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想辦法才會有方法(3)
- 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 梁子
- 4764字
- 2016-10-16 15:57:16
后來,迪斯尼公司為充分發揮和挖掘瑪麗婭的天賦和潛能,每當世界各地有玩具展銷活動時都要帶上她,使她眼界大開,對各種玩具提出的意見和見解也更加準確、更能切中要害。經瑪麗婭參與設計的玩具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在瑪麗婭15歲的時候,她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和最年輕的商人而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才能大小不在于他的年齡大小,很大程度上是在于對天賦和潛能的合理開發。由于迪斯尼原來那些玩具設計者早已成為成年人,失去了對童心的直接反應能力,所以目光陳舊,缺乏激情和新意,而瑪麗婭卻恰恰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美國心理學家德西曾經長期針對世界上一些大的公司進行研究,在研究結果中他向我們揭示了以下內容:
(1)員工并不是天生就厭惡工作,只會因工作而成熟,更加獨立自主,能力得到更好的開發,身心得到更好的滿足。
(2)員工為了自己心目中的目標,按自我價值判斷而工作,能自己支配自己,是可以主動地把自己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統一起來,做到兩全其美的。
(3)通過引導,人能夠學會接受責任,直至尋求責任。大多數人都具有相當程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創造力,但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人的潛力往往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4)為員工創造和提供機會,誘導和調動員工的成功感、自豪感,使員工在滿足個人需要的同時,更好地完成所負責的工作。
潛能人人都具備,但卻不一定人人都能發揮得瀟灑自如。潛能重在有人去發現,更需要合適的環境去發掘、培養,也在于恰到好處、獨出心裁的表現。
在美國的一次電視廣告大賽中,萬寶路香煙的電視廣告獲得大獎。那則廣告只有一句話:躍馬縱橫,盡情奔放,這就是萬寶路的世界。然而可能有許多人不知道,設計這則廣告的卻是一位年僅10歲的小女孩——托格尼·林非。
托格尼的舅舅是萬寶路公司的銷售主管,正在為香煙的廣告設計方案發愁。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到托格尼家,無意中拿過她的作文本,見上面有托格尼描寫父親吸煙時神態的段落,是這樣寫的:看見爸爸吸煙時閉目養神的表情,他一定是看到了粗獷豪邁的牛仔,矯健的駿馬,壯闊的群山和原野,享受著自由自在、豪放無羈的生活。
舅舅大受啟發,便把托格尼帶到總裁辦公室,遞上了托格尼的作文本。總裁看完,拍案叫絕。于是,托格尼描述的場景便出現在萬寶路香煙廣告的畫面上,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實人與人之間只存在著一種很小的差異:心態的積極與消極,但就是這種極小的差異往往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天壤之別: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
可以說人類的潛能猶如地下之水,只有深層地挖掘,人們才能品嘗到這水的甘甜。
這又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石油。石油滾滾噴涌而出靠的是巨大的壓力,壓力越大,噴涌得越猛。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困難、失意、挫折、消沉和經受的各種磨難不也時常在困擾我們嗎?只要你抱著積極的心態去開發你的潛能,去想辦法,你就會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方法就會越來越多。
記住培根說的這句話吧:“超越自然的奇跡,總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
閱讀思考
1.你是否知道人體潛伏著巨大的才能?
2.你努力去挖掘你的潛能了嗎?
3.你知道怎樣才能激發你的潛能嗎?
7.比別人更努力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人要成為杰出的人才,就得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要想在關鍵時刻脫穎而出,那就要在平時比別人多走幾步路!
不要因為聰明就不努力,學學比爾·蓋茨吧。
不要認為不公平,也許只是自己做得不夠。
“神舟5號”升空飛行之后,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專門對楊利偉和他的領導進行采訪,請他們回答“楊利偉怎樣成為中國太空第一人”這一人們關心的問題。
而被采訪的航天局的領導,只講了三點挑選楊利偉的理由:第一,楊利偉在5年的集訓期間,訓練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第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強;第三,不僅心理素質好,而且口才好,講話有分寸,有條理。
在“神舟5號”正式上天之前,楊利偉通過了層層的考驗,最后與另外兩位宇航員競爭。那兩位宇航員在其他方面也與他同樣出色,而唯一不如他的是:他們的口才沒有他那么好。
因為航天局領導考慮到我國第一個進入太空飛行的宇航員,肯定將要接受眾多新聞媒體的采訪,而且還將進行巡回演講,而那時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全世界受到矚目,于是最終選擇了口才好的楊利偉。
一位公司的中層主管看完后感慨地說:“我一直認為宇航員關鍵是飛,沒想到:最后比試的時候,竟然是把口才作為一個關鍵的長項。想不到平時一些不重視的東西,竟然有這樣的效果啊!”
其實楊利偉的口才好,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因為楊利偉不管做什么都是全力以赴去做,訓練后的總結會、訓練小結他都非常認真地對待。在總結會上,他總是準備充分,不僅積極發言,而且有條有理,從容不迫,顯得在口才上比其他人略勝一籌。這就給大家留下了口才好的深刻印象。
因此,要在關鍵時刻脫穎而出,就要在平時比別人多走幾步路。
也許在我們的印象中,有天賦的人,總能創造出奇跡來。但是,那些奇跡,僅僅是只靠天賦的嗎?
毫無疑問,比爾·蓋茨是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之一:抓住了信息時代發展的潮流,選擇軟件行業進行創業,而且擅長與資本市場結合,凡此種種,都說明他是一個智力超群的人。
然而,他是一直就這樣聰明的嗎?或者換一種問法,他是怎樣變得這么聰明的呢?
一位微軟的高級管理者曾經透露了一些比爾·蓋茨年輕時的故事:在比爾·蓋茨讀中學時,有一次,老師布置寫一篇作文,規定要寫5頁,比爾·蓋茨竟然寫了30多頁。還有一次,老師讓同學們寫一篇不超過20頁的故事,比爾·蓋茨竟洋洋灑灑寫了100多頁,讓老師和同學們目瞪口呆。
原來,天賦如此高的人,為了追求成功,也下過這樣的“苦功夫”。
著名作家胡適說:“聰明人更要下苦功夫。”為何需要下苦功夫呢?天賦高的人,假如不努力開發,天賦也有可能被埋沒。在這個世界上,應該說中等智力的人占大多數。所以當我們的天賦不高時,不加倍下“苦功夫”能行嗎?
你要創造一般的成功,就得付出一般的努力;你要成為杰出的人才,你就得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的努力。
我們不妨再來看另外一個美國傳奇人物——健美冠軍、著名演員后來又競選州長成功的阿諾·施瓦辛格的故事。
阿諾·施瓦辛格從一個瘦個子,一舉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健美明星,榮獲3屆環球先生與7屆奧林匹克先生稱號,后來又成為銀幕上的大牌明星。而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付出了比平常人更多的代價。
在他的書中他是這樣闡述了他那并不神秘的“成功秘訣”:要肌肉增長,你必須有無窮的意志力,你必須挨得痛,你不能可憐自己,稍痛即止;你要跨越痛苦,甚至愛上痛苦,甘之如飴,人家做10下的動作,你要加倍,做足20下。還有,你要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震驚你的每一組肌肉,令它沒有辦法不強壯,沒有辦法不結實。不要松懈、不要懶,沒有堅強的意志,你是不會成功的。
1975年,阿諾宣布退休,不再比賽。5年后,有制片人邀請他主演一部耗資數千萬美元的“霸王神劍”。而當時的他,由于已退出比賽,身材只有5年前的2/3。為了恢復最佳狀態,阿諾決定參加當年的奧林匹克先生競賽。
這一決定震驚了整個健身界,按常理,要成功是絕對不可能的,何況,此時距比賽只有數月。但是他再次以超人的意志,全身心投入訓練,日以繼夜,用無比的毅力和斗志,將肌肉“逼”了出來,在比賽中再次以最佳的狀態勝出。通過這次奧林匹克競賽的成功,他創造了7摘桂冠的前無古人的紀錄。
所以,別抱怨不公平,或許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其實有一些人不是不愿意為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但是,卻總希望只付出一點努力就成功。曾經有一位畫家去拜訪世界著名畫家門采爾,一見面就訴苦說:“我只用一天畫了一幅畫,賣掉它卻花了我整整一年的時間。”
門采爾認真地說:“朋友,你不妨倒過來試試。用一年時間去畫一幅畫,那么一天的時間,你準能賣掉它。”
齊拉格說得好:“只有失敗者希望馬上成功。因為最佳行為者懂得,成功是通過從部分成功中吸取經驗而一步步取得的。因此,任何事情在做好之前都要努力去做。”
所以我們的信心應該是:只要我付出和別人一樣的努力,我也一定行。而如果我付出了比別人更大的努力,我就更行!
閱讀思考
1.你覺得自己的天賦很高嗎?
2.你周圍的人是否都非常努力?
3.你是否比別人更努力、更勤奮呢?
8.永不言棄
可以說在許多的工作中,一些人之所以沒成功,并非他們沒有努力,而是因為他們在遭遇到困難之后,在成功的前夕卻放棄了努力。而最后成功的人,總是抱著“成功就在下一次”的信念,繼續努力,最終柳暗花明。
事實上,每遇到一次挫敗,就動搖一次信心,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偉人與凡人的不同,就在其動搖信心的同時,總會說服自己再次樹立信心。
可以說進取心是成功的根本,如果一個人沒有一種向上向前的進取態度,那么任何成功都無從談起。但進取既要有即知即行的“道根善骨”,同時還要有堅持到底的堅忍力。而什么是堅忍力呢?“堅”是堅持,“忍”是忍受,即在前進中遇到各種問題與困難時,能咬緊牙關忍受,不達目標誓不罷休。愛迪生說得好:“失敗者往往是那些不曉得自己已接觸到成功,而放棄嘗試的人。”
人生總會遇到關口,這時候,會感覺到加倍的軟弱和無力,認為自己不行了,便放棄了,由此功虧一簣。
其實不管干任何事情,最關鍵的是不要輕易放棄——越想放棄的時候越不能夠放棄。當你覺得再也無法突破時,你一定要逼迫自己更向前走一步,因為成功就在下一次!
事實上,每遇到一次挫敗,就動搖一次信心,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偉人與凡人的不同,就在其動搖信心的同時,總會說服自己再次樹立信心。
可以說許多歷經挫敗而最終成功的人,他們感受“熬不下去”的時候,比任何人都要多。但是,他們卻在即使感到“已經熬不下去”時,也“咬咬牙再熬一次”,雖然是屢戰屢敗,但卻愈敗愈戰,終于在最后一刻,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孫中山先生號召大家推翻滿清帝國,在全國多次發動起義,卻屢屢失敗。但他還是號召同志們要堅持。最后,武昌城頭一聲炮響,終于結束了清朝的統治。
堅持到底的力量,體現在方方面面。很多時候,堅持就是取得最后成功的根本:哈維并非第一個提出血液循環理論的人,達爾文并不是第一個提出進化論的人,哥倫布并不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人,洛克菲勒并不是最先開發石油的人,但是他們都是最能拓進、最能堅持到最后的人,所以唯有他們獲得特別的成功。
人和竹子一樣,也是“一節一節地成長”:每過一道“坎”時,都會有戰栗和緊張感,你會深深感到那種失去自我保護的痛苦,那種類似母親分娩的痛苦,但是你必須將力量集中到一點上來。闖得過去就意味著你上了一個臺階,闖不過去,就意味著成長的失敗。
因此,人生的“關鍵”時刻,往往是生命的緊張和痛苦匯集到一起來的時候,你必然會比平時感到加倍地難受。但這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因為如果缺少戰栗和掙扎感,那就意味著你還沒有觸及成長的關鍵點,最終難以有所成就。所以,你要勇于承擔那種“建設性的痛苦”。
英國牛津大學曾舉辦了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丘吉爾前來演講。當時,他剛剛帶領英國人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可以說他是在英國人最絕望的時期上任的,因為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他的聲譽在當時可謂如日中天。
新聞媒體早在3個月前就開始炒作,大家都對他翹首以盼。這天終于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準備洗耳恭聽偉人的成功秘訣。
不料,丘吉爾的演講只有短短的幾句話:“我成功的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講演結束了。”
說完就走下了講臺。頓時會場上鴉雀無聲。一分鐘后,會場上卻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是一個何等震撼人心的總結啊!所以我們不要抱怨播下去的種子不發芽,只要我們精心呵護,總會有收獲的一天。也許在我們最想放棄的時候,恰恰是我們最不能放棄的時候,因為成功就在下一步!
閱讀思考
1.你是一個持之以恒的人嗎?
2.你會輕易言棄嗎?
3.遇到人生關口時你會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