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天下安治在于人民樂業
- 生當常懷四海心:顧炎武勵志文選
- (明)顧炎武 孫曉春
- 741字
- 2016-10-28 10:20:22
【題解】
此文是顧炎武《郡縣論》的第三篇,目的在于解決官員行使政治權力的問題。開篇即問何謂官員稱職,作者立意明確,回答平實,從經濟、教化、軍事等方面設定了官員稱職的標準,平實的語句體現著作者對政治權力性質及目的的獨特思考。此外,顧炎武對官僚制度中的用人方式提出了質疑,并針對性地要求給予官員一定程度的自由和信任。
【選文】
何謂稱職?曰:土地辟①,田野治②,樹木蕃③,溝洫修④,城郭固,倉廩實,學校興,盜賊屏⑤,戎器完⑥,而其大者則人民樂業而已。
夫養民者,如人家之畜五牸⑦然:司馬牛者一人,司芻豆⑧者復一人,又使紀綱⑨之仆監之,升斗⑩之計必聞之于其主人,而馬牛之瘠[11]也日甚。
吾則不然。擇一圉人[12]之勤干者,委之以馬牛,給之以牧地,使其所出常浮[13]于所養,而視其肥息者賞之,否則撻[14]之。然則其為主人者,必烏氏[15]也,必橋姚[16]也。故天下之患,一圉人之足辦,而為是紛紛者也。不信其圉人,而用其監仆,甚者并監仆又不信焉,而主人之耳目亂矣。于是愛馬牛之心,常不勝其吝芻粟[17]之計,而畜產耗矣。故馬以一圉人而肥,民以一令[18]而樂。(《亭林文集·卷之一》)
【注釋】
①辟:開墾。②治:整理。③蕃:音fán,茂盛。④溝洫:溝渠、農田水利。修:整修。⑤屏:摒除。⑥完:完備。⑦畜:音xù,飼養,五牸:音zì,指牛、馬、豬、羊、驢五種母畜。⑧芻豆:牛馬飼料。⑨紀綱:管理。⑩升斗:少量米糧。[11]瘠:瘦。[12]圉(音yǔ)人:官職名,掌養馬放牧,泛稱養馬之人。[13]浮:超過。[14]撻:鞭打。[15]烏氏:烏氏倮,名倮,秦國烏氏族人,善養牛馬,參見《史記·貨殖列傳》。[16]橋姚:姓橋名姚,善養牛馬,參見《史記·貨殖列傳》。[17]芻粟:糧草。[18]令: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