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用幸福的姿態生活(1)
- 接納生命中的不完美:承認不完美,心靈才自由
- (美)奧里森·馬登
- 4942字
- 2016-09-23 11:39:28
一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像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快樂的源頭在內心
謹記
一個人的快樂總是來源于他曾經擁有過的、最為美妙的經歷,而不是物質上的滿足。
你是不是一直都認為快樂是可以從外在事物或者環境中尋找到的?就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快樂的最大來源在于金錢和物質的滿足。誠然,金錢可以滿足我們的許多欲望,比如權力、影響、安慰、奢侈等,并且通過這些形式,金錢可以給我們帶來成就感,一種自我滿足感。
基于這樣的認知,社會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調查:“生活中,最讓人感到無比煩惱,生活有壓力的是什么?”“你覺得怎樣才能擺脫這種壓力?”
這兩個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的人認為“缺錢”是生活中最大的壓力;而解決方式也都是諸如“擁有更多的錢”“做生意發了大財”“中了彩票的頭獎”,等等。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大半的人都認為,有了足夠多的金錢就會感到幸福,就不會有如此大的壓力。
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某所大學的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大獎的人在他們交好運后,他們的快樂指數和幸福指數竟變得比以前更低,而心理壓力則陡然升高。因為突然間得到的大筆金錢使他們的生活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比如,他們不敢與好朋友分享這種快樂,因為怕朋友會起歹心,從而疏遠了原來的好朋友,而一時又無法被新朋友接納;突然改變的奢侈生活使家人并不能一下子適應,從而更容易與家人爭吵;他們變得很敏感、多疑,對所有的人和事都有警惕心;對工作沒有了原來的激情,認為反正我有錢了,工作不工作都無所謂,同時每次發薪水時的喜悅之情也變得無影無蹤了……另外,絕大多數繼承大筆財富的人都會為財富所害。當人們有了錢,他們通常都會停止前進,他們開始依靠金錢的力量,而不是依賴自身的內在資源了。因為金錢往往會令他們過上安逸的生活,從而導致他們喪失了斗志和自力更生的動機,以致停止了奮斗的腳步。
種種情況顯示,當人們的收入超出了基本需求和他們所期望的時候,多出來的金錢便會給他們帶來負面的影響。
其實,快樂并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在這個世界里,很多非常有錢的人過得并不快樂,他們整日煩躁不安,心懷不滿,很不開心。他們妄想用金錢去購買能夠為自己帶來持久快樂的東西,但是,持久的快樂卻總是對他們退避三舍。相反,那些并不富有甚至有些極為貧窮的人,他們的生活卻是快樂的。事實上,根本就不存在可以用金錢購買到持久快樂的方法或者地方,因為,快樂完全超越了金錢所能達到的領域。
還有一些人認為自己能夠從婚姻中獲得極大的快樂。但是,這些都不是快樂的核心。實際上,最大的快樂一定是源于自己的能力所帶來的快樂。換句話說,持久的快樂一定來源于自身,而絕非外部的任何事物。
我曾經遇見過一個非常貧窮的人,但是,一無所有的他與我見過的其他人相比,他更善于從艱難困苦中獲得安慰。我見到他的時候,盡管他身無分文,也沒有妻子在身邊支持自己,然而他總是很開朗、很快樂、很滿足。即便是身處窘迫境地,他也能夠以此為樂,他總能從自己的生活中發掘出一些快樂的事情,讓自己的心情處于美好之中。
持久的快樂與物質無關,與外界的環境無關,它是一種精神狀態。持續長久的快樂是不會停留在暫時的事物中的,因為它深深植根于永恒的信念之中。
在外在世界中尋找快樂,這大概是人類所做過的事情中最為愚蠢的事情了,因為,還從來沒有哪一個追求者通過這樣的方式找到過快樂。
很多人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逐金錢、名利或者其他的欲望,也許最終獲得了滿足,可也許他會發現在得到這些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更珍貴的東西,那么這時候失去的恰恰就是快樂。
很多人總是在不斷地推遲著自己的快樂,直到最后,他們才會失望地發現,他們的快樂已經流失太多太多了,而且,縱然他們還擁有獲得快樂的途徑,他們也會發現,此時獲得的快樂遠遠不及他們在更年輕一些的時候所獲得的快樂那樣真實。
最后,請你記住:無論你多么喜歡冒險,請你絕對不要用自己的快樂去冒險,也不要用能夠為你帶來快樂的生活去冒險。所以,我們一定要早些形成快樂的習慣——每一天都快樂的習慣。無論你是多么不開心或者多么不愉快,你都要學會從你的境況中發現細微的快樂。
快樂其實很簡單
謹記
孩子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如此簡單;成人之所以多慮,是因為成人心中的世事如此復雜。快樂其實是一件簡單至極的事情!
我們所有人都戴著不同的有色眼鏡,因此,沒有哪兩個人會看到相同色彩的生活。一些人在粗俗的消遣中獲得自己認為的眼前的快樂,另一些人則會認為,在安靜的角落里看書是自己目前的快樂。有些人在他們的朋友中、在社會交往中發現自己最大的快樂,另外一些人則在四處漂泊中追求快樂,他們總是以為最大的樂趣會出現在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個地方。
大多數人看不見快樂的簡單之美。他們在巨大的、復雜的事物中尋求著快樂。然而,持久的快樂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事實上,快樂與復雜是完全不相容的兩件事情。
其實,簡單就是快樂的本質。一個商人辛辛苦苦地忙了大半輩子,終于擁有了富甲一方的錢財。他終于不用再捉襟見肘,不用再斤斤算計,寬裕的生活向他敞開。
富商攥著大把的金銀財寶,破天荒地想給自己一次完全放松的機會。于是,他來到一片海灘上,準備靜靜地曬一曬太陽,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可是,已經習慣了在商場上拼殺的他,猛然這樣一停下來,心里反而感到了百無聊賴的煩躁。
正在這時,富商看到了在不遠處,一個衣著破爛的漁夫正在海灘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表情安詳,嘴角微微上揚,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富商見狀,便好奇地走上前去問他:“你不去工作,就這樣浪費時間,怎么還會覺得高興呢?”
漁夫反問道:“我為什么要去工作呢?”富商簡直覺得漁夫的想法太不求上進了,理直氣壯地解釋說:“努力地去工作,這樣才能掙到足夠多的錢,然后才能有錢出來到海灘上旅游,享受陽光啊。”漁夫輕輕地笑了笑,依然不急不惱地問富商:“享受陽光?我現在不就是在海灘上曬太陽嗎?”是的,生活原本是輕松的,我們并不缺少真正的熱情與精力去承受生活,而是我們的生活太過于復雜。“簡單點兒,再簡單點兒!奢侈與舒適的生活,實際上妨礙了人類的進步。”這是梭羅的一句感人至深的名言。梭羅同時也發現,當他在生活上的需要簡化到最低限度時,生活反而會更加充實,因為他無須為了滿足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而分散自己的心神。
簡單,看起來是生活的一種方式,是審美的一種追求;其實,更是現代價值系統平衡的一個支點,是自由的一種體現。置身其中,便會忘卻工作的疲憊、生活的煩惱、人生的憂愁。根植于簡單這塊土壤而綻放出的人生之花,必定是芬芳而悠久的。如此,簡單又是一種美的境界。
最近,我和一位事業成功的年輕人一起用餐,他一直努力令自己快樂起來,但是,他把每一件事情都想得非常復雜、費力,以至于他的快樂總是從他的身邊溜走。他的一切都是那樣轟轟烈烈,他的精力如此旺盛,思想如此復雜,以至于快樂無法在他的身上找到一個長久的棲身之所。他自己也不知道這一切究竟是為什么。他很富有,身體也很健康,但是他總是躁動不安地、心不在焉地注視著更為遙遠的前方。
事實上,我從來不認為他曾經真正地開心過。他的整個生活方式都極其復雜。他似乎不知道應該到哪里去尋找快樂。他顯然已經弄錯了快樂的本質。他認為,快樂就是展現出巨大的表現力,擁有巨大的財富,做出引人注目的事情。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快樂會被扼殺,會被“窒息”。
海邊一間破陋的房屋里,住著一位老太太和她的老伴,家里只有一個盛魚的大木盆。他們的日子雖然過得很清貧,但卻非常有意義。每天老頭子都會到海里去打些魚回來,等他們吃過飯后,老頭子就會陪她看星星,拉拉家常,平靜中有一種和諧的美。然而,這種和諧在不久之后,被一件事而打破了。
有一天,老頭子又外出打魚,打到了一只會說話的小魚,小魚為了活命,就答應他幫他實現三個愿望。老頭子感到困惑,就把此事告訴了老太太,老太太卻為此十分高興。
老太婆在欲望中沉淪了,她開始苦苦思索,想了好久都想不起來自己要什么了。后來,她就將自己孤立起來,在孤獨中開始追尋,她不知道自己在追尋什么,但是她卻不能自拔了,在夢想中越過越上隱,她想完了豪宅,又想金屋,想完了金屋想當女王,想完了女王就又想著要去做那些小魚的掌管者,最終由于太過勞累而死去了。
臨終前也沒能想出來,自己想要的究意是什么!由此可見,簡單的生活能夠使人珍視人與之間的情感,能夠體驗到生活中真正的幸福、快樂和輕松;而富足奢華的生活帶給人的只有勞累與疲憊。所以說,簡單的生活更能讓人認識到生命的真諦所在。
的確如此,簡單的生活,真的是最充實、最精彩的。生活在燈紅酒綠、推杯換盞、斤斤計較、欲望和誘惑之外,不用挖空心思去依附權勢,不必去貪圖金錢,用不著留意別人看你的眼神,沒有鎖鏈的心靈,快樂而自由,隨心所欲,該哭就哭,想笑就笑,簡簡單單地存在著,何嘗又不是一種愜意呢?
持久快樂的本質其實就是一些簡單并且觸手可及的東西。在很多地板上沒有鋪著地毯、墻壁上沒有掛著壁畫的家庭中,我們都發現了快樂的蹤影。快樂既不懂得等級、地位,也不懂得顏色,而且,它也不認得財富。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話:快樂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與有著一顆純潔的心靈長相廝守。
付出,才能收獲快樂
謹記
當你付出了,你會發覺快樂來自于精神深處,一次付出,成長一步。
你是不是也像大多數人那樣想要擁有快樂?沒錯,在現實世界中,沒有人不想獲得快樂,快樂是所有人都想要擁有的,那么,獲得快樂的途徑在哪里呢?
首先,快樂是要付出勞動的。正所謂“一分耕耘,一份收獲”,你付多少的代價,換來的就有多少的快樂,耕耘是辛苦的,是你的代價,收獲是快樂的,是你的勞動的滋味——快樂。比如說,你想要取得好成就,讓別人交口稱贊,得到被人認可的快樂。如果坐等成功,那么你永遠不會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因此,你必須要努力勤奮,有目標、有計劃地去奮斗、去實踐,這個過程是異常艱辛的,稍有松懈,就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同樣,懶惰的人也絕不會帶給別人快樂。懶惰好似一潭死水。一旦水開始停止流動,停止行使自身正常的功能,那么各種各樣的害蟲和有毒的生物就會開始在其中繁衍生長。這樣的水會變得骯臟,散發出有毒的氣體和令人作嘔的氣味,給別人帶來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了。
很多人都憧憬能過上每天只有看書、旅行的悠閑生活,因為他們相信,通過這類“休閑”,自己就能夠從充滿焦慮、壓力以及擔憂的社會競爭中解脫出來,從而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但是,當他們一旦認為自己達到這種自由狀態的時候,很多其他的欲望又會撲面而來,糾纏在其腦海中,揮之不去,從而令他們感受不到自己預期的快樂。
一個人只有不斷地運用自己的頭腦和智慧,才能夠得到持久的快樂。因此,如果我們還能夠付出的話,那么我們就不可能從懶惰中尋求到持久的快樂。對于那些由于付出而導致殘疾或者生病的人,大自然會賦予他們一種非常神奇的能力作為補償,然而,大自然從來不會補償那些有能力付出卻不去付出的人。
“用進廢退”是大自然一貫的座右銘,當我們停止使用某種官能或者功能的時候,那么,這種能力就會漸漸離我們而去,逐漸枯萎。大量證據表明,人類的奇妙體制就是為工作和付出而準備的,而懶惰和停滯則會讓這種非凡的能力枯竭。
當一個人陷入到惰性之中的時候,他整個人就不可避免地會走向頹廢,最后淪為一個廢人。我們只能保留自己經常使用的官能和能力,除了經常使用,別無他法。大自然將墮落和喪失力量的界限劃分到懶惰上,一旦一個人開始變得懶惰,那么,大自然就會逐漸奪去他的能力。
在這個世界上,放棄自身能力的人隨處可見,他們日益變得缺乏主見,缺乏精力,缺乏勇氣。沒有付出,他們就不可能擁有身心的健康,而失去了健康,他們根本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一個懶散的大腦,很快就會滋生出各種有害的雜質,當心靈不再純凈,快樂也會與之絕緣。所以,付出就像流動的溪水一樣,是快樂的源泉,是讓一個人獲得身體健康和心靈凈化的唯一方式。
另外,我們都知道沒有付出,就不會收到回報的道理。一個人不能夠一味地只求索取,不知付出,因為自私往往會滋生出小氣和卑鄙。只有那些樂于慷慨付出的人,才能夠收獲快樂的累累碩果。沒有人會因為付出而變得萎靡、貧窮、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