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禮儀與展示

那么,形成這種“惟一的特征”或者說原型是什么呢?我們也許可以用趙鑫珊在《建筑是首哲理詩》中的話,說世界、宇宙很像一座恢弘、偉大的建筑。這是一種哲理或者說詩意的“一言以蔽之”的概括。然而我們依然很難進一步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也許可以通過一種方式來進行探討,那就是宗教禮儀。在古代社會,建筑是宗教禮儀的需要,最重要的建筑往往是神廟、宮殿和陵墓,而人類日常生活的居所,也體現(xiàn)一定的禮儀。神廟是人類宗教和信仰的所在;宮殿則是一個國家和君主的象征;而日常生活的居所,則是一種世俗的需要。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神廟、宮殿和陵墓等建筑,不僅是神圣的,也是公共的,是一種神圣的空間。美國學者蘇珊·朗格說道,大多數(shù)早期建筑——史前建筑、岡陵、太陽神廟——都劃定一個所謂的“宗教空間”,這是一個虛幻的領(lǐng)域,雖然廟宇是根據(jù)二分點定向,但是對于根本不懂天象的早期人,它不過象征著“天涯海角”。廟宇確實給他們建造了一個更偉大的空間世界——自然,這是諸神和魔鬼的住所。在它限定的范圍內(nèi),可以看到天國的諸神飛騰與降落,當它把這個空間呈現(xiàn)給世俗觀念時,它就把人間與天上,人與神合為一體了。不僅宗教的禮儀是公共性的,政治的禮儀也是公共性的,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往往通過禮儀來加強部落和民族的凝聚力。

西方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詞,源于拉丁語civitas(“市民的生活”),可見,文明與城市的關(guān)系是非常密切的。美國人類學家克拉克洪(Clydek Luckholn)認為只要具備有高墻圍繞的城市、文字和復雜的禮儀中心,此三項標準中的兩項,就是一個古代文明。神廟建筑正好具備這其中兩項,“中心宗教建筑”和“復雜的禮儀中心”。

在這個時期,建筑中心往往是禮儀中心。美國學者B.M.費根指出,“最早城市的核心是某種形式的神廟或禮儀中心,國家的、世俗的或宗教的事物都在這種大型建筑物的周圍進行著。這些禮儀中心有的非常密集(如美索不達米亞的亞述古塔廟),有的則很分散(如瑪雅)。美索不達米亞和中國的禮儀中心相對密集,其周圍分布著合理的人口密度。……由于禮儀中心成為獨立居民區(qū)群體的聚合點,因此,它為人們提供了自信,或者說是提供了中國歷史學家保羅·惠特利所謂的‘宇宙確定性’。此中心是‘神圣化的地帶’。”這種神圣化的地帶,在埃及、巴比倫、希伯來、印度、希臘、羅馬、中美洲以及中國存在過,而且往往以神廟為中心,從這個意義上,神廟就是“宇宙的中心”,如,歐洲的“地中海”,中國的“中原”,都是這種“宇宙中心”的體現(xiàn)。米希爾·埃里亞德說,羅馬的中央曾是一個孔洞,mundus,即世俗世界與地獄世界之間互相溝通交往的要害。羅施爾(Roscher)長期以來一直把mundus釋為omphalos(即,地球的肚臍);每個擁有一個mundus的城市都被認為是坐落在世界的中心,即坐落在大地的肚臍上的。埃德利亞說,在印度,其城鎮(zhèn)和廟宇都是照著宇宙的樣子來建造的。在其城市中心,他們的宇宙之山彌盧山(Mount Meru)象征性地坐落那里。根據(jù)伊朗的傳統(tǒng),宇宙被想像為中間有個像肚臍那樣的大孔道的六輻車輪,其經(jīng)文上說,“伊朗國”(Airyanamvaejah)是世界的中央和心臟。另外像柬埔寨的吳哥城,“帶有城墻與壕溝的吳哥城代表著用其綿延的山巒和神話中的海洋圍繞起來的整個世界。該城中心的廟宇象征著彌盧山,廟中的五座寶塔像彌盧山的五座山峰那樣矗立著。……這座廟宇實際上是一張時間表,象征和支配著其神圣的宇宙學和宇宙地志學,在這個宇宙中它是一個理念上的中心和調(diào)節(jié)物”。這種宇宙中心的觀念在東南亞的其他地方,如暹羅國和緬甸等地也存在。

這種“宇宙中心”觀念,還體現(xiàn)在禮儀性的建筑之中。但是其他國家和中國還是有差異的。李澤厚認為:“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養(yǎng)神的廟堂,如希臘神殿、伊斯蘭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國主要大都是宮殿建筑,即供世上活著的君主們居住的場所,大概從新石器時代的所謂‘大房子’開始,中國的祭拜神靈即在與現(xiàn)實生活緊相聯(lián)系的世間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脫離世俗生活的特別場所。”這和東西方不同的宗教和哲學有關(guān)。西方的文化強調(diào)垂直向宇宙模式,確立了天堂和地域相對立的結(jié)構(gòu),基督教認為人在上帝面前是渺小的,需要祈求上帝的保護,同時為了顯示上帝的存在,哥特式教堂往往用高聳入云、直刺青天的塔尖來表現(xiàn)一種神秘的特性;而東方的文化強調(diào)水平向的宇宙模式,以方位、色彩等為標志。如儒教(家),強調(diào)實用理性和現(xiàn)世的生活,禮儀是為了確立等級秩序,令人產(chǎn)生一種敬畏的感覺,它通過平面的展開,來創(chuàng)造一種安適的環(huán)境。

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國的建筑與禮儀制度相契合。梁思成在《中國建筑史》中說,古之政治典章制度,至儒教興盛,尤重禮儀。故先秦兩漢傳記所載建筑,率重其名稱方位,部署歸制,鮮涉殿堂之結(jié)構(gòu)。嗣后建筑主見于史籍者,多見于五行志及禮儀志中。確實,在古代中國特別強調(diào)禮儀性建筑。李允認為,在傳統(tǒng)的中國觀念上,除了將整個建筑本身看作是“禮制”的內(nèi)容之一而外,同時另外也產(chǎn)生了一系列由“禮”的要求而來的“禮制建筑”。他對禮制建筑做了明確的界定,所謂禮制建筑,一般就是指“禮儀”上所需要的建筑物或者建筑設置,再或者是“禮部”本身的所屬的建筑物。例如為“祭祀”而設的郊丘、宗廟、社稷,為宣傳教育(教化)而設的明堂、辟雍、學校等就均屬“禮制建筑”之列。此外,在建筑布局上,因“禮”而產(chǎn)生的建筑元素,諸如闕樓、鐘樓、肺石、華表等等亦可以說是其中的一些項目,事實上它們只不過被看作是布置上所需要的“禮器”。在中國不僅有禮制性的建筑,甚至連建筑的規(guī)模和樣式都是嚴格按照禮制的等級秩序來建造的。《禮記》曰:

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于寢。

禮制性建筑的地位遠遠超過了實用性的建筑。這個嚴格的禮制,實際上是一種封建等級制度,如房屋的等級、基座的等級和色彩的等級。這種等級秩序?qū)嶋H上是一種禮儀秩序。

在我看來建筑禮儀可以分三個層面:

一種是宗教的儀式,神廟。

一種是君主的儀式,宮殿。

一種是世俗的儀式,民居。

然而這只是一種空間結(jié)構(gòu)的層面,而從時間結(jié)構(gòu)上說,建筑又可以體現(xiàn)為一種從膜拜到展示的過程。這種過程和宇宙的引力和推力相一致。本雅明指出,我們可以把藝術(shù)史描述為藝術(shù)作品本身中的兩極運動,把它的演變史視為交互地從對藝術(shù)品中這一極的推崇轉(zhuǎn)向?qū)α硪粯O的推崇,這兩極就是藝術(shù)品的膜拜價值(Kultwert)和展示價值(Ausste Ilungswert)。在他看來,藝術(shù)創(chuàng)造發(fā)端于為巫術(shù)服務的創(chuàng)造物,在這種創(chuàng)造物中,惟一重要的并不是它被觀照著,而是它存在著。石器時代的人在其洞內(nèi)墻上所描畫的駝鹿就是一種巫術(shù)工具。洞穴人只是偶然地向他的同伴展示了這種巫術(shù)工具,關(guān)鍵是神靈看到了它。正是這種膜拜價值要求人們隱匿藝術(shù)作品:有些神像只有在廟宇中的高級神職人員才能接近,有些圣母像幾乎全被遮蓋著,中世紀大教堂中的有些雕像就無法為地上的觀賞者所見。隨著單個藝術(shù)活動從膜拜這個母腹中的解放,其產(chǎn)品便增加了展示的機會。古典的藝術(shù)是一種禮儀的膜拜,而現(xiàn)代的藝術(shù)是一種展示。建筑也是如此。在建筑中,禮儀的膜拜,往往在一個時期里產(chǎn)生相同的建筑,一種典范的模式出現(xiàn)了,所有的建筑競相仿效,埃及金字塔是如此,希臘式的神廟是如此,羅馬式的穹頂是如此,中國的宮殿是如此,哥特式的教堂也是如此。

富有意味的是,古代的祭祀性建筑,都演化為一種宇宙模式。葉舒憲說道,無論是始自公元前三千年的埃及金字塔和蘇美爾天文臺,還是公元前兩千年的巴比倫通天方塔,大都是四方形或長方形的壇臺結(jié)構(gòu),其頂部或呈尖形(埃及吉薩的金字塔、埃及阿部哥拉勃的紐賽拉太陽神廟)以示通天,或呈方形(如埃及薩卡拉的階梯形金字塔、埃及埃德孚的太陽神荷拉斯廟壇)以便觀天,或呈圓形(如巴比倫烏爾城重建的通天塔)以象天,但其下部卻一概同中國明堂一樣,是“下方”的。也就是說,在建筑中存在著一種永恒之道。用C.亞歷山大的話來說,這條建筑之道一直存在著。它隱藏于非洲、印度和日本的傳統(tǒng)的村落建筑之中,它隱藏于伊斯蘭的清真寺、中世紀的修道院,以及日本的廟宇那樣偉大的宗教建筑之中,隱藏于挪威和奧地利的中世紀的橋梁、比薩的教堂之中。千百年來,它以不自覺的形式隱藏于所有的建造方式背后。他說道,永恒暗示了一種宗教特質(zhì),這種暗示是準確的,但卻使其所具有的特質(zhì)看上去是一種神秘的東西,其實,它并不神秘。它首先是普通的。它之所以永恒就在于它的平常。這一點“永恒”一詞是不能表達的。確實,在建筑中始終存在著一種普遍一致的東西,這種東西看起來是平常,但實際上是具有“原型”的,建筑的母題、模式以及形制都是如此。

但是到了近現(xiàn)代,建筑開始出現(xiàn)了革命性的變化,建筑已從單一的模式變成了多元的變化,即從膜拜的禮儀轉(zhuǎn)換成了展示。展示,這個概念,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神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而人們也已經(jīng)不再信仰宗教。因此,神殿和寺廟的禮儀作用也已式微。人類也已經(jīng)從神、英雄的時代,到了人的時代,從建筑的意義上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居”時代。“人居”時代,強調(diào)和突出的是人的個性、人的千姿百態(tài),于是,建筑也就成為了一種展示。現(xiàn)代建筑,國際主義風格建筑,后現(xiàn)代建筑,以及“高科技風格”建筑、解構(gòu)主義建筑、新現(xiàn)代主義建筑等等層出不窮的建筑思潮和流派就是一種展示。

然而,建筑的展示并不意味著沒有規(guī)律,其實在近現(xiàn)代,建筑依然具有其“永恒之道”,只是這種“永恒之道”,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即使在所謂的后現(xiàn)代建筑中也是如此。

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在其《城市建筑學》中提出城市是由它的標志(英文本用Lan MMark,里程碑)和母體(英譯本用matrix)組成的,兩者缺一不可。張欽南說道,標志起著導向坐標的作用,但是,每個城市中那些林林總總的普通建筑——“母體”,卻始終潛隱于人們的頭腦之中,成為閱讀和識別城市的重要成分。人們認識老北京,除了天安門、北海白塔、前門箭樓等之外,主要是通過它的胡同和四合院來理解北京的居住文化;同樣,人們認識老上海,除了國際飯店、跑馬廳等之外,主要是通過它的里弄和石庫門。事實上,每個城市的居住建筑形態(tài),都是城市閱讀的主要部分。法國的芒薩屋頂、德國帶線的方格墻面、意大利的半圓拱券窗和廊,乃至澳大利亞人喜用的鐵皮屋頂和遮陽等,都蘊含著許多文化信息,可以牽引出眾多的聯(lián)想。也許在這種標志和母體中存在建筑的“永恒之道”。

也許,我們在C.亞歷山大所說的建筑中的多種組成方式中,存在著建筑的“永恒之道”,他說:一個城市是由住宅、花園、街道、人行道、商業(yè)中心、商店、車間、工廠,也許還有河道、運動場、停車場等等組成的。一個建筑是由不斷重復的墻、窗、門、房間、天花板、凹角、樓梯、樓梯踏板、門把手、平臺、柜臺面、花盆等等組成的。一個哥特式的教堂是由中殿、側(cè)廊、西門、十字交叉耳堂、唱詩班席、龕、回廊、柱、窗、扶壁、拱、肋、窗花格組成的。美國現(xiàn)代大都會區(qū)是由工業(yè)區(qū)、快車道、中心商業(yè)區(qū)、超級市場、公園、獨家住宅、街道、干線、交通燈、人行道組成的。

但是我們還是感到要回答建筑的“永恒之道”是非常困難的,也許這是一個永恒之謎。我們知道,古希臘的狄奧尼索斯神是植物之神,也是酒神,藝術(shù)之神。他是一切藝術(shù)的原型,然而人們并不知道他的真實形象,因此,藝術(shù)家往往窮盡一生的精力去追求,也不一定能夠真正找到他的原型。我們可以說,古希臘的神廟是酒神建筑的原型,那么古羅馬的穹頂、哥特式的教堂、印度的石窟和窣堵坡、中國的宮殿和寺廟是不是酒神建筑的原型呢?而到了現(xiàn)代,酒神的建筑原型究竟在哪里?于是,90年代在美國舉行了一次設計競賽,題為“20世紀建筑紀念碑”。任務書的內(nèi)容大致如下:20世紀建筑創(chuàng)作思想意識方面、風格、流派和“主義”層出不窮,從抽象派、立體派到國際主義風格,從表現(xiàn)主義、未來主義到后現(xiàn)代主義,從構(gòu)成派、有機抽象派到解構(gòu)派等等。似乎到90年代不可避免地需要建立一個世紀建筑標志。于是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便主辦了這次競賽,并且用古希臘酒神狄奧尼索斯來隱喻20世紀的建筑現(xiàn)象。也許,到了20世紀末的時候,人們有希望尋找到酒神建筑的真正原型。

本書將分四編,前三編是作為禮儀的建筑。第一部分是上古時期的建筑,從原始建筑開始談起,然后敘述整個上古時期的建筑。從整個建筑歷史看,在公元前四千年以后,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愛琴海沿岸、古希臘和古羅馬以及美洲中部的國家誕生了世界上最初的文明,這些文明古國在建筑藝術(shù)方面做出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有些遺跡保留至今,成為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藝術(shù)史家研究的對象。第二部分是中古時期的建筑,包括歐洲中世紀建筑、印度、東南亞、伊斯蘭建筑、中古中國以及日本的建筑。第三部分是近世的建筑,包括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法國古典主義建筑、巴洛克和羅可可建筑以及中國的明清建筑。第四部分是作為展示的建筑,主要敘述近代,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以及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發(fā)展趨勢。由于歐洲是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地,所以,近代、現(xiàn)代以及后現(xiàn)代的建筑的開拓主要是從歐洲開始的,后來又在美國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但是東方以及南美的建筑也達到了相應的發(fā)展,而在其他國家,如日本、巴西、墨西哥以及中國等國家,現(xiàn)代建筑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進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莱阳市| 栾城县| 沙洋县| 依安县| 丰原市| 屏南县| 荔浦县| 甘德县| 黄陵县| 观塘区| 龙南县| 盐城市| 东至县| 维西| 台中县| 错那县| 五峰| 鹿邑县| 竹北市| 鄱阳县| 古浪县| 黄冈市| 甘洛县| 谷城县| 丽水市| 滨州市| 攀枝花市| 文水县| 惠东县| 黄冈市| 宜宾市| 腾冲县| 营山县| 临沂市| 衡山县| 安乡县| 商丘市| 城固县| 贡觉县|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