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古錢幣的偽造

古錢幣的價值難以確定,純粹根據是市場需要及數量的多少決定。如果某種錢幣希望得到的人很多,則價值就高;如果某種錢幣不被人看重,則價值就低。而人們重視與不重視并不是固定的,所以偽造古錢時確定選造的目標是非常困難的,并不像其他古玩那樣,只要是著名的東西都可以偽造。偽造書法作品的,只要是古代名人的字都可模仿,仿宋人的可以,仿明人的也可以;仿歐、柳的可以,仿顏、趙的也可以。只要制作精美、仿造佳妙就可以出售,因為購買者絕不會限定必須購某人某物。制作偽畫也是這樣,隨意取材,都能賺到錢。

古錢則不是這樣,購買的人只買自己所需求的錢幣。如果不是他所想要得到的,即使精美他也不買。古錢幣的種類這么多,怎么能知道購買者的需要而提前鑄造呢?又怎么能將所有的古錢都鑄造齊備以供其挑選呢?即使能夠這樣,而每個種類只能售出一枚。如果購買者知道還有第二枚,那么這一枚也不能售出。這樣售出一枚必須制造一次模型,經過一次手續。而偽制一枚錢幣無論獲得多少利,也必定無法補償其他方面的損失。造偽的目的是為了謀利,如今無利可獲而反受損失,又何必去作偽呢?這就是以前偽造古錢幣的人很少的原因。不過,近年以來,收集古錢幣的人日益增多。由于古錢幣收集的難易程度不同,自然就會形成各不相等的價格。因此,造偽者便選取其中價高而易售的分別加以偽造,這就是如今偽造的古錢幣充斥于市場的原因。偽造古錢幣的方法很多,但常見的有下列數種:

一、用古錢熔化后的銅,先對照錢譜上的記載,按所要仿制錢幣的形式、文字鑄成古錢,然后用鐵屑、銅屑、硝鏹水、鹽鹵、羊尾油、大青鹽等六種東西混合成膏狀涂到仿制的古錢上,然后埋在地下,經過三伏之后再挖出來,于是銅屑與鐵屑就變成了銹,與仿制的錢幣凝結成一體了。但這種方法只是偽制紅、綠銹的方法,如果想偽制其他銹色,則可參照偽制銅器的方法,沒有什么辦不到的,且所制成的銹色與真品完全相同,假如不是精于考證的人絕對不能鑒別其真偽。只是古錢幣的銅質極佳,做工也很精妙,偽鑄者如果不是極其高明的匠人,是絕難成功的,所以一般的偽造者都不敢使用這種方法。

二、起字法。用無字的古錢,根據其大小選擇相似的古錢進行仿制。所要仿制的古錢經選定后,按照錢譜上的記載將該古錢圖樣文字描下,雕刻于無字的古錢上,再使用造偽銹的方法使之生銹,就與真品沒有什么差別了。

三、造懸針文法。用極薄的銅片剪成幣形,從背后用針畫出錢幣上的文字,焊在其他古錢之上,然后再使用造偽銹的方法,那么就與真品沒有絲毫差別了。

四、改字法。古錢幣經常有因一個字不同而價值卻相差甚遠的情況。如一枚“建炎元寶”可值數百元,而“建炎重寶”則只值數十元。一枚五銖錢也不過數角的價格,而二銖、三銖、四銖則每枚都可值數百元。造偽者于是將不同的字進行改鑄。如建炎重寶的“重”字,設法將他鏟除而添鑄一個“元”字,五銖錢則將篆文“五”字的中間部分去掉,只留上、下二橫,這樣就變成了二銖。如果中間添鑄一橫則變成了三銖,添鑄二橫則變成了四銖。然后再添制偽銹。如果不知這種作偽的底細,任何人也會上當受騙的。

五、合并法。嗜愛古錢的人,也有專門以奇特的古錢作為收集的目標。如五銖錢兩面都有文字,一正一倒的;有的“合背貨泉”兩面都沒有文字;有的“合璧大泉五十”兩面一樣的。文物市場上稀奇百怪的古錢很多,不勝枚舉。如果按照古代法律的規定,絕對不應該有這種古錢。即使這些古錢是真的,也一定是古代多事的人仿制的,或者是鑄錢的工人借機鑄造出來當做玩物的。然而有專門收集這類古錢而樂此不疲的,這也可以說明人們的嗜好是不同的。這類偽制錢幣近代制造得很多,即將相同的兩幣各磨去一面,使其剩下一半的厚度,然后將其焊合為一。如果磨去兩個錢的背面,焊合到一起則變成了雙面錢;如果磨去兩個錢幣的正面,焊合到一起則變成了合背錢。用這種方法制成之后完全與古錢相同,不知道這種造偽方法的,絕難斷定它是偽制的。

六、自從油漆傳入中國以后,作偽的人多用綠色油漆作成偽綠色銅銹或堆起錢文,小攤上所出售的看起來較好的錢幣多為此類。偽制古錢被擺放在地上,加上風塵侵蝕、遮蔽,真、偽就更不容易區分了。售者有心售假,而買者不加小心,這樣最容易上當受騙。

其他作偽的方法也很多,但都是很簡單的,偽制品也不容易出售。如照鑄、磨邊、去字等,沒有什么深奧的技術,所以在此不贅述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得荣县| 磐安县| 天柱县| 民丰县| 余姚市| 湖北省| 福泉市| 区。| 武定县| 万源市| 郑州市| 固镇县| 平安县| 三台县| 齐齐哈尔市| 东阿县| 苏尼特左旗| 德惠市| 张掖市| 永顺县| 无锡市| 千阳县| 肇东市| 都昌县| 扎囊县| 宁安市| 怀远县| 深圳市| 大理市| 高邑县| 依兰县| 鲁山县| 浦县| 宝兴县| 东兰县| 赤壁市| 古浪县| 谢通门县| 洛扎县|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