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2)

雖然德國存有不少繁榮的商業城市,已經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還有一些極大的富豪,如南德奧格斯堡的大銀行家佛該爾,他不僅是礦山業的投資者、大銀行家,并且是德皇以及許多大諸侯的債權人。他不但操縱著中歐的經濟,甚至也極大地影響著德國的政治局勢。但是,德意志帝國經濟上的致命弱點,則是發展的不平衡和經濟上的嚴重分散,大城市都處于邊疆地區,主要經營對外貿易,相反地,對國內貿易則關心不大,整個德國沒能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因此,也“沒有一個城市象英國的倫敦一樣發展成為全國工商業的中心。”在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的支持下,當然也就無力進行在海外殖民掠奪方面的競爭。因此,德國的經濟較前雖已有長足的進步,并有一些方面超過了英、法等國,但以總體來比較,比法國、英國等先進國家,還是相差甚遠的。

德國經濟上分散性的特點,決定了德國政治上長期處于分裂割據的局面。德國同當時中央集權制的英國和法國相反,實際是一個獨立的諸侯國的大聯合。宗教改革前,在德國除七大選侯外,還有十幾個諸侯,二百多個小諸侯,上千個帝國騎士,他們各自獨立,成為國中之國。諸侯、騎士和城市市民經常混戰,或同德皇對抗。國內又復關卡林立,僅從美因斯到科倫不足二百公里,就有關卡十三處之多。德國的貨幣繁雜,達千種以上。政治分裂和封建混戰,嚴重地阻礙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6世紀初,德國的階級矛盾也同樣十分復雜和尖銳。在封建貴族內部,統治的階層是帝國諸侯。他們在領地內有收稅、司法和鑄幣等特權,并擁有常備軍。他們對上要求分權,對下則實行集權,同德皇、教會互相對抗,殘酷壓榨農民,反對任何社會改革。低級貴族(即騎士)隨著槍炮的應用和步兵作用的增長,其作用和地位均日趨下降。騎士反對諸侯跋扈,嫉視教會富有,希望統一德國與王權強大,但是,騎士又是個必然要竭力維護封建農奴制的階級,這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得到人民群眾的同情和支持,而只能孤軍作戰。

天主教會,作為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同時又是最大的地主階級來說,內部也有嚴格的教階制度,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長等高級教士是特權階層,靠搜刮民脂民膏養肥了自己,是當時德意志帝國各階層都很嫉恨的主要對象,也是革命的主要對象。但是,在城鄉中的一般僧侶傳教士,屬于低級僧侶,并多為平民出身,收入微薄,與下層被壓迫的廣大人民群眾交往廣泛,由于他們低下的社會地位,又屬于知識分子階層,因此往往可能參加人民的反抗斗爭,并為反抗斗爭提供理論人材。

城市內階級結構的變化也很大。城市貴族把持政權,與諸侯的聯系和一致性增強,常共同鎮壓人民的反抗。市民階級包括手工業主、商人和新興的手工工場主。他們要求發展工商業和資本主義,主張結束封建分裂局面,實現國家統一,建立“廉儉教會”。城市居民的下層是平民,包括貧困的手工業者,幫工、日工,他們積極參加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但當時還未形成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

被壓在社會最下層的是占全德人口80%的廣大農民。15世紀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主不斷增加地租和徭役。有些地區,尤其是在西南部,封建主力圖將自由農變成農奴,還強占殘留的村社附屬地。封建主任意蹂躪農民及其妻女,農民稍有反抗或不滿,封建主就施以割耳、劓鼻、挖眼、截指斷肢、車裂等酷刑。有一位農民只從河里抓了幾只螃蟹,便被封建主斬首。此處,農民還要受商人的剝削和高利貸者的盤剝,因此,農民是當時德國最革命的階級,他們迫切要求改變現狀。

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德國在各種復雜的矛盾中,教會封建主是各階層共同痛恨的對象。德國的天主教會不僅據有宗教特權,并且按鄂圖一世(913—973)所規定的“鄂圖特權”,高級僧侶同時就是大封建領主和地方行政、司法長官,他們占有和管轄全德1/3的土地和人口。教會不僅征收貢賦,要求農奴執行各種封建義務,還利用宗教手段,如征收什一稅、出賣圣職、出售圣物、出賣贖罪券……等欺騙訛詐的手法,恣意榨取人民的血汗。據統計,16世紀初,羅馬教廷每年從德國榨取的錢財多達30萬古爾登之巨,這個數目比德皇的年收入還要多好幾倍。因此,德國在當時有“教皇的奶牛”之稱。

因此,德國反封建剝削、反羅馬教廷、反抗天主教會特權統治的斗爭是結合在一起的,所有的斗爭集中表現為反對天主教會的斗爭。

早在德國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之前,農民反封建主的起義斗爭就此伏彼起。1476年,法蘭克尼亞的數萬農民在牧人漢斯·貝海姆領導下舉行起義。自1493年起30年間,農民在“鞋會”的旗幟下,多次發動起義。1502年,“鞋會”起義不僅主張廢除農奴制,而且提出了沒收教產分給人民和建立統一的君主國的要求。1503年,在士瓦本出現“窮康拉德”組織,其成員包括逃散的一部分“鞋會”成員。1514年“窮康拉德”也曾發動過武裝起義。上述各次起義雖都遭到鎮壓,但社會基本矛盾卻更加尖銳,更大的斗爭風暴正在醞釀當中。

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德國的階級關系和社會矛盾極為復雜和尖銳,當然主要矛盾是廣大農民和封建主階級之間的矛盾。但因當時各種矛盾的焦點集中在教會問題上。所以德國大規模的反封建的農民戰爭,便在宗教改革的旗幟下爆發了。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馬丁·路德(1483—1546年)的宗教改革,點燃了德國這個火藥桶。路德出身于富裕市民家庭,在大學學習期間,接受人文主義思潮影響。1511年,路德去羅馬朝圣,親眼看到羅馬教廷的腐敗和黑暗,決心進行宗教改革。

1517年,教皇立奧十世借口修繕羅馬圣彼得教堂,在德國大規模地發售贖罪券。教皇的特使特茲爾前來出售,他宣稱,只要購買贖罪券的錢幣一敲響錢柜,罪人的靈魂,馬上可升天堂,這種無恥行徑引起許多人的反對。1517年10月31日,路德寫成“九十五條論綱”,公布于維登堡教堂的正門,揭露、斥責販賣贖罪券的無恥行徑。路德不準備和教皇決裂,只想同教皇進行神學辯論。但是,當時德國的革命形勢已經成熟,“論綱”被人由拉丁文譯為德文,不脛而走,各地爭相傳抄,兩周之內就傳遍了整個德國。路德放出的閃電引起了燎原大火,人民群眾紛紛投入了這場運動。由于人民的支持,路德的態度逐漸趨向堅決。1519年,在萊比錫的神學論戰中,他開始否認教皇的權力,指出沒有教皇,教會也可以存在。他公開同情胡司的觀點,譴責康斯坦茨宗教會議。1520年初,他號召“運用百般武器”討伐羅馬罪惡之城的蛇蝎之群,“用他們的血來洗我們的手!”1520年12月,他當眾燒毀教皇斥責他的論點為邪說的敕令。次年1月,教皇下令開除路德的教籍,路德寫成《反對反基督者的敕令》,斥教皇為反基督者,還寫成著名的《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族貴族書》,建議組織獨立的德國教會,沒收教會地產。1521年1月,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召開帝國議會,要路德到會辯護或公開表示悔改,路德在一些大諸侯的支持下,拒不讓步,會后皇帝下令逮捕路德。但路德藏身于薩克森公爵的瓦德堡,并利用空閑將《圣經》譯成德文,影響頗大。使德國社會各階層可以利用《圣經》的語句作為宗教改革的武器。

路德的宗教哲學的核心是“唯信稱義”。他認為,信徒只要虔誠信仰上帝都可以和上帝直接交通,不需教會的中介,人死后能否得救(升天堂)惟有靠個人的信仰,信仰惟一的根據是《圣經》,而不是《圣言》(教皇的詔令和中世紀宗教會議的決議等)。《圣言》認為:人的得救必須通過教會和“圣禮”(在教會指導下舉行的各種禮拜儀式和捐獻)完全是騙人的。因此路德主張建立沒有教皇和教階制度、沒有繁文縟禮的廉價教會。

隨著宗教改革深入,德國社會各階級逐漸分裂為三大政治集團,即: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反動集團,屬于這個集團的有皇帝、高級教士、部分諸侯和城市貴族,他們要求維持現狀,反對任何改革;溫和的改良派集團,屬于這個集團的有新興資產階級、中小貴族和部分大諸侯,他們主張改革天主教,建立脫離羅馬教廷的民族教會,但反對進行徹底的革命;激進的革命派集團,主要由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他們要求徹底推翻現存封建制度。路德在革命斗爭日益尖銳的情況下,拋棄了運動的下層人民,托庇于諸侯的保護,成了溫和改良派的代言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东| 德江县| 淮安市| 维西| 蒲江县| 台北县| 宁波市| 龙游县| 漠河县| 清原| 隆德县| 体育| 栾城县| 星座| 拉萨市| 万山特区| 江孜县| 海盐县| 彩票| 新巴尔虎左旗| 商河县| 台安县| 南江县| 铜鼓县| 马公市| 烟台市| 蓬溪县| 清徐县| 巩义市| 迁安市| 抚松县| 新田县| 涿州市| 环江| 库伦旗| 凤山县| 屏东县| 汝阳县| 天台县| 通化县|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