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3)

路德教的確立和傳播

偉大的德國農民戰爭失敗后,封建統治者對起義農民進行了駭人聽聞的反攻倒算。許多村莊被夷為平地,有10萬以上的農民慘遭殺戮。幸存的農民多淪為農奴,重新陷入封建主的奴役之中。中產階級的革命半途而廢,城市特權被諸侯剝奪,不得不向諸侯交納巨額賠款。更嚴重的是,工商業的普遍衰落和德國的分裂割據狀態加強,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阻礙。

從1525年革命中得到好處的只有諸侯。一部分諸侯不僅乘機奪得大量教產,加強了對農民的壓榨,而且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利用路德宗教改革的形式,在自己的領地內保持路德教派,建立新教教會,自己成為教會首腦。利用路德新教作為加強政權工具的諸侯被稱為新教諸侯。在薩克森選侯和普魯士的公爵領地內,早在1525年已信仰路德新教,黑森伯爵領地內是1526年信仰路德新教的,接著在不倫瑞克-呂納堡也流行了路德教。

路德為了建立路德教也廣為活動。1527至1529年,路德在薩克森選侯領地內,曾隨同新選侯約翰到各地巡視并督促路德教派的牧師開展傳教活動,并且不準舊教徒舉行禮拜。特別是1529年10月1日至3日,路德在瑪爾堡城內同慈溫利的公開辯論,影響很大。路德將福音的基本觀念歸納為“14條”,這便是路德派新教教義主張的重要根據。路德后期宗教改革活動的特點是加強系統的教理建設和創建與整頓路德宗的教會。他先后發表了許多重要著述。如《基督教信仰的綱要并說明》是1529年5月發表的。《士馬爾卡登信條》(1536年12月)、《論教會會議與教會》(1539年3月)是最有代表性的論著,其中詳細闡明了路德派的教理和主張。《桌上談》和路德譯注的全部《圣經》修訂本,充分表述了路德對基督教和宗教改革的觀點。路德晚年仍然堅持了同羅馬教皇的斗爭,直至他逝世。

德皇以及天主教諸侯力圖在德國全面恢復天主教會的完全統治,因而同新教諸侯展開長期斗爭。1529年,德皇查理五世召開帝國議會,重申1521年沃姆斯會議關于反對異端的禁令。在舊教諸侯結成“士瓦本聯盟”之后,新教諸侯以薩克森選侯約翰和黑森伯爵菲力普為首,于1530年12月在薩克森境內的士馬爾卡登小城聚會抗議并組成對抗性的秘密同盟,即“士馬爾卡登同盟”。路德派新教諸侯由于對斯拜爾會議提出抗議,因而被稱為“抗議者”。此后,在德國進行了一段時期的新、舊教諸侯以及諸侯同皇帝之間的封建混戰。新教諸侯最初曾受挫,后來某些天主教諸侯在法國國王的武力支持下,同新教諸侯一道反對德皇,在1552年戰敗了德皇的軍隊。經過談判,1555年9月25日德皇與諸侯簽訂并頒布“奧格斯堡宗教和約”。和約規定了諸侯在其領地內有權決定本人及其臣民宗教信仰之權利的“教隨國定”原則。新舊教同權平等、路德教的合法地位從此得到確認。至此,路德派新教最后確立了。德國出現兩個諸侯集團,北部和東北部屬于路德教諸侯集團,南部和西南部屬于天主教諸侯集團,德國的封建分裂局面加甚,并長期繼續下去。

諸侯提出抗議,故路德教又稱抗議教。1531年,他們組成士馬卡登同盟,抗擊以皇帝為首的天主教諸侯武裝,直到1555年雙方才締結奧格斯堡和約,規定諸侯有權決定臣民的信仰,路德教在德國和天主教有平等地位,標志路德教的確立。

路德的宗教改革雖然不徹底,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市民建立廉價教會的要求;路德教會首領的世俗化,也適合一些國家加強王權和使教會民族化的需要。一些北歐國家,自上而下地實行宗教改革,改奉了路德教。1536年,丹麥國王實行宗教改革,剝奪了天主教會的大量地產,大多轉歸國王所有,國王成為教會的首領。1527年至1544年,瑞典國王也改奉了路德教,沒收了天主教會的財產,直接管轄新教會。挪威國王也在同一時期接受了路德教。

路德教的確立和傳播,大大縮小了天主教的勢力范圍,對羅馬教廷是一個沉重打擊。

馬丁路德的轉變與奧格斯堡告白

沃爾姆斯會議以后,革命進一步深入。首先,托馬斯·閔采爾站在下層人民一邊批判路德,提出自己的革命主張。其次,1522至1523年爆發了騎士暴動。原來路德的宗教改革一開始就得到騎士的支持。胡登曾致書路德,希望為了祖國的自由和解放建立密切聯系。胡登知道路德在沃爾姆斯會議上的堅決態度后,曾寫信聲援,并譴責迫害路德的高級教士。沃爾姆斯會議以后,路德卻更深地投入諸侯的懷抱,騎士遂單獨舉行暴動。騎士暴動沒有得到市民或農民的支持,以失敗告終。

革命深入以后,路德一再講道和撰文攻擊閔采爾和革命群眾。1521年底,維登堡發生學生、市民沖進教堂驅逐神甫事件。一直躲在瓦特堡的路德再也坐不住了,潛回維登堡觀察形勢。1522年元月,他出版《勸基督徒毋從事叛亂書》,偽裝公允,譴責雙方,要群眾“鎮定”,聽從“教導”,千萬不能亂說,亂想、亂動,并提出上帝禁止暴動的口號。他還不指名地攻擊閔采爾“草率從事”、“違反福音”。同年3月,路德在維登堡接連八次講道,攻擊群眾“太過火了”、太“激烈”了,號召大家“彼此順服,攜手相助”。他以自己為例現身說法:雖反對贖罪券和教皇,但從來不用暴力。1523年3月,路德發表《論俗世的權力》,公開維護當時的政治制度,號召“繳納稅款,尊敬長官”,“服事政府,幫助政府”。這篇奇文是路德墮落的恥辱柱。

1524年夏,德國南方首先爆發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翌年達到高潮。在滾滾的農民戰爭洪流面前,路德把一切舊仇忘得干干凈凈,羅馬教廷變成無罪的羔羊。他公然號召市民、貴族、諸侯和教皇團結起來反對起義的農民,墮落為可恥的叛徒。1524年8月閔采爾住在繆爾豪森,路德給市當局寫信告密,請求鎮壓。1525年5月15日,當他獲悉閔采爾被俘后立刻致書約翰·呂埃爾說:“我希望知道怎樣捉住他、他是怎樣表演的,這樣可以徹底弄清這個家伙的傲慢無禮。這個可憐的畜牲落到這個下場可憐又可鄙,然而,我們有什么辦法!這是上帝的意旨,要使老百姓懂得懼怕。否則,魔鬼會更加肆虐。這種不幸比較可取,這是上帝的審判,動刀者必死于刀下。”同年5月,路德還發表《反對殺人越貨的農民暴徒》,號召無論誰只要力所能及,應該把起義農民戮碎、扼死、刺殺、就像打死瘋狗一樣。路德仇恨革命達到瘋狂的程度。

路德叛變以后,他從事的宗教改革蛻變成諸侯手里的工具。他雖然沒有拋棄只靠信仰得救的主張,但對信仰的解釋有重大變化。路德不再講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了,卻起勁地攻擊自由意志。他一再攻擊伊拉斯莫有關自由意志的觀點,認為自由意志只能對擠牛奶、蓋房子等小事情起作用,以信仰完全無能為力,甚至狂叫“理性是信仰之敵”。1529年10月16日,路德在提交奧格斯堡帝國議會的聲明后稱“路德告白”中說得更清楚:信仰“不是人為的,也不是人力所能及的,它是神的化工”。此外,他還極力污蔑農民、美化諸侯,甚至力爭與天主教會重歸于好。1529年,他在一次講道中說:諸侯雖有宏偉的城堡,穿戴寶石、金項鏈和絲絨,但非常“忙碌、危險和勞苦”,莊稼漢閉眼不看諸侯之苦,只看到戴貂皮帽子是不對的;其實,“國王和貴族虛有閃光的外表,而臣民才有真正的黃金”,因為諸侯的貂皮帽下思慮和憂愁之多宛如帽上之毛。1530年6月15日,路德把他親自審定的《奧格斯堡告白》提交議會宣讀,系統闡述路德教的理論。告白以給查理五世的信為序,號召基督教各派“寬容、溫和與平心靜氣地”協商,生活在一個教會里,因為“我們大家都是基督的臣民和戰士”。告白還攻擊自由意志和再洗禮派。恩格斯憤怒地斥責《奧格斯堡告白》是一場令人作嘔的交易,是改頭換面的“市民教會制度的最后定案”,路德的宗教改革蛻變為“庸俗市民階級性質”的“官方的宗教改革”。馬克思指出:“路德戰勝了信神的奴役制,只因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卻恢復了信仰的權威。他把僧侶變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變成了僧侶。他把人從外在的宗教解放出來,但又把宗教變成了人的內在世界。他把肉體從鎖鏈中解放出來,但又給人的心靈套上了鎖鏈。”

路德教簡化宗教儀式,廢除圣象、圣物和十字架,牧師可以結婚,用地方語言做禮拜,實行廉價的教會。路德教會的首腦是諸侯,不受教皇控制。由于諸侯互不統屬,德國沒有統一的路德教會。德國北部和東北部的諸侯,如薩克森、麥克倫堡、普魯士、不倫瑞克等改宗路德教,乘機奪取天主教會財產。南部和西南部的諸侯多宗天主教。德國的分裂割據依然如故。1555年的奧格斯堡和約規定教隨國定的原則,即諸侯有權決定臣民的信仰。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十六世紀時,瑞典、丹麥和挪威也改宗路德教,建立從屬于王權的路德派教會,天主教會的壟斷地位從此被打破。今天,路德教是新教中最大的一派,在德國、美國和北歐諸國勢力很大,擁有信徒約7千萬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思县| 南通市| 上犹县| 临安市| 阳西县| 静乐县| 武汉市| 砚山县| 新营市| 荥经县| 霍城县| 沙湾县| 化州市| 白玉县| 新宾| 昭苏县| 万州区| 望城县| 牙克石市| 昔阳县| 乐亭县| 峨眉山市| 防城港市| 义乌市| 武威市| 武汉市| 佛教| 赤城县| 当雄县| 缙云县| 浦县| 康平县| 东阿县| 乌拉特中旗| 盐源县| 周至县| 东阳市| 马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峨眉山市|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