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4)

南北朝文學(xué)醞釀著新變

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南北朝是一個醞釀著新變的時期,許多新的文學(xué)現(xiàn)象孕育著、萌生著、成長著,透露出新的生機。一種活潑的、開拓的、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文學(xué)沖動,使文壇出現(xiàn)一幕接一幕新的景觀,南北朝文學(xué)的魅力就在于此。如果沒有這段醞釀,就沒有唐詩的高潮,也就沒有唐代文學(xué)的全面繁榮了。南北朝時期,北朝文學(xué)不發(fā)達。南朝文學(xué)則極為繁榮,但士族文人生活圈子狹窄,作品生活內(nèi)容貧乏,藝術(shù)形式上的追求較為突出。此時成就最高的是作家有鮑照、謝靈運、謝眺、庾信。

俊逸不群的鮑照

鮑照,南朝宋文學(xué)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一帶度過的。鮑照20多歲時,為了謀求官職,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劉義慶在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職。不久,劉義慶病逝,鮑照也隨之去職,在家閑居了一段時間。后來,又做過一段時期的小官。

三年浪游之后,鮑照又一次廁身仕路,這也是最后一次。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臨海王劉子頊的幕僚,次年,子頊任荊州刺史,他隨同前往江陵,任刑獄參軍等職。孝武帝死后,劉彧殺前廢帝子業(yè)自立,子頊起兵反對劉彧,鮑照死于亂軍之中。

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fù)盛名,對后來的作家更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他的文學(xué)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在他現(xiàn)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傳誦名篇。最有名的是《擬行路難》18首。

《擬行路難》中有些詩抒發(fā)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當(dāng)權(quán)、動亂不已的黑暗時代有志難伸,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有些詩表現(xiàn)了他在門閥制度壓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強的性格,反映了他與黑暗現(xiàn)實的尖銳對立;有些詩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戰(zhàn)亂中的痛苦生活。除此之外,鮑照的《代東武吟》《代苦熱行》《代出自荊北門行》等還反映了軍旅生活的艱辛,抒發(fā)了他的報國壯志。這類詩對唐代的邊塞詩頗有影響。在詩歌內(nèi)容上,鮑照熔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于一爐,受到唐代現(xiàn)實主義大詩人杜甫的推崇。杜甫曾用“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贊美李白、鮑照俊逸不群的浪漫主義風(fēng)格。

鮑照的詩多為五言和七言。其中七言詩變句句押韻為隔句押韻,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詩的基本形式。

鮑照的文、賦也很有影響,其中《蕪城賦》是六朝抒情小賦的代表作之一,最為傳誦。這篇賦的內(nèi)容是借廣陵昔盛今衰的對比映襯,抒發(fā)了作者的懷古之情和人生無常的感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技巧都算得上是一篇杰作。《登大雷岸與妹書》也很有文學(xué)價值,融情入景,駢散相間,最為后世所稱道。

山水詩人“二謝”

“二謝”指大謝和小謝,大謝是謝靈運,小謝是謝眺。“二謝”的成就主要在于山水詩。

謝靈運,南朝宋詩人,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因從小寄養(yǎng)在錢塘杜家,故乳名為客兒,世稱謝客。又因他是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晉末曾出任為瑯琊王德文的大司馬行參軍,豫州刺史劉毅的記室參軍,北府兵將領(lǐng)劉裕的太尉參軍等。入宋后,因劉裕采取壓抑士族政策,降爵為康樂侯,出任永嘉太守,臨川內(nèi)史等職。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

謝靈運出身名門,兼負(fù)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脫自己的政治煩惱,謝靈運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謝靈運的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勝。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寫春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寫秋色“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寫冬景“明月照積雪,朔風(fēng)勁且哀”(《歲暮》)等等。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謝靈運的詩歌雖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但盡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chuàng)作極大地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zhuǎn)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fēng),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一個流派。

謝靈運除詩歌外還有賦10余篇,景物刻劃頗具匠心,但成就遠不及詩歌。

謝眺,字玄暉,南朝齊詩人,祖籍太康。因與謝靈運同族,在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稱“小謝”。謝靈運是我國詩歌中山水派的創(chuàng)始人,謝眺則集其大成。唐代山水詩人王維、孟浩然等的作品以及唐代詩風(fēng),均受他的影響。唐人李白稱“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梁武帝則說:“三日不誦玄暉詩,即覺口臭。”

謝眺主張“好詩圓美流轉(zhuǎn)如彈丸”,他的詩也確如其言。他和沈約等人共同開創(chuàng)了講究詩歌韻律的“永明體”,在形式上注意聲律和對仗,文體一般比較短小。“永明體”促使我國詩歌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走向格律嚴(yán)整的“近體”。

謝眺的一些五言短詩對唐代的五言絕句影響很大,歷來評論家大都認(rèn)為謝眺的詩已有唐人氣息,在詩歌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和地位。后人輯其作品有《謝宣城集》,流傳于世。

集六朝之大成的庾信

庾信,字子山,新野縣人,南北朝后期優(yōu)秀辭賦家、偉大詩人,梁代宮體詩人庾肩吾之子。出生于一個“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的世代業(yè)儒之家。庾信自幼天資聰敏,“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梁武帝時任尚書度支郎中、通直散騎常侍等職,曾奉命出使東魏。武帝末,遇侯景叛亂,庾信時為建康令,戰(zhàn)敗逃至江陵,投奔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奉命出使西魏,被西魏扣留在長安。此后,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

庾信的創(chuàng)作,以42歲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仕梁,常隨其父庾肩吾及徐摛、徐陵父子出入宮禁,以寫綺麗淫靡的宮體詩聞名,時稱徐庾體。作品多奉和之作,內(nèi)容貧乏。但他的詠物和抒情小賦,如《春賦》《對燭賦》《蕩子賦》等,自然清麗,在賦的發(fā)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后期羈留北方,位雖顯達,但因國破家亡,屈仕異國他鄉(xiāng),生活環(huán)境和思想感情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其創(chuàng)作也一掃前期的綺羅香澤之態(tài),表現(xiàn)出孤獨寂寞的羈旅漂泊之感和對故國的深情懷戀。這個時期的詩歌代表作是《擬詠懷》27首,雖屬模擬阮籍,實則全是感嘆自己的身世。

庾信經(jīng)歷獨特,視野開闊,詩名甚高。他的詩賦思鄉(xiāng)情切,悲慨蒼涼,清新雋永,《哀江南賦》《小園賦》《枯樹賦》等在文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南北朝賦體文學(xué)的最高成就,庾信也因之成為南北朝文壇的泰斗。杜甫稱贊“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后人評價他“集六朝之大成,導(dǎo)初唐之先河”。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傳誦千古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便是從庾信的《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胎而來。現(xiàn)有《庾子山集》行世。毛澤東生前十分喜愛庾信寫的《枯樹賦》,再三吟誦,直到病逝前幾天,還叫人讀《枯樹賦》給他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吉安市| 潮州市| 廊坊市| 垦利县| 丹巴县| 郯城县| 泰顺县| 潞西市| 都昌县| 钦州市| 河南省| 隆化县| 屯昌县| 荥经县| 宜城市| 和林格尔县| 揭西县| 射阳县| 遵化市| 科尔| 双流县| 南乐县| 台前县| 陆丰市| 阿克苏市| 视频| 深圳市| 磐石市| 武夷山市| 安丘市| 晋江市| 电白县| 溧水县| 壤塘县| 禄劝| 巨鹿县| 浦城县| 梅河口市| 虹口区| 灵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