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洪秀全與曾國藩(2)

太平軍的軍事何以在這時期內這樣順利呢?主要原因不是太平軍本身的優點。論組織訓練,太平軍很平常;論軍器,太平軍尚不及官軍;論將才,太平軍始終沒有出過大將。太平軍在此時期內所以能得勝,全因為它是一種新興的勢力,富有朝氣,能拼命,能犧牲。官軍不但暮氣很重,簡直腐化不成軍了。當時的官軍有兩種,即八旗和綠營。八旗的戰斗力,隨著滿人的漢化、文弱化而喪失了,所以在乾隆、嘉慶年間,清朝用綠營的時候已逐漸加多,用八旗的時候已逐漸減少。到了道光、咸豐年間,綠營已經成了清廷的主力軍隊,其腐化程度正與一般政界相等。土兵的餉額甚低,又為官長剝削,所以自謀生計,把當兵作為一種副業而已。沒有紀律,沒有操練,害民有余,打仗則簡直談不到,并且將官之間猜忌甚深,彼此絕不合作。但是綠營在制度上也有一種好處,這種軍隊雖極端腐化,然是統一的國家的軍隊,不是個人的私有武力。在道、咸以前,地方大吏沒有人敢擁兵自重,與朝廷對抗。私有的武力,是太平天國內亂的意外副產品,以后我們要深切地注意它的出世。

三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曾國藩是我國舊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他生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比洪秀全大兩歲。他是湖南湘鄉人,家世業農。他雖沒有下過苦力,他的教育是從艱難困苦中奮斗出來的。他成翰林的時候,正是鴉片戰爭將要開始的時候。他的日記雖提及鴉片戰爭,但似乎不大注意,不了解那次戰爭的歷史意義。他仍埋首于古籍中,他是一個實踐主義的理學家。無論我們是看他的字,讀他的文章,或是研究他的為人辦事,我們自然地想起我們鄉下那個務正業的小農民。他和小農民一樣,一生一世,不做茍且的事情。他知道文章學問道德功業都只有汗血才能換得來,正如小農民知道要得一粒一顆的稻麥都非出汗不可。

在咸豐初年,曾國藩官做到侍郎,等于現在的各部次長。他的知己固然承認他的文章道德是特出的,但是他的知己不多,而且少數知己也不知道他有大政治才能,恐怕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在他的事業起始的時候,他的聲望并不高,他也沒有政治勢力做他的后盾,但是湖南地方上的士大夫階級確承認他的領袖地位。他對洪秀全的態度就是當時一般士大夫的態度,不過比別人更加積極而已。

那時的官兵不但不能打仗,連鄉下的土匪都不能對付,所以人民為自衛計,都辦團練。這種團練就是民間的武力,是務正業的農民借以抵抗不務正業的游民土匪。這種武力,因為沒有官場化,又因為與農民有切身利害的關系,保存了我國鄉民固有的勇敢和誠實。曾國藩的事業就是利用這種鄉勇,而加以組織訓練,使它成為一支軍隊,這就是以后著名的湘軍。團練是當時全國皆有的,并不是曾國藩獨創的,但是為什么唯獨湘軍能成大事呢?緣故就在于曾國藩所加的那點組織和訓練。

曾國藩治兵的第一個特點是精神教育的注重。他自己十二分相信孔、孟的遺教是我民族的至寶,洪秀全既然要廢孔教,那洪秀全就是他的敵人,也就是全民族的敵人。他的“討賊檄文”罵洪秀全最激烈的一點就在此:

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焉能袖手坐視,不思一為之所也?

他是孔孟的忠實信徒,他所選的官佐都是他的忠實同志,他是軍隊的主帥,同時也是兵士的導師,所以湘軍是支有主義的軍隊。其實精神教育是曾國藩終身事業的基礎,也是他在我國近代史上地位的特別。他的行政用人都首重主義,他覺得政治的改革必須先有精神的改革。前清末年的官吏,出自曾文正門下者,皆比較正派,足見其感化力之大。

曾國藩不但利用中國的舊禮教作為軍隊的精神基礎,而且利用宗族觀念和鄉土觀念來加強軍隊的團結力。他選的官佐幾全是湖南人,而且大半是湘鄉人。這些官佐都回本地去招兵,因此兵士都是同族或同里的人。這樣他的部下的互助精神特別濃厚,這是湘軍的第二特點。

歷史上的精神領袖很少同時也是事業領袖,因為注重精神者往往忽略事業的具體條件。在西洋社會里,這兩種領袖資格是完全分開的。管教者不必管事,管事者不必管教。在中國則不然:中國社會幾千年來是政教不分、官師合一的,所以在中國,頭等領袖必須兼雙層資格。曾國藩雖注重為人,并不忽略做事,這是他的特別的第三點。

當時綠營之所以不能打仗,緣故雖多,其中之一是待遇太薄。曾氏在起始辦團練的時候,就決定每月陸勇發餉四兩二錢,水勇發三兩六錢,比綠營的餉額加一倍,湘軍在待遇上享有特殊權利。湘軍作戰區域是長江沿岸各省,在此區域內水上的優勢很能決定陸上的優勢,所以曾國藩自始就注重水師。關于軍器,曾氏雖常說打仗在人不在器,然而他對軍器的制造,尤其對于大炮的制造,是很費苦心的,他用盡心力去羅致當時的技術人才。他對于兵士的操練也十分認真,他自己常去督察檢閱。他不寬縱他的軍官,也不要軍官寬縱他的部下。

曾國藩的事業,如同他的學問,也是從艱難困苦中奮斗出來的。他要救舊社會、舊文化,而那個舊社會、舊文化所產生的官僚反要和他搗亂。他要維持大清,但大清反而嫉妒他、排斥他。他在長沙練勇的時候,舊時的官兵恨他的新方法、新標準,幾乎把他打死了,他逃到衡州去避亂。他最初的一戰是個敗仗,他投水自盡,幸而被部下救起來。他練兵打仗,同時他自己去籌餉。以后他成了大事,并不是因為清廷和官僚自動地把政權交給他,是因為他們的失敗迫著他們求曾國藩出來任事,迫著他們給他一個做事的機會和權利。

四洪秀全失敗

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們更能看出他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他深居宮中,務求享做皇帝的福,對于政事則不放在心上。宮廷的建筑,宮女的征選,金銀的聚斂,官制宮制的規定,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的。他的宗教后來簡直變為瘋狂的迷信,楊秀清向他報告國事的困難,他回答說: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穌圣旨,下凡做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不用爾奏,政事不用爾理,欲出外出,欲在京住,由于爾。朕鐵桶江山,你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于水,何懼曾妖(國藩)乎?

快要滅亡的時候,南京絕糧,洪秀全令人民飲露充饑,說露是天食。

這樣的領袖不但不能復興民族,且不能作為部下團結的中心。在咸豐六年(1856年),洪秀全的左右起了很大的內訌。東王楊秀清個人獨掌大權,其他各王都須受東王的節制。照太平天國的儀式,天王稱萬歲,東王稱九千歲,西王八千歲,余遞減。別的王都須到東王府請安議事,并須跪呼千歲。在上奏天王的時候,東王立在陛下,其余則跪在陛下,因此楊秀清就為其同輩所憤恨,同時天主也怕他要取而代之。咸豐六年九月,北王韋昌輝設計誘殺楊秀清和他的親屬黨羽。翼王石達開心懷不平,北王又把翼王家屬殺了。天王為聯絡翼王起見,下令殺北王,但翼王以后還是獨樹一幟,與天王脫離關系。經過此次的內訌,太平天國打倒清朝的希望完全消滅。以后洪秀全尚能抵抗八年,一則因為北方有大股捻匪做他的聲援,二則因為他得了兩個后起的良將,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陳玉成。

在清朝方面,等到別人都失敗了,然后重用曾國藩,任他為兩江總督,節制江、浙、皖、贛四省軍事。湖北巡撫胡林翼是與他志同道合的,竭力與他合作。他的親弟曾國荃是個打硬仗的前線指揮,以后曾國藩舉薦他的門生李鴻章做江蘇巡撫,他的朋友左宗棠做浙江巡撫。長江的中游和下游都是他的勢力范圍,他于是得通盤籌劃。他對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圍的戰略,同時英、美、法三國也給了曾、左、李三人不少的幫助。同治三年(1864年),湘軍在曾國荃領導之下打進南京,洪秀全自殺,太平天國就此亡了。

洪秀全想打倒清政府,恢復漢族的自由,這當然是我們應該佩服的。他想平均地權,雖未實行,也足表現他有相當政治家的眼光。他的運動無疑是起自民間,連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眾心理的。但是他的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點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了功,他也不能為中華民族造幸福??偠灾?,太平天國的失敗,證明中國舊式的民間運動是不能救國救民族的。

曾國藩所領導的士大夫式的運動又能救國救民族嗎?他救了清政府,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清政府不能救中國。倘若他客觀、誠實地研究清朝在嘉慶、道光、咸豐三代的施政,他應該知道它是不可救藥的。他未嘗不知道此中實情,所以他平定太平天國以后,他的態度反趨于消極了。平心而論,曾國藩要救清朝是很自然的、可原諒的。第一,中國的舊禮教既是他的立場,而且士大夫階級是他的憑依,他不能不忠君。第二,他想清廷經過大患難之后,必能有相當覺悟。事實上同治初年的北京,因為有恭親王及文祥二人主政,似乎景象一新,頗能有為,所以嘉、道、咸三代雖是多難的時代,同治年間的清朝確有中興的氣象。第三,他怕清朝的滅亡要引起長期的內亂。他是深知中國歷史的,中國幾千年來,每次換過朝代,總要經過長期的割據和內亂,然后天下得統一和太平。在閉關自守、無外人干涉的時代,內戰雖給人民無窮的痛苦,尚不至于亡國。到了19世紀,有帝國主義者繞環著,長期的內亂就能引起亡國之禍,曾國藩所以要維持清政府,最大的理由在此。

在維持清政府作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之下,曾國藩的工作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他要革新,那就是說,他要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舊,那就是說,恢復中國固有的美德。革新守舊同時舉行,這是曾國藩對中國近代史的大貢獻。我們至今還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為他有這種偉大的眼光。徒然恢復中國的舊禮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們還不能打破中華民族的大難關,因為我們絕不能拿禮義廉恥來抵抗帝國主義者的機械軍器和機械制造。何況舊禮教本身就有它的不鍵全的地方,不應完全恢復,也不能完全恢復呢?同時徒然接受西洋文化而不恢復中國固有的美德,我們也不能救國救民族,因為腐化的舊社會和舊官僚根本不能舉辦事業,無論這個事業是新的或是舊的。

曾國藩的革命事業,我們留在下一章討論。他的守舊事業,我們在前一節里已經說過,現在我們要指出他的守舊事業的流弊。湘軍初起的時候,精神紀律均好,戰斗力也高。后來人數多了,事業大了,湘軍就退化了。收復南京以后,曾自己就承認湘軍暮氣很深,所以他遣散了好多,足證我國治軍的舊法根本是有毛病的。此外,湘軍既充滿了宗族觀念和家鄉觀念,兵士只知道有直接上級長官,不知道有最高統帥,更不知道有國家。某回,曾國荃回家鄉去招兵,把原有的部隊交曾國藩暫時管帶,這些部隊就不守規矩。曾國藩沒有法子,只好催曾國荃趕快回營,所以湘軍是私有軍隊的開始。湘軍的精神以后傳給李鴻章所部的淮軍,而淮軍以后又傳給袁世凱的北洋軍。我們知道民國以來的北洋軍閥利用私有的軍隊割據國家,阻礙統一。追究其禍根,我們不能不歸咎于湘軍,于此也可看出舊法子的毛病。

注 釋

[1].此處作者有誤,此二千萬應為人丁,而非人口?!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寨县| 普陀区| 盐边县| 荔浦县| 乌拉特后旗| 越西县| 徐汇区| 虎林市| 蕉岭县| 安新县| 定陶县| 陇南市| 五常市| 辉县市| 湘潭县| 内黄县| 仙居县| 莆田市| 慈溪市| 额尔古纳市| 宜川县| 五家渠市| 汝阳县| 武夷山市| 洛扎县| 随州市| 南川市| 吉隆县| 保山市| 峨眉山市| 崇左市| 平原县| 呼图壁县| 五原县| 红原县| 台东县| 宕昌县| 赣榆县| 新绛县| 麟游县|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