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言:關注學習課例 探究學習課堂

武宏鈞

有幸拜讀家良先生的文稿,先睹為快,感悟良多。家良先生且行且思,多年來一直關注學習課例,致力于學習課堂的研究,這種極專業的教育情懷,在縣級教研員中是不多見的。

語文學習課例,是實踐智慧的結晶;學習課例研究,是詮釋實踐的智慧。學習課例研究貼近現場實情,易于獲取感性認識,吸收經驗,一直是整個社會科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研究者們對它情有獨鐘、喜愛有加。那些方法獨到的學習課例研究精彩可信,體現出結構嚴謹、條理清晰、符合邏輯的特點,能夠讓學習者掌握深度分析的技能。對于這些可以復制的知識技能,而非“空中來去”的理論說教,一線研究實踐者們尤為喜歡。

相對于中學語文學習過程而言,課例研究就是語文課堂學習研究。它是行動研究的一種形式,又是協作式學習的一種方式。教師通過共同備課、課前課后交流分享以及觀課、評課等協同工作,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課例”是一個實際的教學例子,是對一個教學問題和教學決定的再現和描述,即“講述教學背后的故事”。

課例與教案的顯著區別是,教案是預案,借用英語中的說法是“將來時”;課例是已經發生過的,是“過去時”。課堂實錄是對實際發生的課堂進行客觀、逐字逐句的文本記錄,是真實的課堂再現。課例不僅僅是最后的課堂教學實錄,還要交代之所以這樣教學的思路、想法、理由和認識,其中要有研究的成分。

課例僅是教育案例的一種。課例和教育案例有一個相同點——均有一個研究的“主題”。課例是以學科教學的內容為載體、具有某個研究主題的教學實例,而非一般性的教育問題。其中“主題”正是課例所要表達的靈魂(研究的成分),“載體”

正是課例表達觀點和思想的媒介。

對同一節課的不同片段作出點評時,往往對每個片段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評析,如果從整體來看,則發現這類文章分析課堂的視野比較寬泛、點評比較發散。還有的文章是具有一個大的研究觀點,但選取了不同的課堂片段,每次從一個更小的視角加以剖析,就每個片段而言,讀者無法了解這個片段對應的原課究竟具有怎樣一個整體的授課思路。還有一種是圍繞一節或幾節課的教學漫筆類文章,它們也不是課例。這類文章的作者以一線教師居多,往往是針對一節課的課后反思,或觀察了一類課之后有感而發。這類教學漫筆往往比較生動、情感化、吸引人,但缺乏圍繞一個主題的深入提煉和理論深度的詮釋。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出課例的根本特征:以課堂教學的學科內容為載體,以某個小的研究問題為主題,講述的是一個實際發生的課堂教學實例背后的故事。而且教學實例的整體思路相對完整,可以看出一節課或幾節課的授課過程或如何改進的過程,可以看出這樣上課或者改進課堂的理由和原因是什么,當然也會有理性的提升和概括。

課例研究具有生長性特點,是隨著研究者的行動不斷深入發展的。觀課活動為課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觀課曾被界定為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借助有關輔助工具,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教師對課堂呈現的材料部分進行教學實踐,嘗試從內部方案語言向外部課堂教學語言轉換。要實現這個轉換,個體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要有新的變化。個體已有結構圖式的變化是漸變,一次嘗試一般不可能全部實現。其他材料為課堂呈現材料及教師實踐提供支持,課堂實踐又促使教師積極調整課堂實踐方案,搜集和充實其他支持性材料。很多人把注重個人實踐理解為設計好一個方案,然后實踐,如達到目的,就大功告成了。這樣理解是片面的,從課例研究層面來看,除要嘗試性地實踐之外,還要不斷使課例研究材料系統化,并不斷升級。一個課例研究材料的完善不是一次或一年就能做到的,它是無數次實踐的結果,有的也許要我們付出終生努力,通過一個又一個研究周期來延續下去。

教師建構的課例研究材料不可能是完美的,要不斷比較與分析、發展與完善。

比較的思路是:與其他教案或課堂實錄作比較,找出差別所在,分析差別原因,找到差別的支撐性理論依據。進一步的做法是:把相關的材料找出來,篩選出課例研究需要的部分,并充實進課例研究材料之中。教師在學習實踐中要隨時觀照自己的課例研究,及時豐富研究材料。現實中有價值的言語事件,新生的有生命力的詞匯等,都可以融進課例研究。一般做法是,及時寫進材料里,盡快在課堂上實踐、驗證,或找機會探討、分析。教師的教學研究不能止于簡單的積累,也不能是不切實際的研究,課例研究可使教師輕松成為一個研究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怎樣進行教學課例研究呢?家良先生的著作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一是理解合作設計的確切內涵。教案的設計也應是合作的成果。雖然我們有集體備課的良好傳統,但實踐中集體備課往往簡化為“上課教師匯報設計內容”加“同伴提出修改建議”的過程,其核心要素——協作互助、深度研討、智慧碰撞等往往被忽略,導致不能產生實質性合作,只能是走過場。在教學課例研究中,教案的合作設計要求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探討授課的最佳方式。為此,研究小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往的教學經驗,特別是各自初上這堂課時有哪些困難與樂趣,學生的表現如何;當前班組學生的基本情況;可采用的教科書及其他教材等。

教案的合作設計有助于上課教師加深對教學的理解,恰當地調整自己的最初設想。可以說,教案的合作設計實現了教師群體資源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可以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但是,這并不意味上課教師要把集體生成的統一認識不加批判地接受下來。合作設計不能以磨滅師生的獨特性為代價,每一個課堂中的師生都是具體的,上課教師要堅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吸收集體智慧的同時充分考慮自己的教情和班組的學情,根據實際情況修正原有的教學思路,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是開展實證性的學情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的發展水平是教學的起點。在傳統的教案設計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大都過于籠統,有時所表達的是整個學段或整個班組學生發展的一般特征,甚至只是用“基于學生的興趣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等類似的話語加以概括,這種分析對課堂教學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也幾乎是當前教師的通病。

在教案設計階段,教師可以運用測試或訪談等手段,開展實證性的調查研究,以便真正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經驗、興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以及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等。教師越是深入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越有利于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案。

三是轉變教案的設計重點。教學課例研究致力于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的,“豐富學生的見解”才是教學課例研究的核心追求。教學課例研究對學生學習的關注,要求教案設計必須突破傳統意義上只關注教師如何教的局面。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影響下,人們對傳統的針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加以規劃的單線型教案作了大膽革新,將其細化,分為兩欄,即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或添加“設計意圖”分為三欄。這種復線型的教案有意識地增加了教師對學生主體活動的設計,并將設計意圖也列在旁邊,有助于教師課后進行反思。

在此介紹一種復線型教案,或許能使教師對教學課例研究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復線型教案中,教學課例研究由四項內容組成。

教學活動及提問。包括對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和教師在不同情況下要提的關鍵問題。

預期的學生反應。包括教師預期學生會產生的想法、答案、反應等。

教師行為描述。概略敘述教師怎樣應對學生的不同反應以及應該記住的重要事項。

課堂教學評估。教師同步記載和評估課上各個不同部分的教學效果。

一方面,上述復線型教案不僅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反應,而且也將教師對學生的反應所作出的應對措施列入教案寫作范疇,使教師的教學更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作為觀察和交流工具,復線型教案可以為隨后的教學研討提供反映學生學習狀況及教師教學狀況的詳細證據。

長久以來,我對教育教學工作分辨不清,工作一直處于迷惘狀態。按說教師應以教學為主,但長期的教學瑣碎事務會讓教師陷于繁忙狀態而失去教育工作的整體幸福感。但如果把教育工作看作一項長期的學習實驗,你會從中積累資料,總結規律,獲得工作的幸福感。教研好比仰望星空,教學好比腳踏實地。有了星空,你會沐浴日月星辰的光芒,你的雙腳會在大地上行走得更加堅實有力,你會欣賞到人生不同階段的美妙風景。而一味以教學為主,就會像在地下挖煤的舊時代煤炭工人一樣,終年感到暗無天日,精神困頓無所收獲。

什么是“教研”?教研即教育研究。教研是學校教研組負責人(組長)組織教師圍繞某個主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熱點等)開展教學研究、總結教學經驗、理解教學本質、發現教學問題,依據學生認知規律探討合適的教學方法的一種活動形式。教研是教師提升自己教學水平、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教研者必須是鉆研者。教研是發生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鉆研者之間的活動,在進行教研時,把各自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與大家進行交流、分享,因此沒有鉆研就沒有教研(或者說不是真正的教研)。教研者可以是有分工的鉆研者。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可以根據鉆研者所長進行分工,在進行教研時,進行成果整合。

在許多教研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教研活動的組織者沒有要求參與者在活動前做相關準備,導致教研效果不佳。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準備的教研者如何能與其他教研者順利對話!應該意識到,較高水平的鉆研者與較低水平的鉆研者并不會自動發生教研活動。這里要指出的是部分學校教研活動非常不正常,更談不上規范了。

教研促進鉆研。教研中鉆研者水平的提升,指向教研的螺旋上升發展過程。鉆研者的分工或鉆研者水平的參差不齊產生教研的動力。教研就是不同分工或不同水平鉆研者的互動過程。教研時,或是不同分工的鉆研者成果整合成為集體的、系統的教研成果,或是較高水平的鉆研成果被教研者認識直至吸納。這兩個過程對教研者二和教研者三的促進是顯而易見的,至于教研者一的收益則不僅僅限于教育教學本身,還可獲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較高層次需求(歸屬感,來自他人的尊敬及自我實現等)的滿足。

教研促進教師的發展。廣大教師在教研中通過相互交流、思想進行碰撞,一定能獲得較高認識,如果教研后能夠靜下心來,捕捉教研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合理的表達,那么一篇原汁原味的教研論文自然水到渠成。我們經常聽到“教師評職稱缺少文章”“做老師要寫什么論文”,理由很簡單“沒有時間去寫”。我在想“教師為什么寫一篇文章就那么難”?很大原因是教研出問題了。

讓學習在課堂發生,只有教研規范了,教師成長、學校發展才有希望。

品牌:文海容舟
上架時間:2021-06-10 16:50:31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文海容舟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和县| 洮南市| 那曲县| 鄂尔多斯市| 康定县| 微博| 迁安市| 西青区| 行唐县| 来凤县| 湖州市| 普兰店市| 木兰县| 金昌市| 布拖县| 清水县| 七台河市| 富川| 安多县| 无为县| 双柏县| 恩平市| 天气| 云霄县| 米易县| 鄂托克前旗| 西宁市| 河北省| 甘南县| 佳木斯市| 定远县| 平利县| 乌恰县| 沁水县| 大余县| 会同县| 治县。| 新田县| 祁阳县| 南靖县| 江阴市|