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中國制造業:產業鏈理論實踐案例(全集)
- 郎咸平 馬行空
- 986字
- 2019-01-03 17:38:18
第四節 結論
總體來說,太陽能發電產業屬于朝陽行業,是未來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2000年以后,太陽能發電產業的平均年增長率超過40%,我們可以預見,該行業在未來數十年的增長將會是非常可觀的。
太陽能發電產業的行業本質是融入生活。而要把太陽能發電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企業必須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技術,使得太陽能電池(或系統)的發電成本能夠與傳統的石化能源互相競爭。我們以2006年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領先企業為例:全球第一的夏普著重自身技術的發展;第二位的Q-Cells則集中資源進行并購以獲得新技術;而全球第四的尚德則通過改進太陽能電池的設計去提升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
不論各大企業的重點放在哪里,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的目標都是提升技術,降低發電成本。而且由于第一代的太陽能電池(以晶硅為材料)的成本下調空間有限,我們預料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方向將會是以薄膜技術為重心,把太陽能技術的應用無限擴大。
除了提升技術,太陽能電池企業都應該執行相應的供應鏈策略去迎合市場的需要。通過長期合約或自身的發展向上游業務鞏固原材料(硅材)的供應,確保硅材源源不絕之后,再配合增加太陽能電池產能,利用各國政府的對太陽能發電產業的優惠政策,提高大眾對太陽能發電的認識以增加市場需求,從而把太陽能發電帶到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當中。
最后,我們以2007年12月在日本舉行的“第十七屆國際太陽能科學與工程大會”做總結。這次大會邀請了日本的三洋電機,中國的尚德、茂迪(臺灣地區),美國的First Solar,德國的Q-Cells作研討,就各自的業務狀況及未來的發展加以分享。會上,五家企業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會著手增加產能,其中三洋、尚德及Q-Cells都強調了自身對太陽能電池設計上的改進,以減低成本。尚德呼吁太陽能發電產業整個產業鏈上所有業務的參與者要為減少成本而努力。薄膜技術方面,First Solar、Q-Cells及尚德都表示會重點發展薄膜技術,其中First Solar作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商,介紹了碲化鎘﹙ CdTe ﹚型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優勢:包括能源回收期(EPBT)只有1.1年,這比傳統太陽能電池的15~20年要短得多。
由此可見,領先企業都在發展太陽能電池技術以減低發電成本,亦配合未來的龐大需要而擴大產能,更重要的是,各大企業都同時投放資源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這說明,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是公認的未來發展方向。
我們相信,各大企業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把太陽能發電產品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這正和我們在研究太陽能發電產業中所得出的結論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