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肉菜類(6)
- 川菜美食菜譜(美食與保健)
- 嚴鍇編著
- 5066字
- 2016-10-24 09:42:21
新津肉
【材料】
豬五花肉1方(750克)、花椒20粒、雞骨豬骨500克、姜、蔥各15克、醪糟汁30克、鮮奶1500克、冰糖5克、精鹽5克、五香粉1克、菜油10克。
【操作】
1.鍋內放菜油10克,下冰糖25克炒至剛翻成紅色,即摻清水成糖色汁,盛入碗內。選軟五花肉一方,刮洗干凈,與豬骨、雞骨一起入沸水鍋內煮約3分鐘,以除去血腥味后,再用水洗一次。
2.雞、豬骨敲破,放于鋁鍋內墊底,五花肉放在骨上面,摻入鮮湯(以淹沒肉為度),用旺火燒沸,揀凈浮沫,加入鹽、姜、蔥、糖色汁、醪糟汁、五香粉、花椒,移在小火上慢燒約1小時至剛,再加入冰糖25克,將豬肉翻面一次,再繼續慢燒1小時至肉而不爛,湯汁濃釅。即用小鏟將肉輕輕撥入大圓盤內,揀去姜蔥不要,雞、豬骨也不用,原汁原湯淋在肉上面即成。
【注意】
此系湯少汁釅的菜品,因此燒制時摻水不宜太多,也不能半途因湯少又摻水,即便要摻,也只能摻沸水或鮮湯,絕不能摻冷水。要先墊好雞豬碎骨,用中入慢燒,不讓豬肉皮接觸鍋底,以免焦煳。
【特點】
這款菜肴色澤紅亮,而不爛,肥而不膩,鮮香汁濃,最適宜于老年人食用。
釀紅甜椒
【材料】
大紅甜椒5個400克、鮮菜心100克、豬肥瘦肉150克、精鹽4克、芽菜20克、胡椒1克、蘑菇50克、醬油10克、冬筍50克、味精1.5克、雞湯250克、水豆粉35克、化豬油50克。
【操作】
1.芽菜、豬肉洗凈與冬筍、蘑菇分別切成細顆粒(綠豆大)。先將豬肉放入有少量油的鍋內炒散籽,直至吐油,加入胡椒、醬油、味精、冬筍、芽菜、蘑菇,一齊炒入味成為餡心,盛入碗內。
2.選大紅甜椒(肉質厚的),用刀從蒂部約四分之一處切下一塊作“蓋子”用,并挖去瓤和籽;在沸水鍋內煮約3分鐘撈起,用冷水透涼,里外搌干水氣。先用小刀尖在甜椒表皮劃3刀(不劃穿)成6瓣,將肉餡釀入甜椒內,蓋好蒂蓋,平放于盤內。上籠蒸約10分鐘蒸至熟透,切忌蒸黃,蒸。取出,去掉“蓋子”,翻于大圓盤內。
3.鍋置旺火上,放化豬油燒熱,下鮮菜心略煸炒一下,時間不宜過長,再摻雞湯,加胡椒、鹽,味精燒沸。先將鮮菜用筷子夾入盤內墊底,再將鍋內湯汁淋入水豆粉勾成清芡汁,淋在甜椒上面即成。
【注意】
用三成肥七成瘦的豬肉,只能切成顆,不能剁蓉。肉顆煸干水氣后,才能放入其余配料。
【特點】
七、八月上市的大紅甜椒,肉質厚實,鮮紅脆嫩,清香微辣。紅椒釀餡心,配以綠色鮮菜和雞汁,色形美觀,營養豐富,樸實大方。為夏末秋初的時令佳肴。
梓潼鑲碗
【材料】
午餐肉120克、鮮小菜50克、精鹽5克、炸熟酥肉50克、花椒10粒、雞蛋4個、生姜10克、熟肚50克、蔥白15克、水發木耳30克、味精1克、水發黃花20克、胡椒0.5克、水發響皮60克、清湯750克、油炸豆腐皮20克、麻油10克。
【操作】
1.先將酥肉、熟肚(熟透稍的)、響皮、豆腐皮分別斜切成長6厘米、寬1.5厘米、厚0.5厘米的長方形排片子。蔥切長節,生姜拍破,鮮小菜煮熟。
2.將午餐肉切成厚約0.5厘米的片子,放在平窩盤內,再將雞蛋黃調散淋在上面,放入籠內蒸熟。取出擦干水,再將雞蛋清淋在上面,再次入籠蒸熟,取出晾冷成三色午餐肉。用刀斜切成與上述各料大小一樣的片子,擺放在一個直徑15厘米的蒸碗底內,其余各料間隔擺放在碗內周圍,木耳、黃花和邊角余料放入中間墊底。再加入花椒、鹽、姜、蔥和60克清湯上籠蒸半小時。
3.上桌時將鑲碗取出,翻扣在一個大湯碗內,周圍放鮮菜心,摻入調好味的清湯即成。
【注意】
1.原料裝蒸碗要注意幾種顏色的間隔配合,形象才會美觀。蒸碗翻扣在大湯碗中,要先灌好湯才揭開,以免被湯沖散。
2.午餐肉要先修整齊,擺入盤中鑲嚴無縫隙,以免蛋液流入盤底。
【特點】
此系綿陽地區梓潼縣的地方傳統菜肴。成品造型大方,味道鮮美,極富鄉土風味。操作方便,簡單。
家制毛牛肉
【材料】
鹵牛肉(外購)500克、紹酒15克、蔥、姜各20克、精鹽2克、花椒40粒、白糖20克、胡椒粉0.5克、味精1克、清水500克、熟菜油100克。
【操作】
1.選購味道好、顏色紅、無筋纏的五香鹵牛肉,順著牛肉經絡切成長約4厘米、粗約0.7厘米的筷子條。姜拍破,蔥切長節。花椒、胡椒粉用一小方紗布(6厘米見方)包好。
2.炒鍋置中火上,放入菜油下姜、蔥炒出香味,摻入清水加鹽、花椒包、紹酒、白糖、味精,再放入牛肉條,移置小火上慢煮1小時,直至牛肉很為止。揀出花椒、蔥、姜包不用。待水分全部收干,油質全部浸入牛肉時起鍋。放入筲箕內,邊晃動,邊晾冷,使牛肉與筲箕之間摩擦出絨毛后裝盤即成。
【注意】
要用小火慢煮。牛肉了,水氣快干時,不能巴鍋焦煳,起鍋放入筲箕,要稍晾后才能搖晃出絨毛,否則易碎。
【特點】
此菜成品色如琥珀,醇香味美,松軟化渣,存放數天不變。操作簡便,家庭也可制作。
子姜牛肉片
【材料】
凈瘦牛肉150克、小蘇打粉0.5克、子姜100克、精鹽4克、青蒜苗30克、醬油5克、泡辣椒1根15克、料酒8克、菜油250克(耗75克)、味精1克、鮮湯30克、胡椒粉0.5克、水豆粉50克。
【操作】
1.子姜削凈皮洗凈切成絲子。選無筋凈瘦黃牛肉,切成長7厘米、粗0.3厘米的絲子。泡辣椒切成粗絲,青蒜苗切成短節。
2.用碗盛裝牛肉,放入小蘇打粉和料酒3克、鹽1克、水豆粉30克攪拌均勻碼好芡。另用一個碗放進味精、胡椒、鹽、料酒、醬油、鮮湯、水豆粉,調勻成滋汁。
3.鍋置旺火上放進菜油燒至七成,下牛肉絲用鏟快速炒散籽,見翻白斷生后,潷去多余的油;下泡辣椒絲、子姜、青蒜苗等翻炒數下,烹入碗內滋汁,再炒數下;待芡汁緊裹在肉絲上吐油時即起鍋入盤。
【注意】
1.如果牛肉絲較干,加少量清水,便于散籽,小蘇打粉先放入肉絲攪拌均勻,再加水豆粉。
2.炒肉絲的速度要快,使其散籽,斷生后潷去油,不要炒得過老。滋汁烹入后,也要快速和轉起鍋。
【特點】
子姜是夏季從老姜上生發出的萌芽,辛香微辣,質地脆嫩。配以牛肉合炒成菜,色澤美觀大方,脆嫩鮮香,經濟實惠。
蔥椒兔塊
【材料】
鮮凈兔肉600克、精鹽4克、香蔥75克、醬油10克、泡紅辣椒3根30克、醪糟汁水40克、生姜20克、味精1克、熟菜油500克(耗100克)、麻油10克、鮮湯150克、醋15克。
【操作】
1.泡辣椒去蒂去籽與蔥50克分別剁成細蓉,裝入一個碗內,加入燒至八成熱的菜油25克燙斷生氣味,再加入麻油、味精調勻成蔥椒味汁。
2.先將鮮兔肉砍成2厘米見方的塊子,放入沸水鍋內(約2分鐘)汆一下,撈起滴干水汽,再放火燒至七成熱的油鍋內炸成淺黃色撈起。
3.鍋內放入油50克,下蔥(長節)25克、姜(拍破),煸炒出香味后摻湯;再加入炸過的醪糟汁、兔塊、醬油、味精、鹽,用小火慢燒至湯少汁濃吐油時,起鍋裝入盤內;再將蔥椒味汁淋在兔塊上面即成。
【注意】
1.鮮兔用清水洗凈,注意檢去細毛,除去生殖器和排泄器官。
2.燒兔時已有一些咸味,所以調味汁要掌握咸度分寸。
3.兔不宜煮得太久,入油鍋的油溫要高,燙蔥、椒的油溫也要高,要燙斷生氣味。
【特點】
兔子的肌肉纖維細而松,高蛋白,低脂肪,肉味香,是營養價值比較高的烹飪原料。成菜蔥香微辣,色澤紅亮,風味別致。
金銀腦花
【材料】
豬腦花3副(300克)、精鹽4克、雞蛋2個100克、醋30克、干細豆粉80克、醬油10克、姜、蔥、蒜各10克、白糖35克、熟菜油500克(耗100克)、味精1克、水豆粉40克、麻油10克、鮮湯100克、紹酒10克。
【操作】
1.豬腦花漂入清水內,用手撈起輕輕拍打數下,撕下血筋,放入沸水鍋內(放有少量鹽2克)煮透心(3分鐘)。撈起滴干水,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子。用碗將豆粉、雞蛋調成蛋漿,放入腦花裹均勻。
2.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菜油,燒至五成熱時,分散放入腦花(防止相互粘連)炸成淺黃色撈起。待油溫升至七成時,再放入腦花炸至金黃色,皮酥脆撈起。
3.蔥切成蔥花,姜、蒜切成細米子。另用碗將醋、鹽、白糖、紹酒、味精、香油、鮮湯、水豆粉放入,調成糖醋滋汁。
4.鍋內留油50克,放入姜、蒜米子,炒出香味,烹入碗內滋汁;待汁濃稠時,加入蔥花、麻油,鏟勻起鍋,淋在盤內炸好的腦花上面即成。
【注意】
調味以甜酸為主,兼具咸鮮味。
【特點】
成品內細嫩,外酥脆,爽口化渣,糖醋味濃,咸鮮適度。適宜老人,小孩食用。
椒辣太白雞
【材料】
嫩雞腿肉1500克、紅葡萄酒100克、凈冬筍或鮮筍、茭白100克、精鹽3克、干海椒2根、味精1克、泡辣椒2根20克、花椒30粒、五香料粉0.5克、醬油10克、姜、蔥各15克、熟菜油100克、清水400克、麻油20克。
【操作】
1.取嫩雞腿肉連骨砍成約4厘米見方的塊子,泡海椒、干海椒分別去帶去籽切成長約4厘米的節子。冬筍去殼,去掉頭部較老部分,斜切成小條塊。蔥切成10厘米的長節、姜拍破。
2.鍋洗凈,置旺火上放入豬化油燒至六成熱,下砍好的雞腿肉,煸炒至吐油后,放入泡海椒、干海椒、蔥、姜繼續煸炒出香味,摻入清水,待燒沸后揀去浮沫,加入五香粉、葡萄酒50克、花椒、醬油、冬筍,移至小火慢燒約1小時,直至雞腿而未爛和湯汁濃稠、吐油時,再添加麻油50克、葡萄酒(或醪糟汁)和味精。揀去姜蔥不要,起鍋入盤。
【注意】
根據各人的口味,辣椒的量可增減。
【特點】
這款菜用葡萄酒、干辣椒烹制雞塊,是獨具匠心的烹飪術。成品具有色澤紅亮,冬筍脆而入味,雞肉而不爛,咸鮮微香辣,有醇濃的葡萄酒香味等特點。
蒜苗燒雞條
【材料】
熟公雞肉600克、精鹽2克、青蒜苗100克、醬油10克、郫縣豆瓣40克、紹酒10克、生姜10克、味精1克、化豬油75克、水豆粉30克。
【操作】
1.先將熟雞用刀砍成粗1.5厘米的條子。青蒜苗用刀拍破切成4厘米的節子,生姜切成指甲片,郫縣豆瓣剁細。
2.鍋內燒化豬油至熱,放入豆瓣和姜炒出紅色和香味,摻湯放入雞條、蒜苗、料酒、醬油、味精、鹽,用旺火煮約3分鐘入味后,淋入水豆粉勾芡。待汁緊裹在雞條上,見吐油時起鍋入盤。
【注意】
1.青蒜苗燒的時間不宜長。豆瓣炒出紅色出香味后,才添湯燒雞。
2.芡汁要緊裹吐油為好。
【特點】
成菜咸鮮微辣,色澤金紅,雞而不爛,蒜苗青香。
漢陽雞塊
【材料】
嫩仔公雞1只(約2000克)、白糖20克、蔥白50克、蒜泥20克、香糟豆瓣(或香油豆瓣金、鉤瓣)辛50克、味精2克、紅油辣椒60克、口蘑醬油150克、花椒粉1克、熟芝麻粉5克、芝麻醬15克、醋10克。
【操作】
1.選當年生長的嫩仔公雞,宰殺后清洗干凈,放入一個鋁鍋內摻清水(以淹沒雞身為好),上爐火慢慢煮沸約半小時,以剛斷生熟透為度。連鋁鍋一齊端下,直至晾冷,撈起雞,剔除頭足、翅雞骨,得凈肉300克(其余另作它用)。切成長5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塊,依次擺入盤內,以整齊為好。雞下面墊以馬耳朵蔥白。
2.另取碗一個依次放入上等口蘑醬油、剁細的香糟豆瓣、紅油辣椒、花椒粉、白糖、蒜泥、味精、芝麻醬(用香油稀釋過的)、熟芝麻粉、醋,調拌均勻。舀入兩個小碟內與雞塊一齊上桌,以蘸調味汁食用別有風味。
【注意】
雞要煮得潔白無血沫。用煮雞的原湯浸泡,目的是使雞肉飽含湯汁,保持鮮味和滋潤。花椒粉當天制做才香麻可口。紅油辣椒以前一天制作的為好,體現辣而不燥,紅油清亮的特色。
【特點】
成品具有雞肉鮮嫩、咸甜麻辣鮮香味兼備、味美可口、滋潤醇厚的特點。雞肉蘸味的吃法,基本上保留了“盆盆雞”的風味特色。
魔芋燒鴨條
【材料】
水盆鴨子1只1200克、郫縣豆瓣50克、魔芋500克、花椒40粒、泡紅辣椒三根30克、醬油15克、青蒜苗50克、麻油10克、泡姜20克、味精1克、化豬油100克、精鹽2克、水豆粉30克。
【操作】
1.先將鴨子剖腹去內臟洗凈,去掉幾個大骨,切成長5厘米、粗1.5厘米的條子,入湯鍋內煮約3分鐘撈起,滴干水。
2.魔芋切成長6厘米、寬2.5厘米、厚0.7厘米的“排骨”片子,入沸水鍋內煮3分鐘撈起,放入另一裝有沸水的盤內,浸泡20分鐘。臨烹調時撈起滴干水。
3.泡辣椒切成馬耳朵,泡姜切成指甲片,蒜苗切成節子,郫縣豆瓣剁細。
4.鍋內放油燒熱下豆瓣、花椒炒出香味,至油呈紅色時摻入鮮湯500克。燒開后用漏瓢撈去豆瓣渣不用,再放入泡姜、鴨條、泡辣椒、紹酒、醬油,用小火慢燒至鴨肉時,放入魔芋,繼續燒約3分鐘至菜入味汁少后,再放入蒜苗、味精和麻油、稍加水豆粉勾芡,待吐油汁濃時起鍋盛入盤內。
【注意】
1.此菜以咸鮮香辣為主,不能加糖和醋。
2.制作中摻湯較少,要注意巴鍋,煳鍋,勾芡要少。
3.炒豆瓣的油溫要低,豆瓣才炒得紅、炒得出香味。
【特點】
魔芋與鴨內合燒,營養豐富,亮汁亮油,色澤金紅。鮮滑嫩,微辣燙,具特殊的家常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