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舍腰蜂

許多昆蟲非常喜歡與人們當鄰居,它們會把巢穴建在我們的屋子旁邊。這其中就有舍腰蜂,它是這些昆蟲中最能夠引起人們興趣的。這是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舍腰蜂的身材十分美麗動人;第二,它的頭腦非常聰明;第三,它的窠巢非常奇怪。但是,還是很少有人知道舍腰蜂這種小昆蟲。就算是它們住進某一家人的火爐旁邊,這戶人家也不見得會對這個小鄰居了解多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舍腰蜂天生具備了安靜、平和的本性。事實也是這樣,這個小家伙不會讓人們察覺它,它居住得實在是太隱避了。就這樣,好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家里還有這樣一位成員。現在,就讓我來把這個平凡的、謙虛的小動物放到聚光燈底下,讓大家都了解它!

舍腰蜂這種動物非常怕冷。它喜歡陽光,陽光不但幫助橄欖樹茁壯成長,鼓勵蟬兒高聲歌唱,還會給它帶來溫暖。所以它在陽光下搭建起自己的帳篷,建筑起自己的安樂之居。有的時候,太陽不能滿足它們,它們便會為了整個家族的需要,為了讓大家感覺更加溫暖、舒適,找到人類的門上,要求和我們做鄰居。它們總是自作主張,舉家遷移進來,甚至連門也不敲一下,連聲招呼都不打。一些農夫們的單獨的茅舍是舍腰蜂平常主要的居所。通常在這些茅屋的門外,都會有一些高大挺拔的無花果樹,一口小小的水井被遮蓋在這些果樹的樹蔭下。在具體確定住所的時候,舍腰蜂一般會選擇一個能在夏日里被太陽照到的地方。要是能有一個大一點兒的火爐的話,那就更好了,一堆柴火也必不可少。這些需求都由它怕冷的天性決定的。對于它來說,寒冷的冬夜中火爐噴發出的火焰十分溫暖。因此,每當舍腰蜂看到有黑煙從煙筒里冒出來,就會非常激動,因為它們知道多了一個地方供自己考慮選擇。那里將會帶給它安逸、溫暖的生活。相反,要是煙筒里面并沒有什么黑煙的話,這種地方是絕對不會得到它的信任的,它也絕對不會把自己的家選擇在這樣的地方。舍腰蜂的頭腦很聰明,它會推斷出這間屋子里的主人們日子也好過不到哪里去,說不定還不如自己。

這位小客人會在七八月的大暑天中出現。它要尋找合適的地點來做窠。無論這間屋子里面有多么喧鬧,都不會驚動和擾亂到舍腰蜂。同樣,住在屋子里的人們也不會發現它。他們的眼中都沒有對方,因此也就互不干擾了。舍腰蜂會用它那尖銳的目光和靈敏的觸須到處視察,為自己的新巢選址,天花板、木縫、煙筒這些地方它都不漏過。尤其是火爐旁邊的地方。就連煙筒里面都要認真地視察,整個過程細致入微。等它結束考察工作,選定建巢地點之后,便立即飛走。不久之后,又飛了回來,還帶著少量的泥土,隨著房子的底層開工建設,整個筑造家園的工作便正式啟動了。

舍腰蜂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特點,那就是選擇新巢的地點各不相同。對于那些小蜂來說,最需要的莫過于爐子內部的溫度了。因此,會讓舍腰蜂覺得滿意的地方,應該是煙筒內部的兩側,大約二十寸高的地方。這個地方雖然是一個非常舒服的藏身妙處,但是,它也有不少缺點。既然是在煙筒的內部建巢,煙的問題不可避免。如果蜂巢要是被煙噴到的話,里面的舍腰蜂自然也在劫難逃,一定會被熏成棕色或者黑色,就像那些煙筒里的磚石一樣。小黃蜂也有可能會被悶死在里面。不過,這件事情它們的母親似乎早有對策,用不著我們替它擔心。它們的母親總是能把自己的家族安排在煙筒的適當位置上。這種地方一般非常寬大,除了煙灰以外,其他的東西都很難到達這里。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盡管舍腰蜂處處當心,時時謹慎,但還是不會躲過所有的危險。有這樣一件事情會時有發生,那就是舍腰蜂建造房屋的過程中,有時會有一陣蒸汽或者是煙幕過來侵擾,這時,舍腰蜂不得不停工,無奈地看著剛剛建成一半的房子。這種停工沒有規律,有時候是一小會兒,有時候是一整天。尤其是碰到這家的主人在燒水洗衣服的時候,這種情況是最危險的,因為從早到晚,爐灶里的煙灰與大盆和木桶里面的大量蒸汽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濃厚的云霧。對于蜂巢來說,這是個很嚴重的威脅,隨時都會讓它家破人亡。

我記得聽人說過,河鳥每次回巢的時候,都要飛過水壩下的大瀑布。聽起來讓人很佩服河鳥的勇氣和膽量。相比之下,舍腰蜂勇氣也毫不示弱,甚至,它比河鳥更勇敢。每次舍腰蜂在回巢的時候,都會用牙齒含回一塊泥土,用于建造它的巢穴。它每次都是要穿越濃厚的煙灰和云霧,才能到達它的施工工地。但是,那層煙幕實在是太厚重了,舍腰蜂沖進去以后,它那小小的身影便被完全吞噬。雖然看不見它,但是能聽到它的聲音,是一陣不太規則的、嗚嗚的聲音。這不是別的什么聲音,是舍腰蜂在唱歌的聲音。它在一邊工作,一邊低聲地哼唱著歌曲。從歌聲中我們可以知道,舍腰蜂很快樂,他高高興興地工作,不辭辛苦地建設著自己美好的家園。可以看得出,他很樂意從事自己現在的這份職業,也對自己的工作成績很滿意。它躲在厚厚的云霧深處,神秘地進行著它自己的工作。忽然,它止住了歌聲,安然無恙地從神秘的濃霧深層飛出來,渾身上下完好無損。這已經成了它的本能,這種十分危險的事情它幾乎每天它都要經歷很多次,直到它建好自己的巢,儲藏好食物,最后把自家的大門關上為止。到那時,它才會休息一下。為了自己的家園,這個小家伙也真夠不辭辛苦的了!

除了我以外,沒人發現舍腰蜂在爐灶里不停地忙著建造住所、儲存食物。這可能是因為我比較細心的原因吧。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它們時的情景,當時我在愛維濃學院里教書。時鐘已經指向兩點鐘,再過幾分鐘,外面就會敲鼓,那是在催促我去給羊毛工人們做演講。就在這時,我忽然看見了一只小昆蟲,它很輕靈,也很奇怪。當時它從木桶中升起的熱水蒸氣中穿飛出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身體也很有意思,中間部位非常瘦小,但尾端卻異常肥大,而這兩個部分竟然是由一根長線連接起來的,讓人覺得太奇妙了,這是舍腰蜂給我的第一印象。當時我沒有用觀察的眼光去看它,純粹是覺得好玩。

自從初次相識之后,它就成了我家里的小客人,我一直對它抱有很濃厚的興趣。我期盼著能和這個小家伙互相熟識、相互交流。于是,我跟我的家人說,當我不在家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打擾這些小家伙,免得破壞了它們的正常生活。可以看出,盡管它是沒有受到邀請的不速之客,我還是對它非常在乎。事情發展態勢比我想象的還要好。當我回到家里以后,發現他們都安然無恙,沒有受絲毫打擾。小家伙仍然藏在蒸汽后面,為了自己的家而努力地工作。我為了便于仔細地觀察它,熄滅了爐灶中的火焰,我對它實在是太好奇了,包括它的建筑才能以及它的建筑,它吃什么樣的食物,還有幼小的黃蜂的進化及生長過程,等等。在接下來將近兩小時的時間里,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它。

說來也奇怪,經過這次觀察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舍腰蜂再也沒有光顧過我的屋子。將近四十年來,我再也沒有在這個屋子里見過它們。更多的關于舍腰蜂的知識的認識,是來自我鄰居家的爐灶旁邊的蜂巢。

我通過細心觀察,在舍腰蜂身上發現了一種孤癖的、流浪的習性。在這一點上,它與其他大多數黃蜂以及蜜蜂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它會先選擇好一個地點,自己筑起一個巢穴,這個巢穴顯得特別孤獨。還有就是,你很少能在舍腰蜂生活的地方見到它的親屬和家族的成員。這種小動物在距離我們城南不遠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它不喜歡那些城鎮居民的別墅里的爐灶,唯獨對農民屋子里充滿煙灰的爐灶感興趣。它們把自己的巢也建在其中,我在我們村里見過的舍腰蜂,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都要多。我們村的屋子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茅屋都有一定的傾斜性,并且讓太陽把外面曬成了黃色。

泥水匠蜂選擇煙筒來建巢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了。它選擇地點的標準并不是貪圖安逸或者享樂之類的。因為,很顯然,它選的這個地方也舒服不到哪里去。選在這個地方建巢不僅需要高超的建巢技藝,更是冒著隨時喪命的危險。單從這兩點來說,說舍腰蜂是為了安逸才選擇煙筒建巢的,是冤枉了它。它之所以在這種地方選址建巢,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整個家族。自己安逸、舒服,不如大家有福共享,一起安逸、舒服。由此可見,舍腰蜂是一種家庭責任感很強,比較愛家的動物。還有,舍腰蜂選擇煙筒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舍腰蜂及它的家族成員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這需要它們必須住在一個比較溫暖的地方。黃蜂和蜜蜂都沒有這方面本能的要求,所以它們在建巢選址這方面是很不相同的。

有一次去絲廠,我記得在那里見到了一個舍腰蜂的巢。這個巢建在機房里,那個地方剛好是在大鍋爐上面的天花板上。它為自己選擇的這個地點,真是獨具慧眼。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這個地方在一年當中任何一天,溫度計所顯示出的溫度都是一百二十度。只有晚上和工廠放假的時候除外,因為那時工廠里的鍋爐會停止加熱。事實說明,溫度對于這個小小的動物來說,真的很重要。而且,這個家伙特別善于為自己挑選地點。我還不止一次地看到過,舍腰蜂把巢穴筑在那些鄉下蒸酒的屋子里。而且,凡是方便它們安居與行動的地方都被他們占滿了。甚至,他們把那些堆積賬簿的地方,也占據了下來。蒸酒房里的溫度大約有一百一十三度左右,與上面提到的的絲廠里的溫度差不多。這些都表明,就算是在油棕樹生長的熱帶高溫環境下,這種泥水匠蜂也完全可以生存。

出于對高溫的需要,舍腰蜂的家最理想地方和首選的地方就都是鍋和爐灶,除此之外,一些其他滿足條件的地點,舍腰蜂也不厭棄,只要可以讓它覺得舒適和安逸,任何角落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家。比如說,養花房里、廚房的天花板上、窗戶的凹槽里,還有茅舍中臥室的墻上,等等。它的巢穴是多孔的那種,并且一般都是建筑在石壁或者是木頭上的,所以,它并不會去擔心自己窠巢的地基。也并不是每次建巢,地基都這么牢固,例如,我就曾經見過有的巢被筑在葫蘆內部,還有的選在了皮帽子里、裝麥子的空口袋里,還有的時候它把巢建在鉛管里。

有一次,我在學院附近的一個農夫家里偶然發現了一件事情,讓我感覺非常新奇。這個農夫家里的爐灶非常寬大,爐灶上面有一排鍋里,當時一個鍋里正煮著給農夫們喝的湯,其他鍋里也有一些東西,是給牲畜們吃的。吃飯的時間到了,農夫們從田地里回到家中,辛苦的勞作讓他們的肚子都餓壞了。他們連吃帶喝,沒人顧得上說話,因為休息用飯的時間只有半小時。為了感覺舒適一點,他們摘下了帽子,脫去了上衣,把它們隨手掛在一個木釘上面。對于農夫們而言,這半個小時是短暫的。但對于泥水匠蜂來說,半個小時內占據工人們剛剛脫下的衣物,綽綽有余。這些衣物和草帽,尤其是上衣的褶縫,被它們視為最合適的地方。農夫們吃完了飯,要準備去干活了。走之前他們會抖一抖自己的衣服和草帽,這是在抖掉舍腰蜂剛剛初具規模的窠巢。就是在這么短暫的時間里,它已經把蜂巢建設得有樹果子那樣大小了,真是出人意料。這些小動物總是讓人感到驚奇。

那個農夫家有一位女人,她是專門負責烹調食物的。她覺得泥水匠蜂是一種非常討厭的昆蟲。她經常報怨這些可惡的小東西出來搗亂,弄臟了許多的東西。它還把天花板、墻壁、煙筒上涂滿灰泥,讓人打掃起來很費力氣。相對來說,衣服和窗幔打掃起來會容易一些,這個女人每天都會用一根竹子使勁地敲打窗幔,以保持它的清潔。但是,這些小動物不是那么容易就會被驅逐的,今天好不容易趕走了,第二天早晨它就一樣還會跑回來建巢。它對自己的本能工作總是不厭其煩地去做,不得不讓人佩服它的執著。

這個女人的這些煩惱我都能理解,我非常同情她。同時,我也感到非常遺憾。如果我是她就好了,那樣的話,我會放縱它在這里建巢,讓它能安安靜靜地固定在某一地點居住。即便是把家俱弄滿了泥土,我也不在意!我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它的那種巢,如果這個巢是建筑在不太穩固的東西上,比如衣服、窗幔、草帽之類的,那么它們該怎么辦呢?

泥水匠蜂用硬灰泥建巢,它喜歡把巢圍繞在樹枝的四周。泥水匠蜂建巢用的是泥土,并沒有加水泥,或者是其他什么能讓它更堅固的東西,為什么這個巢能夠非常牢固地附著在上面呢?

它的建筑材料非常普通,不過是一些潮濕的泥土。這些泥土得需要從那種濕地上取得,因此,河邊的粘土是最好的選擇。我們村莊里面沙石非常多,河道非常少。我在我自己的小園子里挖掘了些小溝渠,是用來種蔬菜的,那里有時候會有一點兒水。于是,舍腰蜂經常會在這里出沒,選擇適宜筑巢的泥土。這成了一個很好的觀察點,在閑著的時候,我就來這里觀察這些建筑家。

當他們臨近溝渠,發現了這里有水的時候,會十分高興。在這沒有濕氣的時節里面,這些水顯得極為珍稀,它們當然不會輕意放過這些寶貴的資源。那么它們是怎樣帶走這里的泥土的呢?只見它們震動著雙翼,把腳直立起來,黑色的身體抬得相當高,然后,用下顎刮取溝渠旁邊那層表面光滑的泥。這個動作非常像在泥土旁邊做工的女人,她們小心謹慎地提起自己的裙子,以免弄臟。即使是這樣,也總會在裙子上沾上污漬。按理說,這樣一群不停地搬取著泥土的黃蜂,原本應該是很臟的。但是事實正好相反,它們身上沒有一點兒泥跡。為什么會這樣呢?聰明的它們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在們工作的時候把身子提起來,只用它們的足尖以及下顎去接觸泥土,這樣一來,除了這兩個部位以外,其余地方一點兒泥污也沾不上。

用不了多長時間,它們就把泥制作成一個豌豆那么大的圓球,然后,用牙齒銜著飛回去,把它添加到自己的建筑上。在水渠邊和自己的建筑物之間,它們毫不吝嗇地揮灑著自己的汗水,飛來飛去,一會也不停歇。即使是在天氣最炎熱的時候,只要那里還有潮濕的泥土,泥水匠蜂就不會停止工作。

并不是只有我園中的小溝渠邊有潮濕的泥土,除此之外,村子里的人常常牽著驢子去飲水的那片泉水也不錯。在那里,永遠會有潮濕的黑色的爛泥。即使是那種最熱的天氣里,刮著最強烈的風,這片泥土也不可能被吹干。對于路人來說,這種泥濘不堪的地方行走不便,也令人生厭。但是,舍腰蜂卻很喜歡來這個地方,因為這里的泥土質量非常好,每次它們都不會空手而歸。

泥水匠蜂是一位黏土建筑家,黃蜂卻不同。它并不把泥土做成水泥,而是,直接把現成的泥土拿去應用于建筑。這也是為什么黃蜂的巢建造得不結實、不穩定的原因。這樣的巢根本不能抵擋氣候的變化。只要落上一點兒水在上面,蜂巢就會立刻融化,變成了和原來一樣的泥土。更不用說什么狂風大雨了,這些巢穴一定會被打成一堆稀泥。原因很簡單,這種巢穴的原材料本身就是干掉的爛泥,經過水浸,肯定又會變成一堆爛泥。舍腰蜂不懼怕寒冷,哪怕幼小的舍腰蜂。即使不擔心蜂巢被雨水打碎,它們也肯定會把巢建在避雨的地方。因此,它喜歡把巢建在人類居住的屋子,特別是溫暖的煙筒里。

舍腰蜂窠巢的最后一項工作是做一個屋頂把建筑的各層遮蓋起來。在這項工作之前,舍腰蜂的窠巢有一種非常自然的美感。有時它們會被修建成一排,并列在一起,看上去像口琴一樣。不過這種情況不多,大多數時候還是互相堆疊起來成層。

舍腰蜂的巢穴形狀像一個圓筒。它的口比底部稍微大點。蜂巢的表面非常別致,它經過了舍腰蜂非常仔細的裝飾。有一列線狀的凸起圍繞在蜂巢的表面上,它四周的每一條線,其實是建筑物上的一層。每當建好一層巢穴,就會顯露出一根線條,這種穴巢大約有十五到二十層之間。每一根線條,都證明了舍腰蜂的努力。光是建巢的材料,這位勤勞的建筑家就大約需要來回跑二十多趟。可見,它們有多么勤勞!

舍腰蜂的蜂巢就像是一個罐子。罐子的口當然是朝上的,朝下的話就沒法盛東西了,巢穴也是一個道理。它里面盛放的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東西,是自己的食物:一堆小蜘蛛。

等到這些巢穴都建好之后,舍腰蜂便往里面塞蜘蛛,直到塞滿了為止。等自己產卵之后,便把它們全部封閉好。這個時候,巢穴的外表看上去依然美觀。等到舍腰蜂認為巢穴的數量已經足夠多了的時候,為了使它們更加堅固,它會在巢穴的四周再堆上一層泥土,從而起到保護的作用。這一次,舍腰蜂的工作特別粗糙,也不進行什么周密的計算了,也不會像從前做巢那樣添加許多修飾物。它把能帶回的泥土全部堆積到上面去。這純粹就是一個堆積的過程,沒有多余的修補和裝潢。這一層泥土,一下子掩蓋住了建筑物美觀的外形。等泥土堆積完之后,蜂巢的最后形狀就形成了。這時的蜂巢,看上去就像是一堆泥,一堆被拋擲到墻壁上的泥。

這個裝食物的罐子是怎樣形成的,現在我們都已經很清楚了。下面,我們應該弄清楚罐子里面的一些情況。

幼小舍腰蜂是以蜘蛛作為食物的,只要是蜘蛛都可以,前提是個頭不能太大,否則就裝不到罐子里去了。其中有種蜘蛛叫十字蜘蛛,它吃得最多。這種蜘蛛后背上有三個交叉著的白點,在附近很常見。這說明,舍腰蜂在它的住所附近捕食,不會千里迢迢地跑去別的地方去尋找食物。

對于幼蜂而言,最危險的就是那種生長著毒爪的蜘蛛了。如果是那種身體特別的大蜘蛛,想要征服它,舍腰蜂需要使出更大的勇氣和更高超的技藝。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即使是把它打敗了,蜂巢那么小的地方,也盛不下這么大的一個東西。是標準的費時、費力、又不討好的傻事。所以,舍腰蜂對大個兒的蜘蛛不感興趣。還是獵取個頭小的蜘蛛更實際一些。如果是碰到一群可以獵食的蜘蛛,你就會發現它的聰明,它只選擇去獵取其中最小的那一個,決不貪多。五花八門的蜘蛛體型也是五花八門,所以不同的巢穴存放蜘蛛的數量也不同,有的巢穴里面有一打蜘蛛,而在另外一個巢穴里面,可能只有五個或者六個。

在把蜘蛛塞進巢穴之前,得先把它殺死,舍腰蜂都是以快取勝,突然落到蜘蛛的身上,甚至連翅膀都不停就把蜘蛛帶走了。有的昆蟲捕食靠的是麻醉對方,舍腰蜂對此一無所知,它只是用自己的速度獵取獵物。蜘蛛放到巢穴中之后很容易變質,最好是一頓就能吃掉。要是個頭太大吃不掉的話,吃剩的部分就會腐爛,會毒害窠巢里的幼蟲。這也是舍腰蜂專選那些個兒小的蜘蛛獵取的另外一個原因。

我們發現,舍腰蜂會把它的卵產在蜂巢里面儲藏著的第一個蜘蛛的身上,而不是放在蜂巢的上面,每次都是這樣,沒有例外。第一個被捉到的蜘蛛被舍腰蜂放到最下層,并且把卵產在它身上,再用別的蜘蛛把它壓住。當舍腰蜂的小幼蟲出生以后,會將最先抓住的那些最陳腐的蜘蛛吃掉,然后再去吃那些新鮮的。這樣一來,蜂巢中儲藏的食物就不會有變質的了,這真是一個好辦法。

蜂的卵總是放在蜘蛛的身上一個特定的部位,這種方法也是有講究的。蜂把卵中包含頭的一端放在蜘蛛身上最肥的地方。對于幼蟲來說,這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幼蟲孵化出來以后的第一餐,就是蜘蛛身上最柔軟、最可口和最有營養的部分。這個主意很聰明,這是大自然賦予舍腰蜂的相當巧妙的天性。這樣有頭腦的動物,自然不會浪費每一口食物。一堆蜘蛛會被它們吃的什么都不剩。像這樣大嚼的生活,他們持續8~10天。等美餐結束,幼蟲就開始做自己的繭。這種繭是一種白絲袋,純潔而又精致。有一種東西,它能使絲袋更加堅實,更好的保護自己。這種東西是幼蟲身上生成的一種液體流質,像是油漆一樣。這些東西在浸入絲袋的網眼中之后,會慢慢變硬,形成一層保護殼。幼蟲還會在繭下面增加一個硬的填充物,使得這個絲袋更協調。

不久之后,這個繭會呈現出琥珀的黃顏色,和那種洋蔥頭的外皮很像。不僅是顏色,它和洋蔥還有著同樣細致的組織,同樣的透明感。用手指摸上去,會發出沙沙的響聲,就連這一點都和洋蔥一樣。將來這個黃繭里會孵化出完整的昆蟲。可能會早一點兒,也可能晚一點兒,各不相同,這要看氣候的變化。

舍腰蜂把食物都儲藏好了,如果你想看一下它們的本能是如何機械,你可以和它開一次玩笑。

舍腰蜂辛辛苦苦地把蜂巢建好,帶回了第一只蜘蛛。在蜘蛛身上最肥的部位產卵之后,便又忙著去抓別的蜘蛛。就在這個時候,讓我們和它開一次玩笑,我們把那只死蜘蛛和卵全部取走,然后靜靜地等待著,看看黃蜂回來看到家中被盜之后會有什么反應。

我們很自然地會想到,它回來之后肯定會發現自己的食物和卵不見了,被人拿走了。它會里外團團轉地去找尋自己的東西。等它找不到之后,它會很無奈,只得再產一次卵。這些都是我們猜測的,但是事實會如此嗎?答案是不會。它的反應和之后的舉措和我們猜測的大相徑庭,甚至有點不合情理。

它又帶了一只蜘蛛回來,并把這只蜘蛛放到了巢穴中去,對于原先的蜘蛛還有卵的失蹤,它毫無反應,似乎是根本就沒有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經丟失。面對著這一切,它甚至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吃驚、詫異、失意、焦急和不知所措。在這之后,它又陸續地往巢里帶回蜘蛛,表現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它是那樣的盲目,每次它把巢里的獵物和卵都安排妥當了以后,便又飛了出去,繼續努力地往回抓蜘蛛。等到它飛走了以后,我便會把這些蜘蛛和蜂卵悄悄地移走。盡管每一次游獵回來,儲藏室里都是空的,但它還是不肯死心,固執地帶回蜘蛛,這種徒勞的工作一直持續了兩天時間。它一心打算要裝滿這個巢穴,可是不知為何永遠裝不滿。當然,它不知道是我在搗鬼。我把巢穴里的蜘蛛和卵一次一次地取出來,兩天內一次也沒落下。我只不過是想看看,這個小傻瓜什么時候才會結束這個毫無意義的工作。我們在比賽誰更有耐心,最終我贏了。

在第二十次帶回蜘蛛之后,這位獵人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以為自己的罐子已經裝滿了,便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巢穴封鎖了起來。然而,里面實際上是空的,沒有任何東西。忙了這么久卻沒有任何收獲,而它卻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真是有些可憐。

無論如何,昆蟲不是高智商的動物,這是毫無疑問的。面對著出現的新問題,這些小小的動物總是那么的無力、那么的遲鈍。無論是哪一個種類的昆蟲,都是如此。昆蟲是一種完全沒有理解能力的動物,這一點,我可以列出一大堆例子來證明。除此之外,昆蟲這類動物還不具備意識。盡管它們會進行非常系統的工作,但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總結,我發現,它們的工作不是徒勞的,但也不是有意識的。它們日常的一些活動,比如筑巢、織網、捕食、產卵,這些活動和它們消化掉吃下去的食物,分泌出有毒的液體,其實是一樣的。那就是完全是下意識的行為,并不是主觀上作出的的選擇。這讓我相信,所有的昆蟲對于自己身上的才華和特殊本領,渾然不知,甚至會感到莫名其妙。

動物的本能是不會改變的。時間和經驗對于它們來說是無用的,不能使它們的意識有絲毫的覺醒。假設它們只有單純的本能,那么,它們是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的,因為這個世界實在是太復雜了,大自然的環境無時不變,意外總是時常發生。

因此,昆蟲如果想生存下去,除了本能以外還應該具備一種特殊的能力,使它們能夠清楚應該接受什么,應該拒絕什么。這種能力它是具備的,不過,這種能力還不能稱之為智慧,我有一個更合適的稱呼,叫它為辨別力。

那么,昆蟲能否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呢?答案是不肯定的,有時能,有時不能。如果它的行動是出于它的本能,那么它就意識不到自己的行動。如果它的行動是出于辨別力而做出的,那么,它就能意識到自己的行動。比如,對于舍腰蜂來說,利用軟土來建造巢穴就是它的本能,就是無意識的。因為它從一生下來就會建造巢穴,祖祖輩輩也是這樣建造巢穴。它們的巢必須要建在隱避之處,以避免風雨的侵襲。起初,可能只是建在石頭下面的縫隙中,并認為很合適。但是,一旦當它發現了有比石頭底下更好的地方,比如農夫的屋子里,它便會將它占據下來,然后搬過去。那么,這種行為就屬于辨別力了。

把蜘蛛作為子女的食物,這是舍腰蜂的一種本能。你沒有任何辦法使它相信,除了蜘蛛以外的小蟋蟀也不錯,也可以和蜘蛛一樣當做食物。不過,假設舍腰蜂吃的最多的那種蜘蛛,也就是長有交叉白點的蜘蛛變得非常少了,那樣的話,舍腰蜂它也不會讓它的孩子挨餓。它會去選擇其他類型的蜘蛛獵殺,帶回來給它們的子女吃。這種選擇就是辨別力。

昆蟲將來有沒有可能進化呢?就算是有,推動它們進化的也是辨別力,而不是本能。

還有一個關于舍腰蜂的問題,那就是關于它來自何方,也就是它的祖籍。

我們已經知道,舍腰蜂在我們的房子里尋找著火爐的熱量,因為它的巢是用軟土的筑成的,濕氣會把它融化成一攤爛泥,它需要的是一個干燥的場所。看來,熱量是黃蜂生活中所必要的。

那么,舍腰蜂為什么會如此需要熱量呢?為什么它總是感覺太陽提供的熱量不夠用,而是必須去人類那里尋找火爐之類的人工熱量呢?這些問題都讓人懷疑,是不是它原本不是生活在這里的動物。它原本生活的地方非常干燥,而且熱量充足,就像沙漠那樣。那么,它有沒有可能是一個僑民呢?或者是被海水卷過來的。它是來自有棗椰樹的陸地嗎?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它們同其他的黃蜂有如此大的差別了。除了它之外,其他的黃蜂都是避人的。

如果這種假設成立的話,會隨之而來很多問題,比如,它們之前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在人類還沒有開始建造房屋以前,它住在什么地方呢?沒有煙筒的時候,它把幼蟲隱藏在哪里呢?

舍腰蜂在人類屋子里建巢的歷史可能會相當悠久,也許能追溯到人類的原始時期。那時的人類生活在山上,用燧石做武器,用獸皮做衣服,用樹枝和泥土造房屋,可能在當時這些房屋就已經留下了舍腰蜂的足跡。一個用黏土制作成的破盆,一件用狼皮或者熊皮做的衣服,都有可能成為舍腰蜂選擇筑巢的地點。我還有一些疑問,當時它們把巢建在用樹枝和黏土造成的粗糙的壁上的時候,會不會也像今天,優先選擇那些靠近煙筒的地點呢?盡管當時的煙筒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煙筒不同,但是,還是有利用價值的。

如果舍腰蜂在古代就已經同人類共同居住的話,那么它所見到的和經歷過的人類進步一定非常多,并且,它也從這些進步中得到了不少文明的利益。這些人類不斷進步的幸福,也被它轉化成了自己的幸福。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天花板逐漸出現在了人們的生活中,還有在煙筒上加管子。當這些進步發生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這些怕冷的小昆蟲會悄悄地對自己說:“多么舒服啊,讓我們在這里安居吧!”

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向更深處追究。那就是在人類還沒開始建造房屋的時候,甚至是還沒有出現人類的時候,舍腰蜂又是在哪里造房子的呢?這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問:在沒有房子、屋檐、煙筒之類的東西之前,燕子和麻雀這些動物又是在哪里筑巢的呢?

燕子、麻雀、舍腰蜂這些動物的出現是在人類之前的。顯然,當時它們是不能依靠人類的。在此之前,它們就已經具備了高超的建筑技藝了。在人類出現之前,舍腰蜂住在哪里呢?這個問題困擾我已經有三四十年了。

我們在屋子外面找不到它們的窠巢的痕跡。無論是在空曠的廣場,還是荒丘的草地里,我們都找不到舍腰蜂的住處。

最后,經過我長時間的研究和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回報。在西南邊的那個采石場上,堆著許多碎石頭子和廢棄物。據說它們在這里已經堆積很長時間了,有幾百年之久。堆擺在人們面前的這個亂石堆上積淀了幾個世紀的污泥,歷經了幾百年的風雨。這個地方生活著田鼠,我尋找它的時候,幸運地發現了舍腰蜂藏在亂石堆中的的巢,而且還是發現了三次。這三個巢與我們在屋子里發現的沒有什么不同,也是用泥土做材料制成的;外面的那層起保護作用的外殼,也是一模一樣。

對于舍腰蜂來說,這個地方很危險,但這種危險的環境并沒有使得它進化得更聰明。偶爾我們也會看到,舍腰蜂把巢筑在石堆里的那些不觸地的平滑的石頭下面。

我由此推斷,在還沒有入住人類的房子之前,它們一定是把窠巢建筑在這類地方的。然而,這三個巢的形狀讓人慘不忍睹。它們已經被濕氣侵蝕壞了,繭子也被弄得粉碎。周圍沒有厚厚的土來保護它們,它們的幼蟲也已經被田鼠或別的動物吃光了。

這些荒廢的景象讓我吃驚。我來到鄰居的屋外,看看能否挑選一個適當的位置當做舍腰蜂的建巢地點。事實很顯然,母蜂不愿意聽我安排,雖然看上去很慘淡,但是它還不至于絕望到這種的地步。如果是氣候的變化使它不能像老祖先那樣在室外建巢,那么我敢肯定,它就是一個僑民。它很可能來自遙遠的異國他鄉。可能是移民,也可能是難民,總之是為了生計,不得不背井離鄉,被其他地方收養。

事實的確如此,它們的老家是那種炎熱的、干燥的、缺水的、類似沙漠的地方,在那里,雨水很少,雪就更不用說了,簡直沒有。

我相信,舍腰蜂的老家在非洲。很久很久以前,它們先是到了西班牙,又到了意大利,最后來到了我們這里。這一路上可以說是千里迢迢、不辭辛苦。它沒有越過長著洋橄欖樹的地帶,再往北去。它的老家在非洲,而現在留在了我們這里。

據說,在非洲它經常在石頭下面建巢。它還有一些同族、同宗的親戚住在馬來群島,在那里,它們也是住在屋里。

無論是在世界的這一邊,還是世界的那一邊;無論是地球南邊的非洲,還是地球北邊的歐洲,甚至是馬來群島,它們都有同樣的嗜好,那就是:蜘蛛、泥巢,還有人類的屋頂。

如果有機會去馬來群島,我一定要翻開亂石堆,找出它們的巢穴。如果我在翻開一塊平滑的石頭之后發現了它們的巢穴,我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边| 奉贤区| 栖霞市| 滨海县| 田阳县| 泾川县| 宝山区| 金山区| 木里| 修武县| 保康县| 正镶白旗| 丽江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安乡县| 五大连池市| 景洪市| 山阳县| 墨脱县| 巧家县| 额敏县| 客服| 锦州市| 四子王旗| 慈溪市| 成武县| 开封县| 太湖县| 潞城市| 宝鸡市| 松阳县| 湄潭县| 微山县| 昔阳县| 西畴县| 双鸭山市| 天峨县| 清苑县| 沅江市| 资源县|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