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銷售為何會失敗(2)

(6)推銷的態勢要適當收斂。身為推銷員,懂得自己的職責就可以了,不要處處表現得都想在推銷,這樣容易把客戶“嚇跑”。這是因為,從心理上來看,人們在購物時希望獲得某種咨詢顧問式的幫助,而不喜歡被強勢推銷;再者,推銷的目的是實現交易,而交易是需要客戶做出強烈心理反應的,并會讓客戶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所以,我們要懂得適當收斂自己的推銷態勢,讓客戶感覺與我們的職業相比,我們更像是個提供產品咨詢、需求分析的顧問。

(7)珍惜合作機會,建立溫馨友誼。對一個銷售人來講,客戶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與財富,客戶也是你能否實現夢想的關鍵。珍惜每一次與客戶合作的機會,與客戶建立溫馨的友誼,不管客戶有沒有購買你的產品,都要善待客戶,只有這樣,客戶也才會善待你,你才能贏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想一想

新舊銷售方法有什么根本不同?

新式銷售方法的4個步驟是什么?

更多的銷售來自友誼而非銷售關系

我們來看日本保險業“推銷之神”原一平的一個故事。

經朋友介紹,原一平認識了一家建筑公司的CEO(首席執行官,公司的主要負責人)。這位CEO年輕有為,把公司經營得非常成功。于是,原一平帶著朋友寫的介紹信去拜訪這位CEO。

雖然有朋友牽線,但這位CEO并不以為然,見到原一平后輕蔑地說:“如果你來這兒,只是為了讓我買保險的話,對不起,我沒有興趣!”

“山田先生,你還沒有看我的保險產品說明書呢!”

“不用了,我已經剛與一家公司簽了保險合同,所以我也不用再看你的產品說明書了。”

按照常理,客戶買了別人的產品,需求已經獲得滿足,推銷員似乎也該識趣地打道回府了,但原一平并沒有走,他鼓起勇氣問:“山田先生,我們年齡都差不多,可是您在事業上卻有這么大的成就,您能告訴我是如何做得這么成功的嗎?”

“你想知道什么呢?”

“您在建筑行業是怎樣一路發展到現在的呢?”

原一平的懇求,讓這位年輕的CEO也感覺到了自己的冰冷,這讓他多少產生了一些歉意。接下來,這位CEO開始向原一平講述自己艱辛的創業史,不知不覺間,幾個小時過去了。他們忽然醒悟過來,相互對視了一眼,仿佛感覺彼此找到了什么。

接著,這位CEO打破了沉默:“既然你帶著介紹信來的,請問我能為你做些什么嗎?”

“哦,您只需要回答我幾個問題就可以了。”

“什么問題呢?”這位CEO好奇地問道,他本以為原一平會直接建議他買保險。

原一平就他們剛談到的關于創業、經營等話題,又做了進一步的了解,包括這位CEO對未來的規劃和公司當前存在的問題。山田先生見原一平如此認真與誠懇,便做了回答。過了一會兒,山田先生自言自語地說:“真搞不懂,我怎么會告訴你這么多事情,里面很多事我是很少跟別人說的。”

原一平最后起身,禮貌地告辭:“山田先生,謝謝您對我的信任,我會對您告訴我的這些話作一些整理與反饋。再見,我們下次繼續聊這個話題。”

兩個星期后,原一平帶著一份詳盡的計劃書,再一次敲開了山田先生的辦公室。山田剛讀了計劃書中的一段文字,就知道對方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親熱地握住原一平的手說:“朋友,非常歡迎你的光臨!”

山田坐在沙發上又仔細翻閱了計劃書,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真是太棒了,我們公司的專業人士還未必能寫得這么周全呢!真的太感謝你了,原一平先生。”

“呵呵,別客氣,我哪能跟你們公司的專業人士相提并論呢?”

兩個人坐下來,又談了很久。等原一平離開山田的辦公室時,山田先生毫不猶豫地投了100萬日元的人壽保險。同時,在山田先生的介紹下,公司的其他兩名高管也向原一平投了不同額度的保險。

在接下來的10年中,隨著雙方合作力度的加大,保險額也不斷攀增,最后高達750萬日元。在當時的日本,這是一份巨大的業績,而原一平與山田先生的友誼也越來越深厚,成了一對相見恨晚的知己。

試想,如果每個銷售人員都能像原一平那樣主動與客戶培養溫馨的友誼,還愁沒有良好的業績嗎?

銷售人員怎樣與客戶建立起溫馨的友誼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客戶的態度決定于你的態度

相對于別人的態度來說,我們的態度好比一面鏡子,別人對你的態度往往反射出了你對別人的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你對別人尊重、態度親切,別人也會對你以禮相待;你對別人橫眉怒目,別人對你的態度也會無禮。所以,在與客戶接觸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讓微笑經常掛在自己的嘴角,讓友善經常沉浸在自己的眼神,讓熱情充滿你的聲音,讓關懷注入你的話語,人的情緒是可以互相感染的。你以誠懇對待客戶,客戶也才會以誠懇回報你,而誠懇正是友誼的基礎。

2.培養與客戶共同的興趣

有句俗話叫“志趣相投”,指人們有共同的志向或興趣,就更容易談得來,更容易促使彼此間的交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現,有些人形影不離,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而有些人在一起總是尷尬地沉默。這主要取決于彼此間有無共同語言,而共同語言的有無、多少又取決于彼此有無共同的興趣。

共同的興趣,會讓人們在關注的問題上產生交集,這是人們之間交往的動力。

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培養的。所以,我們可以主動培養與客戶共同的興趣,讓交往變得自然、順暢、快樂。

3.主動為客戶著想

我們在生活中發現,一個人是否喜歡與別人交往,取決于對方是否關注自己。所謂“朋友”,就是能夠經常想對方之所想,關注對方的感受,必要時幫對方出謀劃策并盡己所能予以幫助。我們與客戶交往時,如果也能做到這一點,久而久之,在客戶的朋友圈里,自然會有你的一席之地。一旦客戶把你當作了朋友,你的銷售事業也就更好發展了。所以,在銷售中,不要老是想著自己多賣出去一件產品能有多少提成,還要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要盡力讓客戶買到適合的、稱心如意的產品。銷售的最佳結果是“雙贏”,只有“雙贏”才能持續、長久,堅決杜絕只顧自己利益的“單贏”。把銷售當成一個事業去做,而不應僅僅看作孤立的一樁樁生意。比如,客戶在購物時,既希望買到好的商品,還希望盡可能省錢,所以,我們不妨站在幫客戶“省錢”的角度,為客戶提供理性的建議,協助客戶選對產品,這樣的話,客戶更容易采納你的建議,你說的話也會更有說服力。

4.一定要信守原則

我們主動與客戶靠近,并不意味著無原則地討好客戶。事實上,一個有原則的銷售員才能真正贏得客戶的信賴。因為只有堅持原則,客戶才會相信你在推薦產品時同樣遵守了一定的原則,他們才能放心與你合作。一個毫無原則可言的人是無法信賴的,原則是做人做事的底線,突破了原則,做人做事也必將一敗涂地。在與客戶交往時,有時客戶為了驗證產品的效果,要求你提供幾個成交客戶的聯系方式,由他打過去電話詢問確認。對我們來說,是不允許未征得客戶同意的情況下而泄露對方聯系方式的,因為這樣可能會干擾客戶的正常生活。所以這時,我們要堅持原則,而且即使你泄露了幾個老客戶的信息,你面前的新客戶也未必領你的情,他可能還會想:“這個銷售員以后會不會擅自把我的聯系方式也泄露出去呢?”可見,如果你無視原則,損害了別人或者公司的利益時,客戶會擔心你是否也會損害他的利益。當然,我們所提倡的“信守原則”不是呆板教條的,是與“靈活的策略”相輔相成的。

5.主動把客戶當朋友對待

能否主動視別人為朋友,這考驗了一個人的胸懷。如果一個人胸懷坦蕩,能與別人推心置腹、急公好義,自然朋友遍天下;《水滸傳》里的宋江在江湖上牢守“信義”二字,將很多好漢視為朋友,所以眾多梁山好漢才愿意共推他為梁山泊老大。如果一個人心理陰暗,總以防范的心理看待別人,那么這樣的人,誰又愿意與他交往,他又怎能發展壯大呢?我們與客戶交往時,通常情況下,銷售員是主動的,客戶是被動的,因為我們是為客戶主動推銷的,是來主動謀求建立一種合作關系的。如果我們始終把客戶當朋友一樣對待,漸漸地,客戶才會把我們也當成朋友。從某種程度來說,銷售也是一種人際交往,我們要跳出銷售看銷售,不要把客戶孤立地看成能支付我們金錢的買方,而是以朋友感情維系客戶關系、促成簽單銷售,這樣才能把銷售做得更好。

想一想

你能從原一平身上學到什么?

怎樣與客戶建立溫馨的友誼?

你能否在5個問題內完成一次交易

在銷售溝通中,巧妙地提問很重要。我們不僅在挖掘客戶需求時要會問,在促成交易時也要會問。在與客戶溝通時,有針對性的問題問得越多,獲取的有效信息就會越充足,你銷售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會越大。

問題孕育銷售。利用有效問題捕捉需求是創造成交氛圍的關鍵。一旦你確定了客戶的關鍵問題所在,那么制訂銷售解決方案就會很簡單。

我們在這里提供一個5步成交法,讓你在5個問題內與客戶達成交易。這個方法適合于很多行業,為便于理解,下面以汽車銷售為例。

問題一:“先生,請問您想看哪款車?”

(先對客戶的需求有個大致了解,為下面的問題做好鋪墊。)問題二:“請問您重點關注車的哪些方面呢?”

客戶可能會說“動力性強、底盤穩定、油耗低、有現車、購車送禮品”等。

(了解客戶的需求點,分析客戶的內在需求,讓溝通具有針對性。)問題三:“請問哪些方面在您買車時是最重要的?”

(在客戶關注的因素中,一定有幾個是最關鍵的。抓住關鍵,才能制勝。)問題四:“如果我們店可以滿足您的這些要求,您會考慮在我們店買車嗎?”

(這是一種典型的“如果我怎樣,您會怎樣”的問題。這種問題會引出客戶的承諾,實際上已經處于準交易狀態。)

問題五:“我可以為您安排試乘試駕,請問您今天方便試乘試駕嗎?我們店還可以提供一次性全款與分期付款兩種方式,您看選擇哪種付款方式比較合適呢?”

(主動為客戶著想,建議客戶體驗產品,提供便利的付款方式。如果客戶體驗滿意,就意味著達成交易。)

對于一個有購車意向的客戶,這5個問題下來,成交幾乎是肯定的,除非客戶不打算購買這個品牌的產品。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5個問題內就完成一次交易,固然讓人向往,但這其中的基本功是不能少的。

我們希望用最少的問題達成最期望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的問題具有穿透力。會問是增強說服力的前提,而卓越的說服力才能促使客戶下決心成交。

那么,怎樣讓我們的提問有穿透力呢?我們介紹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學習。

1.巧用發問詞

第一個詞語是“感覺”。比如,“您感覺坐進去舒適嗎?”這是一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每個人都有感覺,“感覺”也很容易談論。“您感覺今天的天氣好嗎?”或者“您感覺這個款式怎么樣?”這些問題都是中性的,不會產生情緒上的反感。客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來回答,便于溝通的進行。如果你和客戶剛見面,彼此還有些陌生,可以先用些“感覺”的問題開啟談話。

第二個詞語是“認為”。比如,“您認為自動擋汽車比原先使用的手動擋汽車好開吧?”這是讓客戶更加明確地表述自己的主張。“認為”一詞比“感覺”表述的意思更明確些,“認為”表示一種比較成熟的觀點,客戶回答“認為”的問題后,就要努力為自己的智商“辯護”。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是很愿意回答“認為”引出的問題,但是他們一旦做出了答復,便不會輕易改變。

第三個表述是“在您看來”。“感覺”這個詞很柔軟,“認為”這個詞強硬一些,“在您看來”是折中的,具有一定感性色彩。“在您看來,這是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呢?”這既可以讓客戶采取明確的立場,又可以讓客戶對自己的回答有思考時間,而且不管怎樣回答,客戶不會感到自己是在“被逼”回答。這種問題回答的結果,客戶也不會輕易改變,因為這是客戶自己思索后的結果。

2.提問時要有禮貌

一個會提問的人,必然是一個有禮貌的人。一個不懂禮貌的人,會引起被提問者的不快,甚至拒絕回答。我們在上學時知道,課堂上,學生有問題要請教老師,需要先舉手,老師同意后再站起來提問。這樣,既是對老師的尊重,也顯得自己有素養,提問的效果才會比較好。我們在面對客戶時,道理也是一樣的:有禮貌地提問,客戶會樂于回答;冒失地提問,有可能引起客戶的反感,不僅達不到預期目的,可能還會造成與客戶關系的惡化。

所以,我們在提問時,要講究禮貌,注重合適的方式與方法。你懂得尊重客戶,客戶才愿意回答。當客戶的談話偏離主題時,你可以用委婉的話語控制談話主題:“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很有見解,以后我會繼續向您請教,不過我們先談一下這個話題好吧……”這樣既不傷害客戶的自尊心,尊重了客戶,又可以將談話巧妙地拉回到銷售主題上。另外,提問時,盡量保持微笑狀態,這樣會讓客戶感到有親和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昔阳县| 金阳县| 兖州市| 渝北区| 吴堡县| 东台市| 错那县| 徐水县| 澎湖县| 瓦房店市| 翼城县| 武夷山市| 甘肃省| 彰化市| 五指山市| 永仁县| 涿鹿县| 万宁市| 内黄县| 青龙| 资中县| 顺义区| 师宗县| 古交市| 安庆市| 崇仁县| 民权县| 宾川县| 清远市| 吉安市| 淮安市| 常州市| 南投市| 南部县| 禹城市| 宜兴市| 定州市| 峨眉山市| 饶河县| 江西省| 温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