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弗恨厥學墜 祇憐“吾道窮”——孔子傳(5)
- 中國大儒傳:夾在道與勢中的儒脈
- 周月亮主編
- 4172字
- 2016-09-23 15:06:56
孔子不但教導學生好好學習,他自己更是身體力行。任何人比他強一點,他都虛心受教。他一生有很多老師:老子、蘧伯玉、晏嬰、老萊子……不勝枚舉。別人看見孔子博學無雙,猜想沒人能當他的老師,不知他的知識是誰教的。其實“圣人無常師”,他到處求學,只不過沒有固定的老師罷了。
孔子時常鞭策自己不能放松學問和道德的培養。他說:“品德不善,學問不修,聽見好的不能學,自己錯了不肯改,是我心里最怕的。”他自己有錯,別人指出,馬上改正,毫無慍怒之色。他的弟子子游當了武城地方的長官,請孔子去參觀,孔子看到這個小邑一派平和景色,家家戶戶還響起彈琴唱歌聲。孔子心里挺高興,笑著對子游說:“殺雞用得著牛刀嗎?武城這小地方,也值得用禮樂教化嗎?”子游答道:“我曾經聽夫子說過,‘君子懂禮教則知道愛人,小人懂禮教則容易安分守己’。武城雖然小人很多,但恐怕也應該這樣教導吧。”孔子對左右弟子說:“你們聽到沒有,子游的話很對。我剛才說的是開玩笑罷了。”孔子還特別高興別人能看出他的缺點,他認為這是一個人修養越來越高的表現。“君子的錯誤,就像天上太陽出現蝕缺一樣,人家都能看到,錯誤一改正,就如同日食過去了一樣,大家照舊仰慕他。”
孔子就是這樣嚴于律己,勤學深思。弟子們都對他五體投地。子貢曾說過:“夫子的文采彰明,我還勉強能看得到,而夫子一談到天道和命運,哲理特別深奧,我簡直摸不到門了。”聰明如顏回,也嘆道:“越看越高,越鉆越堅,看似在前面,忽然就到后面去了。夫子就是這樣偉大而不可捉摸。夫子以學問道德教誨我們,似乎有魔力,想不跟從也不行了。但是即使竭盡我的才力,也別想趕上他。想找到他勤思好學的道路,也不知怎么找。”孔子鄉里的人們都說:“孔子真偉大啊!似乎樣樣都懂。”孔子聽了這話,謙虛地說:“我能有什么本事呢。拿六藝來說吧,我是掌握了射箭還是掌握了駕車呢。如果硬要說我掌握了一樣,那也許只能駕駕車吧。”
五、獲麟
孔子回到魯國的第二年,就經歷了一場大痛,他的愛子伯魚患病死了。晚年喪子,白發送黑發,這是多么不幸的事。還好,這年他的孫子子思也出世了,給他帶來一絲安慰。子思后來也像孔子一樣,廣收門徒,宣傳孔子的思想,其再傳弟子孟軻還效法孔子,四處游說諸侯,弘揚儒家的思想。
魯哀公十四年的春天,魯國國君和貴族大夫們帶兵出外,到大野這個地方打獵。叔孫氏手下一個叫商的人抓到了一頭怪獸,這種獸很像鹿,但是比鹿大了許多,身上披滿鱗片,兩個角豎在頭頂上,蹄子像狼蹄,屁股后還拖著一條牛尾巴。不像是中原有的動物。魯哀公一伙都圍上來觀看,不知道這動物叫什么名字,覺得形狀怪異,頗為不祥。就把管理林木的官叫來,命他把這怪獸牽走,任意處置。
孔子聽說了這事,趕快駕車到那里去看。然而,他一看見那頭怪獸,立刻心里一沉,隨即呆若木雞。他悲哀地對著怪獸說:“為什么你現在出來呀!為什么你現在出來呀!”回過頭去,老淚縱橫,抬起衣袖,邊擦眼睛邊說:“這是麒麟啊!本來應該在天下大治時出來,現在天下荒亂,它出來得真不是時候啊!我沒前途了!”
自從見到麒麟之后,孔子幾乎徹底垮了。連一直在編訂的《春秋》也終于停手了。《春秋》是魯國的國史,因材料散亂,孔子重新修訂,從魯國先君隱公元年開始。因為魯隱公是較仁慈但結局悲慘的君主,由于不忍心奪弟弟的君位,而反被奸臣殺害,魯國從此便埋下了內亂的種子。結束于魯哀公十四年春獲麟時為止。麒麟是傳說中的祥獸,如果世有賢君,會自己出來獻瑞,但現在世道大亂,麒麟出來本不合時宜,而且還落在商這類低賤之人手里,魯哀公一伙還視它為不祥之物。可見周室衰敗,天道降異,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了。周室必將為他姓代替,孔子深感絕望。在修《春秋》時,他特別注意遣字造句,表面看來只是敘事,實際已暗寓褒貶。以魯國史事為主,尊崇周室,稱周王為天王,其余各諸侯以公侯伯子男王等爵位稱之,對一些諸侯僭越稱公稱王表示不滿。比如提到楚王,因楚始封是子府,故稱楚子。許國始封是男爵,故稱許男。晉文公稱霸,召集諸侯在河陽會盟,竟然派使者叫周王也來參加。周弱晉強,周王不敢不去。孔子卻為他遮羞,說“天王狩于河陽”,把周王被迫赴會說成是打獵。現在麒麟不適時而出,他覺得再編《春秋》已沒有多大意義了。天下不可能恢復到周初時王室強公室弱、公室強大夫弱的局面了。由于《春秋》這部書到獲麟截止,所以后世把《春秋》又稱為《麟經》。把孔子編《春秋》暗寓褒貶的手法稱為春秋筆法。麒麟出現在后世成為一些統治者自以為已修德政的表現。漢晉時的史書多次提到獲得麒麟,皇帝大喜,認為自己是有德之君,天下太平。
正當孔子還沉浸在傷心中的時候,又一個打擊不期而至。他最摯愛的弟子顏回死了。年僅41歲。
顏回比孔子小30歲,體質素來孱弱,家境貧寒,好學多思。后來魯哀公問孔子,他的學生中誰最好學,孔子說:“顏回。他好學,他不把對此人此事的怒氣,遷移到別人別事上去。他一次犯了過錯,絕不會再犯。可惜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沒聽到過好學的人了。”當顏回死的消息傳來時,孔子悲痛欲絕,捶胸嘆息:“唉!天亡我啊!天亡我啊!”號啕大哭。他的妻子兒子前幾年死時,他也沒這么悲痛過。他待人,一向以學問、道德和品格為標準,絕不因親屬關系而有所偏私。弟子們都勸他:“老師哭得太哀痛了。保重身體要緊。”孔子說:“是哭得太哀痛了嗎?我不為這樣的人哀痛,還為怎樣的人哀痛呢?”
兩件事接踵而至,孔子更加喪失了以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進取之心。當初見麟時,他已隱約覺得天暗示自己將亡了。他嘆道:“沒有人知道我呀!”子貢問:“為什么說沒人知道你呢?”孔子說:“我不得志,但也不抱怨天,也不抱怨別人。我了解人世的情況,心志也和天相通,知道我的也許只有天罷。”
孔子終身不失自己的節操和理想。這年夏天,齊國發生內亂,國卿陳恒殺死齊簡公,立簡公弟驁為齊平公,自己為相專政。這件弒君犯上的事激起了孔子的極大憤慨。他如臨大典,一本正經地洗發沐身去見魯哀公,對哀公說:“齊國的陳恒把君主殺了,請出兵討伐他。”哀公說:“你去告訴三桓吧,這事我管不了啊。”孔子這個年邁老人,像個天真的小孩子碰了釘子那樣,退了出來,自言自語地嘟噥著:“因為我愧居大夫之位,遇到這樣大事,敢不來報告嗎?”孔子果真跑去報告三桓。三桓不答應出兵討伐。孔子一面退出,一面又自言自語地說:“因為我忝居大夫之位,遇到這樣大事,敢不來報告嗎?”這幕戲劇性事件,就這樣不了了之。
孔子說:“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污辱自身節操,伯夷叔齊才能做到啊!柳下惠少連屈身仕污朝,降志辱身矣。虞仲、夷逸隱居起來,但每有言論往往合乎法度。”由此他評價自己:“我就不像他們那樣專趨一途,無論什么環境,我都能夠適應。不必進亦不必退,唯義所在而已。”
魯哀公十五年,孔子已72歲了。這時衛國發生了大亂。孔子的兩個弟子正好在衛國做官,是衛當權者孔文子的家臣,他們就是子路和子羔。孔文子死后,其子孔悝繼續執政。這年冬天,被逐在外的衛太子蒯聵伙同其姐姐發動政變,把衛出公逐出,并劫持孔悝逼他立誓擁蒯聵為君。孔子深知自己兩個弟子的脾氣,忐忑不安地預言:“唉!子羔可能會安全回來,子路則一定要死了。”過了幾天,子羔回來,報知子路死狀。孔子正在吃飯,當聽說子路被亂刀砍成肉泥之后,號啕大哭,把桌上一碗肉圓全部倒掉,叫道:“天殺我呀!天殺我呀!”從此再也不吃肉羹。
本來子路可以逃出衛國的。但他是個耿直的人,對孔子的教導總要身體力行。平時疾惡如仇,因為身體強壯有力,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孔子曾欣慰地說:“沒有顏回,我的弟子們不會團結;沒有子路,我則有時會遭到別人侮辱。”因為子路孔武有力,他在孔子旁邊,誰也不敢欺負孔子。但孔子早就預言子路的性格對自身不利,他指出:“像子路這樣平時在我身邊也大大咧咧,將來恐怕不得好死啊!”
正因為子路有力知義,所以一聽到主人孔悝被劫,馬上趕去。路上碰見子羔向他奔來,氣喘吁吁地說:“門已關了。”子路說:“我過去看看再說。”子羔勸道:“別去送死了,快走吧。”子路說:“求利而逃難,不是君子所為。我平時得人家的俸祿,一定要救人家。”于是跑進去,對蒯聵說:“你何必要抓孔悝呢。即使殺了他,他手下會放過你嗎?”蒯聵不聽。子路想放火燒房子,使蒯聵放了孔悝。蒯聵急了,命令部下去攻子路,用戈把子路的帽子纓帶砍斷,帽子落地。這位忠實的孔門弟子,臨危不忘老師教導說:“君子臨死時,不能不戴帽子。”立即把帽子戴好,纓帶結上,然后被打死。他的死是對孔子這位72歲老人的最后的沉重打擊。
第二年,孔子死了。葬在曲阜城北約一里路的泗水旁邊。魯哀公很傷心,在祭文中寫道:“蒼天不善,不把這位大賢留下有惠我國,使我一個人孤單地處在君位上。煢煢無依,悲痛莫名。嗚呼哀哉!尼父,不要太苦自己了。”子貢聽后說:“魯哀公恐怕不能死在魯國了。夫子曾說過:‘不守禮節則昏亂,不正名分則必犯過失。’夫子生前不予任用,死后假惺惺表示可惜,不符合禮。祭文中自稱‘余一人’,僭越天子禮法。必遭后報。”果然,在這之后第二年,季康子死了,魯哀公想趁機發難,攻滅三桓,奪回失去的權力,卻反被三桓擊敗,逃亡,死在外面。
許多弟子為孔子服喪3年,又相對哭泣盡哀,然后相別而去。獨有子貢一人留下,在墓旁筑了茅舍繼續守喪,共守了6年才離開老師墳墓。有些弟子和魯國人因為追念孔子,把家搬到墓旁住下的百余人家,于是把這里叫作“孔里”。后來又把孔子的住房和講堂以及弟子宿舍,改為孔廟,用以紀念孔子并收藏孔子衣冠琴車書等生前用物。
司馬遷在寫完《孔子世家》后很感慨地說:“我讀孔子的書,能想見他的為人。到魯國去,參觀孔子廟堂、車服、禮器,見諸生按時在這里習禮。我心里無比感動,舍不得離開。天下的君主,乃至于賢人,多得不可勝數。但只是當時風光一陣子,死了以后則銷聲匿跡了。而孔子一介布衣,傳十多代,學者都以他為楷模。從天子以及王侯,凡是學習六藝的,都以孔子的說法為標準。孔子真算是大圣人。”
(史杰鵬)
主要參考文獻
《論語》,《諸子集成本論語正義》,中華書局版。
《史記·孔子世家》,中華書局點校本。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春秋左氏傳》,《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版。
《春秋公羊傳》,《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版。
《大戴禮記》,中華書局解詁本。
《孔子評傳》,匡亞明著,齊魯書社版。
《孔子》,井上靖著,光明日報出版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