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關山孤月 (10)

[7]葉法善(616—720年):字道元,一字道素,括州括蒼(今浙江麗水)人。“少傳符箓,尤能厭劾鬼神”,唐高宗時應詔入京,留內道場,曾諫煉金丹。唐玄宗即位,拜鴻臚卿,封越國公,主持長安景龍觀,甚得尊寵。墓址在今浙江麗水境內。葉法善祖宗四代皆為道士,極具傳奇色彩。其中以葉法善及其叔祖葉靜能最為著名,唐代許多文學作品都以二人為題材。葉法善有雙銅印遺世,俗稱“天師印”,被奉為驅魔之寶。印文一為“南陽開國”,一為“道經師寶”。

[8]在吐蕃強制同化政策的影響下,河西漢民急劇減少。唐代天寶年間,涼州有22462戶,120281人,甘州有6484戶,22092人,其中絕大多數是漢人。至五代宋初,甘州鮮有發現漢人的活動,涼州只剩下300戶漢民。

[9]佛教將佛威喻為火光,所謂“無量火焰,照耀無極”,燃燈可以破人世之閽暗,現佛之光明,摧蕓蕓眾生之煩惱,因而燈是佛前供具之一。

[10]賽神會:用儀仗、簫鼓、雜戲迎神,集會酬祭,是古代神祇崇拜的一種活動方式。河西為多民族多信仰地區,有許多獨特的賽神活動。開元二十五年(735年),大詩人王維以監察御史身份出參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幕府,作《涼州郊外游望》:“野老才三戶,邊村少四鄰。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泵鑼懙氖菦鲋莅傩召愄锷?。同時作《涼州賽神》:“涼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頭望虜塵。健兒擊鼓吹羌笛,共賽城東越騎神?!庇涗浀氖翘栖娷娭信e辦的賽越騎神活動。

[11]襖神:襖教之天神。

[12]賽天王:唐代以來流傳毗沙門天王助太宗定亂及平番有功、解涼州城圍的故事,天王信仰逐漸興盛。因毗沙門天王的“靈驗”發生在西域、河西,故與敦煌也就結下不解之緣。唐制:“朔日(初一)州府上香華食饌、動歌舞,謂之樂天王也?!倍鼗唾愄焱鯀s是一月兩次,于朔望(初一及十五)在天王堂或寺院的天王像前進行,成為敦煌特有的祈賽民俗。據敦煌文書p.2854“四天王文”:“遠托明神,用清邦國,故一月兩祭?!睋鼗臀臅鴓.2854張議潮祈愿文:“集四眾于蓮官,并畫彌勒變一軀、毗沙門天王兩軀……克樹功名,保無災難,然后兵雄隴上,勇氣平原,士馬無傷,旋還本郡?!?

[13]吐蕃贊普(國王)赤祖德贊帶領贊蒙(王妃)貝吉昂楚、僧相貝吉云丹等王公大臣到敦煌求法,據敦煌藏文經卷題記,并非作者杜撰。據記載,赤祖德贊沙州之行主要是賜給佛經新譯定本(譯經以梵譯藏為主),并出資征調漢蕃僧人大量抄寫這些定本,分藏于河隴地區諸寺。敦煌莫高窟第一五九窟壁畫即為赤祖德贊禮佛圖,今猶存。藏經洞出土了大批古藏文佛教文獻,許多都是由贊蒙貝吉昂楚親自校對。另外有文書記錄參與敦煌元宵燃燈的還有吐蕃宰相論莽熱(吐蕃因擴張征戰頻繁,重臣均統兵在外。論莽熱后在侵唐時被西川節度使韋皋生擒,死于長安,其事跡見同系列小說《大唐游俠》)、尚綺心兒等人。

[14]唐時上元節為三天。因燈期不同,最初張燈的正月十四叫“試燈”,所點之燈稱“神燈”,供奉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正月十五叫“正燈”,所點之燈叫“人燈”,放在門窗、床笫、幾案等處,用來避除蝎蟲;正月十六最末一天叫“殘燈”“闌燈”,所點之燈稱“鬼燈”,放在丘墓、原野,為了游魂得到可以脫離鬼域。

[15]敦煌雖然淪陷,但當地民眾執著地保留了大部分漢文化傳統,如繼續供奉唐明皇(唐玄宗)畫像等,此即史籍所載“人物風華,一同內地”。

[16]吐蕃占據河西后,仿唐節度使建制,設瓜州、涼州、河州、青海、鄯州五節度使。五節度使上又設東道節度使,由吐蕃大論兼任,以會盟形式協調解決各種軍政事務,會盟在藏文中稱“德倫會議”。州設有乞利本(吐蕃文萬戶長的音譯,又作節兒論,簡稱節兒)、節兒監軍(或稱節兒觀察使)、節兒中官、節兒小官、都督等軍政官員。廢除了唐朝原有的縣、鄉、里等行政機構,州下設部落,長官為部落使(千戶長),部落下設將,以將為基層行政單位,長官為將頭。

[17]中國古代正統婚制為一夫一妻,男子雖可以廣蓄媵妾,但儒家的禮教名分森嚴,“一室之中,豈容二妻”,即一夫只能有一位正妻。唐制規定:“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蔽í毝鼗统霈F了多妻多嫡的婚姻狀況。關于此節,有學者專門研究,認為敦煌人口比例失調(女多男少)是主要原因,有興趣的讀者可閱讀相關學術論文,本書不做討論。

[18]李廣生平未到過西域,此李廣當是另一名將李廣利的訛傳。李廣、李廣利故事參見同系列小說《大漢公主》。

[19]安史之亂后,回鶻每年以馬匹與大唐和市絹帛,通常以一匹馬換四十匹絹(絲綢時為通行世界的強勢貨幣),“動至數萬馬”。實際上是回鶻在變相掠奪大唐財富,所謂‘蕃得絹無厭,我得馬無用,朝廷甚苦之”。但唐朝出于政治上、軍事上的原因,不得不保持這種給回鶻帶來巨大經濟收益的貿易。因而回鶻積有大量產自大唐的優質絹帛。又,唐以銅錢、絹帛為官方貨幣,一千個銅錢為一緡(又稱貫),五匹絹約價值四緡銅錢。

[20]唐告身是指寫在紙上的委任官職的文書,上面寫有受官者姓名、籍貫、授予官爵名號等內容。凡授官者自各種途徑出身者以至公卿皆給以憑信,加蓋文為“尚書吏部告身之印”印信,武官由兵部授給,類似于后世委任狀。吐蕃告身則是吐蕃授予官民(包括本部及被征服地區)的寫有文字的飾章,用以標明身份,區分貴賤。據藏史籍《賢者喜宴》:大貢論,大玉文字告身;次貢論、大內相,小玉文字告身;低級貢論、次內相、決斷大事等三者,大金文字告身;低級內相、次噶論,小金文字告身;低級噶論,頗羅彌告身;寺院阿阇梨、持咒者及高低級權臣,大銀文字告身;保護王臣身體的苯教徒、侍寢官員、管理坐騎人員、堪輿家、保衛邊疆哨卡者及守衛宮廷最高處者,小銀文字告身;父民六族,青銅告身;東本、如本,銅文字告身;作戰勇士,鐵文字告身;一般屬民,灰白色硬木并畫以水紋的文字告身。

[21]雖然中國書法史未曾記載硬筆書法,但根據出土的敦煌文書來看,敦煌民間大量流行硬筆書寫。據甘肅出土實物,硬筆多為木筆或葦筆,筆尖端劈為兩瓣,方便蘸墨,與今蘸水鋼筆尖原理完全相同。

[22]直到現在,印度仍保留有這種古老的民俗,在瓦拉納西的恒河河畔有專門開設的“終亡旅館”。垂死之人在親人陪同下住進旅館,待呼吸停止后,在恒河邊聚柴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入恒河。瓦拉納西古稱婆羅痆斯、波羅奈,一譯貝拿勒斯,是古代迦尸國(迦尸意為“光的城市”)首都,相傳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所建,號稱“圣城”。一般認為瓦拉納西在史前時代已有人居住,是世界上少有的從史前時代到現代持續有人居住的城市。印度教徒認為瓦拉納西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死在這里能夠超脫生死輪回的厄運。由于在瓦拉納西沐浴與火化的印度教徒絡繹不絕,恒河已發生過嚴重的污染與傳染病問題。

[23]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均在今甘肅敦煌境內)的總稱,最初只是僧侶修行的場所(如莫高窟北區現存248個洞窟,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其余243個都是洞穴,是僧侶居住或亡后掩埋的地方),后來才逐漸發展成宗教活動場所(如莫高窟南區現存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

[24]“老人入墓”曾在唐宋時期對中國喪俗產生影響,入墓者以僧人居多,其次是一般信徒。但活人入墓與儒家孝道和傳統生死觀念相悖逆,難以被普遍接受,所以宋代后漸趨式微。在敦煌現存壁畫中,保留有39幅《老人入墓圖》。這些壁畫起于唐,迄于北宋,中唐所占的比例最大,共16幅。足見吐蕃統治河西時期,敦煌流行“老人入墓”風俗。

[25]五尼寺:吐蕃統治時期至北宋前期敦煌境內五所尼寺的統稱,具體包括大乘寺、普光寺、靈修寺、安國寺、圣光寺。河西都僧統司設“勾當五尼寺”,掌管五尼寺事宜。

[26]阇梨(shé lí):佛家語,梵語的音譯?!鞍㈥^梨”的略稱,意為教育僧徒的軌范師、高僧,也泛指僧尼。由于敦煌僧尼戶籍多在原家,所以人們仍然習慣用俗姓來稱呼。

[27]葉公主:藥羅葛氏,英義(又作牟羽、登里)可汗之女。母親唐崇徽公主,是唐朝名將仆固懷恩幼女,為唐代宗所愛,收養于宮中。其姊先嫁為英義可汗為可敦,稱“光親可敦”。光親可敦病死后,英義可汗思念亡妻,指名索娶其妹崇徽公主。崇徽公主由此遠嫁,成為中國歷史上又一位和親公主。唐人李山甫有《代崇徽公主意》:“金釵墜地鬢堆云,自別朝陽帝豈聞。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宋人歐陽修有名詩《唐崇徽公主手痕》:“故鄉飛鳥尚啁啾,何況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遺跡為誰留。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行路至今空嘆息,巖花野草自春秋。”

[28]武義可汗殺自立。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唐代宗新卒,九姓胡(唐對中亞粟特人的稱呼)附于回紇者宣稱中國富饒,如果趁喪伐之,可有大利。英義可汗聽信其言,欲趁喪興兵侵唐。大相頓莫賀達干(懷仁可汗之孫,英義可汗堂兄)勸阻道:“唐是大國,無負于我,我前年侵太原,獲羊馬數萬,可謂大捷,但道遠糧乏,士卒多徒手而歸?,F在舉國深入,如果不勝,我們將無退路?!庇⒘x可汗不聽。頓莫賀達干因眾心不愿南下,便殺死英義可汗自代,被唐廷封為武義可汗。忠貞可汗為武義可汗子。武義可汗即位時殺九姓胡兩千人,此事引發了唐振武(今內蒙古托克托)留后張光晟(即“涇原兵變”的叛軍副帥)殺回紇使者董突(武義可汗叔父)事件,此節將在小說述及。

[29]臨蕃城:今青海西寧西。馬云奇與名僧懷素(唐書法家,玄奘弟子)交好,有《懷素師草書歌》一詩。

[30]寺戶:又稱佛圖戶與僧祗戶,指為佛寺服役的民戶,相當于農奴。唐朝實行均田制,僧尼亦被列為受田對象。唐代敦煌寺院僧人占田現象十分普遍,吐蕃占領河西時,敦煌亦有寺戶,來源是俘囚與家客、部曲、奴婢等。敦煌“都司”統領沙州諸寺,占有地產,不完全占有寺戶。寺戶有少量家資,編制為“團”,設有“團頭”,并受寺卿管理。身份世襲而受內律統制的寺戶,在“分種地”上實行個體經營,同時又在“都司”自營地、各寺自營地及各級其他勞務部門上役,役種有刈稻、看園、園收、放駝、放羊、泥匠、木匠、看硙、看梁(榨油)、修倉、手力、車頭等。歸義軍政權中后期時寺戶由農奴變成“編戶”,其地位有所提高。

[31]唐制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凡縣治設在京師內者稱為赤縣,京之旁邑稱畿縣。西京以長安、萬年為赤縣,東京以河南、洛陽為赤縣。

[32]莫高窟洞窟的主人稱窟主,出錢出力幫助窟主建窟的人稱施主。杜家窟指以杜氏家族姓氏在莫高窟開鑿的洞窟,莫高窟窟主有官宦、高僧、大族、庶民百姓等各個階層的人物,多為佛教信徒,以開窟這種獨特的形式來祝愿家族平安幸福。一般來說,開鑿一個大型洞窟大約需要一年到三年左右,小型洞窟則需要幾個月到一兩年時間,而高達數十米的大像窟則要花費四五年時間才能完成,所以經常有將舊洞窟翻修為新洞窟的情況。

[33]漿水:河西一帶的飲食風俗。做法是:將白菜、芹菜、蘿卜等果蔬或是當地野菜苦苣洗凈切碎后,在開水中焯上一焯,再撈出放入壇或缸等大容器中,澆上用面粉做成的稀糊糊,數天,即成乳白色漿水??捎脕碜鰸{水粥、漿水面等食品??沙D晔秤?,只需不斷添進蔬菜和面湯。至今甘肅仍存。

[34]馎饦:亦稱羹饦、湯餅。敦煌早餐多吃馎饦,據敦煌文書p.3302《上梁文》:“海印極甚辛苦,四更便起打鐘,調停一鑊馎饦,一杓先入喉中?!睍x人束皙《餅賦》云:“于是火盛湯涌,猛氣蒸作,攘衣服,振掌握,仰搦俯摶,面彌離于指端,手縈回而交錯,紛紛駁駁,星分雹落。”可知馎饦類似今甘肅流行的揪片子。

[35]胡餅:敦煌當地最主要的食品,因其制作是在爐內烘烤而成,故又稱爐餅。

[36]驛戶:唐代官府派充館驛驛長的民戶。唐制,每三十里置一驛,每驛皆置驛長一人。天寶年間改稱驛將:“三十里置一驛(按,其非通途大路則曰館),驛各有將,以州里富強之家主之,以待行李?!敝恋乱院螅蛎褙毑豢?,始由官司直接掌管?!锻ǖ洹匪鶕屏盍钗囊岩?。日本《養老令·廄牧令》:“凡驛,各置長一人,取驛戶內家口富干事者為之。一置以后,悉令長仕,若有死老病及家貧不堪任者,立替?!碑斚笛刈蕴屏睢?,唐代各館驛皆“以州里富強之家”充當“驛戶”,并取該戶家口中“富干事者”為驛長。敦煌文書P.2583《張什二舍施疏》:“處于大蕃,被充驛戶?!北砻魍罗y治敦煌后,仍沿襲唐館驛制度,差配富強之家充當驛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亚东县| 时尚| 镇巴县| 梁平县| 黄骅市| 滨州市| 延安市| 棋牌| 苍南县| 农安县| 汝州市| 花垣县| 黔东| 迁安市| 英超| 积石山| 岚皋县| 正蓝旗| 平和县| 安达市| 安乡县| 会昌县| 乌兰察布市| 巩义市| 东乡县| 政和县| 肃北| 合肥市| 仲巴县| 广安市| 岢岚县| 乌鲁木齐县| 嘉黎县| 昆山市| 贵南县| 汪清县| 兴宁市| 麻阳| 平阳县| 万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