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分冊(統考版)
- 迷死他趙 心理學眼淚
- 5367字
- 2016-08-17 16:08:20
本章導讀
當代社會人們基本上都有了這樣的認識:有什么想法不太適應社會肯定是大腦有問題,甚至會說“腦袋被門夾了”。本章簡要從生理心理學角度來探討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左腦和右腦真的有那么大差別嗎?生命中樞是在心臟嗎?心理學學科的前沿已經越來越重視這一領域了,某師大的心理學科研排名第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傳說中的“小紅樓”。
一、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
(一)神經元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其基本作用是接受和傳遞信息。
1.組成
神經元由胞體(包括細胞核和細胞質)、樹突和軸突三部分組成。胞體的功能為整合神經沖動;樹突的功能為接受神經沖動,再將沖動傳至細胞體;軸突將神經沖動從胞體傳到其他神經細胞。
2.分類
(1)按突起的數目可以分為單極細胞、雙極細胞和多極細胞。
(2)按功能可以分為:
①感覺(內導)神經元:收集和傳導身體內外的刺激,到達脊髓和大腦;
②運動(外導)神經元:將脊髓和大腦發出的信息傳到肌肉和腺體,支配效應器官的活動;
③聯絡(中間)神經元:介于二者之間,起聯絡作用。
這些中間神經元的連接形成了中樞神經系統的微回路,這是腦進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場所。
3.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元之間有大量的膠質細胞,大約1000億個以上。神經膠質細胞的作用:
①為神經元的生長提供線路和支架;
②在神經元的周圍形成絕緣層(髓鞘)使神經沖動得以快速傳遞;
③給神經元輸送營養;
④清除神經元之間多余的神經遞質。
4.神經沖動
沖動性是神經和其他興奮組織(如肌肉、腺體)的重要特性。當任何一種刺激(機械的、熱的、化學的或電的)作用于神經時,神經元就會由比較靜息的狀態轉化為比較活動的狀態,這就是神經沖動。
神經沖動的電傳導是指神經沖動在同一細胞內的傳導,它與動作電位具有密切關系。神經沖動的傳導服從于全或無的法則。神經元反應的強弱不隨外界刺激的強弱而改變,這種特性使信息在傳遞途中不會變得越來越弱。
(二)突觸
一個神經元和另一個神經元彼此接觸的部位叫突觸。
1.組成
突觸包含三個部分:突觸前成分(軸突末梢的球狀小體)、突觸間隙(一個神經元末端與另一神經元始端間的縫隙)和突觸后成分(樹突末梢或胞體內的一定部位)。
2.分類
(1)興奮性突觸:突觸前神經元興奮時,突觸小泡釋放出具有興奮作用的神經遞質,使突觸后神經元產生興奮。
(2)抑制性突觸:突觸前神經元興奮時,突觸小泡釋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經遞質,使突觸后神經元出現抑制性的效應。
3.原理
神經沖動在突觸間的傳遞,是以化學物質(叫神經遞質)為媒介。當神經沖動傳導到軸突末梢,突觸前成分的突觸小泡內儲存的神經遞質釋放出來,經過突觸間隙作用到突觸后成分,改變突觸后成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觸后神經元的電位變化,實現了神經沖動的傳遞。神經沖動在突觸間的傳導又稱為化學傳導。
(三)周圍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
1.周圍神經系統
周圍神經系統是聯系感覺輸入和運動輸出的神經機構,它將感覺器官、運動器官以及內臟器官和中樞
神經系統聯系了起來。
(1)從解剖上分,周圍神經系統包括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神經;
(2)從機能上分,它包括軀體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其中軀體神經系統是到達各個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神經,通過這些神經支配感覺和運動器官,植物性神經系統又叫自主神經系統,是到達內臟系統的神經,它又可分為機能上相互拮抗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系統:提高機體的喚醒水平,為應付緊急事件做準備。
副交感神經系統:使有機體消除興奮,恢復或維持安靜狀態。
2.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就是大量神經細胞集中的地方,包括脊髓和腦。
(1)脊髓
①構成:由灰質(細胞體,在中間)和白質(軸突,在外部)構成。
②作用:
A.脊髓是腦和周圍神經的橋梁。
B.脊髓是神經的通道、能對簡單的刺激進行分析,做出回答性反應,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如膝蓋反射、肘反射等。
(2)腦:腦是由腦干、間腦、小腦、大腦和邊緣系統組成。其中:
①腦干
A.延腦:和脊髓相連的部分,又叫延髓。延腦里有呼吸中樞和心跳中樞,又叫生命中樞。
B.橋腦:位于延腦的上側,是上下行的,也是連接小腦和大腦的神經通路,起到橋梁的作用,是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傳遞信息的必經之地。它對人的睡眠有調節和控制的作用。
C.中腦:位于橋腦的上側。是神經的通路,存在視覺和聽覺的反射中樞,瞳孔、眼球等均由其控制。
D.腦干網狀結構:分布于腦干上的網狀結構是控制覺醒和意識狀態的神經結構。分為上行系統和下行系統兩部分。上行網狀結構又叫上行激活系統,控制肌體的覺醒和意識狀態,與保持大腦皮層的興奮性,維持注意狀態有密切關系。下行網狀結構又叫下行激活系統,對肌肉緊張有易化和抑制兩種作用,即加強或減弱肌肉的活動狀態。
②間腦
A.丘腦:是感覺神經的重要中繼站,除嗅覺外的所有輸入信息都經過丘腦導向大腦皮層。丘腦是網狀結構的一部分,對控制睡眠和覺醒也有重要作用。
B.下丘腦:調節植物性神經系統的主要皮下中樞。對于控制內分泌系統、維持新陳代謝、調節體溫等具有重要意義,并與生理活動中的饑餓、渴、性等生理動機有密切關系。另外,下丘腦與情緒也有重要關系,用微電流刺激下丘腦的某些部位,可產生快感;而刺激相鄰區域,會產生痛苦或不愉快的情緒。
③小腦:在腦干背面,分左右兩個半球。小腦表面的灰質是小腦皮層,內面的白質叫髓質。小腦具有保持身體平衡,調解肌肉緊張的作用。
④大腦:覆蓋在以上所講部分之上,也叫端腦。大腦的內部是白質,外部是灰質。大腦灰質又叫大腦皮質或大腦皮層,它是神經細胞集中的地方,因而是神經系統的最高部位。大腦皮層有溝和裂,各溝之間突起的部位叫回,大腦皮層的外側面分為四個葉: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
⑤邊緣系統:大腦內側深處的邊緣,包括扣帶回、海馬回、海馬溝,以及其附近的大腦皮層,以及丘腦、丘腦下部、中腦內側被蓋等,是一個統一的功能系統。在種系進化階梯上,哺乳動物以下的有機體沒有邊緣系統。邊緣系統與動物的本能活動有關,還與記憶、情緒有密切關系。
Tip
延腦是生命中樞,橋腦是必經之地,中腦是反射中樞,丘腦是中繼站,下丘腦是皮下中樞……好暈啊有木有?!現在拿出5分鐘的時間,趕緊總結!(總結ing……5分鐘后)神清氣爽有木有!
二、大腦皮層及其機能
(一)大腦皮層感覺區及其機能
大腦皮層的感覺區包括:
1.視覺區:位于枕葉的枕極,產生初級形式的視覺。此區受損,即使眼睛功能正常,人也將完全喪失視覺而成為全盲。
2.聽覺區:位于顳葉的顳橫回處,產生初級形式的聽覺。此區受損,即使雙耳功能正常,人也將完全喪失聽覺而成為全聾。
3.機體感覺區:位于中央后回,接受皮膚、肌肉和內臟器官發來的感覺信息,產生觸壓、溫度、痛、運動和內臟等感覺。
身體各部位和其在感覺區的投射關系是:
(1)左右交叉、上下倒置,頭部正直;
(2)身體各部位投射面積的大小與它們在機能方面的重要程度成正比。
(二)大腦皮層運動區及其機能
軀體運動區位于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葉的前部。它發出動作指令,支配和調節身體各部分的運動,以及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和姿勢。
運動區和身體各部位的關系是:
(1)左右交叉、上下倒置,頭部正直。
(2)身體各部位投射面積的大小與它們在機能方面的重要程度成正比。
(三)大腦皮層言語區及其機能
言語區主要定位于大腦左半球,它由廣大的腦區組成。其中有三個重要區域:
1.布洛卡區:言語運動中樞,在左半球額葉的后下方、靠近外側裂處,該區域受損會引起運動性失語癥。
2.威爾尼克區:言語聽覺中樞,在顳葉顳上回處,它與理解口語有關,該區域受損將引起聽覺性失語癥。
3.角回:言語視覺中樞,位于頂枕葉交界處,這個區域受損,將出現理解書面語言障礙,產生視聽失讀癥。
(四)大腦兩半球單側化優勢
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每一個半球都有感覺區、運動區、視覺區、聽覺區、聯合區,通常情況下,兩半球協調活動。信息通過胼胝體進行傳遞,做出統一反應。
但是,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是不對稱的,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邏輯推理等功能;右半球主要負責空間關系、情緒、藝術欣賞、舞蹈雕塑等功能。正常情況下,兩半球既分工又聯合活動,完成復雜的任務。
1860年法國外科醫生布洛卡首先發現了言語運動中樞。20世紀60年代,斯佩里在切斷胼胝體的割裂腦手術病人身上進行的實驗,進一步證明了兩半球功能的不對稱性。
Tip
斯佩里關于裂腦人的實驗及其具體過程,建議讀一讀《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或者咨詢一下度娘。這個實驗很經典。
三、腦機能學說
(一)定位說
腦功能定位說認為,人的心理功能是和腦的某一特定部位有關的。
1.定位學說始于18世紀德國加爾和斯柏茲姆的顱相學,即某人有某種特點,他的大腦結構就會有相應的特點,并反映到顱骨上。顱相學缺乏科學根據,但卻給我們啟發:大腦的功能是分區的。
2.真正的定位理論提出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失語癥的研究。布洛卡區和威爾尼克區的發現,都使人們相信語言是有特定腦區的。
3.加拿大醫生潘非爾德用電刺激大腦顳葉發現,能激發人對童年經歷的回憶。這些都支持了定位學說。
(二)整體說
1.整體說最早由弗洛倫斯提出,他認為人的大腦是一個整體,要通過整體來發揮作用。弗洛倫斯用局部損毀法,切除動物(雞和鴿子)腦的一部分進行實驗,以觀察其對動物行為的影響。結果發現,動物功能的喪失與切除皮層的部位無關,而與切除皮層的大小有關。
2.20世紀初拉什利進一步用損傷小白鼠大腦的辦法,觀察其對白鼠學習的影響,得出兩條原理:
①均勢原理:大腦皮層的各個部位幾乎以均等的程度對學習發生影響;
②總體活動原理:學習活動的效率與大腦受損傷的面積大小成反比,而與受損傷的部位無關。
Tip
看過系列電影《沉默的羔羊》的同學們,你們一定對第二部中吃腦子的片段記憶猶新吧!但是,你在看電影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這一片段的理論基礎,其實源自于腦機能學說中的整體說。想想,為什么呢?
(三)機能系統說
前蘇聯神經心理學家魯利亞在治療二次世界大戰腦受傷的傷員,以及對他們進行恢復訓練的時候發現,某一腦部位的損傷并不是導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機能的喪失,而是引起某種綜合征,即一系列過程的障礙。在恢復訓練時發現,與某一腦損傷部位相聯系的生理機能是難以恢復的,但可以進行機能的改造。因而提出:
1.大腦是一個動態的結構,是一個復雜的動態機能系統。包括:
(1)第一機能系統:動力系統。也稱調節激活和維持覺醒狀態的激活系統,由網狀結構和邊緣系統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腦皮層的一般覺醒狀態,提高它的興奮性和感受性,并實現對行為的自我調節。第一機能系統并不對某個特定的信息進行加工,但卻提供了各種活動的背景。當這個系統受到損傷時,大腦的激活水平或興奮水平將普遍下降,并影響對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對行為的調節。
(2)第二機能系統:信息接收、加工和儲存系統。它位于大腦皮層的后部,包括枕葉、顳葉和頂葉以及相應的皮層下組織。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來自機體內、外的各種刺激(包括聽覺、視覺、一般機體感覺),實現對信息的空間和時間整合,并把它們保存下來。第二機能系統有許多腦區構成,每個腦區又分為一級區、二級區、三級區等不同級別:
①一級區是刺激的直接投射區,它具有高度特異化的功能。一級區受損,機體將失去不同的感覺能力。
②二級區是對信息進行綜合的腦區,位于一級區的附近,對一級區加工的信息進行綜合。二級區受損,機體仍可保留初級的感覺能力,但是將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識癥。
③三級區位于枕葉、顳葉和頂葉的交界處,作用是對信息進行空間和時間的整合,反映事物之間的關系。三級區受損,機體將喪失各種同時性的空間整合的能力。
(3)第三機能系統:行為調節系統。是編制行為的程序、調節和控制行為的系統。它包括額葉的廣大腦區。每個腦區又分為一級區、二級區、三級區等不同級別:
①一級區位于初級運動區,在中央前回,是運動的直接投射區。由大腦發出的指令,通過它直接調節身體各部位的運動。
②二級區位于運動區的前面,主要作用是實現對運動的組織,制定運動的程序。
③三級區位于額葉的前面,主要作用是產生活動的意圖,形成行為的程序,實現對復雜行為形式的調節和控制。當這些腦區受到破壞時,患者將產生不同形式的行為障礙。
2.魯利亞認為,三個機能系統相互作用、協調活動,既分工又合作,保證了各種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的完成。
(四)機能模塊說
機能模塊說是20世紀80年代在認知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中出現的學說,它認為,人腦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由高度專門化并相對獨立的模塊組成的,這些模塊的結合是實現認知功能的基礎。這一理論得到了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成果的支持。
(五)神經網絡學說
各種心理活動,特別是一些高級復雜的認識活動,都是由不同腦區協同活動構成的神經網絡來實現的,這些腦區可以經由不同神經網絡參與不同的認知活動,并在這些認知活動中發揮不同的作用。這些腦區組成的動態神經網絡構成了各種復雜認知活動的神經基礎。格奇溫德是較早用神經網絡觀點來描述語言產生的一位神經科學家。
【關鍵詞】
神經元 突觸 電傳導 化學傳導 周圍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 腦大腦皮層 感覺區 言語區單側化 腦機能學說
【想一想】
1.大腦和心理的關系是什么?
2.請查閱資料,試著說說什么是割裂腦研究?它對發現我們腦的神奇之處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3.試著描述一下神經興奮的產生和傳導。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復試)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廣西大學810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MBA、MEM、EMBA、MPA面試高分指導
- 2014年CFA中文精讀(LevelⅠ)3財務報表分析【含2011~2013年真題及詳解】
- 考研政治重難點答疑手冊
- 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物理化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全國名校公共政策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含南開、北航等)
- 武漢大學819宏微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講解】
- 田運銀《國際貿易實務精講》(第5版)課后習題詳解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題庫【歷年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張千帆《憲法》(北大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廈門大學814閱讀及英美文學、語言學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黎詣遠《宏觀經濟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