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奴顏婢膝 科學淪為政治的仆人(2)
書名: 糧食危機:利用轉基因糧食謀取世界霸權(增訂版)作者名: (英)柯南·道爾本章字數: 3919字更新時間: 2016-12-13 17:48:47
詹姆斯害怕失去國家的財政支持及發生其他更糟糕的事情,決定讓他以前的同事充當犧牲品。然而,這個關系鏈條并沒有到布萊爾就停止了,普茲泰還聽說布萊爾最初是接到了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打來的一個警告電話。
布萊爾的親密朋友和政治上的引路人克林頓讓他確信,轉基因商業化農業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一個巨大的正在增長的價值可觀的產業,布萊爾可以依托這個產業使英國的制藥及生物技術巨頭處于領先地位。不僅如此,布萊爾積極推廣轉基因生物,其目的是為他1997年名為“重塑不列顛”的競選活動獲得成功鋪路。英國人都知道,克林頓一開始就讓布萊爾相信轉基因植物將是通向新的農業工業化革命的必由之路。(7)
克林頓政府當時正斥資數十億美元推廣轉基因作物,將它作為引領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技術。克林頓的一位白宮高級官員當時聲稱,他們的目標是使20世紀90年代成為“對農業生物技術產品進行成功商業化的十年”。20世紀90年代后期,生物技術轉基因公司的股票在華爾街股市扶搖直上。克林頓絕不會允許蘇格蘭的某個科學家破壞他的計劃。顯然,克林頓的好朋友布萊爾也不允許。
普茲泰之所以能得到最后一片拼圖,還要感謝他以前的同事羅伯特·奧斯科夫教授提供的信息,他是一位在羅威特研究所工作了三十三年的著名營養學家,也是在那個時候離開羅威特研究所的。他告訴普茲泰,一位羅威特研究所資深的同事告訴他,要求解雇普茲泰的第一個電話是孟山都打來的。(8)
孟山都把“普茲泰這個麻煩”告訴了克林頓,后者轉身就告訴了布萊爾。布萊爾接著又告訴了羅威特研究所的所長菲利普·詹姆斯。24小時后,阿帕德·普茲泰博士就被掃地出門了,還不許他談論他的研究和與他以前的同事交往。
奧斯科夫的信息猶如一磅重型炸彈。如果真是如此,這就意味著一家私營企業只需隨便打個電話就能讓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行動起來,為他們的一己私利服務。孟山都一個電話就可以毀掉世界著名的獨立科學家的聲譽,這給學術自由和科學獨立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也對轉基因作物在全世界的擴散產生了巨大影響。(9)
不那么清白的英國皇家學會也摻和了進來
普茲泰在他的學術清名毀于一旦之后,終于在1999年10月設法在英國備受尊敬的科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了他和同事們的研究成果。這家期刊因為它的科學獨立性和誠信而為人稱頌,論文在刊登之前,需要得到由6人組成的評審小組中至少4人的同意。
《柳葉刀》的主編理查德·霍頓博士后來說,他接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一位高層人物打來的“威脅”電話,告訴他如果他打算發表普茲泰的文章,他的飯碗就可能保不住了。英國皇家學會的前任副主席彼得·拉赫曼教授后來承認,是他就普茲泰的論文給霍頓打的電話,但是他否認曾威脅過霍頓。
《衛報》的調查記者發現,英國皇家學會成立了一個特殊的“反駁機構”來推行支持轉基因生物的政策,詆毀持反對意見的科學家和組織。這個機構的領導人是瑞貝卡·鮑登博士,她曾在布萊爾政府的環境部任職,公開支持轉基因生物。(10)
《衛報》發現,拉赫曼在對普茲泰的攻擊中公開呼喚科學的“獨立性”,但此人在涉及轉基因生物的問題上卻很難稱得上公允。拉赫曼是一家私營生物技術公司吉龍生物醫學公司的科學顧問,這家公司主要從事和多利羊差不多的動物克隆的研究。他還是一家農業生物技術公司阿德普羅特克的非執行董事和轉基因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拉赫曼在很多問題上都稱得上不偏不倚,但唯獨在轉基因生物問題上態度十分偏頗。
塞斯伯里勛爵在1997年的選舉中為托尼·布萊爾的“新工黨”捐資甚多。由于他的貢獻,塞斯伯里獲得了布萊爾內閣的一個職位——科學大臣。他的科學資質微不足道,但他卻是兩家轉基因生物科技公司——戴爾特克和伊諾特克的重要股東,始終不遺余力地支持轉基因生物。
為了進一步鞏固布萊爾政府和世界主要生物技術公司之間的關系,良好關系公司的董事戴維·希爾(曾于1997年和2001年兩次協助布萊爾成功當選英國首相)同時負責孟山都在英國的公關宣傳。
盡管英國皇家學會公開聲明普茲泰的研究“存在瑕疵”,但是他們從未對這一重大研究進行過一次“無瑕疵”的研究,這給英國皇家學會自吹自擂的科學中立性抹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這說明英國皇家學會的“醉翁之意”不在于科學公正性而在于其他。
《柳葉刀》在發表了普茲泰的文章后,遭到了英國皇家學會和生物技術行業的猛烈抨擊。這種壓力迫使普茲泰論文的合作者斯坦利·伊文教授最終放棄了阿伯丁大學的教職。(11)
科學屈從于公司利益
普茲泰事件威脅到了整個轉基因計劃的發展,它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但這只是壓制獨立研究、直接修改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和動物健康具有潛在負面作用的數據的無數例子中的一個。事實上,這種做法已經成為一條潛規則。
2000年布萊爾政府命令一家私營企業谷物種子公司開展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其目的是證明轉基因種子的安全性,可以將其列入農民可以購買的“國家種子清單”當中。
倫敦的《觀察家報》后來得到了英國農業部的一些內部文件,其中披露了正在進行的一些奇怪的科學實驗。谷物種子公司至少有一個研究人員篡改了科學數據,“使實驗中的種子看起來比實際上要好得多。”得到這些信息后,農業部不但沒有停止實驗,解雇這名研究人員,反而建議一種轉基因植物新品種通過認證。(12)
另一個英國政府干涉學術自由和科學誠信的例子是,開放大學的高級學術科學家,后來成為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的侯美婉被迫提前退休。侯美婉曾是美國國家基因學基金會研究員,多次在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就生物科學問題作證。她在基因學方面著述頗豐,被公認是轉基因科學的知名專家。
她的“失誤”在于她在轉基因食品存在隱患方面說話太多了。2003年,她在“轉基因植物國際獨立科學專家組”工作時,極力反對草率作出有關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科學主張。
她警告說,轉基因是一種與正常動植物繁殖完全不同的繁殖方式。她說:“與你們所聽到的支持轉基因的科學家的說法正好相反,轉基因的過程并不精確細致。這個過程是無法控制和不可靠的,它往往對宿主基因組造成損害和擾亂,產生完全不可預知的結果。”這番話足以讓轉基因游說集團強迫她“退休”了。(13)
為了保護由國家資助的轉基因食品和農作物安全研究的所謂誠信,布萊爾政府提出了一套新的行為規范。根據政府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研究委員會(BBSRC)制定的準則,國家資助的研究機構的任何研究人員如果膽敢說出他在轉基因植物方面的研究發現,將被免職,被控違約甚至吃官司。
有很多機構也在做轉基因食品的類似研究,例如約翰因斯中心的塞斯伯里實驗室。塞斯伯里實驗室是英國頂級的生物技術研究機構,其經濟資助過去主要來源于捷利康公司等生物技術巨頭和塞斯伯里勛爵本人。作為科學大臣,塞斯伯里勛爵要求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研究委員會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資助力度,以實施政府壓制科學異己的生物技術監管工作。
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研究委員會的理事會由對研究結果有直接資助獲益關系的大型跨國公司的代表組成,而鄉村土地所有者協會這些代表公共利益的團體則被拒之門外。(14)
2003年3月,在布萊爾政府的游說集團中出現了一個異己分子(這種情況并不多見),此人名叫布萊恩·約翰博士,他反對將沒有檢驗過的轉基因產品不加限制地引入英國人的飲食中。布萊恩·約翰博士向英國雜志《轉基因科學評論》投了一篇文章,題為《論轉基因科學的腐敗》。在文章中他指出:“在轉基因研究領域中、在同行評議過程中以及在公開出版的過程中,毫無平衡可言。對于這一點,我們要歸咎于企業對科學的獨家所有權,或者至少一部分要歸咎于它……科學尊嚴是一個輸家,公共利益則是另一個輸家。”(15)
約翰博士還對英國皇家學會在轉基因科學領域的所作所為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在文章中他提到,“一些不合時宜的研究永遠不會見到天日”。他還指出:“防止學術欺詐行為是一碼事;壓制會得出不利結果的實驗是另一碼事。”約翰還進一步指出,國際生命科學研究所有關轉基因糧食安全研究的文獻目錄完全是一邊倒,收錄了大量支持轉基因技術的論文,這些論文要么出自政府部門,要么直接來源于生物技術行業。“幾乎沒有一篇論文涉及轉基因食品喂養動物的實驗,而且據我所知也沒有一篇論文涉及在人體上做過的實驗。”(16)
普茲泰在羅威特研究所的研究是英國最早的一個,也是最后一個涉及活體動物的研究。布萊爾政府發誓,決不能“重蹈覆轍”。2003年6月,正當英國下院對支持小布什的伊拉克戰爭的決定表示強烈不滿的時候,托尼·布萊爾炒了環境大臣麥克·米徹的魷魚。米徹后來公開反對參與伊拉克戰爭,當時他正負責該部對轉基因植物及其對環境影響的為期三年的研究。他公開對當時盛行的轉基因農作物的研究持批評態度,并呼吁政府在允許全面應用轉基因產品之前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由于米徹先生已經成為基因革命的絆腳石,他的下場就和法國大革命時常說的一樣——“上了斷頭臺”。
不管布萊爾政府對轉基因革命的支持有多么堅定,但與大西洋對岸的最親密盟友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美國是世界農業轉基因革命的搖籃,在控制這場革命的進程和爭議方面也走在世界的前面。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美國的轉基因運動的政策淵源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的越南戰爭時期以及尼克松的第二個總統任期期間,它就已經嶄露頭角。亨利·基辛格是靠沾洛克菲勒家族的光起家的,在基因革命的早期他注定將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是他把“運用糧食作為武器”這一理念引入到美國的外交政策中。從此以后,“糧食武器”成為美國影響深遠的政策信條。
[1]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英國作家,以政治諷喻小說著稱,以先知般冷峻的筆調勾畫人類陰暗的未來,著有《動物農莊》《1984》等。——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