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廣宋遺民錄》序
- 生當常懷四海心:顧炎武勵志文選
- (明)顧炎武 孫曉春
- 2213字
- 2016-10-28 10:20:22
【題解】
遺民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獨特身份,遺民有兩層含義,一層指某一政權的遺民,另一層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遺民,遺民的字面含義告示了這一群體的孤獨存在與使命責任,顧炎武作為明政權的遺民與中原文化的遺民,其內心的孤獨透過文字穿越時空,我們依稀可以體會。顧炎武為朱明德所輯《廣宋遺民錄》作序,序言中顧炎武既感慨遺民求友之艱難,又嘆明末遺民未必能持節終老。遺民身份是顧炎武情感寄托所在,其對宋遺民的贊頌何嘗不是借機宣泄自我情感?
【選文】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①古之人學焉而有所得,未嘗不求同志之人,而況當滄海橫流②,風雨如晦③之日乎?于此之時,其隨世以就④功名者固不足道⑤,而亦豈無一二少知自好⑥之士,然且改行于中道⑦,而失身于暮年⑧,于是士之求其友也益難。而或一方不可得,則求之數千里之外;今人不可得,則慨想于千載⑨以上之人;茍有一言一行之有合于吾者,從而追慕⑩之,思為之傳其姓氏而筆之書。嗚呼!其心良亦苦矣。
吳江朱君明德[11],與仆同郡[12]人,相去不過百余里而未嘗一面。今朱君之年六十有二矣,而仆又過之五齡[13],一在寒江荒草之濱[14],一在絕障重關之外[15],而皆患乎無朋。朱君乃采輯舊聞[16],得程克勤[17]所為《宋遺民錄》而廣之,至四百余人。以書來問序于余,殆[18]所謂一方不得其人,而求之數千里之外者也。其于宋之遺民,有一言一行或其姓氏之留于一二名人之集者,盡舉而筆之書,所謂今人不可得,而慨想于千載以上之人者也。
余既尠聞[19],且耄[20]矣,不能為之訂正,然而竊有疑焉:自生民[21]以來,所尊莫如孔子,而《論語》、《禮記》皆出于孔氏之傳[22],然而互鄉之童子,不保其往也[23];伯高之赴,所知而已[24];孟懿子、葉公之徒,問答而已[25];食于少施氏而飽,取其一節而已[26]。今諸系姓氏于一二名人之集者,豈無一日之交[27]而不終其節者乎?或邂逅相遇而道不同者乎?固未必其人之皆可述也。然而朱君猶且眷眷[28]于諸人,而并號之為遺民,夫亦以求友之難而托思[29]于此歟?莊生有言:“子不聞越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嘗見于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30]余嘗游覽于山之東西,河之南北[31]二十余年,而其人益以不似[32]。及問之大江以南,昔時所稱魁梧丈夫[33]者,亦且改形換骨[34],學為不似之人。而朱君乃為此書,以存人類于天下,若朱君者,將不得為遺民矣乎?因書以答之。吾老矣,將以訓后之人,冀人道[35]之猶未絕也。(《亭林文集·卷之二》)
【注釋】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語出自《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②滄海橫流:海水泛濫,指時局動亂。③風雨如晦:社會混亂。④隨世:隨俗。就:從事。⑤道:說。⑥少:稍微。自好:自愛、自重。⑦中道:中正之道。改行于中道,指改節。⑧失身:失去操守。暮年:晚年、老年。⑨慨想:感慨遙想。千載:千年。⑩追慕:追求仰慕。[11]吳江:位于江蘇蘇州南部。朱明德:字不遠。[12]仆:謙稱,“我”。同郡:昆山與吳江同屬蘇州。[13]齡:年數。五齡,五年。[14]寒江荒草之濱:朱明德隱居爛溪。[15]絕障重關之外:邊遠險要之地,顧炎武時居陜西華陰。[16]采輯:搜尋輯錄。舊聞:以往典籍、傳聞。[17]程克勤:程敏政,字克勤,號篁墩,明代學者、官員,著《篁墩文集》。[18]殆:大概。[19]尠:音xiǎn,同“鮮”,少。尠聞,學識淺薄。[20]耄:音mào,年老。[21]生民:人類。[22]《論語》: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集。《禮記》:記錄秦以前禮儀制度、典章制度的古籍。孔氏之傳,孔門弟子。[23]“互鄉之童子,不保其往也”,出自《論語·述而》,“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互鄉:地名,不可考。與:贊成。進:進步。退:退步。潔己:清潔自己。保:守,引申義記住。[24]“伯高之赴,所知而已”,出自《禮記·檀弓》,“伯高死于衛,赴于孔子。孔子曰:‘吾惡乎哭諸?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師,吾哭諸寢。朋友,吾哭諸寢門之外。所知,吾哭諸野。于野則已疏,于寢則已重。’”赴:告。[25]孟懿子:名何忌,世稱仲孫何忌,謚號懿。《論語·為政》載:“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葉公:沈諸梁,字子高。《論語·述而》載:“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26]“食于少施氏而飽,取其一節而已”,出自《禮記·雜記》,“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飽,少施氏食我以禮。”鄭玄注:“言貴其以禮待己,而為之飽也。”[27]交:交往。[28]眷眷:依戀反顧。[29]托思:寄托思念。[30]莊生:莊子,莊周,道家思想代表人。“子不聞越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嘗見于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語出自《莊子·徐無鬼》。流:流放。流人,被流放的人。期年:一年。似人:似同鄉人。[31]山之東西:山東、山西。河之南北:河南、河北。[32]不似:不似古人氣節。[33]魁梧:高大壯實。丈夫:有所作為的人。[34]改形換骨:改變志向。[35]冀:希望。人道:人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