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征服其心,用你的魅力讓對方歸服(4)
- 語言的力量:如何用魅力影響和感染他人
- (美)希恩
- 4958字
- 2016-10-16 16:00:09
一次,在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班時,史坦哈被要求準備以微笑的經驗發表一段談話,于是他決定親自試一個星期。去上班的時候,史坦哈會對大樓的電梯管理員微笑,說一聲“早安”;他以微笑跟大樓門口的警衛打招呼;他對地鐵的檢票小姐微笑;當他站在交易所時,他對那些以前從沒見過自己微笑的人微笑。
很快,史坦哈發現每一個人也對他報以微笑。他微笑著面對那些滿腹牢騷的人。他一邊聽他們發牢騷,一邊微笑著,問題很快就解決了。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為此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回家后,史坦哈微笑著和妻子說話,也不再板著臉和孩子說話,沉悶的家突然被一種溫馨的氣氛籠罩。不可思議的是,這一切看似很難,卻來自于簡單的微笑。
心理學研究表明,微笑與人的形象有著奇妙的關系。雖然微笑是一種面部表情,卻反映了人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態度。在現實生活中,微笑還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能幫助人們驅散心頭的煩惱,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你在職場上越走越順暢。
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秘訣時,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最得力的助手斯瓦伯驕傲地說:“我之所以能成為全美國薪水最高的打工者,主要是因為我有著迷人的魅力。我的人格、我的品德、我與人相處的方法,這些都是我的成功秘訣。但是,我最迷人的還是我那發自內心的微笑,至少要值100萬美元。”
對此,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麥克奈爾認為:“那些時常保持微笑的人,在管理、教育、推銷當中會更容易獲得成功,更容易培養出快樂的下一代。笑容比皺眉頭更能傳情達意,這正是為什么教育中更應該以鼓勵和微笑取代體罰和處置的原因所在。”紐約一家大型百貨商店的人事部經理也說:“我情愿出高價雇傭一個臉上總是帶著可愛微笑的、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女職員,也不愿雇傭一位冷若冰霜的哲學博士。”
微笑就像一把開啟人的心靈的鑰匙,是建立人與人之間關系最好的橋梁。毋庸置疑,一個時時微笑、對事事微笑的人,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遇到多么固執的說服者,最終都能實現說服的終極目標。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因為那是你所能擁有的最美好、最有魅力、最能征服他人的表情。
你可以控制你的微笑來感染別人
(1)行為勝于言論,對人微笑就是向他表明:“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喜歡見你。”
(2)快樂不依賴于外界的環境,而取決于你的內心。一個人,只有想讓自己快樂,才能真正地快樂起來。
(3)行動是與感覺并行的,我們能使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為有規律,也能間接地使不直接受意志制約的支配有規律。
發揮你獨特的幽默魅力
真正精于談話藝術的人,其實就是那些既善于引導話題,并賦予無意義的談話以幽默風趣的生命力的人。談吐幽默的人往往容易取勝,沒有幽默感的人則往往容易失敗。
美國心理學家保爾·麥基認為,幽默感對于人的社交能力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交際場合,幽默的語言極易迅速打開交際局面,使氣氛輕松、活躍、融洽。在溝通中,幽默的語言則如同潤滑劑一般,可以有效地減低人與人之間的“摩擦系數”,化解沖突和矛盾,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幽默感的內在構成,是悲感和樂感。悲感是幽默者的現實感,就是對不協調的現實的正視;樂感是幽默者對現實的超越感,是一種樂天感。悲感讓幽默者可以鼓足勇氣面對現實,正視人性的弱點;樂感讓幽默者在別人或者我們自己的弱點面前產生“突然的榮耀感”,給幽默者以信心和勇氣,在困境中樹起勝利的風帆。
幽默是一種樂觀豁達的人生哲學,只有超越了現實,才能俯視現實,淡定、從容地面對現實。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是培育幽默感的搖籃,悲觀厭世的人是無法說出與幽默相關的只言片語的。
俄國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生活窮困。他租了一間房子,房東要他在租房契約上注明:一旦失火,燒了房子,就要賠償15000盧布。克雷洛夫看了看租約,不動聲色地在15000后面加了一個零。房東高興地說:“什么,150萬盧比?”克雷洛夫大笑道:“不管多少錢,我都賠不起。”
幽默是生活歷練的一種折射,是智慧的產物,更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幽默的人,即使不會始終面帶微笑,卻能在舉手投足間讓人感受到快樂的氣氛。沒有人會拒絕和一個幽默的人交往,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感官極大、極好的刺激,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幽默不是說幾句玩笑話那么簡單,更應該是幽默者的個人智慧和生活經驗的一種綜合展示,遠遠超出了引人發笑的高度。
英國文豪蕭伯納是個瘦子,這是盡人皆知的。一天,一位大腹便便的資本家用譏笑的語氣對他說:“先生,看到您,我就知道現在世界上正在鬧饑荒。”
蕭伯納淡淡地回敬道:“而我一見到您,就知道世界上為什么會鬧饑荒了。”
馬克·吐溫在密蘇里州辦報時,有一次,一位讀者在他的報紙中發現了一只蜘蛛,便寫信詢問馬克·吐溫,看是吉兆還是兇兆。
馬克·吐溫是這樣回答的:“親愛的先生,您在報紙里發現一只蜘蛛,這既不是吉兆也不是兇兆。這只蜘蛛只不過是想在報紙上看看哪位商人還沒打廣告,好到他家里去結網,過安靜日子罷了。”
一天,愛因斯坦不慎跌倒了,一位路人笑道:“您沒有跌倒,而是地球傾斜了一下,用您的相對論理論解釋剛才發生的事情對嗎?”
“我同意您的說法,可惜這兩者的感覺對我來說沒什么區別。”愛因斯坦答道。
一位青年作家向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請教:“您的作品語言簡潔流暢,請問您是怎么做到的?”
“有時,我故意穿一件薄薄的衣服在凜冽的寒風中寫作,凍得瑟瑟發抖;有時,我故意不吃飯寫作,餓得肚子咕咕直叫;還有時,我故意金雞獨立般寫作,累得滿頭大汗、腿不停地發抖。為了盡量減少這些不愉快的感受,我不得不強迫自己少寫些廢話,這就是你想要的答案。”海明威誠懇地回答。
幽默的力量不容小覷,一些小幽默、一則小故事、一段小品文、一句警句或妙語,往往具有扭轉乾坤的魔力,讓人們心甘情愿去做原本不想做的事情,接受原本不想接受的東西。在社交活動中如果我們想樹立良好的形象,就必須運用幽默,得體的幽默會為你的魅力加分,請記住,是得體的幽默。不合時宜、與身份不符或失了分寸的幽默,往往會傷害感情,招致他人的反感。因此,什么樣的幽默才符合得體的標準呢?
1.內容高雅
幽默的內容取決于幽默者的思想情趣與文化修養。粗俗或低級的語言雖然有時能博人一笑,但很快就會變得乏味;而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玩笑所產生的幽默,不僅能給對方啟迪和美好的精神享受,而且也是對自己美好形象的一次重塑。
2.態度友善
與人為善不僅是做人的準則,也是幽默的標準之一。幽默的過程,應該是人們相互交流感情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如果以開玩笑為借口對他人冷嘲熱諷,就違背了幽默的初衷。受到侮辱的人必定會覺得顏面大失而針鋒相對,最終甚至可能背道而馳。這樣的人,哪怕真的才華橫溢、能力非凡,也沒有人愿意與其交往。
3.看人說話
受性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對玩笑的承受能力都不同。比如,有些玩笑能對同輩人開,但如果對長輩開了,就會被戴上“沒大沒小”的帽子;有些玩笑只能對同性開,如果對異性開了,就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有些玩笑只能對性格外向的人開,如果對性格內向的人開了,就可能產生誤會。
4.看場合說話
幽默不是要你在任何場合都表現得幽默,而應該根據不同的場合適時改變自己的行為。不合時宜的幽默還不如不幽默,很有可能讓你陷入無盡的麻煩之中。比如,在莊重嚴肅的場合,就絕不能開玩笑。
不看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說話不經大腦,這是愚蠢者的表現。人總是在正確的時間內、正確的地點、適合的條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場合,面對著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就得從不同的目的出發,就應該說不同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話,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幽默是生活的調味品,幽默而大度的人會說: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如果學會選擇笑著度過每一天,那么再大的風浪也會平息。
幽默是一種溝通的技巧、語言的藝術,在人際交往中發生不快時,一句幽默的話語往往能緩解緊張的氣氛,一句詼諧的話就能使對方轉怒為喜。幽默是化解尷尬,能化干戈為玉帛,不但使家庭溫馨,更能幫助我們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戰勝人性的弱點,攀升人生的巔峰。
幽默也是一種力量
(1)幽默具有使人愉悅的神奇功效,在任何場合,擁有幽默的人總會贏得他人的好感,獲得眾多的支持和理解。
(2)幽默是一種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傳遞藝術。
(3)幽默的人具有寬容、自信、豁達、樂觀的心態,它使生活充滿樂趣、充滿生機。
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尊重
不管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贊美可以算得上是激發人的潛能的魔法師,一句贊美的話甚至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絕不能小覷。
曾流行這樣一個說法:“贊揚能使羸弱的軀體變得強壯,能給恐懼的內心以平靜和信賴,能讓受傷的神經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務求成功的決心。”實驗心理學對酬謝和懲罰所做的研究也表明,受到贊揚后的行為,要比挨了訓斥后的行為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威廉·詹姆斯說:“人性的根源有一股被人肯定、贊賞的強烈愿望,這是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點。”
一位企業家說:“人都是活在掌聲中的,當部屬被上司肯定、受到獎賞時,他就會更加賣力地工作。”卡耐基也說過:“當我們想改變別人時,為什么不用贊美來代替責備呢?縱然部屬只有一點點進步,我們也應該贊美他。因為,那才能激勵別人不斷地改進自己。”
卡耐基小時候是公認的非常淘氣的壞男孩。9歲時,他父親把繼母娶進家門。當時,他們居住在維吉尼州的農村,家境貧寒,繼母的家庭環境卻很好。
他父親一邊向繼母介紹卡耐基,一邊說:“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全州最壞的男孩,他讓我頭疼死了,說不定他會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頭砸你,或者做出其他壞事,總之讓你防不勝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繼母微笑著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下巴看著他,對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州最壞的男孩,他是最聰明的,卻還沒有找到發泄熱忱的地方的男孩。”
繼母說得卡耐基心里熱乎乎的,眼淚幾乎滾落下來。就憑她的這句話,他決定和她建立友誼。這句話,成了激勵他的一種動力,使他日后創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為在她來之前,沒有一個人稱贊過他聰明。他的父親和鄰居認定他是壞男孩,但繼母只說了一句話,他的一生就隨之改變了。
14歲時,繼母給卡耐基買了一部二手打字機,并且對他說,她相信他會成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開始向當地的一家報紙投稿。來自繼母的這股力量,激發了他的想象力,激勵了他無窮的創造力,最終讓他成為了“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很難想象,如果繼母不是用贊美的方式而是嚴厲的斥責,卡耐基會不會取得后來的偉大成就。事實上,贊美是一種強大的內心力量,一個人在贊美他人的同時,潛意識里也在渴望得到對方的贊美。說服之前先來點贊美,就像吃飯之前先喝點美味的湯,往往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在人類行為中,有一條至關重要的法則,如果我們遵守它,就會萬事如意;實際上,如果我們遵守這條法則,將會得到無數的朋友,獲得無窮無盡的快樂。可是,如果我們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招致各種挫折。這條法則就是:“永遠尊重別人,使對方獲得自重。”這正如杜威教授所說:“自重是人類天性中最強烈的沖動和欲望。”也正如詹姆斯教授所說:“在人類的天性中,最深層的欲望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也就是說,只有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能真誠地贊美他人;反過來,一個能真誠地贊美他人的人,必定會受到他人的尊重。
很多年前,倫敦的一個男孩在一家布店工作,每天早上5點鐘就要起床打掃整個店鋪,然后工作十幾個小時,簡直和苦工、奴隸差不多。兩年后,男孩再也無法忍受這種高強度的生活。一天早晨起床后,他連早餐都沒吃就跑去和在13里外的地方當管家的媽媽商量,請求媽媽同意他換一份工作。他傷心地向媽媽哭訴,并威脅道,如果讓他繼續留在店里,他就自殺。
接著,他給老校長寫了一封言詞悲慘的信,說他已經對人生失望透頂,想結束生命。老校長看完信后給了他一點贊美,誠懇地對他說,他很聰明,應該有很好的前途,并讓他在學校當教員。老校長的贊美徹底改變了男孩的一生,他就是英國文學史上創作了76本書的文學巨匠韋爾斯。
贊美是通往成功之路最好的外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人的潛能。對于身處困境的人來說,也許你的贊美并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卻能使對方從困難中奮進,從失敗中崛起,這其實是比幫助更大、更具價值的幫助。如果不是老校長的贊美,韋爾斯的人生會怎樣,我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