向西10公里外的一個營地,隱藏在國家軍事保護區的森林里,這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為什么叫“獸營”呢?因為每位新學員會在這里遭受非常規,甚至非人的訓練。這里不存在合理與否的說法,學員們必須無條件服從和勇敢地面對一切。比如,西點軍校允許高年級學員以各種方式折磨新學員,使新學員身心俱疲,使新學員懂得,不管他們從前有什么樣的身份和地位,在西點軍校都毫無例外地一律平等。從西點出來的學員無不對“獸營”記憶深刻。
西點軍校的驕傲,“二戰”名將麥克阿瑟將軍回憶說,他一入學就受到了“獸營”的磨煉。高年級學員并沒有因為當時他的父親在菲律賓戰場上戰功顯赫,被美國媒體爭先宣傳而對他特殊照顧。一次,他們強迫麥克阿瑟做下蹲、俯臥撐和練單杠等動作,一做就是兩個小時,并宣稱讓麥克阿瑟為馳騁在菲律賓戰場上的父親爭光。當麥克阿瑟完成一系列的動作,搖搖晃晃地走進帳篷時,由于體力不支,一下子癱倒在地。麥克阿瑟的四肢抖得厲害,同學們以為他出現了嚴重的痙攣,但為了不讓教官聽見麥克阿瑟雙腳敲打地面的聲音,就在他身下墊了一條毯子。
美國著名軍事家、統帥,陸軍五星上將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1915年畢業于西點軍校,多年后,他回憶西點軍校的新生訓練時坦言:“訓練是殘酷無情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對人的一種折磨。”布萊德雷說:“無論你是出色的運動員,還是考試優等生,不管你是嬌生慣養的寵兒,還是恃強凌弱的惡棍,都必須規規矩矩地接受訓練。教官和高年級學員的訓練方法和口令粗暴生硬,但是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反抗或反應遲鈍,每個人都被要求做到百分百準確。一旦稍有閃失,你就會招來一頓臭罵。在這里,每個人都必須告別原來的生活,甚至告別原來的名字。”
這種地獄式訓練意義何在?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西點人的自制力。《西點軍事職業教育發展總方針》中明確指出:“自制是一種特別值得關注的性格品質,它和正直一樣,應該貫穿于西點人行為的所有方面。”“獸營”的變態性就是為了激發出學員體內的各種反抗因子——情緒的反抗、行為的反抗、習慣的反抗、身體的反抗……越變態的訓練越能激發出最大的反抗力,而學員無論如何都得控制住這些反抗因子,如若不然,就會被淘汰。
這種訓練與其說是外界對自身的挑戰,還不如說是自己對自己的挑戰。如果學員打贏了這場戰役,不僅能成功進入西點軍校,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管面對多大的壓力和逆境,他們都能控制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和想法,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畢業于西點軍校的喬治·史密斯·巴頓將軍,是一個性格沖動、桀驁不馴的人,人稱“美軍中的土匪”。
在一次大戰中,艾森豪威爾將軍對塞納河的作戰計劃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他命令蒙哥馬利在一邊進攻,讓巴頓在另一邊輔助進攻,并且減少了汽油的供應量。
艾森豪威爾將軍的這一抉擇對巴頓來說,好似一個晴天霹靂。減少汽油供應意味著他在作戰中將不能發揮大規模的進攻。這讓他怒火中燒,但是接受過“獸營”訓練的他知道,作為一個軍人,他不得不服從。而且他知道,此時若是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會對這次戰爭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巴頓將軍強忍住自己內心憤怒的火焰接受了任務。
在戰火之下,一言一行都攸關生死,而作為將軍,他的言行更是決定著手下無數人的生命,以及國家的利益。因此控制自己,讓自己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尤其重要。
當然,我們現在不需要打仗,不用像在戰場一樣如履薄冰,但是自控仍然是減少錯誤選擇的最好辦法,雖說自控不一定就能成功,但自控至少不會讓你失足。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對美國監獄的16萬名犯人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些人中90%的人都是因為缺乏自控力才鋃鐺入獄的。
沖動就是缺乏自控力,多少人人因沖動犯下終身悔恨的錯誤——曹操沖動之下征討江南,遭遇赤壁之敗;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諸葛亮一生謹慎,但沖動之下任用了馬謖這個紙上談兵的人,招致街亭之敗,間接導致整個北伐事業的失敗。
由此可知,控制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事。它直接關乎這你的成敗,乃至生死。年輕人,在熱血沸騰的年紀,擁有熱血沸騰的青春,我們敢做、敢當、敢想、敢拼,把這股“沸騰”的勁兒用在夢想上是好的,但熱血是把雙刃劍,當我們面對阻撓、譏諷、挑戰等一些負面抵抗時,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沖動,要時刻謹記,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像西點新學員們,難道面對非人的訓練和刺激,他們不憤怒,不抗拒嗎?但是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是成為真正的西點人,成為一名戰士,一位將軍……而為了這個目標必須控制自己。年輕人也一樣,無論在何時,面對什么樣的境遇,都要用心中的信念提醒自己,讓自己做一個自控的人。
人生規劃箴言
從某種角度來說,人生就是一場歷練,歷經千般,終有一成。在磨煉中放縱自我、隨波逐流、任意妄為的人只會敗在路上,只有那些不管面對何種境遇都能掌控自我不走向極端、不偏離軌道的人才能最終抵達成功的殿堂。
駕馭自己才能掌控人生
一個人想要征服世界,首先要戰勝自己。
——西點軍校著名學者和教官
約翰·阿比札伊德
西點人往往都有一個共性——極強的自控能力。他們不僅被動地接受西點軍校的自控訓練,更主要的是,他們主觀上愿意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因為西點人堅信,能戰勝自己的人,才能征服世界。
21歲的格雷格·貝索齊是西點軍校三年級的學生。每天訓練時,他都會站在隊伍的第二列,和其他學員一樣先將帽子摘下來,然后頭向左轉。學員們相互檢查對方的頭發是否過長,檢查完畢后,才重新列隊。當軍號吹響,包括貝索齊在內的4000名學員齊步走向食堂,在那里共進午餐。他們必須在30分鐘之內吃下熱狗、豆子和巧克力蛋糕,1分鐘都不能拖延。
當有記者問貝索齊為什么要上西點軍校時,貝索齊說:“我不適合上普通高校,我需要紀律。”貝索齊清晰地認識到,普通高校可能無法幫助他管理自己,因此他選擇了在西點軍校錘煉自己。
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像格雷格·貝索齊一樣清醒地認識自己,而像格雷格·貝索齊這樣主動征服自己的人就更少了。可是,自制是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
連自己都無法掌控的人,那么他的人生無從把握。例如,在簽合同時,因為對方說了一句無理的話,掌控不了自己的人就會因此勃然大怒,其結局就會是一拍兩散。像這樣的人,他的人生隨時會由于自己的原因發生各種戲劇性的跌宕。
在人生路上,我們會受到很多情緒的影響,比如憤怒、悲傷、沖動、恐懼等,放縱的情緒不同,造成的結果也就不同。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準就是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比如年輕人多是沖動的,但大多隨著年齡增長情緒會趨于平穩。將情緒隱藏起來不僅是一種不傷害他人的行為,很多時候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
現在的年輕人,成天喊著“主宰自己人生”的口號,希望父母、社會放權給他們,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誠然,其中不乏能真正主宰自己人生的人,但更多的人索要權利,而缺少能力。
人生路上,我們難免會被人誤解、被人懷疑、被人猜忌,對方可能是自己的師長、領導,可能是自己的朋友、同事,甚至可能是狹路相逢的陌生人。難道我們一有情緒就不分場合、不分情況地發泄出來嗎?如果真是這樣,后果可想而知,我們可能會得罪人,從而影響自己的仕途,可能傷害自己的親人朋友,可能毀掉自己的愛情、婚姻,可能會打亂自己的生活節奏。從這個角度說,自制實際上是一種以克制自己而換取更大好處的手段。
可能有些人會說,我也想克制自己,可很難做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一書中明確指出,人生來就有抵抗放縱誘惑的能力。當你受到美食、游戲的誘惑時,你要明白它們只能給你帶來一時的快感,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在等著你,比如健康、工作,還有事業和人生。這時,你可能會意識到,這不是美食和節食之間的爭斗,不是游戲和工作之間的戰爭,而是美食和游戲威脅了你的長期目標和人生夢想。所以,你的意志力會不惜一切代價地“處理掉”那些誘惑你、干擾你、威脅你的事物。也就是說,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制力,只是自制力的強度不同。意志力越強的人,自制力越強。
眾所周知,意志力是可以通過鍛煉加強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人才能保障自己的人生不會隨時被沖動脫離軌道。朱熹提出的“克念作圣”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夠克制住心中的欲念就能夠成為圣人。圣人是我們難以企及的,但在尋找成功的道路上,如果能夠克制住不端的言行,更能保障我們人生的成功。
人生規劃箴言
一個連自己都駕馭不了的人,豈能駕馭人生?自制力是人生路上首先要掌握好的一門課程,一個能屈能伸、有禮有節的人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