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義務與未來(1)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尚書·秦誓》

天曰虛,地曰靜,乃不伐。潔其宮,開其門,去私毋言,神明若存。紛乎其若亂,靜之而自治。強不能遍立,智不能盡謀。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當謂之圣人。故必知不言之言,無為之事,然后知道之紀。殊形異執,不與萬物異理,故可以為天下殆。

管仲:《管子·心術上第三十六》

是故內聚以為泉源。泉之不竭,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堅固。能令用之,被及四固。

是故圣人一言解之,上察于天,下察于地。

管仲:《管子·心術上第三十七》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我茍種之,如神用之,舉事如神,唯王之門。

管仲:《管子·權修第三》

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為大功。

管仲:《管子·乘馬第五》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管仲:《管子·形勢第二》

疾之,疾之,萬物之師也。為之,為之,萬物之時也。強之,強之,萬物之指也。

管仲:《管子·樞言第十二》

故有事,事也;毋事,亦事也。吾畏事,不欲為事;吾畏言,不欲為言。故行年六十而老吃也。

管仲:《管子·樞言第十二》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老子:《老子·六十八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老子·第八十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老子·六十四章》

天不能冬蓮春菊,是以圣人不違時也,不能洛橘汶貉,是以圣人不違俗。圣人不能使手步足握,是以圣人不違我所長,圣人不能使魚飛禽馳,是以圣人不違人所長。

關尹:《關尹子·九藥篇》

關尹子曰:“習射習御,習琴習弈,終無一事可以一見得者。”

關尹:《關尹子·一字篇》

二三子有復于子墨子學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國士戰且扶人,猶不可及也。今子非國士也,豈能成學又成射哉?”

墨翟:《墨子·公孟》

彭輕生子曰:“往者可知,來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設而親在百里之外,則遇難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則生,不及則死。今有固車良馬于此,又有奴馬四隅之輪于此,使子擇焉,子將何乘?”對曰:“乘良馬固車,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來!”

墨翟:《墨子·魯問》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御寇:《列子·湯問篇》

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實,義設于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

莊周:《莊子·至樂》

思乃精,志之榮,好而壹之神以成。精神相及,一而不貳,為圣人。

荀況:《荀子·成相》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荀況:《荀子·勸學》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況:《荀子·勸學》

故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云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辯,則必為誕。人有師有法而知,則速通;勇,則速威;云能,則速成;察,則速盡;辯,則速論。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無法者,人之大殃也。

荀況:《荀子·儒效》

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無輿馬則無所見其能;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無弓矢則無所見其巧;大儒者,善調一天下者也,無百里之地則無所見其功。

荀況:《荀子·儒效》

賢者善人以人,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財。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呂氏春秋·贊能》

禹之決江水也,民聚瓦礫。事已成,功已立,為萬世利。禹之所見者遠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與慮化舉始,而可以樂成功。

《呂氏春秋·樂成》

穴深尋則人之臂必不能極矣,是何也?不至之故也,智亦有所不至。所不至,說者雖辯,為道雖精,不能見矣。故箕子窮于商,范蠡流乎江。

《呂氏春秋·悔過》

夫民無常勇,亦無常怯。有氣則實,實則勇;無氣則虛,虛則怯。怯勇虛實,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則戰,怯則北。戰而勝者,戰其勇者也,戰而北者,戰其怯者也。

《呂氏春秋·決勝》

人主之行與布衣異,勢不便,時不利,事仇以求存。執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為故。故布衣行此,指于國,不容鄉曲。

《呂氏春秋·行論》

且夫耳目知巧,固不足恃,惟修其數,行其理為可。

《呂氏春秋·任數》

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周箴》曰:“夫自念斯,學德未暮。”學賢問,三代之所以昌也。不知而自以為知,百禍之宗也。

《呂氏春秋·謹聽》

今或謂人曰:“使子必智而壽。”則世必以為狂。夫智,性也,壽,命也,性命者,非所學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為說人,此世之所以謂之為狂也。

韓非:《韓非子·顯學》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則臨千仞之谷,材非長也,位高也。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而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

韓非:《韓非子·功名》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勢位。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雖賁,育不能盡人力。故得天時則不務而自生,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勸,因技能則不急而自疾,得勢位則不進而名成。

韓非:《韓非子·功名》

天下有信數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舉,三曰強有所不能勝。故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有賁、育之強而無法術,不得長生,故勢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韓非:《韓非子·觀行》

惠子曰:“置猿于柙中,則與豚同。”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韓非:《韓非子·說林下》

今夫輕爵祿,易去亡,以擇其主,臣不謂廉。詐說逆法,倍主強諫,臣不謂忠,行惠施利,收下為名,臣不謂仁。外使諸侯,內耗其國,伺其危險之陂以恐其主,曰:“交非成不親,怨非成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國聽之,卑主之名以顯其身,毀國之原以利其家,臣不謂智。

韓非:《韓非子·有度》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陰符經》

有根株于下,有榮葉于上,有實核于內,有皮殼于外。文墨辭說,士之榮葉皮殼也,實誠在胸臆,文墨者竹帛,外內表里,自相副稱,意奮而筆縱,故文見而實露也。人之有文也,猶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體,茍有文無實,是則五色之禽毛妄生也。選士以射,心平體正。執弓矢審固,然后射中。論說之出,猶弓發也。論之應理,猶矢之中的。夫射以矢中效巧,論以文墨驗奇。奇巧俱發于心,其實一也。

王充:《論衡·超奇篇》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與人交相勝爾。

柳宗元:《柳宗元集》

道德與五常,存乎人者也;克明而有恒,受于天者也。

柳宗元:《柳宗元集·天爵論》

謀于知道者而考諸古,師不乏矣。幸而亟來,終日與吾子言,不敢倦,不敢愛,不敢肆。茍去其名,全其實,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為師矣。如此,無也俗累而有益乎已,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柳宗元:《柳宗元集》

形之龍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

柳宗元:《柳宗元集》

夫人識有不燭,神有不明,則真偽莫分,邪正靡別。昔人有以發繞灸誤其國君者,有置毒于胙誣其太子者。夫發經炎炭,必致焚灼,毒味經時,無復殺害。而行之者偽成其事,受之者信以為然,故使見咎一時,取怨千載。夫史傳紀事,亦多如此,其有道理難憑,欺誣可見,如古來學者,莫覺其非,蓋往往有焉。

劉知幾:《史通外篇·暗惑第十二》

天薄我以福,吾原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洪應明:《菜根譚》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縱馳;處明庭檢飾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則一個念頭持到底,自然臨小事如臨大敵,坐密室若坐通衢。

洪應明:《菜根譚》

觀物弗察者,稱名不類,如世以琴棋并稱是已。弈秋之弈,吾不得見矣,然度不能過于今之善弈者,且或不及之也;伯牙之琴,吾不得聞矣,然知今之善琴者遠不能及也。何者?琴,天機也;弈,人機也。天機順乎自然,人機鑿而愈入,故于古今各有近爾。然使有人于此,挾天以勝人,遂可謂之古人乎?曰:不可。夫所貴乎天者,忘乎天者也。挾天以勝人,是亦人也。是非惟不能以琴化弈,且將以弈之心而琴也,故不可也。

劉熙載:《劉熙載論藝六種·觀物》

氣質但就一人而言,亦有好處有不好處。茍辨之不明,涵養變化之功于何下手?

變化氣質之難,多由不能舍己;不能舍己,多由看得這個“己”本是好底。故欲變化者,必先有自知之明,乃能力于自克也。

劉熙載:《劉熙載論藝六種·克治》

人于五臟六脈有一處受病,必念念在此而為之所。誠念天下之病若病之在身,則自不容己于求治矣。《國語》云:“夫茍中心圖民,知雖不及,必將至焉”,善夫!

己富而能濟人之貧,己貴而能恤人之賤,己智而能覺人之愚,己勇而能振人之弱,與利物為體,即是可推。

劉熙載:《劉熙載論藝六種·濟物》

夫成才之本在學。君子誠務于學,則其息愈深,其出愈溥,雖川之方至,不足喻也。不然,挾微末以自足,襲近似以為能,往者不慮其宗,來者不思其繼,非獨無以充之日盛,且縱而消耗淤塞之,可不為大懼乎?

劉熙載:《劉熙載論藝六種·答問海子池》

心無力者,謂之庸人。報大仇,醫大病,解大難,謀大事,學大道,皆以心之力。

龔自珍:《龔自珍全集·壬癸之際胎觀第四》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發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謂神技也。戒庖丁之刀曰:多一割亦笞汝,少一割亦笞汝;韌伯牙之弦曰:汝今日必志于山,而勿水之思也;矯羿之弓,捉僚之丸曰:東顧勿西逐,西顧勿東逐;則四子者皆病。

龔自珍:《龔自珍全集·明良論四》

小事不糊涂之謂能,大事不糊涂之謂才。

魏源:《魏源集·默觚下·治篇七》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孔子:《論語·述而第七》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孔子:《論語·陽貨第十七》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孔子:《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論語·述而第七》

子曰:“有教無類。”

孔子:《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論語·憲問第十四》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孔子:《論語·子張第十九》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論語·學而第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論語·雍也第六》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子曰:“自行來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論語·述而第七》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論語·述而第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論語·述而第七》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孔子:《論語·述而第七》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論語·憲問第十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巩义市| 牙克石市| 乌拉特前旗| 红原县| 昔阳县| 临邑县| 长宁区| 高碑店市| 将乐县| 常山县| 嫩江县| 且末县| 南投市| 合阳县| 遂溪县| 山阳县| 桂东县| 定陶县| 南郑县| 虹口区| 家居| 麦盖提县| 民权县| 湾仔区| 嘉鱼县| 通辽市| 米林县| 巴林右旗| 即墨市| 通海县| 镇康县| 前郭尔| 双鸭山市| 湘阴县| 麟游县| 会宁县| 南汇区| 辽源市| 红安县|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