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邁錫尼文明的興起——公元前1600年古希臘后期青銅器時代的文化
書名: 震驚中外的歷史大事件(話說世界)作者名: 林之滿 蕭楓主編本章字數: 1497字更新時間: 2016-11-17 21:34:28
邁錫尼文明通常指希臘半島后期出現的青銅器時代的文化,大體從公元前16世紀初至12世紀末,持續約4個世紀左右。這一時期的青銅器文化,在希臘半島的邁錫尼、太林斯、派羅斯等地多有發現,是時已產生了奴隸制國家,其中尤以邁錫尼為代表,故學術界稱之為邁錫尼文明。史學傳統還把邁錫尼文明與這之前的克里特文明統稱為愛琴文明。
邁錫尼文明的創造者是阿卡亞人,這是希臘人部落的一支。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人部落遷徙浪潮開始從北方涌向南方,阿卡亞人從巴爾干半島北部南下,大多數分布在伯羅奔尼撒地區,這里土壤豐腴,地理位置又比較容易接受克里特文明的影響,因此,這支希臘人部落的發展自然要比其他希臘人部落要快得多。
約公元前16世紀左右,邁錫尼人采用豎井墓。從考古發掘文物可見,墓中的隨葬品十分豐富,其中有制作精巧的大批金屬工藝品,如金面罩、青銅劍、金酒杯等。這種墓顯然屬于擁有一定權勢的氏族部落首領。這時社會尚處在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階段,國家還沒有最終形成。
約公元前15世紀,在邁錫尼產生了希臘半島最早的奴隸制國家。這時,從考古發掘可知,先前的豎井墓已為圓頂墓所取代。這是一種比豎井墓更為宏大富麗與結構復雜的石墓,墓頂呈圓錐形。最著名的一座圓頂墓,墓道長36公尺,寬6公尺,墓門高為5.4公尺,寬2.7公尺,墓室為圓形,直徑達14.5公尺,拱頂用33排石塊砌成,這就是德國考古學家施里曼稱做的“阿特列呂斯寶庫”。圓頂墓被認為是國王的墳墓,因此史學界把這一時期統治邁錫尼的王朝又稱之為“圓頂墓王朝”。
在圓頂墓王朝時期,邁錫尼文明有了新的進步。生產力得到迅速的發展,金屬冶煉和金銀手工業制品、陶器制造業很快達到并且超過克里特的技術水平,所產陶器遠銷至埃及、腓尼基、塞浦路斯和特洛伊等地。邁錫尼的商船與戰艦活躍在地中海一帶。這時它與克里特之間有過激烈的競爭,至公元前1450年前后,邁錫尼人渡海占領了克里特島的諾薩斯,并獲得最后的勝利。
公元前14世紀,是邁錫尼國家最強盛的時期,從這一時期出現的大規模的建筑工程中可以得到反映。堅固的城堡,巨石砌成的圍墻,還有那著名的邁錫尼的石頭城門——“獅子門”(遺址至今猶存),都建造起來了。藝術上也可以看到一種不同于克里特特點的新樣式,一種帶狀和螺旋狀的線形裝飾。
在邁錫尼文明留存于世的遺物中,尤其珍貴的是派羅斯出土的1000多塊泥板文書。它與線形文字甲不同,而是用古希臘文書寫的,稱線形文字乙(線文B),這種文字經英國學者文特里斯和柴德威克的多年研究,已于1952年釋讀成功。從線形文字乙提供的材料證明,邁錫尼社會是奴隸社會。在邁錫尼文明諸國,統治者占有大量土地和奴隸,奴隸既有公家的,也有屬于私人的,這些奴隸大多從事手工業、農業等生產與非生產性勞動。土地大致分成兩類:一是公有地或公社所有土地,一是私有地。國王、貴族和祭司是最大的土地占有者。地方上有一個被稱做為“特勒泰”的土地占有者等級,這部分人可能是公社的上層分子。邁錫尼國家的政體是城邦制。國王(“瓦納克斯”)是最高統治者,其下設有將軍,掌管軍事,另有貴族會議和民眾會議。公社是社會的基層組織,它由長老領導,其職能是為國家征稅和征集勞役等。除統治者與奴隸外,還有平民,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等。
公元前12世紀初,發生了著名的特洛伊戰爭。以邁錫尼為首的希臘諸國聯軍,東渡愛琴海,遠征小亞細亞的富庶城市特洛伊。戰爭延續約10年,雖然最后取得了勝利,但邁錫尼諸國的自身力量在戰爭中也受到了重大的損失。約這場戰爭后80年,希臘人的另一支多利亞人南下,滅亡了邁錫尼諸國。從此,古希臘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荷馬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