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公文寫作常見病例及修改(3)
- 辦公室寫作精要與范例實用大全
- 肖文鍵
- 2862字
- 2016-09-12 12:57:19
魏國政治家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把文章看作“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鄧小平則說:“拿筆桿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惫钠鸩莸倪^程,是一個“鳳凰涅”的過程,起草者通過艱辛的勞動,使發文機關的集體意志這種無形的思想轉化為有形的文字,形成了初稿,具備了載體,實現了從“虛”到“實”的驚人一躍。如果初稿上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下合機關、單位的實情,中合領導意圖,領導予以簽發,那么通過起草公文,秘書人員便發揮了輔助作用。
3.公文起草是復雜的勞動過程
公文起草是一個復雜的腦力勞動過程。“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要完成好公文起草過程,認識能力是前提。鄧小平同志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評價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時說:“這次的文件好,就是解釋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有些是我們老祖宗沒有說過的話,有些新話。我看講清楚了,過去我們不能寫出這樣的文件,沒有前幾年的實踐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件,寫出來也很不容易通過。這一文件之所以寫得好,就是因為在前幾年的實踐中提高了認識,回答了新情況新問題。”可見,公文起草的前提在于提高認識能力。要完成好公文起草過程,思維能力是基礎。從認識事物到成文定稿,貫穿著思維活動。
有的人苦思冥想,寫出來的東西卻不像樣子,原因主要是想問題的方法、路子不對頭,鉆了牛角尖或走到歪路上去了。要想問題對路,就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要完成好公文起草過程,寫作水平也很重要?!坝辛苏_的觀點和正確的思想,還要有比較恰當的表述方式告訴別人”(毛澤東語)。寫作水平提高了,我們就能把思想輸送出來,把信息傳遞出去,從而產生效用。
4.公文起草是一種代言行為
一般文章的作者,都是代表自己,以個人的身份在說話,見解是個人化的,情感是個人化的,風格也是個人化的。人們說李白的作品瀟灑飄逸、雄奇壯麗,那是李白的個性使然。而同時代的杜甫,風格則是沉郁頓挫,那也是杜甫的個性使然??墒枪牡钠鸩菥筒煌?。整體上說,公文沒有作者自己(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的情緒在里面,因為它不是個體化寫作,而是代表一個機關、一個部門、一個團體、一個單位在說話。有時代言人是發文機關的秘書人員,這種代言活動最常見,也最普遍。有時代言人是被代言人的下屬機構,比如《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的通知》(湘發〔2003〕2號)就是省人事廳、省編辦代省委、省政府起草的,所有的干部任免文件(湘委干)都是省委組織部代省委起草的,等等。有時代言人是發文機關的主管領導本人,這還是一種代言行為,因為領導同志必須以本單位、本機關的集體意志為核心,以黨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以及本地本單位實際為依據,擬定公文內容,而不能隨心所欲。
作為代言人,無論是文秘人員、下級單位,還是領導同志,在起草過程中并不是完全消極的,不能當一個沒有自己思想的傳聲筒。一方面,要領會發文機關的意圖,把代言機關、代言單位的意志充分地表達出來;另一方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公文主題的正確性、深刻性進行檢驗,對有關材料的真實性進行斟酌,不斷提高文稿質量。
公文的起草要求
《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第五章、《人大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五章第十條第二款、《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五章,分別對公文起草提出了要求。我們認為,要發有用文,決不寫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東西;要發精品文,決不粗制濫造垃圾式文章;要發速行文,決不搞失去價值的雨后送傘。綜合起來說,公文起草應該符合以下要求。
1.反映實際情況
實事求是,既是衡量公文內容的一把尺子,也是反映發文機關思想水平、工作作風的一面鏡子。上述三個條例、辦法都把反映客觀實際情況作為公文起草的基本要求。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的:“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指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狈駝t,公文必然懸空。沙上之塔,縱然建起,也難逃坍塌的命運。在公文起草實踐中,對事實的多少、大小、程度、范圍以至細節等都要做到準確無誤,特別是數據、人物、時間、地點、引文等,都要反復核對。
2.符合上級精神
作為機關企事業單位實施領導的工具,公文中有許多自身即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載體。政策性、遵命性,成為公文的鮮明特征。符合上級精神,要求我們公文起草者必須具備三個觀念。
(1)法律觀念。任何公務活動都不準逾越法律允許的范圍,公文同樣要依法而制,真正做到,“心中有法,慮必及法,言必循法,行必合法”。
(2)政策觀念?!罢吆筒呗允屈h的生命”。貫徹上級文件的文稿,一定要符合其基本精神,并做好本地本單位的結合文章;提出新政策的文稿,要以實際情況為依據,以上級的方針政策為準繩。
(3)紀律觀念。個人服從集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這些黨的紀律在公文起草中要認真貫徹。
3.體現領導意圖
公文,是發文機關集體意志的書面發布方式,是領導者管理意圖的物化表達形態。因此,公文起草首先要抓住領導者交擬中闡述的發文目的、主要內容、基本觀點,并且探究領導同志發文意圖的背景與來由,“世事洞明皆學問”。體現領導意圖還要善于把握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是一定時期內投放精力最多、輻射范圍最廣、產生發文意圖最頻繁的工作,對一般性工作具有牽動、制約作用。只要把握住了中心工作,無論起草的文稿屬于哪一方面的內容,執筆者都能做到胸懷全局,視野開闊,寫起來也就縱橫馳騁,揮灑自如了。
4.符合公文規范
公文起草無小事,一枝一葉,一詞一句,是否符合公文規范都關乎公文整體質量的高低,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下列問題。
(1)要合理使用文種。對公文文種的適用范圍、注意事項、公文格式等要爛熟于心,使用時才能“順手拈來”。
(2)要準確限定發文范圍。對公文的送辦范圍(主送機關)、送閱范圍(抄送機關)、印發傳達范圍都要科學確定,既提高辦文工作效率,又節約財力物力。
(3)要符合文面要求。文面是指公文文稿映入讀者眼簾的總體面貌。要講究格式,標題要居中,提行要頂格等等;要規范用紙,紙張的質量、規格都要符合要求;要書寫工整,清楚明白,便于認讀,不要四枝八杈,歪歪斜斜,飛沙走石,字句不分;要勾畫清楚,對于修改、調整的內容,切忌東涂西抹,像迷宮一般,而要標示清楚。
5.按時交卷
從古至今,公文起草都是講究時間觀念的。唐朝曾有過這樣的規定:稽緩制書一天要打五十鞭子,耽誤十天要判一年徒刑,驛傳耽誤一天要打八十大板,要急公文耽擱十一天要流放兩千里。當代公文起草,最基本的要求是“及時、準確、安全”,及時位列第一,足見時效性的重要。
有的機關、有的文秘人員,工作拖拖拉拉,甚至在催辦之下還一拖再拖,今天一兩頁,明天三四張,完全是老牛拉破車的慢悠勁兒。待到文稿擬就,已經時過境遷,“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公文起草,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即使通宵達旦,連續奮戰,也要保證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