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阿拉伯帝國的形成與擴張

阿拉伯帝國的形成

穆罕默德死后,他的親信為了爭奪繼承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最后選出了他的岳父艾卜·伯克為哈里發(632—634年)。艾卜·伯克首先鎮壓了國內各部落的叛亂,統一了半島。然后開始對外擴張。到第二任哈里發歐默爾統治時期(634—644年),在“圣戰”的旗幟下,乘拜占廷、伊朗和中西亞各國內部危機深重、國力削弱之際,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爭。阿拉伯貴族和一般部落成員為了獲得土地和戰利品,紛紛應召出征。636年遠征敘利亞,在約旦河支流雅姆克河畔打敗了拜占廷的軍隊,攻陷大馬士革、安條克、阿勒頗等重要城市,占領了整個敘利亞。638年,進攻耶路撒冷,不久占有全部巴勒斯坦。然后轉向東方進攻伊朗。637年,占領伊朗首都泰西封。642年,滅掉伊朗薩桑王朝。同時,又派兵攻陷埃及。645年,又占領了昔蘭尼加和利比亞。

在歐默爾統治時期,還沒有形成完備的國家制度,阿拉伯貴族和牧民之間的差別不很顯著。按照古蘭經的規定,每個戰士都可分得一份戰利品。到第三任哈里發鄂斯曼統治時(644—656年),阿拉伯國家政權便具有明顯的貴族專政性質。國家行政和軍隊的高級職位都由鄂斯曼的親信和倭馬亞家族擔任。倭馬亞家族在敘利亞、埃及等地占有大量土地,并竭力擴張自己的勢力。哈里發鄂斯曼(644—656年)開始,因哈里發的繼承問題,引起伊斯蘭教的教派斗爭,這實質上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鄂斯曼任用自己的親信和倭馬亞家族的人擔任各地的行政長官,并分配給他們大量地產和奴隸,卻常常不給阿拉伯普通戰士發放糧餉,引起廣大阿拉伯人的強烈不滿。阿里利用人民的不滿來反對鄂斯曼的專橫。656年,鄂斯曼在麥地那被暗殺,阿里當選為第四任哈里發(656—661年)。倭馬亞家族的人不甘心喪失政權,以敘利亞總督摩阿維亞為首同阿里展開斗爭,宣稱阿里與謀殺鄂斯曼有關,不能擔任哈里發。支持阿里的一派稱為十葉派(“十葉”是阿拉伯語,意為“宗派”或“黨徒”。“十葉派”即阿里的黨徒,他們認為阿里和法提瑪的后代才能當哈里發。);支持摩阿維亞的一派則稱為遜尼派(“遜尼”意為“行為”、“道路”;遜尼派全稱為“遜奈和大眾派”,意為遵守遜奈者;自稱為正統派。這一派承認哈里發都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雙方經過幾個月的戰爭都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準備以談判解決。另有一部分不滿意阿里的人,從十葉派中分離出去,形成哈瓦立及(哈瓦立及,意為“出走”)派。這一派反映下層人民的一些要求,故又稱軍事民主派。661年,阿里被一個哈瓦立及派分子刺死,摩阿維亞乘機即位為哈里發,建立了倭馬亞王朝(661—750年)。首都由麥地那遷到大馬士革,從此,哈里發成為世襲,不再選舉。

倭馬亞王朝統治時期,繼續向外侵略。阿拉伯軍隊幾乎同時向北、東、西三個方向出擊。在西方,曾多次進攻君士坦丁堡,并向北非和西班牙擴張。698年,征服了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西部地區,將領土擴張到大西洋沿岸。741年,征服了西哥特王國,占領了比利牛斯半島,越過比利牛斯山,侵入高盧西南部。732年在波瓦都戰役中,為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所敗。從此,阿拉伯人入侵西歐內陸的勢頭終于被阻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彭山县| 宁武县| 酒泉市| 依兰县| 于都县| 宝丰县| 乌兰浩特市| 莒南县| 寿宁县| 南汇区| 丰城市| 屯留县| 平阳县| 北京市| 苍溪县| 和田县| 固始县| 遵化市| 改则县| 阳东县| 商都县| 永德县| 虹口区| 东兰县| 赤城县| 五指山市| 东丽区| 日照市| 扎囊县| 铅山县| 民丰县| 肥西县| 曲松县| 杭州市| 和平县| 黄骅市| 太仓市| 桓台县| 古交市|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