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知識延伸:新營銷再圓奧巴馬的總統夢

2008年,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創造了一個神話——原本不被看好的他,戰勝老將麥凱恩(John Mc Cain)當選為美國第44任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眾所周知,奧巴馬的政治資本并不雄厚,事實上,他只有兩年聯邦參議員的經歷,而且是個黑人,這在種族歧視尚未消失殆盡的美國,可以說,奧巴馬的出身顯然不占優勢。可歷史選擇了奧巴馬。

奧巴馬出身平民,但自強不息,畢業于哈佛大學,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通過整合網絡資源,尤其是積極利用移動互聯工具,兩次贏得大選的美國總統

傳奇并未結束,4年后,即2012年,在新一輪總統選舉中,奧巴馬又戰勝對手羅姆尼(Willard Romney),成功衛冕,續任美國總統。我們知道,在美國的總統選舉中,能否獲得廣大選民的支持,事關選舉成敗。

在如何獲得選民支持方面,奧巴馬這位畢業于哈佛大學的高才生有“奇招”——那就是積極動用網絡的力量。在2008年的第一次總統選舉中,雖然麥凱恩也希望借力互聯網發威,但與奧巴馬的精彩表現相比,還是稍遜一籌。

事實上,奧巴馬團隊在爭取選票的時候,對互聯網時代進行了深入研究。這是因為,當時的選民群體已經習慣于使用互聯網。于是,奧巴馬及其團隊積極利用這一特點,并在運用互聯網助選中表現出了敏銳和創意。

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建立官方網站;第二,營造“奧巴馬無處不在”的態勢;第三,網絡營銷。

當時,奧巴馬和麥凱恩都建立了自己的競選官方網站,作為宣傳陣地。但結果是,無論到訪率、上網流量還是瀏覽量,奧巴馬都遠勝麥凱恩。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奧巴馬在官方網站上還打造了一個注冊成員超過百萬人的在線社區“我的奧巴馬”(My BO)

據統計,奧巴馬官網近一半的訪問流量來自于這個社區,其次才是官網首頁;而麥凱恩官網訪問流量幾乎絕大部分來自官網首頁。

奧巴馬的這個在線社區,注冊很簡單,而且充分運用了定位功能,選民只要進入社區,便可以快速找到周邊奧巴馬支持者的團體。比如,在這個社區里,“我的鄰居”、“我的團體”、“我的朋友”分別對應經由地域、興趣/話題/立場、現實人際關系建立起的社會網絡。

這個社區還整合了選民數據庫,讓奧巴馬的支持者們可以在線撥打電話給周邊其他猶豫不決的選民。如此一來,奧巴馬團隊便很好地利用了口碑效應、關系效應,進行了精準、互動的營銷推廣。

后來在這個社區里,選民還自行建立了數以萬計的團體,最大規模地向外界傳遞信息,并積極發揮核心輿論網民的作用。比如,“學生支持奧巴馬”中,有三萬六千多名成員,他們主辦了近兩萬場活動,向外界撥打了超過40萬個電話,募捐超過170萬美元;“全國呼叫團隊”也有三萬六千多名成員,他們則撥打了400萬個電話,募捐210萬美元。廣大社區成員更是留下了近40萬則日志,來支持奧巴馬。

我們根據喬·吉拉德“250定律”,即每個人可以影響250個人的話,可以看到,奧巴馬選民的這種推廣方式,所影響的受眾數量幾乎是爆炸式的。

此外,通過“My BO”,還可以實現線上與線下、地方與全國、虛擬與現實有機地互動起來,從而有助于盡可能整合一切資源。而且,奧巴馬還建立了自己的核心支持者網絡,通過這個網絡,奧巴馬可以在任何時間把信息直接推送到上千萬人面前。試想,在營銷中,如果我們也有了一批自己的忠誠客戶、鐵桿“粉絲”,那么我們在做產品推介時,會不會也可以達到一呼百應的程度呢?答案是肯定的。

其次,“無處不在的奧巴馬”(Obama Everywhere)成為奧巴馬團隊的競選理念。除了在官方網站上宣傳,奧巴馬還在最熱門、最聚集人氣的web2.0網站進行造勢,讓選民在互聯網中隨時接觸到奧巴馬的動態信息。在這方面,麥凱恩雖然也做了相似努力,但遠沒有奧巴馬那樣做得有創意。

從這點中,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人在網上做宣傳,效果卻有很大不同,這里面的關鍵原因,在于創意是否足夠。比如,在照片分享方面,奧巴馬的數萬張照片按照時間、地點、活動等被細致地分類歸入不同相冊,生動渲染出支持奧巴馬人群的廣泛和激情,這也方便了網民隨時搜索與查看。相比而言,麥凱恩在這方面幾乎是空白。

再次,網絡營銷的有效性。奧巴馬在互聯網廣告上可謂“四兩撥千斤”,比如他的團隊在這方面支出不到1000萬美元,卻通過互聯網募集到數億美元的經費,并編織出了龐大的支持者網絡;可以說,奧巴馬的這筆營銷經費花得很值。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麥凱恩幾乎不曾在網絡廣告上支出費用。這或許是麥凱恩前番沒有看到互聯網帶來的效益,于是減少了在互聯網宣傳上的投入。這樣的話,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是看不到效益,越不想投入,結果越是看不到效益。

其實,當今網絡時代,人們在網上花費著大量時間;商家要是做廣告、做營銷,幾乎難以離開網絡。如果發現網絡營銷沒有給自己帶來應有的利益,商家需要好好思考自己的營銷創意是否到位。

后來,奧巴馬在網絡營銷方面出了奇兵,一舉贏得大選。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網絡時代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新的變化,那就是:新主體、新媒體、新社會群體。

所謂“新主體”,是建構無處不在的虛擬主體,建立自己的專有網站空間,這可以說是我們在網絡世界中的一個陣地。因此,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生存法則是:小到個人,大到公司和組織,都需要建構起自己的虛擬主體,然后通過時間積累和網絡擴張,來不斷增強其信譽和社會資本。

所謂“新媒體”,即建構起不同媒介形態和平臺的復合媒體,發布一對多的信息流。比如,奧巴馬的在線社區里,或許無法一一回復近百萬個“好友”如潮水一般的留言,但奧巴馬卻可以在社區里以“廣播”的形式傳遞信息,然后由自己的選民收聽。這種“新媒體”被建構起來后,其效率之高、成本之低是驚人的。

以奧巴馬團隊在Youtube視頻網站上傳的一段視頻為例,在上傳兩周后,其瀏覽量便已超過360萬人次。

所謂“新社會群體”,即通過互聯網應用,建構起自組織、自生長、自創造的社會化群體。其實,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會有對虛擬主體的追求,奧巴馬通過網絡的觸角,讓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有關自己的信息,從而聚集起更多支持者,進而為他們提供彼此互動和聯系的機會,并編織起一張又一張社會網絡。

當奧巴馬第一屆總統任期將滿時,他將面臨又一輪大選。這一次,奧巴馬又會使出什么樣的招數呢?

對此,Twitter(美國著名的社交服務及微博網站)的CEO科斯特羅就預言說:“2012年將是微博選舉的時代。”在這一年,奧巴馬的競選對手是共和黨的候選人羅姆尼。

我們承認微博的重要性,并不是說微博將左右選舉,而是認為微博將成為候選人不得不面對的新平臺,候選人也將更多地依靠微博來號召選民。據統計,在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選民所發的微博數量只有180萬條;而在4年后的2012年,選民每8分鐘發出的微博就已達到這一數量。

舉例來說,奧巴馬在白宮的記者招待會上講了一個笑話,這個信息一傳上微博,人們就立即知道了奧巴馬的講話。此外,微博這種給予選民話語權的“草根”傳播平臺,使得選民可以針對奧巴馬的講話內容,發表評論,從而增強了溝通中的互動性。

此外,奧巴馬重視對“粉絲”的積累。在奧巴馬第二次參加競選時,他微博上的粉絲已有1500多萬,即時關注量常在50~60萬之間,奧巴馬的博文數量更是達到3000多條,以供選民瀏覽,了解其施政綱領和政績。

此外,奧巴馬還為2012年的總統競選開了5個微博賬號,分別是他本人、他的妻子米歇爾·奧巴馬、副總統拜登、奧巴馬競選網站和一個名叫“真相”的微博。可以說,奧巴馬組織了一個能夠立體作戰的的“微博艦隊”。

與奧巴馬的微營銷強大陣容相比,羅姆尼顯然不在一個級別上。當時,羅姆尼的“粉絲”數量只有49萬,其博文也只有900多條。

當然,身處移動互聯時代,羅姆尼團隊也明白微營銷的威力。所以,在美國2012年的總統選舉大戰中,雙方的網絡宣傳戰更是異常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只高手中的高手,才可以勝出,并坐上總統的寶座。

相對來說,奧巴馬的競選團隊更深諳微營銷的游戲規則,而且高度重視與選民的互動。所以,在這次大選期間,奧巴馬團隊的微博發布數量是羅姆尼團隊的3~4倍。

最后,奧巴馬通過微營銷發力,再次入主白宮,連任美國總統。從奧巴馬的競選、爭取選民中,給我們的營銷工作啟發。是的,怎樣做好微營銷,吸引大批顧客前來購買,這將是我們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城县| 秭归县| 渑池县| 陵川县| 汨罗市| 武隆县| 孟村| 镇赉县| 广宁县| 隆子县| 梁山县| 司法| 大埔县| 元朗区| 辽源市| 苍溪县| 新昌县| 古蔺县| 斗六市| 饶河县| 五大连池市| 旬邑县| 将乐县| 崇仁县| 松阳县| 汽车| 华宁县| 东平县| 阿拉善盟| 香河县| 镇江市| 正安县| 丹东市| 汉川市| 平昌县| 巴林左旗| 镇沅| 五峰| 兰溪市| 怀远县|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